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西省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

刘文瑞 陈国庆


  由陕西省历史学会和陕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学术讨论会,1991年10月7日至10日在西北大学举行。省历史学会会长、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院长彭树智教授主持会议。来自省内部分高等院校从事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专家教授,政协省及各地、市的负责人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同志,以及新闻、出版、社科院、军事院校的同志共约50人,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会。会议共收到论文40余篇。现将论文及会议期间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在会议开幕式上,彭树智教授指出,今年我们纪念辛亥革命,进行学术讨论,具有特殊意义。近几年在历史科学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的最大问题是否定祖国历史、否定民族文化、严重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歪曲和丑化祖国历史、不重视历史科学。所以,江泽民同志就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问题致信李铁映、何东昌,指出:要对广大干部和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使他们熟悉我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斗争史,认识今天的人民政权来之不易,目的是提高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防止崇洋媚外的思想的抬头。在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之际,重温这封信,更使我们史学工作者明确并承担起历史的责任。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皇朝的统治,在中国大地上树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这是中国乃至整个东方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过去的150年历史,是离开我们最近的一段。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被蹂躏,人民受苦难,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国救民举行了多次反抗斗争,但包括辛亥革命这样规模巨大的革命斗争都失败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取得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我们应当用这段艰苦斗争的历史来教育青少年,使他们懂得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专心致志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光明前途。 
  省政协副主席魏明中、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秀潭、省社联副主席冒君刚、西北大学党委书记董丁诚、中国近代史专家韩学儒教授在开幕式上先后讲了话。
  这次学术讨论会分两个小组进行论文交流和讨论。与会学者重点讨论的课题之一是陕西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在谈到陕西近代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却成为全国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之一的问题时,许多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前,全省人民的反清斗争相当普遍而激烈;哥老会势力遍布全省各地,特别是在新军和各地清军中更为普遍;同时在关中一带“刀客”的活动亦很活跃。陕西革命党人能从陕西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始终高举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旗帜,在宣传同盟会革命纲领、传播新思想、致力于运动哥老会、发动新军、联络“刀客”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具有特色的工作,所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后陕西最早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其成功绝非偶然。也有同志认为,辛亥革命陕西起义,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以泾阳、三原为中心的泾原地区,是陕西辛亥革命的重要基地。泾原地区是近代陕西从维新到反清思想的渊源传播地,其中以刘古愚、朱佛光为先后代表的关学经学派起了奠基与推动作用;泾阳味经书院、崇实书院及三原宏道书院为陕西辛亥革命培育了一大批热情、勇敢、坚定的革命人才。此外,泾原地区又是陕西同盟会发展组织、筹划革命的重要基地。由此可见,陕西最早响应武昌起义,武装光复全省并不是偶然的,其中泾原地区人民及关学经学派和同盟会在这个地区的艰苦工作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应予充分肯定和足够估计。还有同志提出,陕西迅速响应武昌起义,宣布脱离清政府,哥老会扮演了主要角色。同盟会陕西分会因势单力薄,以妥协退让、加入哥老会等方式与哥老会联合。哥老会利用了辛亥时期的革命形势,在与同盟会陕西分会的权力之争中,短时期控制了陕西局势,迎合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辛亥革命在陕西虽然取得胜利,但是同盟会陕西分会和哥老会相互控制的矛盾斗争始终存在。哥老会在新政府的镇压、遣散、屠杀的反控制下,走向失败。哥老会在辛亥陕西光复后的结局和历次农民运动结局大体一致,所不同的是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已成为独立的力量,革命前他们利用哥老会,革命成功后,他们便镇压对他们权力有威胁的人。
  一些学者从辛亥革命陕西各地的光复,论述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如安康的辛亥革命,其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外部和内部两方面重要因素。武昌起义、西安光复为安康辛亥革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安康光复的催化剂;安康人民传统的反抗精神以及哥老会顽强的斗争活动,构成了这场革命的决定力量。以梁悦兴、高庆云、胡云山等人为首的安康哥老会,前仆后继,英勇牺牲,为安康辛亥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凌大同、刘锡五、钱鼎、黄统等当时在外寻求真理的同盟会员,为安康的光复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陕西辛亥革命在当时席卷全国的民主革命风潮中占有重要地位。陕西同盟会发动和领导陕西新军在西安起义并取得胜利,是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所领导的整个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首先响应武昌起义,宣布脱离清廷独立的省份之一。陕西军政府的建立,是近代陕西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这是陕西人民的伟大创举,也是陕西同盟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伟大功绩。陕西同盟会发动和领导的“新军”和哥老会在西安起义的胜利,是在当时比较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获得成功的。当时起义军既处于清朝“巡防队”与满城旗兵堡垒之间的危险境地,又远离武昌革命中心,信息不通,同两湖起义军联络困难,处境孤立,又面临清军从东西两面的夹击。在这种形势下,陕西革命党人建立了军政府,挫败了清军的进攻,牵制南下武昌的清军,有力地支援了武昌起义,并直接影响和推动了山西等邻省辛亥革命的爆发。因此,陕西辛亥革命在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应予以肯定。 
  会议讨论的另外一些重要课题是,辛亥革命理论准备的若干问题;同盟会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辛亥革命的主题;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的特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何以在近代中国破产;辛亥志士爱国情怀的特色;纪念辛亥革命与弘扬民族文化的关系等问题。
  与会同志指出,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性。但由于在如何建立民国这个根本问题上,他们没有成熟的切合中国实际的思想理论准备,因而其民主共和方案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人们不仅对这种思想、制度很陌生,而且感到这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没有多少直接关系,反应比较冷淡。绝大多数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并不了解“建立民国”的意义,缺乏为民主共和继续斗争的思想理论准备,因而在辛亥革命后,很快就表现出松懈、妥协的状态,这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
  然而,辛亥革命的失败并不能掩盖其重大的历史意义。辛亥志士们用武力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民国,他们敢于藐视敌人争取胜利的坚强信念,艰苦奋斗英勇献身的无畏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和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的赤诚态度,是辛亥志士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继承这份珍贵遗产,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一切炎黄子孙的光荣使命。
  与会学者高度评价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辛亥志士为推翻帝制、争取民族独立而献身的光辉业绩。同时也指出,武昌起义后,辛亥志士们从西方搬来“三权分立”的政体形式,在此基础上构造出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权宪法”的共和方案,并且付诸实践,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选举总统,设立国会,民选议员,外表看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形式是相当完备的。但是,南京临时政府艰难支撑了仅仅三个月的局面,政权就被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军阀头子袁世凯篡夺了。这一方面是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决定的,更重要的则在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虽然可以把西方从黑暗的中世纪拯救出来,也有与中国封建专制主义进行抗争的某种力量,但它终究不能起振兴中华的作用,不能使中国脱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的历史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既要反对封建主义,但又不能沿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老路前进,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不能在中国实现。只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才使沉沦中的东方古国获得了新生。
  彭树智教授在闭幕会上的总结发言中指出:这次学术讨论会在陕西历史学界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工作中,确实是一次盛会,是一次有着较高学术水平的会议。他说,第一,这次会议收到的论文,一般都坚持以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这就是我们历史学界所遵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学者们尽可能系统地、详尽地掌握可靠的历史资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综合研究,力求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第二,这次学术讨论会坚持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持有不同学术见解的学者,都能各抒己见,充分展开自由的讨论,会议的气氛是活跃的。第三,从这次讨论会的论文作者看,既有不少多年来在省内外近代史学界有一定影响,成绩较大的专家教授,也有正当盛年、朝气蓬勃的中青年学者。他们撰写的论文,思路比较开阔,立论颇具新意,得到年长学者的好评。
  最后,彭树智教授还对如何进一步开展对辛亥革命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谈了以下意见。第一,应当重视历史资料的发掘、搜集和整理工作,历史资料是历史研究的依据和立脚点。没有占有大量资料并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归纳等研究工作,任何结论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也没有科学的说服力。在今后十年中,我们的研究工作应强调“质量第一”的思想,提倡深入具体的研究,提倡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概括,写出高水平的科学著作和论文。第二,陕西人杰地灵,周秦汉唐史的研究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研究队伍比较强,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陕西的近现代史研究工作应当继续加强。应当搞清研究队伍的构成、教学和科研条件、已有成果、课题设置和陕西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规划五年、十年的研究任务,对那些重点题目,空白环节,要集中力量,分工合作,分期完成。第三,应当调动全省力量,协作攻关。加强省内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与省、市、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部门的协作,为陕西省历史研究的发展与繁荣共同努力。
  学术讨论会结束后,与会全体学者参加了陕西省暨西安市各界人士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大会。
  《陕西辛亥革命八十周年纪念集》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