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书论著>核心书架>张学良探微

  


锐气横生少壮时·一掷千金无吝色

张之宇


    叹公子,豪华非昨,曾记得平康旧里,黄金挥霍……
 
                                            清·吴锡麒《满江红》

    大抵诗人墨客对鼎贵青年,一旦金钱罄尽,英雄末路者,多寄予惋惜与慨叹。但张学良政治生涯跌宕之后,却得另眼相看。

                                  视钱财如无物

    张氏津津乐道的一件往事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本庄繁(日本人)自己花了六千元把我家的收藏(沈阳大帅府的)包装运来北京还我,我说:‘我是封疆大吏,你还我的应该是我的国土。这些东西摆在这儿不好看,再不拿走,我就一把火把它烧了!’本庄繁无奈把这些东西原封运回满洲国,全给拍卖了……”

    张氏的情操,坚贞不二的政治品德,不为人屈的刚劲,视黄金如粪土,棱棱如黄钟大吕,铿锵然直上九霄。

    15年后,1946年5月,监管张氏的刘乙光队长,带来张氏大姊张首芳的来信,张将军记曰:“言及西安房产事,覆函交乙光转去,劝其放大气些……”

    当时张学良乃是西安事变之后在贵州桐梓被“管束”的落魄将军,世事蹉跎,处境寂寞,已不是在沈阳大帅府,或西安金家巷副总司令官邸。张氏当时可说是“家无四壁不知贫”(唐·吴象之《少年行》),仍不失昔日作风,对西安名下的产业,大度不计小利意气峥嵘。

    在这之前,由于张学良自幼在父荫之下从不计锱侏,一掷千金无吝色。

    像日本床次竹二郎,是1928年12月与张学良见面,张氏捐赠50万元为床次竞选政友会总裁,50万为当时需要,总额是2000万。此事在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关东军从张氏保险箱中拿到这50万元的收据,使“床次50万元事件”成为日本帝国议会丑闻,床次在这事暴露之后不久病逝。

    张学良于1929年1月10日计杀杨宇霆与常荫槐于沈阳大帅府。秘书反覆绞脑汁,索枯肠,方能稍称将军意,拟就了致杨宇霆夫人的电文与挽联,内容是:“弟同邻葛(杨宇霆字)相交之厚如同手足,但为国家计,弟受人民之嘱托,国家之寄任,不能顾及私情。唐太宗英明之才,古今称颂,建成、元吉之事,又有何策乎?……弟昨今两日,食未入口,寝末安眠,中心痛耳……弟之出此书,非欲见谅于嫂,弟之为人,向来公私分明,自问俯仰无愧,可质天日……”

    1月18日挽杨之联为:

    讵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痛泪;

    凄绝东山零雨,终怜管叔误流言。

    张氏自比三国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字幼常)故事,以古比今,表达诛杨后内心之悲怆;更以西周周公旦辅成王,杀管叔,放逐蔡叔故事,比况自己之感伤不下于周公途遇‘零雨其濛”之凄绝。

    1月21日挽常荫槐:

    天地鉴余心,同为流官悲蔡叔;

    江山还汉室,敢因家事罪淮阳。
    
    张氏以周公自比,处置杨、常之光明心迹,天地可鉴。遭情同手足之杨、常流言中伤,忍痛作此决定;更以韩信之死比喻今异于古,剖白自己大不同于吕后,绝不因个人仇恨而徇私罪及杨、常。在这篇惊天地,泣鬼神,悲吊之电文与挽联以外,张氏向杨、常两家各送了一万现洋之奠仪。

                                钱能通神买命

    西安事变之前,“有人说我给了叶剑英四万元之说不确”,张夫人赵一荻女士证实是交币三十万元。张将军认为:“不管是十万,是四十万,帮他们是雪中送炭。多少钱没关系,……”当时张学良氏,是西北剿共副总司令,将军“勇为”之“资敌”行为,令人胆破。但对于10月5日毛泽东亲自签妥的那份共方与张氏之合作协定,张氏拿在手中反覆掂播:“签?不签?”

    苟利国家生民,即使是“与狐议裘”,按张氏一直以“爱国狂”自居,挥金似土浑是胆的壮气,既谋与共方携手抗日,又何故祸、福、避、趋之?

    在1936年西安事变的枪战中,随蒋介石来西安的中委邵元冲,因惊变中为枪弹击中而丧生。张氏说:“我送了一笔钱。”钱能通神买命,却未能释怨解仇。邵氏未亡人张默君“始终对我不满”,张将军为此惋叹不已。

    蒋介石侍卫长蒋孝先在西安事变中被杀。张氏说:“我曾送了一笔钱为他作佛事”(1937年),超度蒋孝先之亡魂。看来,对蒋猝死,张氏不无厚恤家属以表示疚悼之忱。

    1937年,抗日战事每况愈下,上海已为日本占领,张学良将军自江西被迁送于湖南,以远离前线,躲避战火,后再由郴州迁到沅陵。一次闲来无事,张氏说:“在湖南沅陵,我们开车跟火车赛跑,突然一个村民挑一个担子出来,被我撞伤,旁边人说:‘快走!快走!这里人凶悍得很!’……我赶快给了他几个钱。”

    张学良伉俪把蒋夫人赠书合译成中文《相遇于骷髅地》(W.E.Sangster,They Met At alvary,1970年11月出版),全部竣稿之后,张氏希望得一方家协助作译稿之核校。张氏恳请于曾约农,因为曾氏学贯中西,张将军一直以师礼事之。为了纪念自己能皈依基督,张氏乃集合曾(曾约农)显(董显光)华(周联华)三位引领者,组成“曾显华”三字为笔名。《相遇于骷髅地》于1970年11月在香港出版时,张氏说:“我送了曾先生一笔钱!”

    除上述各“我送了一笔钱”这些事迹之外,还有:

    自从张氏接受了蒋夫人的劝告,便放弃崇佛,专心于基督教研究。在1963年以后,周联华牧师接替了董显光来为张氏伉俪讲道。两年后,经周牧师之介绍,张氏伉俪双双接受了美国南方浸信会(Southern Baptist Seminaries)圣经函授课程学习,以备将来为上帝工作。这段学习过程备极辛苦。教材寄来先由周牧师译为中文,并制录音带,以便反复研听,然后把作业上的问题一一作答,再由周牧师译为英文,寄回美国函授学校,经评分后寄还。张夫人英文造诣高,绰绰有余于阅读圣经,而且学习精神不虎头蛇尾。赵女士一向是不为则已,为则锲而不舍,必要其成。她协助张将军研习圣经经文,一字一句孜孜求益之中,尤见耐心。如此一来一往,整整经历了19年,张氏终于在1984年通过了成绩考核,得到了毕业证书。但赵一荻女士反因课业未全被摒黜。

    其中的内情“好似和针吞却线,刺人肠肚系人心”。后经周牧师联络,该函授学校在委员会会议之后,决定赵一荻女士延长再继续学习的计划。张学良此时乐捐了该校一万美元。只是赵一荻女士的学习又过了6年,一共历经了25个寒署,才于1990年获得毕业证件。

    函授学校无意间为张氏伉俪设了“埋头研究基督教义”的“青纱帐”于台湾,屏蔽了为数可观的打扰。但校方却没设法由周牧师处得知如此热心赞助与坚忍19年、25年学习的过程,为什么不能在美公布张氏伉俪之故事,以为今后学员的典范?

                                 事变感言的风波

    1955年,香港《热风》杂志上刊载了郭增恺的文章,在《西安事变感言》中写下了:

    事变得到和平解决,真的像蒋先生所公布,是由于张、杨等阅读他的日记及重要文件,才受其伟大人格所感动,因而幡然悔悟那样简单吗?倘不是那样简单,则双方所协议的内容是什么?其经过又是怎样的……

    蒋先生与张、杨间在西安的成交,宋子文和蒋夫人是保证者,见证人一个是我,另一个是周恩来,谁料他竟行不顾言,终于使我等几个参与其事者,迄今在痛深愧疚呢!

    我也常常想,以民主大道期诸蒋先生那是胡涂的妄想,但让他做皇帝吧,做皇帝也该兼听及于士夫,做皇帝的秘诀,无非是天下是我的,老子的事你们都给我办好,可惜蒋先生只懂得这秘诀的上半句,于是总理“我生则国死”那句名言,就应验在蒋先生身上了。

    这文字在1955年12月曾引起一波不小的风浪。张学良为此事于12月21日上书总统蒋介石:“郭某《西安事变感言》阅读之下,可气亦殊可笑,中国文人多无行,多如此辈。此人为谁,良诚已忘却,假如良所指的那人是对,彼乃一小丑角色。他不是共党……当年曾为杨虎城嬖幸,官僚政客之流亚也……”

    按张氏称:“郭增恺其人者,当年在西北公路局任职,为杨虎城之嬖幸。后因案被捕送京(1936年),当西安事变之初,戴雨农(戴笠)来西安时偕同前来,期其奔走于杨虎城,戴雨农之间,在当时彼何人斯,恐亦早已无人忆记,亦许因此之故,而彼亦来一套西安事变感言,更自高其身价,自大夸为什么见证人,侪与当代闻人蒋夫人、宋子文、周恩来并列,此人真不知耻者……就是有见证人的话,恐亦轮不到该郭增恺名下,假如不是他写这篇感言,我早已把郭增恺是谁已竟(经)忘记了?咳!文人之无行,郭增恺可以当之矣……”

    张氏之鄙薄、忿恼见于字里行间。可是张氏在美经纪人伊雅格却以密信、隐语与张氏联络,由张将军签下了美金6100元,经宋子安的广东银行拨出以斡旋此事。张氏财务总管乔特并不乐意使用这种方法,而且也担心对方得钱后不守信。不过这一文字引起的风波,兀然平息。

    张将军在广东银行开专户,是时郭文之风浪未起;张氏拨专款,则在蒋介石看到郭文之后。张学良将军挥金似土那逞快的大手笔,在这件事情上究竟张氏是酬庸?是郭文止笔的按捺者?还是郭增恺撰写《西安事变感言》的主导?

    自古“有千年金,没千年主”。当初,张作霖崛起草莽,以性命搏斗,巧取而计夺,大聚敛之下,培养长子张学良;最大的希望是张学良能做一个师长,能长久保有张家资财,传业子孙,也放任其挥霍。不幸走上了覆车的旧轨!随多金而来的是有恃无恐的骄奢;随骄奢而来的是无所畏惧的简傲;随简傲而来的是心神奔驰的孟浪,最后是祸至。

    可是张氏老来,定远斋收藏宫廷珍藏,悉数出手;东北人骨髓尽归于己。其既得者,视为当然。正如韩愈《原君》:“此我产业之花息也。”张氏自己也认为这超乎预想的获得,“不得不走上因果宿命,信非人力之所能为者也!”

    上帝对张氏之恩宠,叹观止矣!

张学良探微/张之宇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