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献 > 消息 报道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延安县的妇纺运动/吴力永

1943年2月10日《解放日报》

 
  —写在《延安县过去经济建设总结和一九四三年经济建设任务》后
  革命以前,延安县的妇女是从来没有见过纺纱的,当然也没有看见过织布。人民除了种庄稼赶些牲口外,再也没有其它的生产事业。只在这几年生产运动号召下,才逐渐地改变。这里仅把几年来纺纱的情形谈一谈。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下面的统计表吧:
  年份 纺纱组 人数 纺车 纺纱(斤)
  1938 80 756 512 2268
  1939 98 849 621 2547
  1940 102 935 756 4002
  1941 130 1436 1164 11308
  1942 2241 1445 15679
  在1938年前是很少的,5年中我们发展纺纱妇女到2241名,共纺纱25804斤(最低限度的材料),在2000多妇女中能成为熟练的约占1000余名。
  1942年发展妇女纺纱,最有成绩的要算柳林区了。在该区合作社主持下,从1941年1月的1名发展到今天的800多名妇女,在一年中共纺了小秤1万斤的棉花。
  在这几年中,我们用了些什么办法来发展妇女的纺纱呢?这里面有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由于延安过去没有纺过纱的,所以开展妇纺,是一个新的工作。在1938年开始发展妇纺时,我们就进行组织妇女参加纺纱小组,可是客观条件的没有配合,组织好之后,不是没有车子,便是没有棉花,即便有棉花,也不能继续供给;有了车子,有了棉花,没有人教。所以在1938、1939以及1940年几年中,我们的成绩还不大。另外是我们的方式也不大好,宣传解释不够,难民工厂给我们的棉花,发给妇女们纺,认为是一个负担工作,所以纺的纱是不好的,太粗,不能用。虽然如此,但妇纺的基础还是打好了。在前年和去年中,我们的妇纺工作就获得比以前更多的成绩,以纺车1架纺纱来说,1938年1架1年纺不到4斤纱,1939年4斤多,1940年5斤多,到了1941年便成为9斤多,去年为10斤多。以纺纱妇女1名1年平均纺纱来说,1938—1939年为3斤,1940年为4斤,到1941年及去年为7斤,这就是说会纺的妇女增多了,同时纺纱技术也提高了。我们希望在今年发展4000妇女,连前能达到熟练程度的能有5000名。今年纺纱能达到9.2万斤纱,以至于10万斤的希望。
  我们用什么办法获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呢?在柳林区发展妇女纺纱过程是这样的:
  因为妇女对纺纱认识不够,不要使她们认为给公家纺是负担工作。开始纺时,给她们利益。比如某一妇女开始纺纱,给她们两斤熟棉花,应该缴1斤线子,她可以赚1斤棉花的钱。发花时,先可在合作社赊布、毛巾或袜子,待她纺就后,再付款,或以钱作价付给,这样就大大鼓励了她们纺纱的热忱,精心地纺,赶快地纺,“愈纺得多,就愈挣得多”的认识是深印在她们的脑海中。
  在没有妇纺的地区,发展妇纺时,人数不宜多,由少而逐渐扩大,开始就是二乡南庄河李国泰的妻子1人纺,去年开始纺了2个月,自己家里3口人,都穿上她纺纱赚得合作社的布。因此她的丈夫高兴极了,在一般人面前很自夸地指他自己穿的新衣说:“这是我老婆纺纱赚来穿的……”这样的具体事实,通过他们自己来替合作社作纺纱宣传,效果很大。接着就扩大到36人,几乎全庄的妇女都参加了,影响扩大到稍园子梁、庙河、马家湾等庄子。现在几乎全县每一个庄子都有会纺纱的妇女,从1名扩大到今天的800多名!
  另外,还进行了奖励工作,开始参加纺纱的李国泰妻第一次奖励80元,第二次又奖励了100元,她1个人去年1年纺了80斤纱,一个小女也纺了50来斤纱,全区大的奖励3次,临时奖励的也很多,这也大大鼓励了妇女们从事纺纱。这里具体举出几个纺纱妇女来,可以看出纺纱在农妇中真正造成了一个运动,南庄河余起的老母,今年70多岁了,一天什么事也不做,就坐着纺纱,一个月可以纺4斤纱,全年纺了将近50斤的纱。康四的娘,孙生元的娘,李国泰的娘,都是60岁以上的老太婆,她们1月纺3斤纱。其他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发展妇纺,是可以造成群众运动的,只要我们以群众利益为前提,给人民以实惠,方式方法上灵活,不强迫命令,由少而多。
  今年的妇纺结果将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年发展4000个妇女,现在各区已开始工作了,柳林区1000妇女,现在将达百余名,川口区,由合作社已发出熟花将近100斤,姚店区由合作社做好纺车30辆,正发散中,蟠龙合作社最近从难民工厂驮去花200余斤……现在正是开展妇纺的时候。
  我们为了开展妇纺,于元月3日召开区长合作社主任会,在会上我们布置了下列的工作:
  (一)各区合作社在最近做好950辆纺纱机借给农妇,在她们学会后,每月多交一点纱,几个月就可以把车子钱归还合作社。
  (二)讨论研究柳林区妇纺的经验,纺纱妇女在合作社购买东西九五折扣。
  (三)同难民工厂订立合同,由难民工厂以2斤10两生花,收纱一斤,一切运费弹花工资消耗,难民工厂不负责。在开始新纺地区,头两个月内交的纱,质量不好也要收。两个月后应交好纱,每一个合作社在一定时期要用多少棉花,同该厂商议供给。
  现在我们来估计一下延安县对于纱的需要,这也就是我们今后努力的目标。
  截至目前止,我们有6.4万余人。一年需要布匹总数为13250匹,大布(大人4.2万人,4人1匹;小人2.2万人,8人1匹计算)1匹布,需纱11斤计,全年需145750斤纱,这就是我们妇纺的任务。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工作做得好,在今年明年努力下,在二三年内我们将会以延安县的妇女纺纱来解决我们穿衣的问题。
  在二三年内有没有可能达到呢?可能的,而且是一定有把握。只要我们供给农妇的棉花不成问题的话。今年年底我们能纺多少纱呢?新发展的4000,连前2241名,共有6000左右,我们估计有1000名妇女为熟练的,1年每人纺20斤纱,可纺2万斤,有4000名较熟练的,每人年纺18斤纱,可纺7.2斤纱,就有9.2万斤,这些纱是可以作为织布用的。明年、后年就照今年这样的话,纱自给是不成问题的。当然完成这样大的任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要我们努力,还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研究,克服困难。
  假如说我们能达到今年年底纺9.2万斤纱的话,那我们给人民增加多少收入呢?纺纱9.2万斤,可购9.2万斤熟花,即以9万斤计,1斤100元共值900万元,假如妇女以赚的花,加强劳动,纺成纱的话,可纺成9万斤纱,1斤纱150元计,可值1350万元。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以粮食计,1500元1石的话,就有9000石之多!这仅仅是利用妇女空闲时间及劳动力,经过我们的努力,而增加她们的收入啊!
  我们正在发动延安县妇女,解决我们的穿衣的问题。
  (原载1943年2月10日《解放日报》)
  

南区合作社史料选/延安地区供销合作社,延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编.—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