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昌吉的六保馆子

杨荣湖 焦万和


  回族的烹饪历史悠久,独具风格,在我国绚丽多采的饮食文化中是一朵有民族特色的奇葩。
  解放前,新疆昌吉县的“六保清真饭馆”,以经营回族风味小吃著称。饭菜讲究色、香、味,做功精细,有着独特的回族风味。
  远近闻名的“六保馆子”
  六保清真饭馆的创业者原姓马,名文玉。他喜爱秦腔艺术,结识了迪化秦腔汉族演员刘娃子,同刘拜为把兄弟,结成生死之交,来往密切,人们给马文玉起外号叫刘保。于是,便把他开的清真饭馆称作“六保的馆子”。
  马文玉原系宁夏人,生于1881年,12岁时跟随父亲闯新疆,来到昌吉落户。当时他给一家回族大户下苦,因为肯出力干活,为人忠诚,被东家看中,招他当了女婿。他的老丈人经营清真饭馆,以饮食服务业为生。1901年,马文玉进了他丈人的饭馆,学习烹饪技术,不久出师。民国初年,他自立为生,开了清真饭馆。饭馆在王清德的楼店饭馆北边,原公私合营商店处。这就是昌吉历史上著名的六保馆子。
  六保馆子有9间门面,开业后主要经营回族风味小吃。每天清晨,太阳刚张开笑脸,他就开门营业,馆子的火烧、油糕、薄皮包子、油塔、河汁、苜蓿汤,以色鲜味美、香甜可口而著称,一时在昌吉、迪化一带颇有名气。
  他做油糕,先在锅里倒适当的水,水开后按比例把盐、碱、矾倒入锅里,再把羊尾油倒入锅里。烧开后把面拌入锅里,成糊状,熟后即可备用。第二天,把和好的面调上水拍软,捏成圆形,中间包糖、芝麻或其他东西做成的馅子,即可下油锅炸。这样,刚出锅的油糕,色质金黄,香酥起皮,脆乎乎,香喷喷,别有风味。
  薄皮包子,馅是用皮芽子和羊尾拌有孜然、食盐等作料做成,由于火候掌握得好,刚出笼的薄皮包子具有皮薄、脆嫩清香、肥而不腻、入口即觉麻辣的风味。
  火烧有肉馅和糖的两种,刚出鏊的火烧,色泽鲜艳,红黄相间,皮薄清香脆嫩,味道鲜美。
  馆子最上乘的是油塔子。这是昌吉、迪化的顾客最喜欢吃的早餐主食。这是用死面加入少量的发面,揣入清油或羊油,多次搓揉,拧成油塔,放入蒸笼蒸熟。刚出笼的油塔,形似花卷,一层套一层,一圈绕一圈,层层环绕,有油香可口的特点。六保饭馆做的油塔子与别的师傅做的油塔子相比较,在味、色泽和酥软程度上都略胜一筹。曾吃过六保饭馆油塔子的几位健在的老人,仍对当年六保饭馆里的油塔子赞不绝口地说:“吃了六保饭馆的油塔子,能延年益寿。”
  除了这些风味小吃外,六保饭馆还供应各种名菜,就是海参、鱿鱼一类的高档名贵菜,也是颇为拿手的。
  六保馆子的经营特色
  六保饭馆雇用6个人,面案上两个人,红案上两个人,1个人倒茶招呼客人,1个人跑堂。凡到馆子吃饭的客人,一进馆子堂倌就让坐,按照回族习惯,递上具有浓郁清香的盖碗茶。之后,清清嗓音,唱一段《打渔杀家》、《杨门女将》等秦腔,或者唱一段回族花儿,一方面招徕顾客,另一方面活跃饭馆的气氛。
  六保饭馆的堂倌很会吆喝。吆喝有一定的调子像唱歌一样,向烹调师傅通报炒菜的名称、数量,如“一个平盘”、“前后三个过油肉”;向客人通报菜名,如“你要的薄皮包子来啦”、“你要的苜蓿汤来啦”。吃完饭的顾客,堂倌还要收钱算帐,也需要吆喝,如“5个薄包子5角钱”、“6个油糕4角8分整”等等。吆喝声有节奏,高低声调也各不一。饭馆的堂倌很重要,他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说会道,精干利落才能招徕客人。客人吃毕临走时,堂倌还要招手相送,说声“欢迎下次再来。”
  饭馆的价格公平,每个油塔子一角,薄皮包子每个8分,油糕、火烧每个一角(当时货币)。馆子最红火的时候是赶庙会。赶庙会要在县城唱戏,届时县城周围的四乡五邻农民都要进城,热闹非凡。六保的饭馆随着庙会转,赶庙会的人多,吃饭的人也多。每年春夏之交,乡约、农官、渠长都聚在一起开会,商量河水的配水方案、管理制度、维修渠道的计划,他们都喜欢在六保的饭馆包饭,每天几十桌。民国4年(1915午)昌吉县成立商会,工商界从业人员60多户,推举“清和城”商号寇云城(汉族)和高天忠(回族)为商总,负责管理工商界交纳税收和捐助,处理工商界纠纷,或当买卖中间人。商会成立后非常活跃,商总寇云城、高天忠经常召开商会,每次商会都要刘六保的饭馆包饭。当年昌吉县的会馆林立,如河南会馆、天津会馆、秦州会馆、四川会馆等,各会馆每年定期举行活动,同乡欢宴多在六保饭馆包饭。每逢年关节日,各会馆举办的“社火”深受民众欢迎,看“社火”的人多,六保饭馆又随着各会馆的“社火”转。
  六保饭馆的继承人
  后来,马文玉年高体弱,儿子马登科继承父业。马登科继续经营回族风味小吃,保持六保饭馆的特色。1949年马登科病故,马吉明又接替父辈的事业。解放后的六保饭馆挪到洪家街的东拐角,有12间房子的门面,仍保持原来的小吃风味。
  1955年,在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马吉明响应党的号召,第一个报名参加公私合营。不久,韩穗全、马连杰、阿鼻子、买明、刘光昌和马吉明等开的六家饭馆合并成立昌吉县公私合营饭馆,马吉明成了饭馆的一名职工。现在,马吉明年老多病,即将退休。他的儿子马荣华继承六保饭馆的事业,在昌吉毛纺厂附近继续开办饭馆,经营回族风味小吃。几十年前“六保饭馆”的饭菜香味,又弥漫在昌吉新城区的街上。
  《西北回族与伊斯兰教》 (第四章 历史悠久的工商业)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