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献 > 消息 报道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松树林合作社/伯森

1942年10月14日《解放日报》


  一天,南区合作社刘主任很兴奋地告诉我,说金盆区有一个松树林合作社,是合作社发展迅速的模范。这个合作社今年3月间才有群众开始组织,不到3个月的时间,股金已发展到33万(还有五六万在收集中),并组织了40头牲口的运输队。加入合作社,在金盆区已掀起一种很高的热潮,已造成了一种普遍的群众运动,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着。这个消息激动了我,8月2日我偕同刘主任来到这延临大道中途的松树林。群山环抱,灌木丛生,满山遍野都长着青葱的庄稼。窑地和山沟,放牧着一些骡马和牛群。这是刚被开钥匙的宝库,还有更多的收获,等待着我们劳动的人民来开发。
  合作社就设在这儿一个破旧的院落里,新盖的房屋,还正在加工赶造着。走进院门,10几个农民都坐在一堆木料上,迎面的是一个年愈40的勤恳而诚朴的农民,这就是发展速度的惊人的合作社的创造者、组织者——现在的主任贾生福同志。我问他:“为什么有个别的合作社,办了五六年,股金仍是数千元,人民对之仍然是可有可无;而你们这个合作社,为什么发展特别迅速,能够得到群众的积极拥护和参加?”在一阵谦逊之后,他开始向我叙述着这个合作社成立和发展的经过。他说:“还在民国二十五年,我就加入了南区合作社,当时认股10股,合计3元,以后因为是社员关系,经常到合作社买货,得到很多便宜。”有时他倒牲口遇着经济困难,合作社总是帮助他设法解决,年终还分到一些红利。在南区合作社长期的帮助和教育下,“我慢慢地懂得了合作社的道理。合作社办好了,是真正能够改善人民生活的。”
  去年夏天,政府动员人民驮盐,一乡(即松树林)因为驮盐的帐棚无着,人们都在焦虑着,恰巧在这个时候,贾生福同志悄悄地跑到了南区合作社,把这件事同刘主任商量了一下。刘主任马上赊给他们3匹洋布,解决了老百姓驮盐帐棚的困难。他说:“经过我平日的宣传,经过这一次困难的解决,合作社在一乡人民的脑筋里,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南区人民应负担的教育经费1.9万元,自卫军经费4500元等都由合作社代出。他说:“这些不但节省了人民开会的许多工夫,又不要出钱,同时区乡政府也可省掉开会要钱的许多麻烦”。金盆区一乡和南区只一山之隔,人民经常的来来往往。许多老百姓看到南区人民不出教育经费和自卫军经费,而金盆区却要开会摊派,他说:“这个时候人们都在抱怨着一个县内为啥负担不公平。”贾生福继续说:“我当时听了,又好气又好笑,其实负担是公平的。只有合作社分布的不公平。假使我们松树林也有一个合作社,小小的负担,合作社是可以代出的。”他停了停又说:“不要老百姓为这些小事开会动员,这对老百姓的确有很大帮助。”
  经过这些事情以后,合作社对松树林的老百姓和乡政府印象更大了。老百姓都说:“合作社是好事,我们也应该办一个。”可惜的是金盆区原来一个合作社搞得不大好,一点作用也没起,只是年年摊派一点股金。老百姓想到这里,又在犹豫着。
  今年3月间南区合作社又派人去找贾生福做些“走水生意”,更觉得松树林有成立合作社的必要,要贾生福同志负责发起办一个。4月20日他请了乡长、指导员、南区社张副主任和侯保国等几个农民,总共11人,开了一次筹备会,决定成立松树林合作社,并写了一个合同(就是最初步的简单的章程)。这合同主要内容规定了3件事:1、社员和股金的加入或退出、增加或减少,完全自由;2、工作人员由社员推选及雇佣,待遇是“顶生意”和给工资,谁愿意就干,不愿意就走;3、公家不挪这笔钱,不调这些人。这样规定是很适合人们的心理,当场就集股2.6万元。南区社又认了3万元的提倡股,更鼓动了大家入股的信心。又决定到5月20日再发展股金2.23万元。当时并推选了临时理监事7人,规定每月20日要开一次社务会,社员代表也参加。5月20日开第一次社务会,这一个月发展股金70008元,销货6.8万元,盈余4147元。7月20日又开第二次社务会,这一个月集股25565元,销货71998元,盈余3645元。每次社务会都是讨论怎样发展合作社,怎样帮助人民解决困难等,有时也讨论一些人事问题、制度问题。讨论出方法以后,就分头向人民宣传,让老百姓自动入股。在发展股金时什么都收,粮食、木料、牲口等都可作价入股,并强调自由加入和退出,及时帮助解决个别困难。贾同志说:“我们不仅这样说,事实上是这样做的。如社员周继业,以牛1头作价2000元入股,入股不过1个月,牛还在家里翻地。因为‘问下一个婆姨’,要花现款2000元,向合作社抽股,合作社为了帮助他,马上给他现款2000元。刘有福入股2800元,‘死下了婆姨’要抽股金料理丧事,合作社不仅给他退股,还赊给他布匹。侯胜国入股2000元,‘娘殁了’也要抽股,合作社又帮助赊货,以后不但没退股,还增加了500元。”这样合作社影响更大了。老百姓都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现在向合作社入了股,积下钱,可以顶事。秋后还要多入股,没钱入,拿草拿粮,也要入股。贾同志指出:“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了合作社可以做救急的‘靠山’,谁都乐意加入的。”
  现在合作社又在用很大的力量发展妇女纺纱,想帮助老百姓解决穿衣的问题,特别这里难民多,“男耕女织”,对他们生活和生产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种影响下,二乡南泥湾成立了一个分社。一、二两乡的老户已百分之百地参加了合作社。现在不仅一、二两乡人民热烈加入合作社,三、四乡人民也动员起来了。6月间在麻洞川开始组织了一个合作社,不到1个月,股金已发展到5万余元,除经营销费社一处外,并经营水磨两盘,正在开始生产。
  金盆区经建助理员说:“在松树林合作社周围,全金盆区的群众都已卷进了发展合作社的浪潮里,这种浪潮还在不断地高涨着。”
  为什么在松树林人民参加合作社会这样热烈呢?贾同志回答说:“合作社只要和群众在一起,处处为群众着想,为群众打算,多想办法,一定能够发展起来。”他又说他们过去两个月工作还做得很不够,他计划在年内,还要发展股金40万元。现在养了40头犍牛,已经驮盐去了,准备明年春耕时低利租给无牛的社员和难民。预计可增产粮食四五百石,增加人民收入四五十万元。还计划推广全区妇女纺纱。预计全年可增加人民收入50万元以上。另外还要收买土产,供给需要,便利群众交换,并给社员代缴一些小额负担等。副主任侯保国同志很肯定地说:“我们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为抗战动员的便利打算,一定能得到政府和群众的帮助。”
  8月2日这一天,是他们的第一次临时社务会。我就趁这个机会,同到会的人们讨论松树林合作社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发展。经过3小时的争辩,归结起来,有下列几个原因:第一是南区合作社的影响;第二是社员股金和干部自由加入和退出的规定;第三是集股时什么土产都可以作价抵付;第四是有贾生福这样的积极分子;第五,最重要的,是这个合作社过去的工作和今后的计划,是完全从社员利益(广大人民利益)出发,一切活动都与广大社员的要求息息相关,尽合作社可能的力量去解决人民的困难,又从解决人民困难中。去发展合作社;第六是南区合作社的指导和帮助,以及乡上负责人的参加发起,都有积极的倡导作用。
  在访问几个社员和职员以后,觉得他们对合作社的关系,是那样的亲切。我们可以在这里学得一些经验,就是:任何地区发展或转变合作社,应该注意到:一、作好一个影响其他;二、社员股金的加入或退出,应切实遵守自由与自愿;三、开展工作时,应在当地群众中(物色)和(培养)积极分子;四、合作社的工作,应一切从社员利益(广大人民)出发;五、政府从政治上去倡导和经济上去引动。
  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松树林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以增进农村富力,改善人民生活和便利抗战动员。
  (原载1942年10月14日《解放日报》)
  

南区合作社史料选/延安地区供销合作社,延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编.—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