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心人物>张学良>张学良参考书架>张学良

  


中文版序

(日)西村成雄

                                              
  1995年1月9日,在夏威夷火奴鲁鲁有幸见到了张汉公(张学良)。
  年届93岁高龄的张汉公坐在轮椅上,虽然行动有些不便,但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说话充满活力,显得十分健康。我告诉他我是从日本来的,从事中国东北地方史的研究,我先简单地谈了一下看1990年NHK对张先生采访的观后感,接着我们便就他个人的历史体验聊了起来。本想问问那时的具体情况,但是,话匣子一打开,他就根据自己的记忆,栩栩如生地讲了起来,我竟没找到插话的机会,时间就这样慢慢地过去了。其中部分内容,在本书第五章“西安事变”一节中有所论述。
  在日中关系史上,没有比与20世纪同在的张汉公更重要的人物了。因为他是20世纪前半期日本侵略中国一个顶峰的
  “九·一八事变”的直接当事者,又是其后“七·七事变”前夕,使中国政治发生巨大转变的人物。尽管他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活动时间不过10年,但这10年却是中国政治的决定关头。面对饱经沧桑的张汉公,作为一名日本历史工作者,我不禁感慨万千。他那恬淡的态度和洋溢着激情的观点,虽历尽磨难,却保持着极为公正的立场,令我深受感动。在与张汉公会面一个星期之后,即1995年1月16日傍晚,在加利福尼亚州住处,通过CNN新闻得知发生了阪神淡路大地震,此后6个小时未与家人取得联系,顿时感到一切都完了,与此相比,联想起张汉公坎坷的经历,更加为他的品格所感动。 
  本书于1996年3月,阪神淡路大地震的一年之后完成。这是我本人自1969年1月撰写《辛亥革命在东北》*(硕士论文)以来的课题,这些年来我经常有意识地收集与张学良有关的资料,其间与中国学者进行了多次的学术交流,尤其1994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期间,搜集了很多资料,1995年在中国的沈阳、长春、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得到了诸多机关和有关人员的帮助,如果没有这些交流,本书是不可能完成的,在此对给予多方帮助的各位先生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最后,对翻译本书的史桂芳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等诸位先生,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马晓光先生、李炳青女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 本论文的译文被《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4辑转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8月出版)。
  西村成雄
  1998年6月1日于张汉公98岁寿辰之日  
  

张学良/ (日)西村成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