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事变中的陕西人>赵寿山>赵寿山参考书架>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赵寿山将军

  


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赵寿山将军-二 杨虎城麾下的战将

王宇明

                  
  赵寿山的前半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领导下度过的。他在《与蒋介石二十年的斗争史》一文中这样写道:
  “解放前几十年的历史,主要是与蒋介石斗争的历史。整个斗争过程,可以分为两个 阶段:1936年西安事变以前,是在杨虎城将军的领导和影响下进行斗争的;1936年以后才 逐步得到和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而使我在斗争目标和斗争道路等问题上,认识从 不明确逐步到明确,从自发逐步到自觉,起了根本的变化,最后坚定地投入了无产阶级的 革命队伍。”
  1918年,赵寿山应友人史可轩之召,到陕西靖国军司令部任科员。1920年投效冯玉祥将军的部队,历任教官、少校参谋。1924年,他离开冯部参加了杨虎城的部队。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树起了护法大旗,号召全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陕西的进步人士于右任、井勿幕积极响应建立了陕西靖国军。杨虎城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率部参加,并担任了靖国军第三路第一支队司令。
  1920年,北洋军阀吴佩孚派部队控制了陕西。吴为了反对奉系军阀,对陕西靖国军采取了政治分化与军事威吓政策。靖国军各路首领顶不住强大的政治军事压力,纷纷接受收编,打起了北洋军阀部队的旗号,靖国军迅速解体。
  疾风知劲草。惟杨虎城革命意志坚定,不为所动。为了坚持靖国军的旗帜,“保全革命人格”,他迎于右任到武功,重建陕西靖国军司令部。于右任喜出望外,精神大振。遂委任杨虎城为靖国军第三路司令,部队编为六个营。
  1922年,北洋军阀为了消灭杨虎城的部队,派兵3万进攻武功。杨虎城奋起迎战,鏖战多日。但终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损失惨重。最后,他接受于右任“为了保存一点西北的革命种子”的建议,率部转进井岳秀控制的陕北三边①地区,编为一个团,养精蓄锐,以待时机。
  赵寿山就是在这个时候,毅然离开冯玉祥投靠了杨虎城。开始时,在教导队当队长、教官。他回忆说:
  “我原在北京南苑冯玉祥的检阅使署任少校参谋兼军事教官。当时,帝国主义的侵 略气焰甚为嚣张。我早闻杨先生颇有革命的爱国精神,尤其是在靖国军瓦解之后,能毅 然不屈,坚持革命,深受感动。为了以西北为革命根据地,背靠苏联,进行革命,振兴 国家,我于1924年春,携保定军校毕业生刘光甫、段象武等步、骑、炮、工人材至三边 ,参加了杨的部队。”②
  从此时起,赵寿山一直追随杨虎城,不断得到杨的培养、提拔与重用。1925年,杨虎城以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的名义,回师关中。不久,孙岳率国民军第三军入陕,杨虎城部被编为第三军第三师,杨任师长,提升赵为师教导营营长。1926年,杨虎城率部坚守西安,与北洋军阀刘镇华部10万之众鏖战时,提升赵为师副参谋长(参谋长为孙蔚如)。1927年初,杨虎城的第三师扩编为国民联军第十军,杨任军长,提升赵为补充团团长、补充旅旅长。1928年,第十军改编为冯玉祥的暂编二十一师,杨任师长,委赵为第三旅第七团团长。1929年,杨虎城“离冯附蒋”,二十一师被蒋介石改编为新编十四师,杨任师长,赵任团长。1930年,暂编十四师先后改编为第十七师、第七军、第十七路军,杨任师长、军长、总指挥,赵任团长。打回陕西后,杨提升赵为十七师五十一旅少将旅长兼汉中绥靖司令。西安事变后,赵升任十七师师长,1938年升任三十八军军长。
  杨虎城信任器重赵寿山,赵寿山对杨虎城也十分敬重,鼎力辅佐,屡建战功。
  1926年西安解围后,杨虎城部改编为国民联军第十军。杨虎城率主力东出潼关,参加北伐。在三原有留守部队1万多人,留守司令是副军长李子高。因李缺少文化,又为人老成,所以杨虎城特留下赵寿山做李的副手,与冯玉祥之宋哲元部周旋,成为留守部队的实际负责人。当时,留守部队的处境十分紧张。宋哲元为了完全控制陕西,排除异己,时刻图谋搞掉杨虎城的留守部队。宋的参谋长曾暗示赵寿山,说宋哲元准备把杨虎城的留守部队编成一个师,由赵出任师长,归宋指挥。面对高官厚禄的引诱,赵寿山不为所动,严词拒绝。赵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这样说道:
  “我拒绝了宋的要求。当时杨留陕部队共有八个单位,13000多人,不少官兵暗自寒 心,怕被人解决。少数高级军官甚至改穿便衣。1928年春,我率全部官兵开至潼关。在 潼关打电话告诉宋哲元我和部队就要出关,希望他不要派兵追打,随即离潼关向山东进 发。宋没有追打。到单县后,与前方部队会师。此时,全军官兵16000余人,军心为之 振奋。立即派人赴东京迎杨回国。”③
  这是赵寿山为杨虎城的留守部队的保全与发展立了一个大功。
  1930年,爆发了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杨虎城为了实现打回陕西、扩充实力、振兴国家的目的,接受了蒋介石摧毁冯玉祥在西北的势力委杨为陕西省主席的条件,参加了助蒋打冯战争。
  是年4月,杨虎城在河南击溃冯玉祥的主力部队后,即挥师向陕西进发。委赵寿山为留守司令,驻防南阳。当部队进到洛阳龙门以南地区后,与宋哲元部酣战十余天,伤亡严重,无法前进。这时,四十二师师长、前线总指挥冯钦哉(1936年西安事变时叛杨投蒋)又与杨虎城搞不团结,闹情绪,要求辞职。杨虎城又苦闷又着急,于是急电调赵寿山率部火速赶赴前线商讨办法。赵赶到后,杨虎城正在睡觉。他了解情况后便到冯钦哉司令部以观究竟。当时,正逢杨虎城派去的四个参议对冯钦哉进行劝说。赵就坐在一边静听。四位参议,边捧边劝,但冯的态度是越劝越坏。赵听得很不耐烦,就直截了当与冯展开争辩。
  赵寿山说:“钦哉兄,咱们部队中你资格最老,是老大哥嘛。在部队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你应当带头奋勇前进,只有打回西安我们才有出路。否则,全军就有被消灭的危险。你的部队纪律很不好,当地群众非常痛恨。我们如果在此僵持下去,既无粮秣,又无援兵,不是被宋哲元的部队冲乱,就是被当地老百姓用红缨枪消灭。你的*(左口,右外)肚子也免不了要叫红缨枪‘扑通、扑通’戳几下子呢。”④
  冯钦哉一听愣了半天说:“前方几个团都伤亡严重,如何前进啊?”
  赵:“那我们也不能等死啊!”
  冯:“那你说怎么办呀?”
  赵:“只有冲一条路!”
  冯:“那你带头给咱们朝前冲!”
  赵:“你下命令,我就前进!”
  冯:“那好,我马上请示虎城兄。”
  冯给杨虎城打电话报告后,杨立即表示同意。冯就给赵下了命令。赵寿山指挥自己的第七团和第三旅的另一个团,当日就由龙门以东的一个洼道迅速神秘地前进到龙门山,抄袭了北山口诸葛村宋哲元部葛云龙的师部,打乱了敌人的阵脚,宋部稍作抵抗后即慌忙撤入洛阳。不久,十七路军攻克洛阳,打回陕西。在关键时刻,赵寿山为杨虎城十七路军克服困难、打回陕西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杨虎城将军的热情赞扬。
  1930年10月,十七路军打回陕西,占据西安。但汉中问题还没有解决。当时,汉中城内有冯玉祥的残部王志远的警备师6000余人。东路有川军刘存厚的两个师,欲取汉中,已占领镇巴、西乡、洋县、城固等县,逼王改编。西路有川军田颂尧的两个师,也企图攻取汉中,已占领宁强、略阳、沔阳等县。此外,当地还有土匪约10万之众。杨虎城为了妥善解决汉中问题,稳定陕南,巩固政权,特派十七师五十一旅旅长赵寿山带了四个半营的精兵,于1930年12月进驻汉中。赵寿山根据杨虎城的指示,审时度势,大刀阔斧,迅速改编了王志远的警备师,赶走了川军刘存厚、田颂尧的部队,消灭了当地土匪,建立了川陕之间的屏障,为杨虎城统一和巩固陕西政权建立了大功。正如杨虎城长子杨拯民所说:“赵寿山在陕南汉中盆地为十七路军建立了一个根据地,适应了陕甘川鄂的各种复杂局面,为孙蔚如由甘肃入驻陕南奠定了基础。”⑤
  到1936年西安事变前,赵寿山已成为杨虎城部文武双全、可以独当一面的重要将领、十七路军的核心领导人物之一。
  赵寿山长期追随杨虎城将军,转战南北,历经艰险,同甘共苦,出生入死,结下了深厚的战友之谊、手足之情。在杨虎城被蒋介石囚禁期间,他经常给部队官兵讲述杨将军的爱国业绩和革命精神。每次到重庆集训、开会时都要设法打听杨将军的情况。杨虎城被蒋介石杀害之后,赵寿山万分悲痛,失声恸哭。他经常说:“西安事变是取得了成功,但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把杨虎城将军保护好啊!”
  到了耄耋之年,赵寿山仍然深深地怀念着杨虎城将军。在西安事变廿五周年之际,他赋诗一首《“双十二”廿五周年感怀战友》:
  地覆天翻念五年,江山劫后更娇妍;
  如昨往事“双十二”,缅怀张杨各人天;
  国仇已报友仇在,生死恩义尚宛然;
  伏枥不觉白头老,每抚旧剑夜不眠。 
  ①三边指:定边、安边、靖边。
  ②赵寿山:《与蒋介石二十年的斗争史》,《赵寿山将军》,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320页。 
  ③赵寿山:《与蒋介石二十年的斗争史》,《赵寿山将军》,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321页。
  ④赵寿山:《与蒋介石二十年的斗争史》,《赵寿山将军》,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7月出版,第325页。
  ⑤杨拯民:《回忆赵寿山将军》,《赵寿山将军》,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19页。 
  

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赵寿山将军/王宇明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