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回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陕西省临时参议会和参议会

王友直 张志俊 郑自毅 周梵伯 申道哲 甄瑞麟 刘新天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按照国共二次合作达成的各项协议,倡导对内实行政治民主,对外一致抗日。这一主张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和全国群众的一致拥护。在此情况下,国民党政府在被迫成立最高咨询机构的同时,于1938年7月在武汉召开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是由国民党“遴选”指定的,形式上包括了各抗日党派的代表,实际上国民党员占了绝大多数,在第一届参政会的200多名参政员中,国民党及其附庸分子便占了四分之三还多,共产党仅占7席,其它党派所占席位也很少。因此,参政会基本上仍是国民党一党独占的机关,引起各党派和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为了缓和矛盾,国民党政府于1939年9月在陪都重庆(南京失守后国民党迁都重庆)召开国民参政会第四次会议时,被迫接受中共和各党派民主人士的提议,通过了要求国民党政府“明令定期召集国民大会实行宪政的决议”。与此同时,这次会议还作出“还政于民,实行民主,结束训政”,通令“各省、市、县成立临时参议会”的决定。临时参议会总纲部分还规定临时参议会的成员应包括:“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之前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和有一定影响的人士。”这也是经过各党派强烈呼吁而写进总纲部分的。基于上述原因,国民政府还不能露骨地将民意机构完全置于国民党的控制之下,也得给每个时期的进步人士,各个党派,著名学者以及德高望重,颇有影响的社会贤达留有一定的席位,使临时参议会的成员客观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以后由于蒋介石为了独裁,日趋反动,当第二届临参会改选,特别是1945年国民党召开六大后,实行伪宪,成立省参议会,这时,国民党内的反共分子在参议会中的数量大大增加,进步分子极少,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被完全排除在外。因此,参议会就成为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御用工具了。
  我们都是国民党统治时期陕西省临时参议会或参议会的议员,亲身经历了当时的各项重大政治活动,现就查阅有关资料和本人记忆所及,作以下记述。
  第一届临时参议会时期
  国民党陕西省第一届临时参议会从1939年7月1日正式成立到1943年7月届满,历时4年。这一时期的重大政治活动有以下几项:
  (一)首届临时参议会的酝酿与成立经过
  按照国民党中央政府行政院关于临时参议会组织法的规定,各级临时参议会的产生必须经由“地方党政提名呈报国民政府行政院遴选,并由中央政治委员会审查通过”。当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兼陕西省政府主席、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主任委员的蒋鼎文,接到上级关于筹建陕西省首届临时参议会的通知后,立即会同省党部书记长郭紫峻,省民政厅厅长彭昭贤,共同商定陕西省第一届临时参议会的候选人名单。
  根据国民党中央规定,首届陕西省临时参议会由35名议员组成。陕西党政机关将初步酝酿名单上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后,院长孔祥熙考虑到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系陕籍国民党元老,熟悉陕西人事情况,故将候选人名单送交于院长审核。于右任经过一番考虑,并征求了个别人士的意见,提名宋联奎为陕西省首届临参会议长,王宗山为副议长,张志俊为秘书长,参议员35名。这个组成方案被国民党中央批准(委员简介附后)。
  1939年7月1日到14日,陕西省第一届临时参议会成立大会在省政府礼堂召开。出席会议的参议员29名,共计提案79件。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和政府各部门的负责官员均应邀列席会议,并分头做了施政报告。大会于7月14日闭幕时,由秘书长张志俊宣读了全体参议员一致通过的宣言。
  宣言强调指出:“当此一面抗战,一面建国之时,地方庶政之推行,其缓急之先后,举措得失之间,关系整个国策者,至深且钜。现战局已转入新阶段,敌力已衰,我力日胜,吾人唯有继续苦干,争取最后胜利……。必须以三民主义为一切言行之最高原则,忍耐一切痛苦与牺牲,共赴抗战建国之大道。”
  大会闭幕后,按照宣言,立即组成三个审查委员会分赴各地检查视察工作。现将各审查委员会成员介绍如下:
  第一审查委员会主要检查党政工作和社会治安状况。其成员有:王宗山、高汉士、张凤翙、胡景瑗、李虎臣、郭子兴、马平甫、刘蔼如、曹世英、冯星垣、潘廉舫、寇遐,李芝亭、谢幼石、张守约、张扶万。
  召集人:张凤翙、冯星垣。
  第二审查委员会主要检查农林水牧和财政经济工作。其成员有:韩光琦、王普涵、王友直、李墀、寇遐、顾元伯、冯大轰、李芝亭、刘蔼如、杨北海。
  召集人:刘蔼如、韩光琦。
  第三审查委员会主要检查审查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工作。其成员有:张扶万、李芝亭、江伯玉、曹承德、李疆丞、马平甫、潘廉舫、张守约、冯大轰。
  召集人:张扶万、李芝亭。
  国民党中央制定的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明确规定:“国民参政员必须由各级临时参议会的参议员中产生。”按照这一规定,陕西省第一届临时参议会于1940年11月开始国民参政员的竞选活动。
  1940年12月6日,第一届陕西省临时参议会选出张凤翙、张守约、李芝亭三人为国民参政员。
  (二) “黄连”案的提起与郭紫峻被撤职
  1940年初春,泾阳、三原两县的好多商人在甘肃与四川交界的秦岭山区,采购了大量黄连、当归等名贵中药材,于农历三月运至华阴县的华岳庙古会出售。华岳庙的三月古会主要是中药材贸易,是全国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每年农历三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药材客商,都在这里从事中药买卖活动。1940年3月古会期间,有不少客商来自日寇占领的沦陷区。按政策规定,珍贵药材不许流入沦陷区。当时,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书记长郭紫峻兼任陕西省动员委员会物资管制处处长。他以“防止药材流入沦陷区”为借口,下令无代价没收所有客商的药材。这种打着维护法纪幌子,明抢客商的药材而乘机大捞一把的卑劣行径,引起各界人士强烈不满。
  1940年9月上旬,第一届陕西省临时参议会第三次大会召开期间,议员张守约、曹承德等8人联名提案,对郭紫峻的不法行为提出质询。但郭紫峻依赖蒋鼎文的庇护对提案全然不理。议员们愤懑不平,将情况反映到国民党中央。随后,泾阳、三原客商也给于右任联名写信告郭的状。
  于右任对郭紫峻的贪赃枉法行为愤慨至极,在中政会提出将郭撤换,而陕西省党部派往重庆受训人员,却将关中十多个县党部书记长联名要求于右任收回自己提案的信件,呈报国民党中央。于右任更加恼火,曾对当时在重庆受训的陕西省政府秘书郑自毅说:“这是有意为难于我,他们这样搞,我还有脸回陕西吗!”事后,于右任多次在蒋介石的面前陈述郭的不规行为。蒋介石深感郭是“蠢才”,遂下令撤销郭的一切职务,并调离陕西。
  (三)两件大提案 处理全落空
  第一届陕西省临时参议会历时4年,前后召开6次议员大会,共计写出提案506件。但凡提案与社会制度本身的弊端或有权有势人物的利益相抵触时,均以提案有据,处理落空而收场。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通城晋商号囤积漏税案和田赋征实加重人民负担案。
  通城晋商号位于西安市五味什字东端的西京医院西隔壁,座南向北,共有五间门面。这个商号的段经理是山西晋中人。人们通常把晋中在外经商的人称“上府帮”。通城晋商号以接待晋中商客食宿为主要业务,同时也代替过往商客买卖布匹染料、烟酒、日用家具和其它生活用品。其营业额之大,生意之兴隆,在当时的西安市屈指可数。
  段经理是个善于投机钻营,行贿拉拢各方权势人物的奸商。从抗战开始到1942年,他经常采取买空卖空,囤积居奇,高价出售等非法手段,垄断市场,影响群众生活。与此同时,他又贿通税务人员,漏税金额高达2000余万元,一时轰动西安。触目惊心的事实说明,通城晋商号是个囤积漏税、大发国难财的不法商行。临时参议会第二审查委员会通过视察调查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汇报正、副议长。副议长王宗山于1942年4月4日就通城晋商行囤积漏税一事,向蒋介石和行政院写了一封电文:
  中央党部总裁蒋、行政院并监察院钧鉴:
  此次查获西安市通城晋囤积漏税案、查获货物约值两千余万元。迩来物价激涨,囤 积之风炽,皆由奸民勾结特殊势力,贿通税务人员漏税囤积所致。此钜案西安市所有税收机关毫无发觉,揭晓至今已明数目。据报载仅将漏税货物准予补税云云。似此形势将辗转消解,群情愤激,社会譁然。正值抗战工作日趋艰巨之秋,本会同人不敢默然,特电详陈钧座,恳切将该商号经理拘案严讯,没收囤积货物,并将漏税有关各级税务人员根究严惩,以肃国纪,而利抗建。临电不胜,悚惶待命之至。(衔略)
  王宗山
  中华民国31年4月4日
  电文上呈国民党中央后,蒋介石无动于衷,行政院和监察院的各位显贵人物,考虑到孔祥熙是山西晋中太谷人,与通城晋商号段经理是同乡,系莫逆之交,而孔与蒋关系尤深,有关人员对此面面相觑,谁也不吭声,就连刚直不阿的于右任先生也对此感到棘手。一件震惊四方的提案终于不了了之,通城晋商号段经理逍遥法外。
  田赋,也叫田粮,人民缴纳田赋也叫纳粮。通常情况下,是将每亩地应征收的粮食折价为货币。田赋附加是各地方政府在国民党行政院规定的每亩地征收田赋之外的额外增加部分,留作地方开支。所谓田赋征实,是指从1939年开始,国民党中央政府在陪都重庆召开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就法币贬值,影响国库收入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与会人员争吵不休,实在想不出通过改革货币扭转这一危机的办法,最后就将田赋改征实物,只要粮食,不要货币。会后,陕西省政府将各县田赋附加部分增加到百分之百,变附作正,加重了人民负担。
  1942年3月底到4月初的陕西省第一届临时参议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期间,议员郑自毅、韩光琦、张扶万、冯星垣等10人联名提案强调“陕西摊购军粮数量过巨,并改征实物,民力实有不支,拟请省府转咨中央财粮两部,以征就实物移作军粮或实物折价不能超过军粮定价,以符征实原意,否定田赋增加至百分之百的做法,以减轻民众负担。”
  这一提案转呈省政府后,答复是:“查此案呈行政院并请省政府暂以缓议,嗣经省政府答复到会,以此案系奉行政院会办理,本省需款孔亟,事关各省通案,祗有格遵,勿得有误。”就这样,从首届临参会开始到第二届临参会召开大会期间,议员们会会联名提案,省政府届届依旧照此答复,直至王友直等人联合倒熊(指熊斌)时,才真相大白,难怪当时有人讽刺国民党政府说:“临时参议会的权力是虚的,政治民主是假的,还政于民是空的。
  第二届临时参议会时期
  1947年7月,第一届临时参议会任期届满,按规定,应进行下届临参会的改选和组建。这时,国民党陕西党政领导变动较大,除彭昭贤继任民政厅厅长外,省政府主席为熊斌,省党部主任委员由谷正鼎接任。他们在组建和呈报二届临参会的过程中,照旧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而且第二届临参会的各种矛盾冲突,较之第一届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将第二届临参会的重大政治事件分别叙述如下。
  (一)宋联奎呈请辞职 李元鼎接任议长
  宋联奎系满清遗老,民国二年任陕西巡按使,相当省长职务。他任陕西省首届临参会议长时,已年逾古稀,到了风烛残年时期。当时的参议员王普涵,想当本届议会议长,欲排宋而代之。早在首届临参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期间,就对宋议长语多讽刺。宋联奎听后非常气愤地说:“这个官我早都不想坐了!”说罢,离开会场,拂袖而去,致使大家不欢而散。
  宋联奎返回东关住处康家花园后,不再上班理事。不少朋友到家劝宋,不但未起作用,反而愈劝愈僵,直发展到宋离西安到陕南城固定居的地步。面对此情,民政厅厅长彭昭贤只得亲赴城固相劝。宋见民政厅长亲自出马,才勉强继续任职,但住陕南不返,只是在每年定期召开的例会上露面应付一下了事。
  消息传到重庆,于右任一下子把二届临参会的议长盯在李元鼎的身上。李元鼎与于右任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就是莫逆之交,从创建靖国军到西安围城时期,李一直跟随于患难与共。抗战前,李又在于领导的监察院充任审计部部长。
  自从李元鼎辞去审计部部长闲居西安后,于右任一直想对他再作安排。陕西党政当局了解到于的这一意图后,也就上报李为第二届临参会议长,副议长王宗山继任,这个方案很快被中政会通过。
  1943年3月,第一届临参会秘书长张志俊因工作调动,呈请辞职。这时,省政府主席熊斌立即提名冉寅谷接任此职,并在组建二届临参会时连选连任。其他人知道冉系留日学生,曾在靖国军司令部任参议,而熊斌与冉关系又相当密切,面对这一特殊政治背景,也就赞同熊的意见,这一方案也被中政会研究通过。
  1943年8月11日,陕西省第二届临时参议会宣告成立。本届临参会共有议员32名。其中王宗山、刘蔼如、李虎臣、韩光琦、谢幼石、黄统、胡景瑷、曹承德、郭子兴、马平甫、寇遐、王庭飏、冯星垣、李墀14人是由一届临参会延续下来的。李元鼎等18人系二届临参会新增选的议员(名单附后)。
  (二)各方说合倒熊的内幕和经过
  熊斌是国民党政学系的成员,与当时任国民党中央行政院院长的张群关系密切,这是他得以在陕鱼肉乡里,敲榨勒索的原因之一。
  当时,第八战区副长官胡宗南为了开展军队组训民众活动,想把自己信得过的彬洛区(彬县、洛川)动员指挥官梁干乔推荐为彬洛区行政专员。但省政府主席熊斌则认为梁干乔专横拔扈,不堪重用,拒绝了胡宗南的要求,引起胡的极大不满。另外,彭昭贤任省民政厅厅长时间很长,早想升任省主席职务,一直想方设法排挤熊斌。彭昭贤发觉熊斌与胡宗南之间矛盾很大后,认为倒熊时机已到。在他看来,熊斌虽有张群为后台,但胡宗南是蒋介石的嫡系,只要胡宗南插手倒熊,则熊一定垮台。与此同时,在临参会中,好多参议员特别是赵愚如,对熊斌—手作弊而形成的军粮差价和沙金案很有意见。
  所谓军粮差价,就是当时地方政府为中央政府代购军粮时,对农民出售的军粮,不断压低价格,而将中央政府拨发的多余差价粮款从中舞弊,中饱私囊。所谓黄金案者,就是在1942年春,有居民某人在东关八仙庵附近埋人挖墓时,发现唐兴庆宫遗址地下埋有一尺见方的铁箱,内装沙金,上交东关警察分局,行而转交省会警察总局,总局又送民政厅。熊斌着令第一科长钟相毓全部送到省银行,其中一部分卖给中央银行,一部分制成纪念章交商会义卖,除将所得价款的百分之二十修建“中正堂” (即现在人民大厦地址)外,剩余的百分之八十被熊斌和省政府要员分了赃。
  以赵愚如为首的多数参议员要求二届临参会向国民党中央政府写提案揭发此事。议长李元鼎接受大家意见,立即向国民党中央政府发出电文。国民党中央行政院接到电文,立即派端木凯来陕调查此案。端木凯在议会与李元鼎分手告别时,李拿出三十多份熊斌贪污证据,并要求端木凯一一过目审核。端木凯点头微笑说:“绝对相信你老,材料证据我不看了,我返渝如实汇报情况就是了。”
  端木凯离陕不久,国民党中央行政院就将熊斌调离陕西,但张群的庇护遮掩还是起了作用,抗战胜利后,熊斌照旧飞黄腾达,官居北平市市长之职。
  (三)金礼仁当面质问祝绍周
  祝绍周是1944年3月3日接替熊斌担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的。在此之前,他任汉中警备总司令之职。他在陕南常以“禁烟”为名,敲榨勒索,有“陕南活阎王”之称,民众畏之如虎,陕南大小官员都得顺从他。当时,安汉任黎坪垦区主任,自恃有于右任、张继等国民党元老的支持,对祝傲慢不驯,不予理会,触怒了祝。因此,祝采取栽赃诬陷手段,先派特工人员在黎坪垦区偷种鸦片,又于1943年端阳节派人到垦区查处烟苗,随后将罪责全部推到安汉身上。祝将案情上报国民党中央军委会,军委会立即派出军法总监秦德纯来陕查处此案。秦结束调查,呈请蒋介石处决安汉。于右任、张继两位元老闻知安汉被押后,亲自找蒋说情,但无结果,引起于对祝的不满。祝枪杀安汉后,陕南人士愤懑不平。
  祝绍周在出席省二届临参会期间,参议员金礼仁当面质问祝,揭露祝打着禁烟的幌子,冤杀安汉和好些无辜。金在质问中曾说:“我不怕主席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祝听后,勃然大怒,气得脸色发白,大有发作之势。省政府秘书长林树恩见势不妙,在旁极力劝阻,当即写了一小纸条,上书“忍!忍!忍!”几个字,递给祝。在此情况下,不可一世的祝绍周,无可奈何,还是吃了这一盅。事后,《长安晚报》曾以《金礼仁炮轰祝绍周》为题,报导了金质询祝的经过。
  陕西省参议会时期
  1945年5月5日至5月21日,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秉承蒋介石的意志,拒绝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建议,并且做出了《关于国民大会召开日期案》、《关于宪法草案》、《促进宪政实施之各种必要措施案》等八个反动决议案。其中《促进宪政实施之各种必要措施案》中的第三个“必要措施”,就是在“六个月内,后方各省临时参议会于所属县市参议会有过半数已成立时,立即依法选举,俾成各省正式民意机关。”国民党的这一“必要措施”,就是企图通过选举,粉饰他们的独裁统治,拒绝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国民党陕西省政府根据上述规定,立即着手省参议会的选举工作。因而一些人不择手段地插手选举工作。围绕选举参议虽而发生的矛盾冲突,较之两届临时参议会更为激烈。现将陕西省参议会时期的重大政治活动分别叙述如下。
  (一)八人小组控制选举的内幕和各地竞选丑闻
  国民党陕西省政府按照中央政府的规定,于1945年8月,公布了《各县参议会筹设办法》,限各县于10月以前选出县参议员,并成立正式参议会。与此同时,省上和各市县都成立专门办事机构——民意机关选举监督事务所,并由民政厅厅长蒋坚忍兼任省民意机关选举监督事务所监督长,负责筹备工作。
  这个民意机关选举监督事务所,表面上假装公正,照章办事,首先公布了公职候选人和市、县参议员选举办法。但却在选举中规定,先由各保召开保民大会,选出乡镇民代表,组成乡镇民代表大会。再由乡镇民代表中具有“公职候选人”资格者,选举乡镇长和参议员。最后,各县由县参议员中选出省参议员一人。所谓“公职候选人”,必须有下述资格:文官委任级或武官上尉级以上,具有中学文化程度,在当地至少居住一年,年满25岁,为国民党员或三青团团员者。这些无理限制,把广大群众抛在“参政”门外,非官非长,非党非团,无钱无势的群众和思想进步人士,固然没有资格当选,就是当地开明绅士,也遭排挤。
  不过,上述规定还只是明里一套,据王友直回忆,八人小组是国民党陕西当局为控制选举,由党、政、团三方面在私下搞秘密协商,权力平衡的情况下成立并开展工作的。各县、市参议员的当选必须通过他们,所谓公开选举和直接投票,只不过是遮人耳目而已。八人小组是由省党部、省政府、三青团三方面组成的。其成员有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的主任委员王宗山、委员张守约、组训处处长李犹龙、委员兼省政府社会处处长陈固亭;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秘书长林树恩,民政厅厅长蒋坚忍,教育厅厅长王友直;三青团陕西文团部干事长杨尔瑛。
  八人小组的主要任务是:每周定期开会,掌握选举动态,研究各种问题的处理方法:协商提出候选人名单,然后呈报国民党中央审核圈定;选举前,责成各县县长和县党部书记长、三青团干事长,同心协力,确保中央圈定的人当选,如有意外,要追查责任;未经八人小组提名和未经国民党中央最后圈定的一切选举一律无效。  
  (二)杨尔瑛控制陕北同乡会扩充个人势力
  1945年10月,陕西省国民党统治区按照国民党中央的规定,开始了全面的“民意机关”选举工作。当时,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所属各县被国民党称之为“特区”,包括:陕甘宁边区陕西所属米脂、府谷、清涧、神木、佳县、横山、靖边、吴堡、安定(子长)、绥德、延安、安塞十县。八人小组中的杨尔瑛为了在参议会争夺席位,扩充个人在议会中的势力,依赖胡宗南的纵容,策动边区各县在西安的国民党党团骨干和士绅,成立陕北同乡会。陕北同乡会成立后,由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监察委员马师儒任理事长,由陕西省第二届临参会秘书长杨尔琮(杨尔瑛之兄)、二届临参会议员李疆丞,还有三青团陕西支团部干事、马师儒之女马昭德等人任常务理事。陕北同乡会的成员都是社会上颇有影响的国民党上层人物。陕北同乡会还假借边区各县妇女之名,选出边区所属各县的所谓妇女代表,出席省妇女会的成立大会。同时,以该组织之名,慰问围攻陕甘宁边区的胡宗南军队。陕北同乡会又于省参议会成立前夕,背着八人小组私下确定了边区陕西所属十县出席省参议会的议员。他们是:米脂杜燮昌、府谷孙荫沂,清涧王宏达、神木王兴礼、佳县杜衡、横山曹丕杰、靖边杨毅(又名慕之)、吴堡曹国政(又名威廉)、安定营尔斌(又名少甫)、绥德马昭德、延安王季斌、安塞毕凤鸣(又名和庭)。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利用陕北同乡会搞的这种卑劣行径,遭到边区和国统区广大群众及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当时,在国民党西安特别市党部宣传处工作的毕凤鸣,通过陕北同乡会被选为安塞县的议员后,一则由于他的职务较低,二则遭到家乡群众的反对和谴责,深感羞愧难当,气愤和懊丧之下,跳井自杀,成为陕北同乡会成立之后的丑闻之一。
  (三)各地竞选的丑闻与经过
  1945年10月,陕西省国统区的“民意机关”选举工作全面开始后,八人小组密令各级选举监督事务所,务必保证党团骨干当选,除选举少数影响不大,无碍国民党政权巩固的中间人士外,严防异己分子当选。三原县临参会议长张警吾、临潼县临参会议长吕向晨、长安县临参会议长张锋伯等人,尽管有一定群众基础,但因都有左倾嫌疑而落选。
  蒋坚忍为防止张锋伯在长安县当选,指使长安县县长张丹伯对全县36乡的选举人员一一派人做工作,对临参会驻会委员张立德、骆子休、郑成功、郑安子等人更是竭尽软硬兼施之能事,又是威吓胁迫,又是封官许愿,无所不用其极,临近选举,蒋坚忍不时给张丹伯打电话,反复强调:“没有把握,就不要进行选举。”竞选那天,张丹伯亲自到场监选,当打开票箱统计选票时,这位县长大人坐在—旁直打哆嗦,吓得脸色大变,直到竞选揭晓,张锋伯落选,郑自毅当选为省参议会参议员,他才长叹一口气!
  除此以外,乾县开明绅士刘文伯在当地群众中较有威信,但因属于异己分子,蒋坚忍便给这个县的县长打电话,嘱令设法阻挠刘文伯竞选。县长遵照上级指示,派人通知刘说:“接蒋厅长电话,请先生不要参加竞选,政府指定有人。”户县士绅高中霞在本县户岭选举县参议员之前,被诬为鸦片犯,拘押起来,直到选举结束后才获释。在选举中,国民党陕西省当局还以种种借口,诸如报到时间已过,手续检查不齐等,破坏和阻挠进步人士及开明士绅竞选或当选。
  相反,一些士豪劣绅,恶霸党棍,为了取得进一步掠夺人民的政治资本,不惜花钱来竞选。澄城冯原的曹鸿基,花费了法币100多万元,换取了一个县参议员的头衔。乾县杨子高、阎良丞,为争取几张起决定作用的选票,竟出了法币32万元。
  国民党内部CC和复兴间的互相斗争也是这次选举丑闻中的一种。蓝田汤浴乡的选举因天雨改期,复兴分子便利用改期先行选举,使三青团头子黄德文当选。但县党部CC分子仍坚持按改定日期选举,结果引起一场互不相让的激烈争吵。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四)陕西省参议会的成立与议员组成情况
  1946年1月5日至1月20日,国民党陕西省参议会在西安市北大街社会服务处召开成立大会。经过酝酿和党团协商,呈报国民党中央批准,共选出111名议员,由王宗山担任议长,副议长李梦彪,秘书长为杨尔琮。在111名议员中,除王宗山、李梦彪、白伯英、李疆承、屈季农、呼延立人、王廷飏、杨北海,黄统、杨云峰、安耀晨、王鸿骞、汶洁甫、李定五、赵雨晴、胡景瑷、王廷寿、韩光琦、郑自毅19人均系二届临参会议员连选连任陕西省首届参议会议员外,其余营尔斌等92人,都是新选成为议员的。(新选议员简介附后)。
  (五)郑自毅率众请愿的风波
  1946年夏,长安县王曲乡乡长郭林兰为讨好胡宗南,帮助第七军分校随意在地方征用人力、物力,危害人民。王曲乡毗邻黄良乡的一些农民,愤懑不平,要揭发郭林兰的罪行。但被郭知晓,随向胡宗南密报黄良乡农民组织暴动,胡宗南下令第七军分校派队于夜间包围黄良乡的贾里、东湖等村,逮捕了以韩振藩为首的农民40多人,押在小雁塔。韩振藩等人的家属来到西安,请求长安籍省参议员郑自毅出面设法营救。当时适逢省参议会要开大会,郑自毅就以此事向议长王宗山和副议长李梦彪等请求营救措施。经王宗山、李梦彪等人研究,拟定等大会开幕,省上党、政、军要人参加大会典礼之时,由郑自毅率领被捕农民家属拦路挡住他们喊冤请愿,以达营救目的。到了开会那天,正当祝绍周等人散会刚出会场时郑自毅即率被捕农民家属40多人向祝绍周等人请愿,要求释放被押人员。祝绍周大吃一惊,立即与其他省上要人复入会场商议解决这一事件的办法。最后,由祝绍周答复郑自毅:即与民政厅蒋厅长同去小雁塔向胡长官汇报情况,说明原委,释放被押民众。有了这个答复,郑自毅随与请愿者离开省参议会礼堂。三日过后,被捕农民果然获释。
  (六)戡乱建国委员会的成立与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宣称“实施宪法,结束训政”的同时,却又针对共产党的革命活动,提出了“戡乱建国”的反动口号,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并要求各级参议会都要成立所谓“戡乱建国委员会”。
  陕西省参议会也不例外,立即将“陕西省戡乱建国委员会”的牌子与参议会招牌并列悬挂在一起。这个由参议会代行办理的“戡乱”组织,也曾遵照国民党中央的反共纲领,开展自己的活动。1646年9月13日,杨虎城将军的旧部赵寿山、孔从周等率领国民党第38军部分军队在河北邯郸起义后,省参议会立即在当时的《西京日报》上发表文章,以“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为题目,将起义将领的革命行动说成是“背叛党国”。同年11月,李先念将军率领中原突围部队在商洛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时,省参议会立即在当年的重要报告第12条中对陕南革命武装力量的活动进行恶毒攻击。1947年“双十节”到来后,省参议会还以“戡乱建国委员会”的名义,公开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重弹“戡乱建国”的老调。
  然而,随着国民党统治区各种矛盾日趋激化和共产党各项主张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黎明前预见曙光。因而,所谓“戡乱建国”的反动论调也越来越不得人心,就连省参议会的部分成员,也对国民党中央的这个主张失去信心。不过,参议员中,也有一些死心踏地的顽固分子,将“戡乱建国”的调子弹唱到底。他们不仅奸污民意,而且也将自己的反动意志强加在有正义感的议员身上。从1946年蒋介石发起“戡乱建国”的反动主张到大陆解放,这些顽固分子,多次在报刊上联名发表反共文章。但他们的狂言澜语和居恶用心,却被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所彻底粉碎。
  (七)增补民社党和青年党议员的背景和省参议会的解体
  解放战争全面开始后,蒋介石为了改变军事上节节败退的被动局面,维持其反动政权,再次打出了“开放党禁,实行宪政,容纳各党各派参加国民党政权”的假民主幌子,积极拉拢民社党和青年党,以便在政治上进一步孤立共产党,因而在1947年第三季度作出了“各级参议会必须有民社党和青年党成员”的决定。当时,各省、市尚未建立这两个党派,因此,陕西省参议会接到国民党中央的通知后,也和其它省、市一样,首先筹建民社党和青年党组织,发展成员,随后按国民党中央规定比例,不经任何选举形式,就增补了这两个党派的成员。这时,一些在参议员竞选活动中失利的国民党分子和地方士绅,又抱东山再起的念头,纷纷申请加入民社党和青年党,从而达到进入省参议会的目的。咸阳二届临参会议长王干候竞选省参议员失败后,转而加入民社党,最终进入省参议会就是突出一例。按照国民党中央决议,陕西省参议会于1947年8月,增补何镜清、王干候、岳持斋、解醒吾、廖晁骏等18名民社党和青年党成员为参议员。
  不管国民党陕西省当局怎样挖空心思,利用所谓的民意机关,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为行将灭亡的国民党反动政权摇旗呐喊,但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必将名存实亡,自行解体。1949年5月初西安解放的前夕,胡宗南与陕西省政府,主席董钊打算撤离西安,南逃汉中。参议会及其成员均在随军迁徙之列。但大部分议员特别是家在陕北和关中的成员,遂以各种借口,推迟离开西安日期,有的索性隐居外地或闭门不出。故当胡宗南、董钊、王宗山等于1949年5月18日先后乘飞机南逃汉中时,随行参议员廖廖无几。
  到了汉中后,参议会并未专设办公地址,也未开会活动,议长王宗山住在伞铺街一家公馆。更为可笑的是,1949年11月12日,当胡宗南召开所谓陕南地区实施总体战紧急动员会议时,通知省参议会议员和陕南各县参议会议长出席会议,但除省参议会议长王宗山和南郑、城固、褒城、佛坪、勉县、洋县、西乡、镇巴、紫阳、安康、石泉、守强、岚皋、汉阴、略阳等县的参议会议长到会外,省参议员再无一人到场。会上,除王宗山硬着头皮发表了几句反共到底的谬论外,各县议长默不作声。不难看出,所谓民意组织的大小成员,在当时情况下,对国民党政权丧失信心到了何等程度。随着陕南的解放和胡宗南逃往四川,历时五年的国民党陕西省参议会也就寿终正寝,不复存在了。 
  附录:
  一、国民党陕西省第一届临时参议会议员简介
  议长宋联奎,男,西安市人,曾在清末任云南迄西道尹,民国二年任陕西军政府巡按使。
  副议长王宗山,男,陕西礼泉县人,留美学生,曾任孙中山的外文秘书,1939年任第四集团军孙蔚如部的驻渝联络员。
  秘书长张志俊,男,陕西户县人,北京大学毕业,曾在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任公安局局长和省党部执行委员。1939年任国民党中央政府监察院调查专员。
  参议员张凤翙,男,陕西长安县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曾任辛亥革命时期的陕西军政府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后旋改为都督)。
  参议员王友直,男,陕西韩城县人,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1937年任西安行营秘书和陕西省抗敌后援会主任秘书。
  参议员潘廉舫,男,陕西华县人,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曾任陕西中山中学校长,后为中央政治大学和西北师范学院教授。
  参议员江伯玉,男,陕西西乡县人,1939年任西安乐育中学校长,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委员。
  参议员李疆丞,男,陕西延长县人,北京法政大学毕业,曾在北洋政府刘镇华任陕西省省长期间的省长公署工作。
  参议李墀,男,陕西乾县人,北京朝阳大学毕业,曾在1934年到1935年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特派员。
  参议员杨子廉,男,陕西澄城县人,曾在国民二军胡景翼部任参议,靖国军高峻部任参谋长。
  参议员田雄飞,男,陕西榆林县人,国民联军宋哲元主陕时,任实业厅厅长。
  参议员寇遐,男,陕西蒲城县人,曾任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和农商部部长。
  参议员郭子兴,男,陕西临潼县人,国民联军于右任主陕时,任陕西民政厅厅长。
  参议员惠兆民,男,陕西清涧县人,系靖国军于右任司令部高级幕僚惠有光之侄。
  参议员李虎臣,男,陕西临潼县人,曾任国民二军驻陕时的陕西督办。
  参议员刘蔼如,男,陕西临潼县人,同盟会会员,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的高级幕僚邓宝珊先生的挚友。
  参议员马平甫,男,回族,西安市人。辛亥革命后在陕西军政府工作。
  参议员曹承德,女,陕西三原县人,曾留学苏联,系老同盟会会员、留苏学生刘荫运的夫人。
  参议员韩光琦,男,陕西兴平县人,曾任17路军参谋长,杨虎城主陕时任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
  参议员王普涵,男,陕西渭南县人,曾留学日本,刘镇华主陕时任省印花税局局长。
  参议员李芝亭,男,陕西渭南县人,北京大学毕业,杨虎城主陕时任陕西省区长训练所副所长,西京平报社社长。
  参议员谢幼石,男,陕西华县人,北京交通大学毕业,系西北通讯社驻南京记者。
  参议员黄统,男,陕西白河县人,西北军冯玉祥主陕时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
  参议员胡景瑗,男,陕西富平县人,国民二军总司令胡景翼之胞弟,曾任国民二军师长。
  参议员曹俊夫,男,陕西白水县人,同盟会会员,曾任靖国军第三路司令。
  参议员杨北海,男,陕西山阳县人,韩光琦为陕西省财政厅厅长时,任省政府财政整理委员兼西京国货公司董事长。
  参议员张扶万,男,陕西富平县人,有名的历史考古学家。
  参议员赵愚如,男,陕西长安县人,留日学生,1930年任西安中山大学校长。
  参议员顾元伯,男,陕西渭南县人,后移居安康,陈树藩为陕西督军府督军时,任陕西督军府军需课课长。
  参议员张守约,男,陕西三原县人,曾在于右任创办的民治小学任校长,1928年到1929年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
  参议员冯大轰,男,山西省闻喜县人,在省立各中学任校长多年,1939年为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
  参议员高汉士,男,陕北米脂人,曾任米脂县县长。
  参议员冯星垣,男,陕西岐山县人,北洋政府时期当选陕西省议会议员,孙蔚如主陕时为省政府参议、秘书。
  参议员王廷飏,男,陕西商县人,陕南知名绅士。
  二、国民党陕西省第二届临时参议会新选议员简介
  (一届继任议员除外)
  议长李元鼎,男,陕西蒲城县人,同盟会会员,曾任靖国军司令部秘书长。
  副议长李梦彪,男,陕西旬阳县人,同盟会会员,陈树藩为陕西督军时,接替李根源任陕西省代理省长,1944年8月李元鼎病故,王宗山升任二届临参会议长后,接替王宗山任副议长。
  秘书长冉寅谷,男,陕北榆林县人,留日学生,系省政府主席熊斌的挚友。
  参议员成桕仁,男,陕西耀县人,抗日战争时期曾任《秦风日报》社社长及《秦风工商日报联合版》社长职务。
  参议员郑自毅,男,陕西长安县人,毕业于北京法政大学,肄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曾任历届省政府秘书兼省国防协会总干事。
  参议员甄瑞麟,男,陕西麟游县人,丹麦留学生,先后任河南大学、西北农学院教授和科主任,系老同盟会会员、国民革命军第三师师长、西北讨逆军第一路总指挥甄山将军之子。
  参议员陈建晨,女,陕西丹凤县人,留日学生,西北农学院教授,陕西妇女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参议员安耀晨,男,陕西渭南县人,当选议员前系国民党中央党部民众运动委员会干事。
  参议员汶洁甫,男,陕西眉县人,留日学生,陕西靖国军高级幕僚人员之一,杨虎城将军主陕时任眉县保安大队队长。
  参议员马师儒,男,陕北绥德县人,留德学生,北京大学教授,曾任西北联大文学院院长。
  参议员刘新天,男,陕西洋县人,曾在中山陵拱卫处工作,当选议员前任国民党中央政府监察院书记官,其胞兄是修建中山陵的著名建筑工程师刘孟希先生。
  参议员金礼仁,男,陕西宁强县人,曾任国民党中央政府监察院佐理员和陕西省教育厅督学。
  参议员王文德,男,陕西商南县人,系国民党中央通讯社陕西分社记者。
  参议员张子桥,男,陕西安康县人,陈树藩主陕时曾任省财政厅厅长。
  参议员鱼接天,男,陕西长武县人,曾任靖国军总司令部秘书。
  参议员王德崇,男,陕西高陵县人,留美学生,回国后任西北农学院农业经济系教授及系主任等职。
  参议员寇湘阳,男,陕西同官县人,曾任靖国军总司令部军需。
  参议员李仲三,男,陕西潼关县人,同盟会会员,留法学生,杨虎城将军主陕时任省水利局局长。
  三、国民党陕西省第一届参议会议员简介
  (一、二届临参会议员继任者除外)
  参议员杜衡,又名杜甘棠,男,陕北葭县人,绥德师范毕业,大革命时期曾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叛变投敌后, 担任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专员等职,大陆解放前逃往台湾。
  参议员营尔斌,男,陕北安定县人,留学苏联,曾任米脂中学校长和三青团陕西支团部干事。
  参议员马昭德,女,陕北绥德县人,毕业于西北联合大学,曾任三青团陕西支团部妇女组干事,省立女中校长,陕西妇女会常务理事。
  参议员焦保权,男,陕北延长县人,曾任陕西省教育厅秘书、西北农学院事务主任,解放前逃往台湾,现任台湾对大陆广播电台台长,国大代表。
  参议员毕凤鸣,男,陕北安塞县人,国民党西安市特别党部宣传处干事。
  参议员田洁生,男,陕西耀县人,曾任西安师范校长和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秘书。
  参议员王微贤,男,陕西旬邑县人,曾任国民党旬邑县县党部书记长、省党部农工运动委员会秘书等职。
  参议员张学让,男,陕西黄陵县人,当选参议员之前,曾任本县三青团分团干事长职务。
  参议员屈季农,男,陕西洛川县人,曾任洛川县第二届临时参议会议长。
  参议员杜维儒,男,陕北富县人,当选省参议员之前,任陕西省银行业工会书记职务。
  参议员卢政芳,男,陕西安康县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县长、南郑中学校长等职。
  参议员王子纬,男,陕西岚皋县人,上海同济大学毕业,曾任西安安多医院院长职务。
  参议员白鉴,男,陕西南郑县人,曾任汉中联立中学校长和三青团南郑县分团干事长等职。
  参议员李鸿超,男,陕西彬县人,西北大学毕业,当选议员前,任国民党西安市党部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
  参议员王秉诚,男,陕西乾县人,曾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科长职务。 
  参议员叶润荣,又名雨田,男,陕西大荔县人,曾任集成三酸厂董事长、西北企业公司董事长等职,1946年11月被选为国大代表。
  参议员卫泰若,男,陕西华阴县人,历任陕西省立一中、二中校长职务。
  参议员杨森定,男,陕西澄城县人,曾任陕西省立第一实验小学校长职务。
  参议员陈怀义,男,陕西扶风县人,历任西北劳动营教官和国民党西安市特别党部执行委员等职。
  参议员刘印初,男,陕西户县人,系陕西省红十字会医院医生,并担任该院副院长职务。
  参议员杜燮昌,男,陕北米脂县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毕业,曾任榆林中学校长。
  参议员孙荫沂,又名浴之,男,陕北府谷县人,北平大学法学院毕业,曾任陕西省立第六中学教务主任和省立第三女师教导主任等职。
  参议员徐雪尘,男,陕北清涧县人,毕业于并州学院专门部法律料,曾任清涧县县党部书记长,县长等职。
  参议员王兴礼,男,陕北神木县人,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肄业;曾任该校教员组长职务。
  参议员曹丕杰,又名亚华,男,陕北横山县人,并州学院华业,曾任本县教育局局长、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榆、绥区办事处干事职务。
  参议员扬毅,男,陕北靖边县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任省立三原工业职业学校教务主任,国立西北农学院讲师。
  参议员韩一帆,男,陕北定边县人,北平中国大学毕业,曾任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外勤记者,绥德日报社总编辑,陆军第17军上校处长。
  参议员曹国政,男,陕北吴堡县人,西北联合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榆林、米脂、西安一中、洋县中学的教员及教务主任。    
  参议员王季斌,男,陕北肤施县人,曾任陕西省账济会委员及省政府顾问。
  参议员曹创业,男,陕北保安县人,西安中山学院毕业,曾任保安县教育局局长职务。
  参议员田禾夫,男,陕西宜君县人,东北大学毕业,曾任宜君县中学校长、县临参会议长,区训练所教育长等职。
  参议员郭亚雄,男,陕西潼关县人,西北大学毕业,曾任三青团陕西支团部文运会秘书,潼关县中学校长等职。
  参议员罗文青,男,陕西淳化县人,曾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总干事,陕西保安团军需主任等职。
  参议员李桂,男,陕北甘泉县人,北平民国学院毕业,曾任本县教育局局长,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干事、甘泉县党部书记长等职。
  参议员高文林,男,陕西黄龙县人,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二期毕业,历任少校连长、参谋、警察局长等职。
  参议员吴应南,男,陕西雒南县人,曾任雒南县财政局局长职务。
  参议员刘南辉,男,陕西镇安县人,陕西私立敬业中学毕业,曾任镇安县财务委员会第四、五届主任委员。
  参议员田荆瑞,男,陕西商南县人,北京内务部高等警官学校正科毕业,曾任商南县教育局和建设局局长。
  参议员程良秉,男,陕西柞水县人,曾任柞水县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参议员刘性田,男,陕西汉阴县人,前清陕西高等学堂毕业,历任省简师校长、安定县长、汉阴县临参会议长等职。
  参议员吴惠畴,男,陕西平利县人,曾任平利县建设局局长、县临参会议长等职。
  参议员袁仲溪,男,陕西紫阳县人,日本明治大学法学系毕业,曾任紫阳县中学校长和县临参会副议长职务。
  参议员罗世安,又名武甲,男,陕南镇坪县人,前清副贡生,曾任本县代理县长、县二届临参会议长等职。
  参议员胡道明,又名哲卿,男,陕南宁陕县人,西安旧制成德中学毕业,曾任本县中,小学校长、县临参会参议员,县保甲教育督导员等职。
  参议员龙文,又名博珊,男,陕南城固县人,曾任本县县立中学校长,西北国立师范学院教授,西北大学教授。
  参议员孙丘园,男,陕南西乡县人,中国公学文学系毕业,日本明治大学新闻科肄业,曾任《西京日报》组长、总编辑等职。
  参议员王燧,又名南官,男,陕南洋县人,北京师范学院及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毕业,曾任教官、秘书、本县临参会参议员等职。
  参议员傅立吾,男,陕西勉县人,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电机系毕业,曾任交通部直辖各铁路局工程师二十余年,河北省立工学院教授二年,褒城省立工业职业学校校长三年。
  参议员周注东,男,陕南褒城县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16路总司令部少校副官、国民革命军第34军司令部上校秘书、第六路军总指挥部少将参议,本县临参会副议长等职。
  参议员王岱安,男,陕南宁强县人,曾任国民军南路军总司令部政训主任,本县教育科科长等职。
  参议员高佩之,男,陕南略阳县人,曾任南郑、勉县、略阳等县国民党县党部委员,略阳县政府财政、军事、建设科科长等职。
  参议员黄建极,又名钖九,男, 陕西凤县人,日本明治大学毕业,曾任私立成德中学校长,陕西省高等法院候补推事,长安律师工会会长等职。
  参议员王槐堂,又名植三,男,陕南镇巴县人,曾任本县财政科科长,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县临参会议长等职。
  参议员朱全德,又名润民,男,陕西佛坪县人,西北大学历史系肄业,国民党中央干训团毕业,曾任本县县立中学校长、民教馆馆长、督学指导员、教育科科长等职。
  参议员党积龄,又名松年,男,陕西留坝县人,留学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曾任陕西省司法司司长,司法筹备处处长,司法筹备处处长,贵州、甘肃、四川、察哈尔、湖北、山西、陕西等省高等法院院长。
  参议员王恩波,男,陕西长武县人,曾任本县兵役科科长、县临参会副议长等职。
  参议员邵伯藩,男,陕西永寿县人,江苏南通医学院专门学校毕业,曾任陕西省陆军医院院长职务。
  参议员周梵伯,男,陕西蒲城县人,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肄业,曾任杨虎城将军机要秘书,本县参议会副议长等职。
  参议员王阔,又名赢初,男,陕西合阳县人,北平朝阳大学法律本科毕业, 曾任高陵县县长,合阳县民生工厂经理等职。
  参议员侯良弼,男,陕西华县人,武昌师范大学毕业,曾任省立第一中学、第二中学、西安高级中学校长,省教育厅督学,咸阳县、三原、同官等县县长。
  参议员贾自温,男,陕西韩城县人,曾代理察哈尔省警务长职务。
  参议员李伯弓,男,陕西朝邑县人,北京政治大学毕业,曾任陕西省立女中、高中等校事务主任。
  参议员田一明,男,陕西白水县人,曾任陕西省银行襄理、省渭北轻便铁路管理处处长。
  参议员赵海如,男,陕西潼关县人,清朝贡生,陕西法政大学毕业,历任武功县县长,陕北禁烟总局局长,国民2军第9混成旅参谋长,绥远骑兵三司军法处处长,潼关电报局局长等职。
  参议员刘荫远,男,陕西平民县人,国民党陆军大学和苏联中山大学毕业,长期在军界干事,曾任旅、团长、参谋长等职。
  参议员董辑吾,男,陕西宝鸡县人,曾任国民党军队营、团长、参谋长等职。
  参议员罗经云,男,陕西周至县人,陕西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曾任国民军南路军第6军总参议,第7军政训处处长、吴堡县县长等职。
  参议员王铭钦,男,陕西凤翔县人,北平郁文大学法律科毕业,历任秘书、科长、军法官。
  参议员刘洁辅,又名介夫,男,陕西陇县人,曾任本县抗日动员委员会秘书、粮食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参议员张鸿翮,又名咏房,男,陕西武功县人,陕西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曾任镇坪县县长,陕西省最高法院书记及本县中学校长等职。
  参议员李正馨,男,陕西千阳县人,东北大学毕业,曾任潼关中学、宝鸡中学训导主任职务。
  参议员惠刚,又名坚如,男,陕西麟游县人,陕西省教师训练所毕业,曾任本县小学校长,县田粮科科长等职。
  参议员刘振支,男,陕西泾阳县人,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毕业,曾任省立渭南民教馆馆长,西京图书馆馆长,泾干中学校长等职。
  参议员韦焕章,又名文轩,男,陕西三原县人,曾任本县中学校长职务。
  参议员王德崇,又名子修,男,陕西高陵县人,北京大学毕业,出国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康乃尔大学学士学位,曾任西北农学院教授农经系专修科主任。
  参议员宋寿夫,男,陕西蓝田县人,北京朝阳大学法科系毕业,曾任蓝田县县长职务。
  参议员陈石阶,又名日升,男,陕西南郑县人,曾任汉中禁烟协会红十字会、账救会理事长等职。
  参议员周正冕,又名端甫,男,陕南石泉人,曾任石泉县长职务。
  参议员张梅芳,又名友兰,男,山西省沁县人,首任西安十二联合中学校长职务。
  参议员常乃俞,女,山西省沁县人,曾任本县小学、中学校长,西安一中教员。
  参议员赵胜,男,江苏省涡阳县人,曾在国民党军队任连、营长、副团长职务。
  参议员李绍光,又名志明,男,寄居西安,曾任山西昔阳、安泽等县县长,国民党第93军上校军法官等职。
  参议员陈伯沙,又名牧萍,男,河南省灵宝县人,曾任中小学校长、记者、编辑、教官等职务。
  参议员杨笑天,男,山西省沁阳县人,曾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委员,新生晚报社社长等职。
  参议员潘金寿,男,寄居西安,曾任陕西省民教馆主任职务。
  参议员张子麟,男,陕西潼关县人,曾任陕西陆军测量局局长,水利局局长,陆军第33军军需处处长等职。
  参议员王干候,男,陕西咸阳县人,北平中国大学商业本科毕业,首任陕西省商联会常务理事等职。
  参议员张蔚森,又名荫庭,男,陕西渭南县人,日本明治大学毕业,回国后,先后任西北大学,北平中国大学教授。
  参议员严信,又名子忠,男,陕西永寿县人,曾任陕西省第六监狱典狱长,第十区专署科长等职。
  参议员李昌生,男,陕西长武县人,曾任国民党军委会西安办公厅股长、防空司令部军需主任、军政部军需局秘书等职。
  参议员王璋,又名光壁,男,陕西临潼县人,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毕业,曾任河南新野、甘肃平凉等县县长,陆军第17师军法处处长等职。
  参议员解慕曾,又名省吾,男,陕西兴平县人,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毕业,曾任凤翔县县长,陕西省政府厅局荐任视察秘书等职。
  (张广效整理)
  《陕西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