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东北军方面>于学忠

  于学忠(1890~1964)字孝侯,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陆军二级上将。山东省蓬莱于家庄人。其父于文孚与张作霖、米振标等同为宋庆部下。于学忠少年时随父从军,毕业于通州速成随营学堂。随后在毅军中任排长、连长、中校副官长,1917年被召到襄阳12混成旅任炮兵营长。川鄂战争中率部击退川军,声名显赫,受到吴佩孚的常识,升任团长、旅长。第二次直奉战争后,1925年10月,吴佩孚任命于学忠为26师师长,后在北伐战争中,吴佩孚见大势已去,遂把队伍交给于学忠。他对于学忠说:“我的部队就交给你了,你可以去投张学良,但绝不能投蒋介石。”
  1927年,于学忠率部投奉,张作霖任命他为第三方面军第二十军军长。于学忠与张学良一见如故,部队内部事务和军官任免,张学良完全听凭于学忠的安排,不加干涉。1928年,于学忠奉张学良之命将张宗昌的直鲁联军击溃缴械,守住了东北门户山海关。1930年中原大战,于学忠率东北军入关。蒋介石千方百计拉拢于学忠,但于学忠始终不为所动,表示唯张学良之命是从。“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主张抗日。1932年8月改任河北省主席兼北平军分会委员。1933年4月任华北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兼陆军第五十一军军长,1933年6月移师天津兼任天津市市长。张下野出国后,他手握重兵常与日军针锋相对。日本侵略军以于学忠为其侵略华北的障碍,多方利诱、威胁,甚至使出暗杀手段,于学忠皆不为所动。中原大战结束后,于学忠任平津卫戍司令兼五十一军军长。随后于学忠奉张学良之命讨伐石友三叛乱,与王树常将军一道完成了这一使命。1933年热河抗战失败后,张学良将军下野出洋,临行前将东北军主力交于学忠指挥,可见张学良对于学忠的信任非同寻常。1935年6月后调任陕甘边区“剿匪”总司令,1935年11月任甘肃省主席,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5届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冬任西北“剿匪”第二路军总司令。
  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于学忠由兰州抵西安参加张学良主持的高级将领会议,在会上表示支持“兵谏”,并在“八项抗日主张”上签名,积极配合张学良的行动。为策应“西安事变”,于学忠于同日发动“兰州事变”,有力地支持了张学良。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把东北军交给于学忠指挥。于学忠为“西安事变”后东北军的团结尽了最大的努力。
  在抗日战争期间,于学忠先后任第三集团军(后改为第五集团军)总司令、鲁苏战区总司令。他积极抗战,反对内战,是人所共知的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先后率部参加淮河战役、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1944年,于学忠被解除军权,任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副院长。解放战争时期,于学忠任国民政府军事战略委员会委员,已不问政事。全国解放前夕,蒋介石曾指定一架飞机给于学忠全家,准备挟迫他去台湾,于学忠不从,隐居四川乡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学忠以桑榆之年励精竭诚,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2年12月,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1954年8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月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2月任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兼河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6年被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3届中央委员。1964年9月22日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