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书论著>核心书架>杨虎城将军

  


杨虎城将军-英魂不朽 八方悼念志哀

米暂沉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三十日重庆解放,第二野战军负责同志,就着手调查杨虎城先生的下落。从逮捕到的当时在渣滓洞站岗放哨的十一名特务警察中,了解到一些线索,即着手发掘,于十二月一日发现了杨的遗体。当时遗体已开始腐烂,经在重庆的原十七路军干部认辨证实。重庆军管会组织了联络处及治丧委员会,并通知了杨的家属,当由杨虎城的长子拯民及旧属孔从周、孙辅丞,友好于学忠、高桂滋、王文彬等到重庆参加大殓。

    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闻讯后,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六日分别向杨虎城家属发出唁电。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杨虎城将军家属的唁电如下:

    惊悉杨虎城将军于本年九月十七日(后经查实应为七日)在重庆监狱被国民党特务匪徒秘密杀害,杨将军夫人和次公子杨拯中、秘书宋绮云夫妇等也先后惨遭毒手,极为痛愤。杨虎城将军在一九三六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推动全国一致抗日,有功于国家民族。杨将军由此而受到……囚禁达十二年之久,并因坚持爱国民主立场而牺牲,这个牺牲是光荣的。杨将军的英名,将为全国人民所永远纪念。谨电哀悼,并望勉节哀思,为继承杨将军的爱国事业,彻底消灭反动匪帮的残余而奋斗。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唁电全文是:

    杨虎城将军长期系狱,复遭残害,举国闻讯,同伸愤慨。将军推动抗日,有功民族解放事业,今日牺牲,将永远为人民所悼念。

    大殓之后,于一九五○年一月十五日上午十一时在重庆中华路青年馆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西南军政委员会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等党政负责同志亲临致祭。出席追悼会的还有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文教界、新闻界代表共一千余人。张际春主任致词后,领导全场高呼“杨虎城将军永垂不朽”等口号。中共中央西南局的挽联写道:

    西安举义,振奋全国;

    重庆成仁,永垂不朽。

    一月十六日下午,杨先生的忠骸及随同死难诸人的灵柩在嘉陵江畔磨儿石码头登上庆华轮运往汉口,转运陕西。

    一九五○年一月二十四日,灵柩到达武汉。二十五日上午,在汉口工商联合会筹备会举行公祭。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四野司令员林彪,在武汉的党政军负责人及各界代表三千余人出席了公祭大会。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挽联云:

    大义凛冰霜,民族千载存正气;

    一棺掩巴蜀,江河万古有哀声。

    二十六日下午组织了万人送灵,由汉口五码头送至循礼门车站上车。火车进入陕西后,沿途华阴、华县、渭南、临潼等县都举行了公祭。

    十二月十六日,当杨虎城惨遭杀害的消息传到西安时,正是西安各界纪念西安事变十三周年的第五天。当天的纪念会宣布了杨虎城遇害的情况,决定立即成立治丧委员会。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对报界发表谈话,他沉重地指出:“杨虎城将军的惨遭杀害,再一次证明国民党反动匪帮的法西斯本质,这一不幸事件的整个过程,都严肃地教育了我们。”蒋介石“使用了一切罪恶伎俩和最后残杀,终于暗害了这位爱国将军和十三年前赞同赦免他的恩人。杨虎城将军功在国家,功在西北。西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势将……杀害杨将军的凶手捕捉法办。”解放军一野副司令员赵寿山在谈话中回顾了杨虎城革命的一生,特别指出:西安事变前蒋介石顽固推行对日妥协和对内镇压的政策,以致外患日亟,中华民族处于深重危机之中。杨将军在对蒋介石屡劝不听的情况下,与张学良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此举对推动抗战有极大的贡献。而蒋介石被释放后竟不顾国人责骂,强把张、杨两将军投入狱中并敢杀害杨将军,真是罪恶滔天。……

    由西北党政军负责人、各民主党派、各界代表及杨虎城生前友好、部属三十八人组成的治丧委员会成立后,决定:一、派孙辅丞、申明甫代表治丧委员会伴同杨将军长子杨拯民前往重庆办理丧事,并运回灵柩;二、定于十二月二十四日举行公祭,俟灵柩运到后再举行扩大追悼会。

    十二月二十四日在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礼堂举行了公祭,由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主祭。各界代表参加者共一千三百余人。由赵寿山副司令员报告杨将军事略,叙述杨将军一生从事革命的重要事迹。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杨明轩历述了杨将军在西北主政期间对文教、交通、农田水利建设等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号召参与公祭的同志化悲痛为建设西北的力量,以慰杨将军三十年来为革命而牺牲的英灵。西安市副市长方仲如在致词中,除提到杨氏生平对桑梓、对国家服务的忠诚外,特别指出杨将军的政治远见。他说:“西安事变时,他不仅捉住了蒋介石,而且能够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放走蒋介石。如果当时没有很高的政治觉悟,没有远大的政治眼光,没有对革命深远、透彻的了解,是不可能那么果断的。公祭杨将军,应当学习他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气度。”边区政府教育厅长江隆基在致词中就他本人与杨将军接触的生动事例,从追溯杨将军在日本东京对反日大同盟的种种帮助,到他受杨氏资助赴德留学,说明杨将军爱护进步青年和革命力量的用心。他并说:因为杨将军出生在穷苦人家,是农民阶级出身,故他一生没有忘记人民的利益,一直表现出革命性和进步性。

    此外,发言的尚有多人。最后由杨将军胞弟杨茂三呜咽着向与祭者致谢。

    一九五○年一月三十日,杨将军的灵柩运到西安。西安各界以西北军政委员会彭德怀、习仲勋为首,在西安火车站举行迎灵公祭后,把杨将军及随同死难诸烈士的灵榇迎送到杨氏当年驻节的新城广场安放。由杨氏及诸烈士家族、亲友、部属及西安各界人士、市民分日举行公祭。每日前往吊唁者络绎不绝。

    公祭大会上,由张治中致悼词,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挽词云:

    主张抗日,反对内战,十年囹圄,无亏大节;

    扫荡残敌,消灭独裁,全国解放,足慰英灵。

    中共中央西北局挽词云:

    双一二义旗高举,推动抗战,功在国家民族;

    十二年囹圄生活,坚贞不屈,伟大气节可风。

    治丧委员会根据杨将军家属的意见,决定以西安南郊韦曲乡杜甫祠西侧为茔地。于二月七日上午八时举行送灵公祭后,随即起灵。有关家属、亲友、旧部及各界代表执绋者计一千余人。送殡行列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护灵队开路,以四面国旗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唁电全文的布幅为前导,继有乐队、素车及杨将军暨诸烈士灵柩,长达三华里。沿路商店悬半旗志哀,并设置路祭。灵柩出城后,至茔地二十余里沿途农民自动结队迎送者途为之塞。杨将军灵柩上覆盖五星红旗一面,墓门上书“时代先锋”,两侧有“打击当权反动集团,志为人民;促成抗日统一战线,功在国家”的对联。谢葆真墓门上书“碧血千秋”。杨拯中墓门上书“父子国殇”。茔地左下侧为宋绮云、宋夫人徐林侠及宋振中烈士墓穴。右下侧为阎继明、张醒民烈士墓穴。下午二时,灵柩分别葬入墓穴后,由赵寿山主持公祭。参加者有驻长安县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政大学、西北财经学院、西北人民艺术学院师生、长安县各团体连同原随同送葬者共计一万余人。在高呼“杨虎城将军永垂不朽”、“为杨将军复仇”等口号后,大礼告成,群众怀着依恋悲愤的心情离开墓地。

    在以后每年的清明节日,都有附近一些学校的师生排队前往扫墓纪念。

    二月七日,当杨虎城将军在西安举葬之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先期发出公告,于是日在东交民巷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礼堂举行公祭。礼堂正中高悬杨将军遗像,灵前陈列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赠送的花圈,两边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及各民主党派中央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刘少奇副主席、林伯渠秘书长、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时随毛主席去莫斯科)、各机关、团体和个人赠送之花圈、挽联。前往致祭者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李济深,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沈钧儒、郭沫若,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黄炎培,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北京市市长聂荣臻,人民军事委员会委员蔡廷锴、龙云,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张奚若等二百余人。此外,尚有杨氏生前部属、友好南汉宸、孙蔚如、李兴中、王炳南、郭则沉、申伯纯及笔者等数十人亦参加公祭。公祭由林伯渠秘书长主祭,灵旁杨将军的第二女公子杨拯美恭立致谢。

    据当时政务院筹备追悼会的同志对笔者说:林老决定在北京军管会开会时说:“杨将军是爱国军人,是国民党将领中首先倡导对日抗战的,在今天的军事机关开追悼会,这个地方又是原来日本驻华大使馆旧址。很好嘛!”杨虎城先生英灵有知,当会得到安慰。

    最后,附带介绍一下杨虎城的家庭概况。

    父亲早死,母亲孙一莲寡居抚孤,勤劳备至,治家教子,非常严厉,杨虎城亦以孝著称。她于一九四三年病殁,终年六十九岁。次年葬于甘北村旧茔。

    一九一六年杨虎城与罗佩兰(四川广汉人,1902年生)结婚,罗豪迈机智,对杨虎城帮助很大,武功之役,为安定军心,孕中仍然时常随杨虎城骑马巡视前线,慰问伤员。杨虎城撤退榆林之后,一时人心涣散,她做了出色的团结工作。一九二六年罗忧急病殁,次年葬于三原之东里堡。于右任挽联云:“是杨虎夫人,应习战马;为革命女子,等死沙场。”遗有一子拯民,一女拯坤(即周盼)。

    早年由杨老夫人作主为杨虎城与张蕙兰结为娃娃亲,一九一九年被父母亲送到杨家,张一向随侍太夫人,罗佩兰、谢葆真所遗子女均经她抚养长成。张蕙兰(陕西蒲城人,1905年生,解放后任西安市妇女代表,市军属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婚后74年,其中孀居44年,恪守杨家,默默无闻,淡泊名利,奉献一切,生一男拯人。)于一九九三年病逝,生前为陕西省政协委员。根据亲属意见,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安葬在西安杨虎城烈土陵园杨虎城将军左侧。

    一九二七年杨虎城与谢葆真(陕西西安人,1913年生)结婚,谢在大革命期间参加军队政治工作,随杨虎城部队做政治宣传员。与杨虎城结婚后,在杨部的进步与保守斗争中,她一直站在进步方面。杨虎城被囚后,她明知生还希望极少,但仍毅然抛下四个女孩子拯美、拯英、拯汉、拯陆,带着幼子拯中进入集中营与杨虎城共度囚禁生活。在囚禁中,因不堪虐待,愤懑成病,最后发展为精神失常而死。时间约在一九四七年。

    杨虎城有胞弟茂三,(民革成员,1898年生,西安事变时,不动声色,举家搬迁,以解后顾之忧,全国解放后倾家捐献一门大炮,支援“抗美援朝”,主持修建杨虎城陵园。了却閤家心愿,抗日战争时期,出任国共合作的三十八军军部参议,第四集团军总部参议(军长、集团军司令为孙蔚如),解放时任咸阳裕农油厂董事会主任,一九七七年病逝,生前任陕西省人大代表,省工商联执行委员,省政协常委。)奉母理家,在杨任军政职务期间,从未担任任何军政官职。

杨虎城将军/米暂沉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