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心人物>杨虎城>杨虎城参考书架>杨虎城将军传

  


杨虎城将军传-四、 主持陕政后的政治斗争-执掌陕政 控制与反控制

米暂沉

                                
  杨虎城及十七路军进入陕西后,杨与蒋介石的矛盾就很明显地表露出来了。从一九三〇年底到一九三六年底爆发西安事变为止,蒋、杨间对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广泛地表现于军事、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蒋介石对杨虎城的控制首先表现在军事上。杨部一入陕西,蒋即派顾祝同设潼关行营,负责西北的军事,以顾为主任,率蒋的嫡系部队黄杰的第二师和陈继承的第三师进驻潼关、华阴、华县一带,扼制了陕西之咽喉部位。一度还曾有派刘茂恩部进入陕西之拟议。这两个师在陕西主要是用于对付杨虎城的。至一九三一年七月,石友三等通电反对张学良,在河北南部举兵北进,其势甚盛。蒋不得已才调第二、三两师离开陕境,从豫北向石友三进攻。事隔一年,蒋又派嫡系部队胡宗南的第一师,借追剿红军为名,于一九三三年进驻甘肃的天水地区以控制陕甘,从侧背监视杨部的活动。
  对杨的部队,蒋介石则采取了分化和肢解的手段。十七路军入陕时,下辖三个正规师及其他直属部队和特种兵。三个师的番号是,第十七师(师长孙蔚如),第七十一师(很快改为第四十二师(师长冯钦哉);第五十八师(师长马青苑)。入陕不久,蒋介石撤销了第五十八师的番号,限制杨的实力。以后该师改为地方部队陕西警备师。一九三二年秋,该师驻防甘肃时,蒋介石派特务葛武綮(下面的系改为水)暗中策动,收买了马青苑,马在天水公开叛杨,准备投蒋。经过十七路军其他部队的围攻,未能得逞。马青苑只身逃走,从此作了军统特务,曾任平议铁路警务处长等职,成为蒋对付杨的一个马前卒。
  杨部十七师四十九旅杨渠统部,是一九二九年杨在河南南阳作战时收编的部队。一九三四年,蒋介石为削弱杨虎城的势力,将四十九旅改编为新编第五师,从杨部肢解出去,开赴河南归刘峙节制。这里谈一下杨虎城处理这件事的态度。在杨渠统部调走前,十七路军有不少人主张把杨渠统原带来的较精锐的一个团留下来,拨一些素质较差的部队凑足数目,应付过去。杨虎城不同意这种作法,他说:“子恒(杨渠统号)参加我们的部队,一贯勤奋服从,并屡立战功,今天是蒋介石要把他调走,其用意不只在削弱我们的力量,还在于挑拨我们与子恒的关系,甚至会利用他来对付我们。我们如果这么处理,势必使他成为我们的敌人,恰恰中了蒋介石的诡计。”他仍把这个团拨归杨渠统,并把配属四十九旅的一个炮兵营也让杨渠统带去,这是杨渠统万没想到的事情。杨这种与一般旧军人不同的态度,使杨渠统深表感激和敬佩。
  蒋介石最担心的,莫过于杨虎城的势力向西发展,占据西北与自己抗衡。于是,蒋积极扶植各种力量与杨对抗,制约杨的活动。杨入陕后,蒋极力怂恿一些陕西的地方武装各据一方,使杨的军令政令不能贯彻,政权不得统一。后杨采取恩威并施的方针,收编了各种地方武装,使蒋的计谋未能得逞。蒋介石除了支持陕西的地方势力对抗杨外,一九三二年还扶植极端反动的马鸿逵,使其率部队回宁夏执掌政权,作为阻止杨西进的一颗钉子。
  蒋介石还以各种方式,控制杨的势力向西扩展。一九三〇年底,蒋就打算派顾祝同或蒋鼎文率军入甘肃经营西北,因顾、蒋两人怕入甘肃后不易退出,均不愿去。因此,南京军事委员会派出一个甘肃视察团,以马文车(原作过蒋鼎文的军需处长)为首,并有谭克敏、严尔艾、杨劲支、刘秉粹等人,前往甘肃探察情况,预作布置。以后这一计划因故未实现。
  一九三一年夏,当顾祝同随蒋嫡系的第二、三两师撤离陕西时,曾一度由杨暂时代理潼关行营主任一职。所谓潼关行营,实际上是南京政府负责西北军事的派驻机构。正因为如此,蒋介石随即便把潼关行营撤销,改任杨为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等于明确了杨的职权范围只能在陕西境内。
  一九三一年,在北伐战争中失败的直系军阀头子吴佩孚,自称兴国军总司令,由四川军阀邓锡侯护送从四川进入甘肃。吴在沿途受到甘军马廷贤等的欢迎,于是年十一月经成县、天水到达兰州,成为当时自称甘肃保安司令的雷中田的上宾,不久竟受到雷中田等人的拥戴。吴佩孚于是重显威风,一面指示雷中田宣布独立;一面发号施令让阎锡山、刘镇华和四川的杨森、田颂尧、邓锡侯等进攻陕西。并由四川刘存厚、田颂尧、邓锡侯与青海的马麟等十八个军人通电拥吴出山,一时气焰很盛。杨虎城为了彻底消灭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残余势力,经过杜斌丞的多方联系,取得甘肃军人陈珪璋、鲁大昌、李贵清等部的一致合作,遂派孙蔚如率兵入甘。孙部经过定西、会宁的激烈战斗之后,消灭了雷中田、高振邦、王省三等部,于同年十二月进入兰州。吴佩孚、雷中田等人经宁夏逃往北平。
  杨的这一举动,原有摆脱蒋介石的控制,另创新局面的打算。在孙蔚如部队进入兰州之后,杨扶持马仲英为新编三十六师师长,帮助马进兵新疆。通过进步人士的推荐,并取得中共地下组织的默契,派刘佛吾、葛霁云、杨波清等人随马入新。杨虎城拟俟马仲英占领新疆后,再设法与苏联打通关系。同时与陕北苏区配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局面。当时十七路军内部的一些知情人把这一方针称为“开后门”,意谓潼关是前门,打开与苏联的通路即为后门。如能同苏联接上关系,便可公开对抗蒋介石,一旦力不能支,即可率部队退驻甘肃,暂时放弃陕西,以待时机。当时外间曾传说杨虎城要搞“大西北主义”,即指此而言。
  杨为实现上述目的,除了进兵甘肃并支持和帮助马仲英进兵新疆而外,还广泛联络了能够合作的甘肃地方军事力量共同经营西北。但是,由于杨部四十九旅旅长杨渠统违背杨的意志,枪杀了甘肃较有影响的军人陈珪璋,致使这一联合遭受重大影响,杨对此极为痛惜。孙蔚如进入甘肃消灭了吴佩孚残部后,按照国民党的通例,由孙担任甘肃省政府主席似乎应当是没有疑义的事情。但是杨虎城的几次呈报,蒋介石均不批复,仅委任孙以甘肃宣慰使的名义,并于次年四月派其秘书长邵力子为甘肃省政府主席,最后迫令孙蔚如及其部队退出甘肃境内。再有,马仲英率军进入新疆后不久,就在军事上遭到惨败,马本人和随军前往的葛霁云等也从此下落不明。这一系列的挫折和失利,使杨虎城的打通西北,背靠苏联,联合中共来进行反蒋的大西北计划归于失败。
  然而,杨和蒋对西北地区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却远远没有结束,以至最后爆发为西安事变。蒋介石在被释放时曾很感慨痛心地说:“西北今后交给你们了。”意味颇为深长!
  杨虎城与蒋介石的矛盾和斗争,更多地也更直接地表现在他在陕西的施政中。    
  第一,表现在陕西省政府的人事组成上。杨原希望组织一个比较开明进步的省政府,因此,在向蒋提名的省政府主要人员中,是以李百龄为教育厅长,李协(仪祉)为建设厅长,南汉宸为秘书长。但蒋介石却硬派来李范一作教育厅长。在民政厅长的人选上,蒋介石也要插手,最后以杨本人兼任民政厅长而暂时妥协下来。
  李范一到西安就任教育厅长时,从南京带了一些人安插在教育界。他们执行了南京政府的反动教育政策,到陕西后还封闭了绥德师范、安康中学等五个学校。大批撤换原来的教育工作人员,以后且提出一百多人的黑名单,以威胁的语气要求杨虎城逮捕。虽然杨拒绝了,但教育界人士人人惶恐。遂在杨支持之下,取得当时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帮助,发动了驱逐李范一运动。揭露李范一十大罪状,趁西安学生运动会开会的机会,打乱会场,各学校师生上街游行示威。高呼:“打倒李范一”,“反对法西斯教育”等口号。李范一见形势不好,向杨声明辞职,跑回南京。李范一去后,杨派了李百龄为教育厅长,以执行他的学术自由方针。一时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可以公开地阅读和讲解。“九一八”事变之后,又大力宣传抗日;并委任一批进步分子为校长。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蒋介石很为恼火,又派来一个C.C.特务周学昌作教育厅长,来贯彻推行法西斯教育,虽经杨和陕西教育界的多方反对,终无结果。
  第二,杨与中共地下组织合作,发动“四二六”打戴季陶运动。驱逐李范一之后,陕西青年运动蓬勃发展,特别在“九一八”事变后,陕西的抗日宣传如火如荼。于是,南京流传有杨虎城搞赤化教育之说。一九三二年春,蒋介石派戴季陶到陕西调查、镇压。戴入陕之前,西安已盛传他曾说陕西的“陕”字,左边应当加个“犭”作偏旁;他还说甘肃的大姑娘不穿裤子等,引起西北人极大的反感。
  戴到西安后,向杨提出要对各校师生“训话”。杨对戴说:“西安没有大学,都是中学生,年纪小,恐不能理解戴院长 (时戴任考试院长)的高深理论。”意在不让戴讲话,免去麻烦。戴坚决表示非讲不可。于是由教育厅通知各校,于四月二十六日上午九时在民乐园集合听戴院长“训话”。当时西安地下党组织要对这个反动头子加以打击,通过杨的干部请杨予以支持,杨同意了。遂下令到场维持秩序的军警带枪不带子弹,并命令军队:如学生要枪,就交给他们,不得反抗。届时到会各校师生四五千人,戴开始就从什么尧舜禹汤讲起,台下发出嗤嗤之声,戴若无其事地仍在讲。跟着听众纷纷向主席台送上纸条,戴置之不理。有人喊:“答复我们的问题。”吼声四起。戴不得已看看纸条,然后支支吾吾地说:“你们问的东北为什么不抵抗以及破坏淞沪抗战等问题,我不管军事,不能答复。”下边就有人喊:“放屁!你是国民党最高负责人之一,你必须答复我们的问题。”跟着又有人喊“打倒戴季陶”,“打倒卖国政府”等口号,瓦块碎砖同时掷向主席台,群众也拥向台前。陪同戴季陶坐在主席台上的南汉宸趁势拉起戴由后台逃走。群众自己在场外开了会,反对南京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与破坏淞沪抗战的罪行。最后烧了戴季陶所坐的汽车,并上街游行示威。戴季陶灰溜溜地离开了陕西。
  第三,支持学生打国民党省党部。西安学生先后三次闹过国民党陕西省党部,而以一九三三年春捣毁省党部办公室及砸毁省党部招牌,抄出省党部委员田毅安的大烟具上街游行这一次,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这次事件是省党部禁止学生读进步的政治书籍,并拟有黑名单而激起来的。事件发生后,省党部一时无人敢去办公,陷于停顿状态。省党部委员有人找杨诉苦,杨推说:“学生闹事,全国皆然,南京也在闹,而且闹得更厉害。委员长(指蒋介石)尚无办法,我能有什么办法!”事后杨私下对人说:“打一下有好处,这些人太嚣张了。”
  第四,打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西北地区机关报《西京日报》社长邱元武。杨虎城就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后,办了一个《西安日报》,以蒋听松为社长,作为省政府及十七路军的机关报。顾祝同任潼关行营主任时,提出要在西北地区办国民党中央机关报的意见。南汉宸为了抵制南京政府在西安办报,很快地答应说:“我们马上替你们办,你们不必费事。”这就是《西北文化日报》的由来。该报与《西安日报》互相配合,进行宣传工作。后来南京政府感觉上述两报内容不符合他们的宣传方针,遂在西安另办了一个《西京日报》,以邱元武为社长,与上述两报对抗。经常发表一些反动文章,攻击中国共产党,攻击杨虎城的教育方针等。经杨多次直接和间接劝告,邱均置之不理。为了打击蒋系势力在陕西的气焰,杨最后布置枪杀了邱元武。西安事变后《西京日报》改为《解放日报》,《西北文化日报》(宋绮云③任总编)在抗战后期被砸封。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悍然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而蒋介石却命令东北军采取不抵抗主义,把大好河山拱手让人。同时,他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的口号,把全力投入到“剿共”战争之中。这一倒行逆施,激起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愤慨。素有爱国思想的杨虎城,对蒋“勇于内争,怯于御外”的态度和作法十分不满,从此,对待抗日的态度问题成为他与蒋介石矛盾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
  “九一八” 事变之后,杨虎城一直在注意蒋介石的对日态度。一九三二年初他派人去天津探望张季鸾,希望从这位与蒋介石关系甚密的《大公报》负责人那里,摸摸蒋介石的底。张季鸾当时是这样谈的:“目前的政府是中国几十年来最强有力的政府,整个中国的军事力量统一于蒋先生(按指蒋介石);汪精卫是今天在中国政治上号召力最强的,蒋、汪合作的政府,不能再比这个更强了;就财政说,宋子文办财政,比之梁士诒、王克敏等也不知要强多少倍。东北问题,是几十年来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只是在今天爆发,譬如长期病人,早已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甚至早已死亡,只是在“九一八”事变才发丧,因而使南京政府作了孤哀子。我们不应该归咎于今天的政府,这样强有力的政府尚且应付不下来,更没有人可以应付了。希望虎城先生注意,不必多所主张!”张季鸾的这一段话,使杨对蒋介石的对日政策感觉希望很少。    
  一九三三年三月,日军占领热河,进迫长城各口的时候,蒋介石到了石家庄。杨曾经主动到石家庄见蒋,请缨参加抗战。蒋的表示极其冷淡,官腔一套,说什么中央自有整个计划等等,言外之意,竟以杨为多事。杨怏怏而归,精神抑郁。他从此意识到希望蒋介石抗战是靠不住的。国家民族不抗战没有出路,他和十七路军也没有出路。另一方面,这时候蒋介石的对红军“四次围剿”,也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对内对外蒋介石都将会走绝路。“我们不能跟着蒋介石殉葬,只有他干他的,我们干我们的。”这是他当时的结论。于是他积极参与了一些抗日反蒋的活动。
  一九三三年五月,冯玉祥、吉鸿昌等在张家口树立起察绥抗日同盟军的旗帜,杨在舆论上遥为声援,并直接间接予以物资援助。许权中(共产党员)当时任抗日同盟军第十八师师长,杨通过他的部下与许有关的人,对许提供了不少枪支弹药,并派去一批中下级军事干部充实许的实力。在抗日同盟军被蒋介石压迫准备结束前,许部原拟向西撤退,中共地下组织曾派杨晓初见杨,希望杨能予以便利并给以物质支援,杨表示同意,后因该部没有西撤而作罢。
  一九三三年六月,蒋介石袭用了历代反动统治者“以回制汉”的政策,一面任孙殿英为青海屯垦督办,一面指示宁夏的马鸿逵及青海的马步芳等迎头阻击。孙殿英的西进取得了杨虎城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与合作,南汉宸,常黎夫、崔孟博、刘继曾等人,随同孙殿英任联系工作。原计划孙军进展到一定地点后,杨的部队即开始动作,并联合红军三面夹击,以摧毁宁青军队的反动势力;然后由杨和孙发出联名通电,提出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电报稿子已经拟好并经孙殿英签字送到西安,等候拍发,但由于孙部在宁夏失败而告终。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福建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传来,杨虎城非常兴奋,派宪兵营副营长、共产党员童陆生等秘密前往联络,后因福建人民政府很快失败而未果。
  杨虎城和蒋介石的各种矛盾和斗争,一九三三年已发展到极为尖锐的程度。先是蒋对杨多方施加压力,勒令杨撤换省政府秘书长南汉宸。杨迫不得已保护南秘密离开陕西。国民党政府随之发出对南汉宸的通缉令。继此之后,蒋介石又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撤销了杨的陕西省政府主席职务。按照国民党政府的惯例,撤免一个封疆大吏,如杨虎城这样人的职务,总是经过一番酝酿之后,以转弯抹角的办法,经过授意或暗示让当事人自己提出辞职;辞职文件提出以后,先来一套官样文章,表示慰留;然后再来一次“坚辞”,才“勉允所请,予以照准”。这一次对杨的撤免方式,在国民党当权时期,却很难找到同样的例子。杨本人事前毫无所闻。在一个星期五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里,通过了免去杨陕西省政府主席兼职,以邵力子接替的议案,当晚中央广播电台播送了这一消息。蒋介石对杨采取如此的态度,这是杨所不能忍受的耻辱。他曾说:“官不做没有关系,这种作法太恶劣了。”这一事件更加坚定了杨虎城反蒋的决心。

杨虎城将军传/米暂沉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