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心人物>张学良>张学良参考书架>缄默50余年张学良开口说话:日本NHK记者专访录

  


第五章 半个世纪的监禁生涯

管宁


  军事审判 软禁生涯
  军事审判
  1936年12月31日,南京军事委员会高等军法会议开庭,审判张学良的罪行。并以“爆力威迫长官罪”判处张学良有期徒刑10年,剥夺公民权利5年。
  但是5天之后,即1937年1月5日,蒋介石特赦张学良无罪,决定“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张学良被转至浙江省奉化县溪口软禁了起来。
  溪口离浙江省宁波市不远,坐汽车约需一个半小时左右。这里是农村,充满江南特有的绿色,离蒋介石的出生地奉化很近。溪口出过许多国民党要人,这里有许多村民的亲戚在台湾。现在,从台湾来的观光客可以自由到溪口来,这里还建了一栋台湾同胞招待所,每年都有许多台湾客人来这里参观。这些观光客参观的主要地点包括蒋介石故居、蒋介石的书斋、蒋母之墓等。在这里你可以发现,中国大陆与台湾的距离确实正在一步步缩小着。
  从位于溪口中心的蒋介石故居出发,坐车向山里走半个小时,就到了中国旅行社的招待所。这里就是当年张学良被软禁过的地方。招待所四周的景色很美,附近还有雪窦寺、千丈岩瀑布等观光地。当年软禁张学良的那座建筑物已在一场原因不明的大火中被烧毁了,现在的建筑物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修建的。招待所的入口处挂着对张学良的文字介绍和年谱,屋内是按照当年张学良被软禁时的样子布置的。据说当年里面的院子里还有一个网球场和一座小游泳池。张学良住在这里时,受到国民党特务机关的严密监视。白天,他靠打网球和游泳来消磨时间,晚上主要是听收音机。
  雪窦寺位于距招待所不远处,那里有两株当年张学良亲手种植的楠树,称为“将军楠”现在,这两株楠树已长到20多米高。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似乎在向人们轻轻诉说过去54年间流逝而去的岁岁月月。
  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不知为什么,张学良虽然不大愿意讲溪口时期的事,但还是提到了端纳到溪口来看望他的情况:
  “我最后一次见到端纳先生是在溪口,他到溪口来见我。我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住在溪口,听宋美龄说,端纳先生在临终时还惦记着我。他一直叫我:‘那个年轻人——That Young Man。’”
  希望参加抗日战争
  张学良被软禁在溪口的1937年7月7日,日本军与中国军队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冲突。以此为契机,日本与中国之间开始了延续8年之久的全面战争。
  西安事变之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开始商谈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问题。但是,会谈在红军的指挥权及共产党根据地行政权的问题上遇到了难题。国民党企图将以上权力收归国民政府管辖,而共产党则主张独立自主为前提的相互提携。  
  但是,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与共产党终于走到一起来了。9月22日,共产党发表了“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表示接受,终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从此,中国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军开始受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事态完全如张学良所设想的那样向前发展。当时,张学良曾上书蒋介石,要求允许他率领东北军去与日本作战。但蒋介石坚决不答应。整个日中战争期间,随着日本军队的进攻,张学良从溪口被转移到安徽黄山,后又转移到江西萍乡、湖南郴州、沅陵、贵州修文、桐梓等地,奔波不定。
  张学良去台湾
  张学良终于未能得到领兵抗日的机会。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的1946年7月,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中国又一次被推进了内战的深渊。就在国民党军与共产党的军队以东北为主要战场展开殊死搏斗的1946年11月,张学良被用飞机从重庆转移到了台湾。
  张学良被转移到台湾的那个时期,正是蒋介石掌握着政治上的统治权,向共产党根据地展开最猛烈进攻并取得“辉煌战果”的时期。在张学良过去的根据地东北地区,国民党相继占领了沈阳、长春等主要城市。蒋介石打算把东北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他必须阻止对东北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的张学良的复出。
  东北地区成为国共内战的主要战场一事说明,不论是对于国民党,还是对于共产党来说,东北地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谁掌握了东北地区,就可以把握内战中的主动权。但是,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蒋介石先丢掉了东北,接着又丢掉了他在大陆上的全部地盘。
  张学良被转移到台湾之后,被安排在位于新竹市郊外五峰山的井上温泉居住。现在这里称为清泉,是山地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
  我们采访组到达台湾之后,先在台北市的警察署办理了进山手续,然后驱车赶往清泉。车子进入五峰山区后,沿路到处可见日本殖民地时代留下来的旧隧道和水渠。椐与我们同行的行政院新闻局郭冠英介绍,井上温泉是殖民地时代由日本人修建的一座温泉浴池和娱乐设施。
  我们坐的车子从新竹市内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山路的颠波,便到达了清泉。这里处于大山的深处,背山面谷,溪谷上架着一座吊桥,这是一个贫寒的小山村。对面不高的山顶上,有一座都会建的小教堂。村里一位从小就住在这里的老人担任我们的向导,当年张学良住过的那座建筑物由于建在溪边上,已被1964年因台风引起的那场大水冲毁了,我们只在那里见到了一座后来架设的水泥桥。据老人讲,当年张学良住的是一座和式木建筑,可能是日本人建造的旅馆。当时那里并列有三座和式建筑物,张学良就住在其中的一座里,每天靠打网球和钓鱼来打发日子。
  杨虎城之死
  张学良在南京受审,被软禁起来了。而更加悲惨的结局也正在等待着西安事变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杨虎城。杨虎城于1937年6月辞去了西北军司令的职务,踏上了出游欧洲的旅途。在卢沟桥事变、日中战争全面升级后,为了参加抗日战争,杨虎城于1937年11月回到了国内。但是,他刚一回国,就和夫人一起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扣押了起来,先后被关在江西、湖南、贵州等地。国共内战基本结束的1949年9月17日,杨虎城和他的夫人在重庆中美合作所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残酷地杀害了。
  杨虎城的长子杨拯民在西安事变后去了延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在国共内战的前线听到父亲杨虎城的死讯的。
  “1949年12月初,解放重庆的部队给我发来了电报,上面写道发现了父亲的遗体。我非常伤心。重庆解放时我还抱有一线希望。”
  “国民党的监狱都是秘密的。特别是父亲呆的地方,严格保密。因此直到最后我都不知道我父亲在哪儿,被转移到了什么地方。父亲应该是从江西被转移到湖南,然后又被转移到了贵州。重庆刚一解放,我就收到了电报,说是发现了我父亲的遗体。我从长江坐船走了一个礼拜,用了10天的时间才赶到重庆。”
  张学良移居台北市北投
  1961年,张学良移居到了现在的住所——台北市北投。北投原来是台北郊外的温泉疗养地,距台北市内坐汽车大约有40分钟的路程。张学良的宅邸靠近复兴中学,院落很大,周围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院落和四周有一些建筑物,里面住的是负责监视和警护张学良的特务机关人员。
  张学良于1946年与居住在美国的于凤至夫人离异,同一直同他生活在一起的赵一获结了婚。当时张学良63岁,赵一获52岁。
  谈到自溪口以来的软禁生活,张学良面露笑容。他认为那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充满悲剧色彩。他说在那期间他读了许多书,还努力研究宗教问题。
  “我每天靠读书什么的打发日子。我对这个时期的生活非常满意。你们知道,我是个很调皮的学生,小时候就非常调皮。那时我就开玩笑地说过,我想把自己关在什么地方读10年书。”
  “这几十年,我读了许多的书,懂得了许多事情。我也研究宗教。不光研究基督教,也研究佛教。原来我学的是中国的儒学。我对这些都非常感激。我大大地进步了。”
  “我原来非常喜欢历史。我研究明史。因为蒋总统说希望我研究研究明史。蒋总统喜欢礼教。因此我也学习礼教。事前我对这些个东西全都不懂。研究礼教就得学习明史,这叫作明儒学难,于是我就学习明史。我原先对历史就很感兴趣。我就耐心地研究明史,体会很深。我还写了不少关于明史的文章,不过后来我把它们全扔了。虽然有些舍不得,但还是扔了。历史上记载的事,不一定全是真的。刚开始学习历史时,我一定要做笔记。明史中有许多错误。虽然这是由中国的官吏们编写的历史书,但很多都是瞎说。我研究明史时,从朝鲜文中发现了永乐帝的资料。历史研究中也有这种情况,如果我全说了,以后研究历史的人的兴趣就没了。”
  张学良研究了一段时间明史后就停下了。其中原因,有人说是因为张学良曾提出想到台湾大学讲授明史,但没有被接受,确切的原因尚不清楚。张学良撂下明史之后,便开始埋头研究基督教。
  “我成为基督徒之后,开始专门研究神学。学了恐怕有十几年、二十年左右的神学。我从美国一家函授制基督教学校毕了业。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当个牧师。我现在有当牧师的资格。我的妻子也是如此。她比我懂得多,现在是传教士,我还不是。”
  与蒋介石的关系
  张学良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蒋介石强迫张学良过了半个世纪的软禁生活。关于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他用蒋介石死时他写的一副挽联对我们作了说明。
  “蒋总统对我很好,他保护我。讲到这里,我有几个字给你写出来。这是蒋总统逝世的时候,我的一种私人的吊唁。没发表,我自己吊祭他。
  关怀之殷,情同骨肉。
  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彼此两个人的关怀,好像自己的骨肉一样。可是政见之争,好像仇敌一样)
  “对于这个情形,外头人很少知道。只有蒋夫人,还有蒋经国知道。是蒋总统去世的时候,还没入殓,蒋夫人叫秘书带我去看了看。说起这些事情,在政治上很有意思的。像我们这种关系,是很有意思的。”
  

缄黙50余年张学良开口说话 : 日本NHK记者专访录 /管宁.-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