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一、游击战争的开展和游击根据地的建立

任学岭 谭虎娃

       
  陕北的工农武装斗争,是与陕甘边的革命武装斗争紧密联系和相互呼应的。1931年9月,拓克宽、阎红彦、吴岱峰、杨重远等率领晋西游击队进入陕北,中共陕北特委和安定县委派出10名党、团员和青年参加。其后,西北反帝同盟军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等的创建,也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陕北人民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展。
  早在1930年12月,清涧县共产党员刘善忠、共青团员高朗亭积极筹款买枪,在绥德、安定、横山、延川一带建立了十七八个秘密联络站点和几十个秘密农会。1932年3月12日,刘善忠、高朗亭、杨秉权、高文清化装到清涧县淮宁湾寨子,缴了邱树凯反动民团的6支步枪。次日,中共延川县委决定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延川县游击队。延川区委选调党团员杨森茂、高中岳、刘益三、杨桐、高烈熊、高文俊等十余人,和霍德胜、高向山、高明有、张红、师成寻、呼老四、康作桂等十余名革命群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延川县游击队,刘善忠任队长,高朗亭任政委。全队共20余人。部队活动在延长、延川、清涧、绥德、安定等县,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粮食的革命斗争。此后,在永坪镇召开的群众大会上,延川游击队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刘善忠为司令员,高朗亭为政委,杨作栋为参谋长,刘约三为经理处长。下辖三个中队,共70余人,30余支枪。第一中队,中队长杨秉权;第二中队,中队长党克明;第三中队,中队长康作桂。为了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在先锋队建立了党总支委员会。书记党思恭。5月20日,刘善忠被混进队伍的哥老会反革命分子董凤清暗杀,由高朗亭兼任司令员。7月中旬,高朗亭在米脂县叶家岔向中共陕北特委书记赵伯平和特委委员马明方汇报了先锋队的情况,并要求接受特委的领导。10月1日,中共陕北特委决定将西北先锋队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九支队,任命高朗亭为队长,艾龙飞为政委,张承忠、王保民为经济员。并派毕维周于10月12日在延川县高家圪垯为游击队授旗。特别要说的是,九支队的“九”,并不是在前面已经有了8个编制的支队,这只是基于以后组建更多游击队的设想和战略寓意。为了加强九支队的力量,特委先后派党、团员马万里、杜修植、贺吉祥、栾新春、高庆恩等十几人参加游击队。同时还成立了支队党委会,马万里任书记。九支队成立后,陕北特委明确指示,要以“解除豪绅武装,武装工农劳苦群众,彻底执行土地革命,并创造陕北新苏区”为主要任务。按照特委员指示,九支队主要活动在安定、清涧、绥德一带,打土豪,袭民团,壮大队伍,建立革命根据地。12月9日,九支队在清涧没收豪绅白明杨3600块银元,留1600元作为自己的活动经费,其他2000元派几名精干战士秘密武装护送给陕北特委,有力地支持了特委的工作。
  1933年1月,红二十六军的强世卿、史法直回家探亲时,特委巡视员毕维周动员他们2人参加了九支队。不久,特委任命强世卿为九支队副队长。4月下旬,陕北特委将九支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强世卿为队长,李成荣为政委。此后,国民党驻军派重兵与反动民团联合“围剿”红一支队。为了保存革命实力,特委员决定由强世卿、李成荣率红一支队南下陕甘边与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会合。5月10日,红一支队南下到陕甘边,得到了刘志丹的大力支持,补给了枪支弹药。随后,李成荣调西安工作,杨重远被任命为红一支队政委。5月29日,红一支队在北返途经安定谭家岘时,被国民党张建南营包围,政委杨重远牺牲。突围后的红一支队,在安定杨道峁进行整编。此时已发展到80余人,下辖5个中队,在安定西区、北区建立了以李家岔为中心的小块游击根据地,并建立了十多个赤卫队组织。
  红一支队是陕北特委领导下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它的建立与发展壮大,为广泛开展陕北游击战争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33年7月23日,中共陕北特委在葭县高起家坬召开第四次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特委成员和各县代表20余人,马明方作了政治报告。大会总结了特委一年多来的工作,分析了陕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革命斗争形势,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游击战争,加紧开辟安定、绥(德)清(涧)、神(木)府(谷)3块游击区;扩大和建立游击一、二、三支队,创建革命根据地;恢复县区党、团组织,加强领导;普遍建立农会、互济会、赤卫队、妇女会、少先队等群众组织;开展抗粮抗税斗争;在条件成熟时在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内建立工农民主政府。通过了陕北党的政治任务决议案、组织决议案、军事工作决议案。选举崔田夫为特委书记,鲁学曾为团特委书记,并推选崔田夫、马明方、马文瑞、毕维周、王兆卿、张达志、崔田民、常学恭、鲁学曾、崔逢运、高长久等11人为特委委员,其中宣传委员马明方,组织委员毕维周,秘书长崔逢运,军事书记王兆卿,农委委员张达志。
  1933年8月5日,中共陕北特委委员崔田民奉特委指示,在清涧王家山主持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二支队(简称红二支队),罗永宽任队长,高朗亭任政委,王聚德任副队长兼经济委员,全队共十余人。
  中共陕北特委寨子沟紧急会议后,马文瑞奉命到神木县南区传达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精神,并与南区地方党组织酝酿成立工农游击武装,开辟根据地。当时,神木南区有十几个支部、200多名党员,而且群众基础相当好。党组织派人搞到4支枪后不久,李成兰、李成荣、王宗光、王兆相等相继回到南区,区委决定成立游击队。1933年10月18日,在区委书记贾怀光领导下,神府地区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神府特务队在神木县南区尚家岜成立。队长李成兰,政委王兆相,共有队员7人,枪4支。特务队成立后,即在贾家沟镇压了多次告密并带领军警搜捕共产党员的贾凤隆和贾正官,同时贴出布告,公开了神府特务队的诞生及其消灭剥削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纲领和主张。
  为了加强神府地区的革命武装,陕北特委相继派曾任红一、二支队领导人的高朗亭、罗永宽、马佩勋、马万里等到神府南区,给特务队带去了部分枪支弹药。1933年11月7日,按照特委指示,神府特务队在神木松树峰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三支队,队长王兆相,政委马万里,全队20余人,七八支枪。
  随着三支游击队的建立,三个游击区的游击战争迅速展开,陕北游击战争进入创建根据地的新时期。
  随着陕北革命形势的发展,陕北的封建统治者井岳秀亦不断加强其对革命力量的“清剿”、屠杀。9月,井岳秀第八十六师之二五六旅张云衙营和二五八旅张建南营,联合向第一支队发动进攻。支队长强世卿自行决定:副支队长马佩卿率两个分队30余人,留安定地区,他和政委李成荣率3个分队70余人南下陕甘边。9月25日在合水县固城川与陕甘边红四团汇合,随即与红四团联合作战。这时,强世卿与政委李成荣发生分歧,经陕甘边红军总指挥部决定,李成荣离队,另派魏武为第一支队政委。11月8日,红一支队返回安定。后在枣树坪、温家坡两次战斗失利,部队损失严重。强世卿被俘殉难,由白德胜任支队长,魏武也在战斗中牺牲,部队返回安定北区。这时白德胜决定分散活动:贾仰清带一路转入吴堡地区;白德胜带一路向延川游击。两路部队进入清涧和吴堡后均不能立足,随又返回安定。部队会合后,白德胜、贾仰清于11月28日错误的决定,压枪分散,隐蔽活动。除了给二支队几支枪外,人枪全部散失。一支队9月中旬至11月下旬的两个多月中,前期在陕甘边红军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参加了许多战斗,后期在回到陕北后,脱离了陕北特委的领导,失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结果招致失败。
  陕北特委曾决定将第二支队改编为特委直属特务队,保卫特委机关。在组建工作进行中,特委又改变计划,使用原第二支队的人枪支援神府地区,以加强第三支队。这样,第二支队的番号虽然尚存,但其建制已经不存在了,因而不得不重新组织力量。
  红三支队在神木、府谷一带的革命活动,使国民党当局又怕又恨。
  1933年11月下旬,井岳秀第八十六师之第五一四团,进占神木南区贾阳家崖,以此作为指挥中心,并在沙峁、盘塘、万镇驻兵扎点,配合当地民团,向三支队发动进攻。三支队在人民群众支持下,与敌周旋在窟野河两岸的山峦沟谷,战争环境十分艰苦,游击队和人民群众付出了重大牺牲。菜园沟的群众为掩护游击队,17人惨遭敌人杀害。这一时期部队伤亡也比较大,第一队队长李成兰和李成荣壮烈牺牲。在菜园沟战斗中,敌盘瑭塘驻军的地下党员刘振西率本排士兵战场起义,又消灭敌军一个排。至此,敌军近一个月的“围剿”被粉碎。
  陕北特委对神府地区的斗争极为关注。为了打开局面,曾先后派出不少优秀同志和拨出一些枪械支援这一地区。第三支队的成长,表明神府地区的游击战争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为了全面开展陕北游击战争,特委陆续将张毅忱、高朗亭、马万里、马佩勋、杨炳调回特委,同时任命王兆相为第三支队支队长,杨文谟为政治委员。
  中共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后,陕北游击战争出现新的局面。虽然由于特委缺乏领导游击战争的经验,致使局部地区一时出现了形势的逆变,但有陕北人民对游击战争的强烈要求和党组织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更新的局面必然会很快出现。
  

陕甘宁边区史稿/任学岭,谭虎娃编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