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心人物>张学良>张学良参考书架>张学良探微

  


序/林哲雄

张之宇


  以一个在美国从事科技研究垂数十年的文史门外汉,尝试去了解近百年来中国近代史上的风起云涌、潮起潮落,并非易事。骤起于1936年双十二的西安事变惊动寰宇。百龄将军张学良先生与蒋介石之间就抗日统一、安内攘外的虚虚实实而导引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六七十年来,出版了无数册籍,发表了难计的论著篇章,纷纷扰扰,莫衷一是。
  由于机缘,素有精湛史学修养、行文走笔审慎的张之字、之丙姐妹,获得美国最高学术殿堂的哥伦比亚大学的首肯,张学良、赵一荻夫妇的欣然同意,及台湾企业家王永庆先生等之资助,经过数年的艰辛,往返奔波、安排及专业策划,终于成就了口述历史中中国近代史部分的丰硕成果——“毅荻书斋”之创立于纽约哥大校园,竭虑殚精地为史界学者提供珍贵文物史料。
  科学研究常以无法眼见触摸的光子、电子、中子、电磁波及辐射线,以无形的研究工具对宇宙万物的物理定律、化学反应、生物新陈代谢,日以继夜、无休止地探索钻研,其结论确凿与否,可历经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锲而不舍地反复验证,以辨其真伪。
  以浅显的管见,认为历史的存在乃是人、时、地、事、物等的排列组合,但彼此之间错综复杂,葛藤绕缠,远非科学研究的单刀直入,抽丝剥茧,所可比拟。创造历史的多少风云人物,仅仅由于一念之生而致乾坤易位,面目全非。一念之差,往往可导致百万将士枯骨盈野,千万黎庶生灵涂炭;而一念之善,甚可兴建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而这稍纵即逝的一念,虽经由“时空隧道”的返流而还原时境,恐难追踪史实的真确及史学的真谛,盖一念之捕捉,因其“无形”而无比艰辛,甚而无法臻成。倘若史实因失察而遗漏,甚或史观偏差而造伪,则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史家治史之难,难于登蜀道、上青天。
  家学渊源、出身旧京世家的张氏姐妹,因缘际会,张将军夫妇赞赏其史学专精、文采丰实、史德超然,终于赢得信任而视同家人。在“闲话家常”的氛氲温馨中,赏尽了北投朴园的晨曦夕照,沐尽了夏威夷的椰风蕉雨,几乎形影不离地伴随耄耋长者,让将军娓娓道尽久已尘封的陈年往事、人物春秋、政局诡谲、军势安危、帷幄运筹及国际观瞻。张氏姐妹恪尽其责,孜孜矻矻地将捕捉到的古老片羽、雪泥鸿爪,忠实地录音、录影,搜罗,再增将军夫妇慷慨捐赠且分门别类的珍贵文物文献,劳苦功高地一一典藏于美国最高学术殿堂哥大的“毅荻书斋”,于2002年后依嘱公开,欢迎全世界史学研究者亲览第一手史料,得窥有关历史的来龙去脉与全貌真相。
  拜科学突飞猛进之赐,由于电脑硬软件的日新月异所飙起的“资讯革命”,凭藉一具薄薄的笔记本电脑,透由无线传递互联,任人驰骋于神速的网路上,悠哉游哉地在校园任一角隅,整套万卷文渊阁版乾隆四库全书跃然于液晶显示器上,浏览细嚼,听君兴之所趋,钻研斟酌,陶然自醉于“虚拟图书馆”中。梦想有朝一日,“毅荻书斋”如设立网页,将珍藏史料宝物呈展,或可省却研究者迢迢万里的仆仆风尘,更可将资讯无远弗届地广布于天涯海角。或云,口述历史囿于录音,只闻其声而不见其影,稍嫌璧中之疵,倘能另增兼录影像,开拓“真人历史”的崭新领域,让后学者亲闻其声、亲睹其影、亲罄其赅、亲炙其温其愠、亲仰其睿智启示,虚伪造假的历史将销声匿迹,遁形无踪,而“会说话”的真实历史,将能流传千秋万世,犹如音容宛在。
  张学良将军以“少帅”、“千古功臣”之名闻于海峡两岸,少帅英姿焕发于神州,叱咤风云于当代,风云际会中一时风雨飘摇,风骤雨急后遭幽禁悠悠五十余载,风清雨霁后远离伤心地寓居檀岛了无牵挂一身轻,尔后张、赵先后安息主怀于夏威夷异域,百年之后,风已止而树亦静。
  近获近看楼台之便,先睹为快地拜读了张之宇女士近著《张学良探微:晚年记事》一书校稿,深觉张女士记事探微,引经据典,今古弥遗,信手拈来,言简意赅。如见史事遭人伪、窜、剽、窃、杜撰,愤懑填膺无名,一针一砭,匡正杜伪防篡,全力以赴维护史实史德,不余遗力,实为心仪。
  夜深灯黄,阅毕全书,掩卷沉思:张将军传奇一生,浩瀚籍册篇章,众说扑朔迷离,懵懂如我者,安能窥其史实堂奥,察其心路历程,理其微妙思维,洞其胸襟鸿鹄,悉其谋国赤心,缅其豪杰柔情?抚卷轻喟,能不有“风也萧萧,云也飘飘,而雨也潇潇”之感乎,之憾乎?
  林哲雄
  2004年2月于田纳西橡树岭
  

张学良探微/张之宇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