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中国回族近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点

庞士让


  中国近代是爱国主义喷薄激发、异彩纷呈的峥嵘时代,中国回族是素有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英雄民族。中国回族的近代爱国主义,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前后的一贯性、范围的广阔性和进取的坚韧性等四个基本特点。
  一 内容的丰富性
  这一特点,多侧面、多层次地展示了回族的爱国情怀和时代风貌。
  第一,抵御外敌侵华。首先是参加全国性的反侵略战争。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每次都有回族参战,每战都付出了民族牺牲,建树了光辉业绩。其次是参加保卫边疆的战斗。1855年,新疆塔城的回族矿工徐天尧、安玉贤带领各族同胞烧毁沙俄贸易圈,维护了祖国边疆安全和矿产资源。1875年,云南腾越的回民同景颇等族人民,将英国武装探测队驱赶出境。1871年,在左宗棠收复新疆过程中,陕甘回民军屡立战功。1871年以来,伊犁回民誓死“不降俄夷”,与维吾尔、哈萨克、锡伯、汉族群众,反抗沙俄的殖民统治,直到收回伊犁。抗战期间,沦陷区的回民采取各种斗争形势,粉碎了日寇“以回制回”、“以战养战”的阴谋。
  第二,反抗国内反动统治。回族是反抗和推翻清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重要力量。其重大斗争,如1856—1874年的云南回民起义,1858—1872年的贵州普安厅回民起义,1859—1861年的四川会理回民起义,1862—1873年的西北回民起义,1895—1896年的甘肃河湟事变,1899年的新疆玛纳斯暴动,1901年的河南孟县、温县抗捐斗争,1903年的开封抗粮斗争,1911年参与策划和发动武昌起义和陕西等地的光复之役,1938—1941年的海固起义和1943年的甘南事变,1946—1949年的解放战争。
  第三,维护祖国统一。杜文秀深明大义,捍卫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只称“总统兵马大元帅”和“中华穆民的领袖”。他对前来“探险”、“访问”的英法侵略分子,不是拒绝接见,就是限制行动,使其妄图建立“大理苏丹国”的狼子野心,化作泡影。他的部将李国纶宁可战死,而不要英属缅甸政府的“政治避难权”。因为回族人民的强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回回国”的迷梦和强令华北回民移居东北、以削弱抗日力量计划,未能得逞。
  第四,发展经济文化。回族既惯于征战,又精于垦殖经商和从事工艺,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义首领马化龙“安辑乡里,保安汉民”,重农事,兴水利;马桂源改良汉人畜牧,扩充孔庙;杜文秀整顿军纪,轻徭薄赋,恢复生产,扩展外贸,广招人才,兴办教育,“春秋祀孔子”①,刊刻《古兰经》,使向来是“蛮烟瘅雨”之地的滇西气象一新。清代回民在大起义被残酷镇压后,频遭浩劫,几近族灭。虎口余生者,身处政治受压迫、经济受剥夺、宗教被蔑视、形象被丑化的逆境,含冤茹苦,开发边疆。为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勃兴和壮大,做出了显著成绩。同时回族有识之士,改革经堂教育,兴办近代学校,出版报刊书籍,加速了本民族的觉醒。在共产党的培育下,一批批回族优秀儿女,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回族的整体素质大为提高。
  这四项内容的展开和深化,紧紧围绕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历史证明,回族的近代爱国主义,合时代要求,永葆着自己的活力和魅力。
  二 前后的一贯性
  中国回族的近代爱国主义,前后连接,一以贯之,与中国近代历史相始相终。
  中国近代史揭幕于鸦片战争。早在战前,回族诗人马之龙撰文痛斥过鸦片泛滥的罪行,回族作家蒋湘南分析过烟毒难禁的深层原因,回族湖北巡抚伍长华和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主持过武昌校场销毁烟枪及鸦片的壮举。战争期间,1万余陕甘兵增援江浙前线,由回族占了很大比例的陕甘兵“最号劲旅”,“最为节制之师”②,大宝山之役,“战最烈死亦最多”③;乍浦一仗,英军“损失超乎寻常的大”④;坚守松江,使之“得免夷难”⑤。“定海三总兵”之一的回族郑国鸿英勇战殁沙场,武状元出身的回族马殿甲防守海口立功。回族游击沙春元,饮弹阵亡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大沽炮战。在太平天国运动的鼓舞下,西南、西北的回民揭竿而起。这些起义,人数多,规模大,时间长,是当时仅次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大军;太平天国败亡后,则是威胁清朝统治的主要力量。这些起义的斗争水平,以杜文秀为最高。杜文秀及其战友,组织武装,建立政权,苦战18年,攻取50城,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和“民族平等”、“回汉一体”的主张,加强民族团结,注重发展经济,达到了中国少数民族旧式农民战争的顶峰。中法战争中,回族参将马维骐在越南人民的协助下数败敌军,被誉为抗法名将;回族建威将军马秀廷配合黑旗军,取得临洮大捷。中日甲午战争伊始,回族总兵左宝贵扼守平壤玄武门,亲燃大炮,裹伤督战,壮烈牺牲。抗击八国联军的战争一打响,以回民为主体的清军主力甘军,就与义和团同仇敌忾并肩作战;特别是回族将领马福禄,在“庚子之役第一恶战”⑥的廊坊战役和杨村战役中,大获全胜,后与其亲属战死在北京正阳门。辛亥革命时期,回族的马骥云、沙金海为武昌首义功臣,马玉贵为陕西都督之一,丹鹏宴为河南的著名烈士,清真商团为光复上海的一支劲旅,新疆、南京等地的回民也勇立战功。五四运动爆发,回族青年马骏、郭隆真、刘清扬与周恩来、邓颖超一起,领导了天津的爱国斗争;济南的回族马云亭加入“救国十人团”,不幸遇害。1921年春,赴法勤功俭学的刘清扬同另外一人,在巴黎作了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⑦。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回民积极投入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毛泽东主持的农讲所有回族学员,声援“五卅”惨案有回族组织,红军长征有回族战士;刘格平为党建和军运,袁良惠为江西宁都起义,呕心沥血,成效卓然;1934年,中国回族的第一个自治政权——龙咀子回民乡成立,1936年,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诞生。由于有共产党的领导和关怀,回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马本斋的冀中回支、刘震寰的渤海回支和马思义、杨静仁的陕甘宁回民骑兵团等数十支回民抗日武装,纵横驰骋,杀出了中华民族的威风。全国各地回民,或捐款支前、服务战地、劳军献旗,激励前方将士;或建立组织,发表通电,印行报刊,控诉日寇,声讨汉奸,唤起人民抗战;或组团出访亚非,争取国际舆论的理解、同情和援助。抗战时期的回族爱国者,灿若群星,交相辉映。除马本斋等人外,还有闻名遐迩的铁道游击队政委张鸿仪,狱中题诗“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的青年金方昌,被尊为“三晋之第二介子推”的马君图,以身殉国的米英俊、王文才、刘国儒、刘子芳、张凤亭、刘国柱、马克、马文良,战死沙场的国民党军人安德馨、杨玉林,从事外交的达浦生、王曾善、马赋良、庞士谦、马坚、马天英。就连白崇禧、马鸿逵、马步芳也做过某些有益的事情。回族抗日,有三条值得强调。一是全民族的动员和全方位的斗争,二是即使发生了“侮教案”也不稍改其爱国初衷,三是抗日与反顽相结合。所有这些,观诸参战的40来个少数民族中,较为罕见。在解放战争中,回族武装为解放东北和西北再立新功,回民群众踊跃参军,全力支前,投身于解放区的政权建设和土改运动,投身于第二战场的开辟和扩大,会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壮丽日出。
  这一系列的爱国斗争,非但前后一贯,从未间断,而且曲折向前,高潮迭现,清代咸同年间的回民起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是适例。事实上,回族的近代爱国主义,就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辩证统一。
  三 范围的广阔性
  这一特点,表现有四: 
  波及的地域广。辽阔的中国领土特别为大分散的回族设置了爱国斗争的巨型舞台和用武之地。回族每一次大的斗争都波及到广阔的地域。尤其是清代咸同年间的起义,遍及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河南、山东,烽火四举,蔚为壮观。抗战时期,回族的爱国斗争,从边区、沦陷区到国统区,从内地、沿海到边疆,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形成了哪里有抗日活动,那里就有回民身影,哪里有回民居住,那里就有抗日活动的感人局面。
  涵盖的领域广。回族的近代爱国主义涵盖了社会的所有领域,每个领域都涌现出众多的爱国人物。政治领域,有地主阶级改革派伍长华,农民起义领袖杜文秀、李国纶、任武、马化龙、马桂源、白彦虎,辛亥志士马骥云、沙金海、马玉贵,共产主义战士马骏、郭隆真、刘格平,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和妇女运动先驱刘清扬;效命疆场,有郑国鸿、沙春元、马维骐、马秀廷、左宝贵、马福禄、马本斋、刘震寰、马思义、杨静仁、张鸿仪、金方昌;外交斗争,有达浦生、庞士廉、马天英;经济战线,有河南“工商巨子”魏子青、湖北商界名流陈经畲;文教科技,有诗人马之龙、萨龙田,作家蒋湘南,画家邓珊、马基光,学者王宽、马联元、王静斋、马良骏、马坚,报人丁竹园、丁宝臣,教育改革家童琮、王浩然、马邻翼、马松亭,史学家白寿彝,武术家王子平、王效荣,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科学家丁拱辰等等。
  动员的层面广。救亡图存的紧迫需要,将回族一切爱国者,不管他们属于哪个阶级、阶层,持有什么政治立场、价值观念,都陆续召唤到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洪流之中。参加清代反侵略战争的,有普通士兵,也有高级将领;参加农民起义的,有下层民众,也有上层领袖;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有共产党员、军队将士、劳苦大众,也有知识青年、海外学子、宗教人士,真是爱国一家,举族动员,其层面之广,前所未有。
  团结的对象广。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反对内外敌人,是近代民族关系的主流和走向。其中汉族注意团结包括回族在内的少数民族,回族也注意团结汉族等兄弟民族。太平军入陕是为“往联回众”,李蓝起义军入陕得到回族支援,西捻军入陕形成“捻回合势”。西北回民起义实际上是一次以回族为主,并有汉、撒拉、东乡、藏、维、蒙、保安、裕固等族人民参加的联合大起义。内中汉族甚多,作战勇敢,“皆冒险出死力”⑧。“志在救劫救民,心存安回安汉”的杜文秀⑨,是当时民族团结的一面旗帜。他“遥奉太平天国南京之号召”⑩,吸收汉、白、彝、傣、纳西、傈傈等族共掌权,军中“汉兵十之七八,回民十之二三”⑾;他被围困,彝族等多支义军几番拼死相救。抗击八国联军,回族官兵一直同义和团携手杀敌。辛亥革命,回族志士追随孙中山,为民主共和而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回族人民由少到多,由部分到全体,紧跟共产党,参加北伐和土地革命,参加抗战和解放战争,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获得新生。周恩来说:“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⑿
  回族的近代爱国主义,范围广阔而又重点突出。这里,大的聚居区是各个地域的重点,军事斗争是所有领域的重点,劳动群众是动员的重点,汉族是团结的重点。
  四 进取的坚韧性
  中国近代对回族来说,是创巨痛深、殊死奋进的可歌可泣的时代。中国回族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坚韧进取心的民族。这集中反映了四个方面。
  其一,善于逆境求生。列强蹂躏、清朝屠戮、军阀高压,使回族几度遭劫,饱经忧患。但回族仍然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善于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在山区、边疆和其它地方顽强地恢复生产,发展商贸,改革教育,振兴文化,以开放和包容的胸怀,顽强地学习国内兄弟民族和国外穆斯林的优长之处,扬弃消极的历史沉淀,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适融能力,提高应变本领,不断做出新的奉献。
  其二,甘于忍辱爱国。在长期不被承认、受尽欺凌的情况下,回族始终以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大义为重,以国家安危为重,保持了忍辱爱国的难能可贵的品格。清代回民起义失败后,逃到缅甸、泰国的回民仍要在家门上写“中华穆民”的字样,亡命中亚的回民坚持称自已是“中原人”。设身处地平心而论,颇遭非议的白彦虎入俄之举,不过是英雄末路唯一现实的被迫选择。须知,他正处于非降即死,降也必死的危境,而历史又没有向他提供刘永福式的机遇和地利。何况,他在异邦还深情地眷恋着故国热土。对于这位智勇双全的反清爱国英雄的评价,同样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不以一眚掩大德”的原则。甘军中的河湟子弟,带着河湟事变的余痛与八国联军血战。近东访问团的成员,不计“侮教案”的前嫌去国外奔走呼号。抗战八年,回族从未因日寇的屠杀、利诱和国民党的歧视、镇压而动摇其爱国的赤胆忠心。一部回族近代史,就是回族人民含着热泪、蘸着热血写成的爱国斗争史,充满着血染的风采。
  其三,勇于排除废渣。回族的近代爱国主义是座巨大的熔炉,它在将自己的绝大多数成员百炼成钢的同时,当然也要排出废渣。正是回族自己,一次次地同本民族的极个别败类,进行了无情的斗争。哪怕这些人从前做过好事,有过功绩,但只要他后来背叛了祖国,危害了祖国,那就将他唾弃。从晚清起义到五四运动,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无不如此。勇于排除废渣,正好说明了回族的不可阻挡的进取心,也更加纯洁了回族的不可移易的“中国心”。每个民族都有废渣。能否排除废渣,能否勇于排除废渣,是衡量一个民族是否郑重、是否严肃、是否有旺盛生命力的一个标志。在这方面,回族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其四,终于找到归宿。即:思想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政治上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方向上选定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样的归宿合情合理,——合回族的族情和爱国之情,合回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客观真理。这样的归宿是回族的幸运和光荣。
  得力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五四运动的洗礼,回族中的最有觉悟的先进分子,率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马骏就是最好的代表。他上中学时,演过话剧《一片爱国心》。艰苦的革命斗争,将他造就为早期的优秀共产党人。他坚信未来的中国必定是“赤色的世界”,临刑前还高呼“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五四女杰”郭隆真,通过对中国、法国、苏联的比较分析日益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此外,蔡大愚于五四前后,在甘肃也曾宣讲过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学说。共产党用它无与伦比的理论和实践,赢得了包括回族在内的各族人民的信任和爱戴,回族儿女纷纷加入共产党,加入党领导下的军队。水流千转归大海。海固起义和甘南事变受挫后的回民义军,主动寻找共产党,自觉接受了党的领导。那些一度希望“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回族人士,后也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从鸦片战争算起,回族人民凭着开拓进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努力,上下求索,百有余年,终于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民族解放,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都作过贡献”⒀,产生过杜文秀、马骏、马本斋等民族英雄的回族,以艰苦卓绝的斗争和难以想象的牺牲,为中国近代历史作过独特的贡献。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前后的一贯性,范围的广阔性和进取的坚韧性等时代特点的回族近代爱国主义,多姿多彩地展现了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广度和深度,成为后者不可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近代回族的自治政权,为党的民族政策的完善提供了珍贵的实践经验,并预示了新中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趋势。回族的近代爱国主义还昭示人们,中华民族是统一多元的共同体,汉族和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得到共同解放,才能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
  注 释:
  ①赵清:《辩冤解冤录》,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回民起义》(以下简称《回民起义》)第1册第47页。
  ②贝青乔:《咄咄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以下简称《鸦片战争》)第4册第197页。   
  ③夏燮:《海疆殉难记》,《鸦片战争》第4册第669页。
  ④宾汉:《英军在华作战记》,《鸦片战争》第5册第294页。
  ⑤梁廷(左木、右丹):《夷氛闻记》,《鸦片战争》第6册第73页。
  ⑥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8月第1版,第45册第13688页。
  ⑦当时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加入的是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根据中共中央1985年批准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重新确定周恩来同志入党时间的报告》确认,周恩来加入共产主义小组的时间,即为入党时间。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周恩来年谱》(1898—1949)第47页。
  ⑧张兆栋:《守歧记事》,《回民起义》第4册第280页。
  ⑨杜文秀:《兴师檄文》,《回民起义》第2册第130页。
  ⑩《大理县志稿》,《回民起义》第1册第29页。
  ⑾马如龙:《复大司衡杨荣等书》,《回民起义》第2册第142页。
  ⑿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周恩来选集》第259页。
  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78页。
  《近现代回族人物研究》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