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一、边区军事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任学岭 谭虎娃

      
  (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边区军事建设的决策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为了把中国变成为它在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集中侵华日军的64%和几乎全部的伪军,加紧了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攻。1941年至1942年,在“扫荡”华北根据地时,一次使用兵力在1000人以上到10000人的达132次,10000人以上至70000人的达27次。在同一地区有时反复“扫荡”达3、4个月之久,并且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与此同时,日军对华中敌后军民也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日军空前残酷的进攻,使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伤亡惨重,部队减员较多。到1942年,八路军、新四军由50万人减为约40万人。抗日根据地面积缩小,总人口由1亿人减少到5000万人以下。与此同时,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制造的反共摩擦进一步加剧,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断绝了外界对边区的援助。
  由于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敌后根据地的联系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同与其毗邻的晋西北根据地的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为了统一陕甘宁与晋西北两个边区的军事指挥,1942年1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成立陕甘宁及晋西北联防军政治部的决定》,决定成立联防军政治部,直接管辖两个边区的部队的政治工作。任命谭政为联防军副政委兼联防军政治部主任,傅钟为联防军政治部副主任,甘泗淇为联防军政治部第二副主任。留守兵团政治部撤销,并入联防军政治部。并决定让总政治部的一部分搬至杨家岭王稼祥住所附近,组织很精小的政治部,统管全军的政治工作。
  1942年5月13日,中共中央军委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发出通报,指出:为了统一晋西北和陕甘宁两个区域的军事指挥,决定在延安设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贺龙为联防军司令员,徐向前为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关向应为政治委员(关在修养,高岗为代政委),林枫为副政委。联防司令部下设一二0师、留守兵团、晋西北新军、三五九旅、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炮兵团等,从5月21日起,即与联防司令部直接发生关系并接受其命令,华中华北各战略区也要与联防司令部相互通报,确保联络。
  (二)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的成立
  1942年6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作出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的决定。6月8日联防军司令部正式成立。
  6月10日,中央军委发出通令,授予联防军司令部三项职权,即统一晋西北与陕甘宁边区两个区域的军事指挥及军事建设;统一两个区域的财政经济建设;统一两个区域的党政军民关系。为了统一财政经济建设,专门成立了财政经济委员会,以林伯渠和贺龙分别任正副主任,下设财政经济办事处,以贺龙为主任。财经办事处于10月正式开始工作。
  为了贯彻精兵简政的政策,统一军事指挥,9月15日,中央军委命令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与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司令部合并,直接指挥晋西北和陕甘宁边区各部队,但保留了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及留守兵团司令部的名义,联防司令部名义对外停用。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成立后,在中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下,对于抗击日军,肃清土匪,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军事进攻,保卫陕甘宁边区和晋绥抗日民主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1945年9月,为适应抗日战争大反攻的需要成立了晋绥野战军,向日伪军展开大反攻。这时,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由王世泰任代司令员、高岗任代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后习仲勋任代政治委员),辖教导第一、第二旅,新编第四旅、警备第一旅兼关中军分区,警备第三旅兼三边军分区,第三八五旅兼陇东军分区,绥德军分区和延属军分区,继续担负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于1948年2月6日改称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1949年2月1日又根据全国统一编制,整编为西北军区。
  

陕甘宁边区史稿/任学岭,谭虎娃编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