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五、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李鸿义 王中新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国革命成功的一大法宝,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基本经验。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容和着重点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尽相同,但追求的总的目标是一贯的,就是着眼于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一)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整体的先进性
  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的指引;新的理论反映新的时代的发展要求并指导新的实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怎样保持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时、科学地回答了这个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省视察工作时,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应当成为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怎样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总结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2001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总纲,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这就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党的纲领路线、政策和党的全部工作,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以实践“三个代表”为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工人阶级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的。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奋斗理想和目标,代表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要求。80多年来,党领导的翻天覆地的革命和史无前例的改革,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改变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了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突破旧的经济体制的束缚,调整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13亿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经济发展奇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不断突破和取代旧的、落后的生产力的过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一切奋斗,党的一切政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促进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的生产力。为此,中共十六大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确立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目标。到2021年即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49年即建立新中国1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也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发展为党和国家工作的第一要务。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坚持实施科技兴国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通途。必须进一步大胆地搞好对内对外的开放,更好地利用外来资金、资源和技术以及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为我所用。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广义的先进文化,包括先进的政治文明和先进的精神文明的诸多领域。在政治文明领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代表着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成果和前进方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创造了“民主中国的模型”,为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精神文明领域,党高举着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亦即民主的)的文化大旗,推动了新民主主义各门类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党倡导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和革命精神相结合,缔造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至今仍然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力量。建立新中国以后,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正确方针和发展教育、科技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激浊扬清,推陈出新,创造了灿烂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领导,以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为此,必须继续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抵制没落腐朽的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传统的革命精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创造出更加灿烂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对中国共产党政治特色的最简洁、最准确、最本质的表述。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指出,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他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他提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①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斗争史、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为最广大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诞生在民族危亡和救亡图存的历史时刻,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党从一开始就不仅要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要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中国人民在闹翻身求解放的过程中,在与国民党政治腐败、祸国殃民行为的对比中,深切地感受到党最忠实地代表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是真正代表自己的根本利益的,因而衷心地信任、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民心的向背,是决定政党兴衰、政权兴亡的决定性因素。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是其反人民政策的结果;苏联和东欧共产党政权的垮台,原因很复杂,最本质的原因是它们未能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丧失了政治上的先进性,失去了民心。中国共产党以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对人民利益的忠诚和对人民利益的争取和维护,赢得了民心,保持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从而获得了巨大无比的力量,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仍然必须坚持以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物质利益的多样化是必然的现象。由于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种利益关系的矛盾应当是可以调节的。党的政策的基本点,应当是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的群众利益诉求,避免收入分配的差距过大,朝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正确地调节和整合各社会阶层、群体的利益关系。为此,一方面要继续坚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人们的合法财产和发展活力,绝不能压制和打击他们奔富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的群众、困难行业的职工,特别是生活困难的群体,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使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保障,逐步地富裕起来。没有这后一方面问题的解决,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不可能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收入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在东西部之间,不同社会阶层、群体、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已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财富多的人约占城市居民数的10%,却占有全部城市财富的45%;而财富少的人同样约占城市居民的10%,却只占有全部城市财富的1.4%。另外,城镇居民最高收入人群和最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由2000年的5.4倍扩大到2004年的10.3倍。中国的“基尼系数”②已超过0.4的警戒临界线,并且还在继续拉大。这种趋势如果再继续扩大,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了,必将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针对这种情况,中共十六大指出:建设小康社会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要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要以促进共同富裕为目标,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遏止贫富悬殊继续扩大的势头。特别要继续高度关注“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要使农民真正拥有和其他国民一样的国民待遇;要切实落实国家关于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各项政策;要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逐步过上小康生活。在城镇,要特别关注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相关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奠定宽松、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共产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的整体的先进性同党员的个体的先进性是辩证的统一。党的先进性是保持和发挥党员的先进性的前提,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要通过6960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
  党对党员的先进性的要求是具体的、历史的和发展的。从建党之初开始,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十分注重党员的先进性的教育,强调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对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
  在建党初期,中共一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都明确规定,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斗争精神的分子所组成的政党”,“共产党员不应只是在言论上表示是共产主义者,更重要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是共产主义者”。1925年,中共四大通过的党的章程的修正条款提出,党“吸收无产阶级及先进的智识阶级中最革命的分子”入党,并给他们以训练,使之能了解党的理论。不久,又提出了使党“布尔什维克化”的口号。③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面对严酷的武装斗争和党员的主要成分是农民的情况,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作出决议,系统地回答了建党、建军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其中心思想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分析了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古田会议的决议是在毛泽东亲自主持下制定的纲领性文献,集中体现了保持无产阶级的先进性、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建党思想。在结束长征以后,毛泽东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应该使党变为一个共产主义的熔炉,把许多愿意为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新党员锻炼成为有最高阶级觉悟的布尔什维克的战士。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民主共和国的一切任务而奋斗时,共产党员应该做到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会情况,依靠群众的多数,得到群众的拥护。”④
  在抗日战争时期,党的队伍发展很快。为了加强党的建设,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员应在民族战争中表现其高度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应使之具体地表现各方面,即应在各方面起其先锋的模范的作用。”接着,毛泽东详细地列举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应该表现出的先锋模范作用的方方面面:在八路军、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或官僚主义的政客;共产党员不论何时何地都不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产党员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共产党员还应成为学习的模范。⑤抗战胜利前夕的1945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将共产党的传统优良作风概括为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同时,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党员的四项义务和四项权利。
  在解放战争时期,党把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作为夺取全国革命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醒全党,因为胜利可能产生的错误思想和错误情绪,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号召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⑥坚持党的先进性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断克服各种错误思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是动态的过程。为此,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针对一定时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曾多次采用整风、整党的形式,进行思想、作风和组织整顿,都取得了比较成功或比较好的效果。1942年开展的全党的第一次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教育了党员和干部,解决了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统一了对党的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认识,从而实现了全党在新的基础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是党的建设的一次成功的实践。此后,又以类似的方式方法,在1947年秋至1848年春,结合进行土地改革在各解放区开展了以“三查三整”(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和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内容的各解放区的整党运动。通过这次整党,纯洁了党的组织,提高了党员的政治思想水平,改进了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同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开展了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这实际是整党运动在军队中的体现。毛泽东高度评价这一整党整军运动,他说:“人民解放军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将使自己无敌于天下”。⑦1948年9月至1949年3月,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结合农村土改和建政、恢复生产等工作,在解放区深入进行了整党工作。到1949年全国共产党员已发展到450万人,成为空前规模的强大的先进的政党,在这二年取代国民党成为在全国执政的党。历史证明,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整风运动的形式进行的党的建设是卓有成效的。但是,毋庸讳言,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如延安整风中的“抢救运动”和后来整党运动中的某些过激、过火现象。由于对这些问题未能作认真的总结,所以在建国以后的各次运动中,战争年代搞运动时发生的问题不仅重复发生,而且畸形发展,以致造成了许多严重的后果。根据这一教训,邓小平指出,我们的运动太多,统统是运动,而且统统是全国性的,看来这是搞不通的。
  纵观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为保持党的整体的先进性和共产党员个体的先进性所进行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有一条基本的经验,就是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来加强,抓住主要矛盾,切切实实地解决一些主要的问题;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认真、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在国家法制不断完善、党规党纪不断健全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更多地通过教育和检讨工作的方式解决一定时期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但过火的、过激的、大轰大嗡大批判的方式一定要坚决抛弃。
  (三)坚持党的先进性,推进党的现代化建设
  政党和政党政治是世界政治现代化的产物。推进政党和政党政治的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进步的普遍趋势。一些政党顺应了这一趋势,与时俱进,因而得到更新、巩固和发展。一些政党包括苏联共产党和在台湾的中国国民党这样的大党老党,由于墨守成规、保守僵化,结果失去活力,丧失了执政地位。20世纪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政党的兴衰成败表明,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克服制度障碍,及时变革自己,推进自身的现代化建设,是保持政党的活力、取得或保持执政地位的必由之路。这也是一条政党建设的规律。
  政党的现代化建设是指政党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及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适时调整自身的功能、体制、活动方式,使自身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中国共产党无论就其阶级性质还是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表现来说,无疑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先进的、现代的政党,但是按照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现代化的要求,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突出和最根本的就是如何真正完成从一个领导革命的党、转型为领导建设的执政党的问题。从理论和指导思想上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实现这一转型已经指明了方向。但在实践上还要着重解决不少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现代世界各国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很少有党政不分的了。苏联斯大林时代开创的以党代政、一切由执政党发号施令的方式,国民党的“以党治国”、一党专政已被历史证明是失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与此相适应,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也在逐步地由一元化的领导方式向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方向转变。但是,长期形成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权力过分集中于党委的现象依然未能彻底解决。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现代化,是具有全局性的制度障碍。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共十六大对解决这一问题已指出了方向,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按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政治定位,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的关系,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的程序,使党的政策、主张成为国家的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支持政府履行法定的职能,依法行政。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审判。党领导制定法律,又严格地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本书在前面的章节中已有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要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的建设。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高度重视从各方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力地保证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把一个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实践证明,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历史重任和历史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按照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推进党的现代化的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情况,影响着党的执政效果,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世界各国,政党如林。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性质的政党,有不同的政治目标和执政理念,其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也多有不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内容是: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通过这些方面执政能力的建设,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党,归根到底,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现代化,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能够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执政党。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中共十六大通过的党章明确宣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与此相适应,中共十六大的政治报告指出,在党的组织建设工作中,要在坚持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同时,努力扩大党的代表性和群众基础,这是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推进执政党的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定不移。党的组织发展必须以在工人、农民、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为重点,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同时,要把承认党的纲领、章程,自觉为党的纲领路线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据中央组织部的统计,2004年全国共发展党员241.8万人。其中,发展生产、工作第一线的党员和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人物共156.8万人,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1.1万人,其中,私营企业主894人。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革命的大熔炉。民主革命时期,从党员的成分看,农民党员占多数,但我们党并没有因此变成农民党,仍然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当时,党也吸收了不少剥削阶级出身的人,也没有因此而改变党的性质,相反,倒是在革命的熔炉里把其中绝大多数人培养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早在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瓦窑堡会议就明确提出了“两个先锋队”的思想,并没有因此而变成“全民党”。相反,正是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党把一切愿意为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都凝聚在自己的周围,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可见,坚持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坚持党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者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在实践中是统一的。担心因此而影响党的先进性是没有根据的。
  健全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当代政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趋向是党的民主化。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础和本质是发扬党内民主,因此也是保证党内民主的根本制度。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当党内的民主生活正常的时候,我们的事业顺利发展;当党内民主生活遭到破坏,只有集中,没有民主,个人迷信盛行时,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发生“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灾难。从世界各国执政党的兴衰成败的变化看,缺乏党内民主,在党内形成少数人专权、个人迷信的党,最终无不因丧失了内在的活力和群众的监督和支持而走向衰败。苏联共产党便是前车之鉴。当代政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趋向是党的民主化。没有民主,就谈不上政党的先进性和现代化,这是政党建设的一条规律。按照中共十六大指出的方向,为了贯彻好、完善好党的民主集中制,要借鉴世界政党建设的有益经验,着重搞好有关党的领导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以保证党员的民主权利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逐步实行代表大会的常任制。使之成为党的能经常有效地发挥最高权力的机关。党委会则成为它的执行机构,向它负责,受它的监督。党的纪检机关也直接对它负责,报告工作。这样,形成党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互相协调而又互相制衡的制度机制,从根本上突破过去权力过分集中而又缺乏制约的弊端。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规则,进一步发挥党委会的全体会议的作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中共十六大以后,中央政治局已经率先实行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的制度,胡锦涛代表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听取中央全会的审议意见。
  改革和完善党的选举制度。选举是实现民主的最为重要的形式,是党和国家民主的最直接的具体体现。在现代政治中,选举制度的完善和有效运作,是衡量一个党、一个国家民主水平的重要尺度。民主选举的关键在于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和保证实行平等、公正的原则。为此,必须强调选举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要进一步完善差额选举制和秘密投票制。民主制度的完善要重视体现民主的实质性,也要重视民主的程序性。比如,关于差额选举,就是体现民主的重要方式。中共七大是党的历史上著名的民主的大会。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候选人为94人,从中选举77名(中央委员44名、候补中央委员33名),差额17人。各代表团在讨论候选人名单时,十分热烈,指名道姓,直言不讳。对此,毛泽东予以充分肯定。他认为,大家把想讲出来的话讲出来是好的,对有的同志不管怀疑的内容如何,可以怀疑,被怀疑的同志也有权申诉,但是选举问题不是个人问题,要顾全大局。60年后重新翻开这页历史,仍可深深感受到其中的浓厚的民主氛围。
  完善民主的实现形式的另一个重要规定是秘密投票制。按现代世界各国的通行规则,除了不记名以外,还必须设置秘密写票处,规定投票人必须到那里去写票,而不是可以到那里去写,也可以不到那里去写。特别是一些重大的选举(如选举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必须严格地这样操作。现在,这个规则在世界一些很不发达的国家,甚至在动乱的巴勒斯坦、伊拉克最近的选举中都明确规定和实行了。到秘密写票处写票,然后公开投票,看似一个小的细节,实际影响到民意的真实表达和民主的实现。在这一点上,应当承认西方发达国家在完善民主程序方面的经验是比较完备的。一定的形式体现一定的实质。在这个问题上也不存在姓“社”姓“资”的问题,应当大胆借鉴,为我所用,明确规范,严格实行,搞得更好,使我们党和国家的民主选举制度无懈可击,与世界现代民主选举制度接轨。
  当然,在强调实行民主的同时,也必须强调在民主的基础上的全党的集中统一。民主集中才有力量。个人自由主义和分散主义是对多数原则的不尊重,本质上是违反和破坏民主集中制的。民主的集中必须严格遵守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党的中央委员会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以保证中央的权威。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团结统一、强大有力的重要经验,应当继续保持发扬。
  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继往开来的历史进步过程。既要深刻总结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有关的教训,又要学习借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邓小平曾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⑧中共十六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⑨现代世界各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表明:由于各个国家或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各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文明不可能是一种模式,政治发展的多样性和民族性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存在。但是,一切文明的发展都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有个性,也有共性。如同各国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其共同的规律一样,政治文明的发展,也有其共同的规律。如人权与自由的取向、民主政治的国家体制、议会和政党的组织形式、法治的原则、公共权力的制衡机制,等等,都是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普遍认同的原则和发展取向。现代政治学所阐明的若干政治原理、公理和人权、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价值观念,本身就是人类普遍的政治发展规律的反映。事实上,近现代中国在政治上的巨大进步,很多方面都得益于这种借鉴和学习。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创立共和,就是向外国学习来的;民主革命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议会、参议会制度也是向外国议会民主学来的,我国现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根本上说,也是西方近代议会制民主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世界文明的进步从来都不是可以隔绝的,而是相通、相互借鉴和影响的。任何国家和民族,如果闭目塞听,故步自封,拒绝同别国交流,不愿学习和借鉴别国好的东西,无论在经济领域或政治领域都是必然要落后的。
  当然,任何借鉴和学习都不应当是照搬,特别是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但对有些反映当代政治文明共性的东西,还是可以积极借鉴,兴利除弊,为我所用的。比如中国的国家基本政治制度,适合中国的情况,当然不必效仿西方那种“三权分立”的模式,但是可以借鉴其对国家权力制衡的原理和原则,以建立公权力的有效行使机制和对公权力的有效制约机制防止公权力行使中的变态、失衡、失控现象;中国的政党政治体制是在中国现代政治发展中形成的,也适应中国的情况,当然不必搞在中国没有任何政治基础的西方的多党制或两党轮流执政,但必须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使我国的政党制度充分地制度化和法律化,并且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以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我国当然不能照搬西方竞争式的选举制度,但可以借鉴其体现选举的公开、透明的选举方法、规则和操作程序,丰富民主的实现形式,以改进我国的选举制度。
  总之,回顾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我们有这样的信心: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是在批判和扬弃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必将在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世界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超越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创造出人类从来没有过的、真正先进的政治文明——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6页。
  ②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用来说明一国国民收入分配差距太小的指标,通常将0.4作为警戒线。
  ③《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第85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3页。
  ⑤以上关于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论述,节录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523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91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⑨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11月8日。
  

民主中国的模型—陕甘宁边区政治文明建设/李鸿义,王中新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