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心人物>张学良>张学良参考书架>张学良探微

  


沸血凝于幽居处·比西安事变更迷离

张之宇


  历史人物的理想与关心者的疑窦
  西安事变距今正好一甲子。过去张学良先生哑言沉默,而当时参与事件的历史人物,如今只有宋美龄女士与张学良先生还在。一位是近百岁的老人,一位也已96高龄。想来西安事变这一段公案,将永远尘封,真相难能大白了。在西安事变满60年的12月12日之前,新闻媒体披露了一则令人瞩目的消息,称美国著名学府哥伦比亚大学落成了毅荻书斋,也就是张学良夫妇纪念馆。取名是由张“毅”庵与赵一“荻”两字的组合。夫妇联名建馆于美国最高学府,是罕见的特例,其中又提到已筹备了5年之久。外界一直讳莫如深、促成其事者的保密工夫,可谓高人一筹。张氏还赠送了自存文物,包括了日记、笔记、书信等珍贵资料,并决定2002年6月公开,这与台湾大溪蒋介石档案之整理公开,同属这年史学界大事。
  自上述报道传出之后,海峡两岸、香港、日本媒体都曾有专题报道。综合来说,华人反应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这种慈禧式“宁赠友邦,勿与家奴”的做法,两岸该负收集责任的机关、学术团体,心中多少有点不自在。其二,无论如何,2002年张氏百岁诞辰即将公开,为时不远。历史谜点终有了解密的一天,没容张氏带去天国。假设、求证、探索、追寻终于有了着落。客观地说,张氏不肯交付两岸,不信任的成分与考量也许不多,但嘉惠学术研究,供国际学者使用的方便,不失是张氏一种可贵的用心。张氏在开幕致词中就曾强调“希望这些文物和资料,能够供给国际上研究历史的学者们参考……”当然,不愿见任何方面,断章取义,黑白颠倒,甚至利用史料作手脚,扭曲成为政治工具。所以,哥大经办此事的张之丙女士介绍这一理想时说:“张先生不愿因直言无隐,而不经意地伤害了别人,留存些第一手资料,适时公开,也不辜负自己是一位历史人物。”这个极其崇高的理想,也必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盛事。
  可是,在开馆时纽约当地中文报纸《世界日报》、《侨报》等不同的几篇报道,却暴露出颇耐人寻味的消息,使关心史事者于西安事变谜点外另起了一团疑窦。    
  珍贵资料内容使人疑为炒作
  西安事变距今已60年整。台湾解禁了张氏“监管居住”的身份,张氏后定居美国夏威夷安享天年。自周恩来评价张氏是“千古功臣”,1956年以后张氏声望如日中天,大陆对这位英雄人物频频招手。在毅荻书斋落成典礼中,张氏侄女当众宣布:“……西安事变资料,终于有了安放地方,是‘我们感到最安慰、快乐的事’。”(《世界日报》)此强调为西安事变史料,如此一来,本来要等到2002年才允许公布的文件资料内容,已形成半公开。同时因为宣布者是张氏侄女,消息的可信度大大地提高。美国另一华文报纸《侨报》则更具体地刊载:“……据了解,该批文件内容系西安事变时蒋介石、周恩来与张学良三人的重要谈话记录……”可是,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的12月12日,张氏在毅荻书斋开幕致词中指出:“……供给我们这么好的阅读室来保存和展出我们在1936年以后尚存的文物……”(《世界日报》)再清楚不过,与张氏侄女的说法一对照就出现了误差。
  由于近来有关西安事变之前后的记载,在大力发掘之下,有不少关于张学良如何亲送蒋介石回南京的记述。中、英、日文书刊都有私人记录作报道式刊出。举凡对现代史稍有兴趣的,对送蒋情节,多已语焉能详。大致是张氏仓促决定送蒋,登机直飞洛阳、转道去南京。张氏当时有没有预料到,事变以后的一切发展:中共的壮大、大陆的易手以及自己遭到50年的禁锢。蒋介石、周恩来、张学良会谈记录,成了今天史学研究者梦寐以求的机密。由张氏决定送蒋,匆匆留给于学忠将军的字笺看来,不难了解张氏当时对一切发展都未敢预料。那么,有没有时间、来不来得及如此慧眼独具,把西安对话记录贴身携带飞去南京?况且,张氏当时从什么灵感和启示知道自己长寿,可以活过了“情同父子”的蒋介石(1975年逝世)与称其为“千古功臣”的周恩来(1976年逝世)?使后人对西安事变始末的追究,会全落在张氏一个人的身上。
  再说,自重庆由军统派专机送张氏夫妇飞台湾,如果当时专机驾驶员王赐九的记述全属真实,张氏来台湾也不是从容之旅,甚至目的地是哪里,张氏都未必确知!那么这批珍贵记录,是如何、由谁转运来台?而在日后50年的“监管”中,张氏如置身水晶匣中,自求透明还恐不及,怎能深藏这些史料不为“保护”人员所查觉?
  一个明显的疑点是张氏之侄女如此的“肯定”珍贵资料内容,若是为与张氏之接近来自谝,出出风头的心态尚可以理解,但如果故作迷津,由律师与家人的声明中强调文件之重要性,就难免令人生疑。
  第一手史料自何方来,往哪道而去?
  这批“西安事变第一手近代史料”自何方而来,又往哪道而去?哥伦比亚大学是一个学府,尽管资料内容得等待2002年才公开,但数量总会有一个像样的交代。自西雅图赶来纽约参加开幕式的律师布朗姆(Steven Browrm)作为张氏伉俪全权代表于10月2l日在会场表示:“……所有文件资料都已分两次从夏威夷安全运抵纽约……”(《世界日报》)可是从笔者摄存的照片看,这资料当时仍藏存于张氏夏威夷公寓的地下室。那么,“西安事变第一手近代史料”(《世界日报》该文标题)是布朗姆所指“所有文件资料”的一部分呢?还是“所有文件资料”以外的?如果是后者,“西安事变第一手近代史料”是“所有文件资料”之外加部分,那就难怪史学界如此雀跃了。如果不幸是前者,虽然布朗姆又表示:“……外界无须另作猜测,目前所有文件都在哥大……”(《世界日报》)可是,纽约另一华文报纸《侨报》则有不同报道:“……原本送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典藏的一批机密文件,已紧急运返夏威夷,未来动向不明。“那么毅荻书斋中,哥伦比亚大学的收藏还剩下什么?还有多少?负责人是谁?
  同时,由《世界日报》这篇报道中突出了与张氏夫妇纪念馆落成典礼从无瓜葛的两个人物。其一,中共前统战部长阎明复的大名在会场公开宣布。其二,西雅图来的律师布朗姆的频频发言。这些不平常的举动,在这极单纯的一个纪念馆揭幕式上出现令人颇感罕见,顿觉气氛扑朔。阎明复即使秘密访问了张氏于夏威夷,张氏有什么新动向,与建馆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似乎也难扯上什么干系。
  张氏去不去大陆,揣测与谣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看来不过是政治“秀”的另一出而已。以往绘声绘影的起伏例子,未见张氏辟谣或更正,而这次律师布朗姆在会场的姿态,家人异样的愤怒,都予人以是不是其中另有文章之疑惑?
  布朗姆一再表示:“所有文件都在哥大……”言之凿凿。布氏对文件的“修补整理’、“英文翻译”等进一步的巨细作业也都自称了如指掌。由于布朗姆是以代表张学良与哥大进行展出法律合约签订者的身份出现,则建馆的庞大工程、费用去向、文件的来龙去脉,布氏就都难脱干系了。阎明复的适时而至就更难以“偶发”、“巧合”事件来解释,所以这些简报道若隐若现地留下——阎明复、布朗姆,建馆、文物、回大陆的似串似联,比西安事变真相更耐人寻味与迷离。(此节完稿于1996年年底)
  

张学良探微/张之宇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