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心人物>张学良>张学良参考书架>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张学良西安事变内幕纪实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二 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3

应德田著


  学 兵 队
  张学良将军与共产党合作,坚决走逼蒋联共抗日的道路之后,为了培养新的抗日干部,接受了刘鼎同志的建议,命令孙铭九在卫队第二营中创办学兵队。八月末,即搜查省党部的第二天,孙铭九由中校随从参谋改任第二营营长。学兵队的筹备和招收工作是九月初开始的,于九月底正式成立,共有队员约四百人,分为三个队。队员大部分是从北平招收来的,他们是抗日积极分子。有一部分是共产党员,还有一些人参加过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
  卫队第二营营部,设在西安的东城门楼上,学兵队有自觉的纪律,没有特别的事情,从未有人走下城楼到街上闲遛的。西安的蒋介石特务虽然约莫知道有这么一支学兵队,但其中的具体情况,特务们无从得知。学兵队的训导内容,以政治为主,军事为辅,采用的体制与后来红军创办的抗日大学相似。
  学兵队的主要领导干部,除了孙铭九之外,还有康鸿泰(即康博缨)、贾国辅(即贾陶)、关思润、于唯哲、商亚东等,他们都是抗日同志会的成员。
  刘澜波、刘鼎、苗剑秋和我都在那里讲过话,刘澜波、刘鼎还帮助孙铭九处理公务。我讲话的内容,就是我写的那本《抗日的理论与实际》小册子的要点。
  全体学员都进步很快,不久就隐然成为东北军中的抗日骨干了。西安事变爆发后,孙铭九组织抗日先锋队时,学兵队中大部分成为先锋队的下级干部,也有少数参加了东北军特务团的工作。自西安事变结束到“七七”事变发生这段时间里,因东北军接受蒋介石的命令东调,原学兵队队员多脱离了东北军,参加到共产党所领导的陕北抗日组织中去了。
  对外联系大事记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张学良将军参加了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后,又从南京到上海,请李杜将军协助寻找共产党线索,以便取得联系。后张学良将军返回西安,将我留在上海办此事。约在十二月底的一天晚上,我与李杜将军一起去吴宫饭店,会见一位姓潘的人,谈到联系事宜,姓潘的表示一时不容易直接与共产党联系上,但可以帮助寻找。据说潘是一位共产党机关的负责人。
  一九三六年:
  三月,上海共产党组织通过李杜将军联系,介绍刘鼎同志到西安。
  五月,张学良将军去太原,与阎锡山谈联共抗日问题,阎锡山表示同意这个道路。
  六月,张学良将军派上校秘书栗又文、一○五师少将旅长董彦平去新疆,与新疆督办盛世才联系,酝酿共同抗日。西安事变时,栗、董尚未归返。
  六月,张学良将军派中校秘书刘启戈前往广东与陈济棠联系。刘启戈到达广东后,正逢广东余汉谋倒戈,陈济棠下野。
  六月,两广起兵反蒋要求抗日时,李宗仁曾派李葆莲来西安联系。张学良将军拟派米春霖去两广。后来因为刘鼎同志、王以哲将军和我主张先不表态,米春霖未去。
  六月末七月初,张学良将军在南京开会时,住在首都饭店,上海救国会派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王造时、章乃器等人访问张学良将军,谈组织联合阵线、抗日救国诸问题。张学良将军同他们进行了热忱的谈话。在此之前,我接待过他们。
  七月,余汉谋迫陈济棠下野后,张学良将军派中校参谋解如川(解方)去广西,希望联合抗日。
  九月,中共中央派叶剑英同志到西安为红军驻东北军的正式代表,孙铭九和我与时剑英同志常相联系,他住在我们院子的西房。不久,朱理治同志到西安,负责西安地下党的工作。
  十月五日,张学良将军接到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写给他的信,提到:“……先生是西北各军的领袖,且是内战与抗战歧途中的重要责任者,如能顾及中国民族历史关头的出路,即祈当机立断,立即停止西北各军向红军进攻,并祈将敝方意见转达蒋介石先生速即决策,互派正式代表谈判停战抗日的具体条件。……”
  十月,张学良将军向中国福利会捐款三千元,派我持他的亲笔信函到上海见宋庆龄先生,由杜重远和胡愈之引导。
  十月,蒋介石到西安,张、蒋关系日趋紧张。
  十月,一天晚间,张学良将军交给我一个提包,说里面是四万块钱(中交币),是给共产党的,叫我交刘鼎同志。我立即到刘鼎同志所住房间将提包交与刘鼎同志。我记得当时听张学良将军说的是四万,后来叶剑英同志说是十万。四、十音似,当时我没打开提包复数,直接交给刘鼎同志。这笔款由刘鼎同志交叶剑英同志带回陕北。
  十一月,救国会领袖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章乃器七君子被蒋介石逮捕。张学良将军派我前往上海慰问。我带两箱桔子,化名“乔所钦”到南市公安局看望并转告他们张学良将军反对内战、联共抗日的决心已定。这消息使七君子感到鼓舞。
  十二月初,西安事变前几天,李宗仁、白崇禧派刘仲容来西安,带来李宗仁、白崇禧联名写在白绸子上的信。由于两方面联系得很好,所以李宗仁、白崇禧在西安事变中,始终支持西安方面。
  据说,杨虎城将军曾派蒲子政到太原、北平、济南联系过阎锡山、宋哲元、韩复榘,派傅剑目前往成都联系过刘湘。
  西安事变时,宋哲元的代表裴佐周、刘湘的代表黄慕颜均在西安,并且刘湘、宋哲元、韩复榘也表示支持西安。
  人事更动
  从一九三六年春天起,栗又文、刘澜波、苗渤然、高崇民、陈先舟、车向忱、卢广绩、朱黎等陆续到达西安,这对东北军联共抗日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栗又文为人谨慎、沉着稳重,在西安除我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共产党员。
  刘澜波是共产党员,在党成立的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中担任工委书记。他是一○五师师长刘多荃的族弟,与骑兵军副军长黄警钟(显声)的关系很好。一九三五年九月,刘随黄部队到达西北,挂黄显声秘书的名义。他豁达爽快,善于联系群众。
  苗渤然,共产党员,他是孙铭九的同乡朋友,在东北军中做秘密工作。
  高崇民在九·一八事变后,是北平东北救国会的负责人之一,张学良将军在武汉组织四维学会时亦系负责人之一。以后思想转变,趋向左倾。崇民慷慨豪放,也善于联系群众。
  车向忱,北平东北救国会负责人之一,到西安后思想向左转变化。他不慕荣利,艰苦朴素。
  卢广绩,北平东北救国会负责人之一,亦是武汉四维学会负责人之一。后来张学良将军派他出国考察,回来后思想有进步倾向。初任天水专区专员,十月任“总部”第四处少将处长。
  东北大学学生代表,曾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共产党员宋黎,偕马绍周来西安,从事西安学生抗日运动,对西安青年思想的进步有很大推动作用。
  以上都是从外面来西安的人事情况。
  一九三六年秋至西安事变前,东北军内部也有一些人事变更。一二○师师长常经武被免职,改任赵毅。一一五师师长贺奎调到一○九师任师长。刘启文升任一一五师师长。搜查省党部后,调卫队第二营营长周文章为第三处(总务处)上校副处长,调孙铭九为第二营营长。卫队二营是负责张将军及总部直属机构的警卫工作的。还有一个卫队一营由王玉瓒负责,王是上校军衔,由王树常部队中调来的。调我去负责随从参谋秘书室,接替孙铭九。一○五师团副康鸿泰调任学兵队队长,西安事变前夕又调任一○五师团长。
  张学良将军原拟调一一六师师长缪澂流为副军长,王以哲将军力保,改为五十七军军长。张学良将军原拟任吕正操为一一六师师长,因缪澂流反对,并力保刘元勋,乃任刘元勋为一一六师师长。张学良将军欲任一○五师团副王甲昌为团长,因师长刘多荃反对而作罢。
  上述人事更动,应该说基本上是向进步方面变化的。但当时东北军中也还存在不少反动、保守和不得力的军政干部。例如:上校秘书李希庚、从德国留学回来的中校秘书田树滋,都是国家主义派分子,思想极为反动,是希特勒的虔诚信徒。上校秘书杨维祯是可有可无之人。中校秘书张潜华近乎市井之流。科长高士栋是蓝衣社成员。通讯队长何士礼是帝国主义分子(西安事变之前离职)。骑兵军军长何柱国积极拥蒋“剿共”。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对联共抗日逐日消极。总之,东北军当时的政治情况是相当复杂的,亟须整顿,可惜动手时间太晚,在东北军还没有整顿好的时候,张学良将军就被迫联合杨虎城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
  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扣押在南京,东北军无力援救,是与没有坚固团结的联共抗日阵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 应德田著.-- 北京:中华书局,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