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中心人物>杨虎城>杨虎城参考书架>杨虎城将军

  


杨虎城将军-国共合作 挥师南下关中

米暂沉

 
  从一九二三年下半年开始,孙中山先生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逐渐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的主张。一九二四年一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合作正式实现。全国革命形势高涨一场革命的狂飙即将涌起。蛰处榆林的杨虎城,为这新的气息所感染,积极做好投入这一革命洪流的准备。他先后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是部队的训练工作。杨虎城的部队自成立以来,就不断作战,一直没有充裕的时间从事训练。为了适应即将到来的新的革命需要,必须对部队重新加以整训。为此,杨虎城除派唐嗣桐、刘云龙、周诚等人前往广东进入黄埔军官学校外,又在安边地方开办了一个教导队。招收了一批青年学生,聘请几位军事专家担任训练工作,有赵寿山、段象武、刘光甫等人。当时虽没有以后所谓的政治课程,但在精神讲话中,对学生却灌输了一些新的革命知识。这些军事专家后来即成为杨部的高级将领。学生中如张汉民①、孔从周、刘威诚等人,以后也担任了部队的师、旅、团长等职务,并先后加人了中国共产党。在杨虎城的革命活动中起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和孙中山取得直接联系。杨虎城从辛亥革命前后,一直到靖国军时期,都是在于右任、井勿幕领导之下从事革命活动的,和孙中山没有过直接联系。于右任离开陕西后,即在国民党中央任职,没有再回陕西。为了取得与国民党中央的联系,杨虎城曾派姚丹峰到上海见孙中山报告请示。孙中山对杨虎城的坚强意志深表嘉许,并指示,无论如何要保存革命武装,以待后命。孙中山亦曾邀杨虎城到沪晤谈,并让他借机与各方面的同志见见面,将来时机成熟时便于联系。杨虎城因大病初愈不能长途旅行,而部队到陕北后立足未稳,还需要一番安排,因而未能成行。一九二四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会,杨虎城派姚丹峰为代表参加会议。孙中山接见了姚丹峰,并为杨虎城正式办理了加人中国国民党的手续。一九二四年冬,于右任派雷鸿基携帛书到榆林,信中说:“正与苏联方面联系,拟通过蒙古为部队接济军火,此事已征得鲍罗廷的同意,其实此事不一定需要广东方面的允许,只要军队可靠就可以办。”此事后因杨部南下关中而作罢。
  再次,就是打破了北洋政府在陕北的盐税制度,以此收入补充了军费,减轻当地人民的负担,并建立和发展了当地的教育事业。陕北地广人稀,生活贫困。杨虎城的部队初到陕北时,是由地方负责供给。不仅部队很艰苦,常有粮绝炊断之虞,当地人民也感到负担过重。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军民关系,不能不另辟途径。陕北花马池盛产岩盐,北洋政府在甘肃盐池县(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没有管理机构,派官设卡,征收盐税。这是北洋政府的财源之一,且成为反动政府借取外债的担保,成为他们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对中国人民实施残酷剥削的一项重要制度。杨虎城经过考虑后,派部队与当地人民一道,驱逐了北洋政府的盐官税警,准许群众自由贩卖,以所得收入作为部队军费,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除保证部队的温饱外,杨虎城还决定把这笔收入的剩余部分用之于当地的教育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教育十分落后的状况。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此举实为难能可贵。
  一九二四年十月,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在北京联合推翻了直系曹锟的政府,成立了国民军。十一月五日,驱逐溥仪出宫,井岳秀也随之改称为陕北国民军总司令。这时,陕西的政权仍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杨虎城认为南下的时机已经成熟:部队经过长时间的休整和训练,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他自己的健康状况也已根本上好转;更重要的是,他经过与杜斌丞、魏野畴等人的探讨和自己的思考,对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认识。于是,他以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的名义,率领自己的部队及井岳秀部之一部,打着国民军杨字旗,戴着饰有红布圈的军帽 ,浩浩荡荡地由陕北南下,回师关中,打败了北洋系刘镇华的镇嵩军及麻振武部,在渭北地区站稳了脚跟。造成了隔渭河与西安刘镇华部相对峙的局面。
  一九二五年三月,孙中山先生不幸逝世。杨虎城虽与孙中山从未谋面。但十分敬仰孙先生。对孙中山先生的早逝,他深感痛心,并派专人赴京悼念。在北京召开的追悼大会上,陕西全省只有杨虎城一人送有挽联。杨虎城还于是年五月一日在耀县军次举行大会,隆重地悼念这位伟大的革命领袖。这是当时陕西政治生活中一件很突出的大事。所有挽联、祭文等,均见于当时出版的《总理哀思录》。
  一九二五年春,刘镇华在胡(景翼)憨(玉琨)战争中失败,吴新田继任陕西督办。同年五月四日,吴新田的第七师顾琢塘部与陕西省立第一中学学生因踢足球发生冲突,军人冲入学校,开枪打伤学生多人。全省青年学生纷起应援,掀起陕西青年反军阀的“驱吴运动”。运动由中国共产党人魏野畴领导(魏时在第一中学教书),设立指挥机关于杨部驻地三原县。接着上海“五卅”惨案发生了,于是陕西的反军阀运动与全国反帝运动密切结合起来,声势浩大。一时,三原县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西北革命群众运动的中心,杨虎城的部队也投入了这一革命运动之中。
  吴新田鉴于群众运动的高涨,又有国民军第三军孙岳部入陕之讯,恐遭歼灭,遂率部向汉中撤退。杨立即率部追击吴军于岐山、宝鸡地区,重创吴军,缴获枪械炮弹甚多;又于汧阳(今千阳)、陇县地区击溃了甘军孔繁锦部,使关中西部的北洋军阀的部队无力东犯,国民军第三军孙岳部得以顺利进入陕西。
  孙岳入陕后任陕西军务督办,杨部编为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杨虎城任师长。一九二五年冬,孙岳率部离陕东去,杨部仍留陕西。
  一九二五年七月,杨虎城在耀县仿照黄埔军校的形式,设立了“三民军官学校”,招收了一批青年,并抽调部队中的青年进行训练,吸收一些黄埔军校毕业的中共党员任下级军官。为加强政治教育,任命魏野畴为该校政治部部长,并延聘共产党员刘含初、赵葆华、吕佑乾②等任政治教官,在部队内实行了国共合作。
  从杨虎城与共产党人实行第一次合作起,一直到西安事变前,这支部队内始终存在着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并容纳了相当一批同情革命的进步分子。他们大都得到杨虎城的信任和重用,陕西著名的共产党员张汉民、王泰吉、许权中三烈士及阎揆要、孔从周、刘威诚等人是其中的代表。
  正是由于实现国共合作,使部队的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才使杨虎城率领的这支部队经受住了被围困八个月之久的艰苦卓绝的严峻考验。
  ① 张汉民(一九○三——一九三五),山西稷山县人,山西新绛中学毕业,一九二四年入杨部安边教导队学习,一九二五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杨部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一九三五年三月十九日在陕南镇、柞地区为红二十五军俘获误杀。中共中央已正式追认为烈士,对其亲属进行抚恤。
  ②吕佑乾(一八九六——一九二八),河北枣强县人,北京大学毕业,一九二八年在陕西淳(化)旬(邑)暴动中牺牲,一九三三年吕的家属派人到陕寻搬遗体,杨虎城派人协助,并为其灵柩题字证明。
  

杨虎城将军/米暂沉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