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事变中的陕西人>杜斌丞

  杜斌丞(1888—1947),原名丕功,字斌丞。陕西米脂县人,爱国民主人士。“五四”运动前后,任陕西榆林中学校长,先后资助筹办了绥德、延安、米脂等地的新型学校,培养了大批像谢子长、刘志丹、霍世杰、曹力如等西北革命的重要人物。1922年杨虎城率靖国军余部退避陕北,与杨虎城结识。杜斌丞将杨虎城将军介绍给当时在榆中任教的中共党员魏野畴,为今后的魏杨、杜杨合作奠定了基础。1927年2月,为寻求革命真理,到西安、武汉、南京、上海、北京等地考察国内政情,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取决于人民大众的崛起,而人民大众的崛起,全赖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1930年10月,杨虎城主政陕西,任命杜斌丞为陕西省高级参议,陕西靖乡总局副局长。面对蒋介石围剿革命根据地,分化瓦解地方异已势力和抗日爱国军队的局面,杜斌丞明确提出:“只有西北大联合,进而促进南北大联合,才能对付蒋介石,”并提出了“回汉一家,陕甘一体,打通新疆,结好苏联,建设西北,巩固西北”的总战略。这也就是后来广为传说的“大西北主义”。1931年至1932年间,杜斌丞先生不畏艰险,先后四次奔波往返于陕甘之间,协同杨虎城十七师师长孙蔚如部入甘,驱逐了军阀吴佩孚、雷中田。1931年12月18日,孙蔚如任甘肃宣慰使,杜斌丞任宣慰使署秘书长,处理繁重的政务。
  1935年夏,东北军开进西北。杜斌丞揭穿了蒋介石要使红军、东北军、西北军三方残杀的阴谋,主张变三方对立为三方联合抗日,他与东北军方面上层人士高崇民等人密切配合,极力做好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团结工作,促进了西安事变的爆发。杜斌丞认为在解决事变中“共产党站得高,看得远”,表示要“跟着共产党走。”事变爆发后,陕西省政府改组,杜被任命为政治设计委员会委员和省政府秘书长。后又代表杨虎城参加周恩来主持的“三方联合办厅”的工作,在政治、组织、民政、群众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营救和掩护了不少革命志士。
  1940年赴西南地区,结识了民主运动中的各方人士。1943年参与中国民主同盟的政治活动,同杨明轩等筹建并主持民盟西北总支部。1945年10月,在民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并被推为中央常务委员兼西北总支部主任委员。1946年1月,以民盟顾问身份,参加旧政治协商会议的活动。同年2月,以民盟中央常务委员名义,向报界发表谈话,揭露国民党反动派顽固坚持独裁的阴谋,要求国民党政府释放张学良、杨虎城,实施宪政。1947年3月2日,也是国民党军队攻占延安的第二天,,被胡宗南逮捕,在狱中坚持斗争,坚贞不屈;1947年10月7日,在西安玉祥门外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终年60岁。
  烈士遗体当时被草草掩埋在西安北郊,1952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西北局、陕西省委、民盟西北总支部隆重举行仪式,将烈士遗体安葬于西安南郊烈士陵园。1948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米脂县建立了“斌丞图书馆”。1997年10月,为烈士塑立了青铜像。毛泽东同志称赞杜斌丞烈士是“彻底的民主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最忠实朋友。”周恩来称赞他是“鲁迅式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