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间美术研究>研究论著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宝鸡民间美术论》(第八章 草编)

常智奇

    草编是民间美术之一,它以立体的造型、绚丽的色彩、精巧的工艺给人以美的享受。宝鸡的草编和全国各地一样,是民间的一种生存方式。它是在生存方式中显示出一种审美的思想:例如用草秸及玉米壳编织的草墩为莲花状,这是佛学思想在中国民间的一种表现方式。“坐莲成仙”是一种境界和追求。这种思想与实用性和审美性结合起来,就是目前流传于这一带的草墩形状。宝鸡的草编分布在全市各地,尤以凤翔为盛。
                                      第一节 历史与分类
    编织最早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已相当发达(河姆渡遗址发现大片苇席印痕)。从秦汉到宋元时期,编织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最主要的成就还在于纺织工艺方面,而其他编织仅以实用为目的,多为生活用品、艺术造诣上发展不是很大,到了明清时期,地毯编织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最突出的以竹、藤、柳、棕等为材料的编织,主要以玩具、器皿为主。其以节俭为本,充分发挥材料性能,动用巧思,化腐朽为神奇,将经济、美观、实用统一。朴素的风格、形式表现出了人们巨大的创作才能,同时也给编织工艺注入了活力。 
    宝鸡的草编从材料构成上分:有麦秸编,玉米壳编,马兰草编等。从功用上分:有生活用品,例如提蓝、座垫、草墩等。工艺美术品:例如壁挂;圣诞用品等,凤翔编织工艺成型于北宋时期,以草、柳编为主:兴盛于明时期仍主要以日用品为主。 
    凤翔县内编织大致可以分为草编、竹编、柳编三大类。
    草编以马莲草、麦杆(秸)、韧子(高粱秆皮)为原料;竹编以蔑(竹子破开后的竹条)为原料进行编织;柳编以柳条为原料。
    草编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先编辫,再用丝线缝制,装饰而成。辫结构分为四根头、七根头;样式有直编、犬牙编、拐角编;其种有粗、中、细三类。另外一种则是直接编织而成,多为器皿,装饰品如洗衣桶、提篮等。
    无论以上那一种编织,都是先将原料在水中浸泡,使其柔韧再进行编织,完工后,用硫磺熏蒸,使材料更加光洁、白亮。
    凤翔的草编约有数十种门类,一百多个花色品种。主要为日品(篮子、柜垫、果盘、门帘、草帽等)和装饰品(壁挂、屏风、盒套、子、各种玩具等)两大类。
    柳、竹编主要以生活用品为主。风翔最常见的是簸箕和背篓亦称背斗。
    编织时(以簸箕为例),先将柳枝上锅蒸,再去皮,然后将柳用水浸泡,等柳枝泡软,有韧性后进行编织。
    编织时先将纬线(柳条,也叫原条)和舌头(簸箕口沿的木条)于特制的尺子中卡好进行编织。一般大簸箕用120余根长约90厘米,原条一根;小簸箕用条子80余根,长约50厘米,原条一根当整体完工后,用原条编其边缘,用扁条(去皮柳条破开后,用线割的较薄的条子)缠绕(一般制成挑边或花边)使其坚固,最后用磺熏蒸。
    这些年,凤翔的编织工艺已不仅是家庭生活用品,且寓实用艺术于一身,成为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妇女以麦秸、便、灵巧而显示其审美特征。
    草制品的制作用麦秸子手工编辫,结构分四根头、七根头,有直编、大牙编、拐角编,种类有粗、中、细,辫成后用针缝制装饰而成。1966年,凤翔县建起了草制工艺品厂。开始了草制品手工机器相结合的生产。产品由原来单一的草帽发展为提篮、洗衣桶、果盘、壁挂装饰品,还有丹心桃、九角星等圣诞节礼品十多个门类,1974年,凤翔县董家河村第一批出口产品诞生。如钟铃、玉米棒,到1980年凤翔的工农帽荣获宝鸡市优质产品,草品杂件有屏风、壁挂(配有花草,山水,人物,风景顿)、纸篓、盒套、扇子,玩具等,产品畅销国内外。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风翔草编不断的创新,到目前已达280多个品种。凤翔草编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圣诞礼品。圣诞节礼品分为:小草花、大草花和串,小草花一般为4—10厘米,大草花为12—30厘米,串为1.75—1.83米。二是旅游产品,一般分为空中悬挂和壁挂两种:大约为25—57厘米,呈梯形,如步步高、天地之间、唐代雁塔等;壁挂式,大约23—45厘米,形状大小不一,各式各样,如合家欢、三环重、驼铃声声、爱心等。
                                       第二节 代表作及其美学风格
    凤翔草编的作品样式有近百种,其中的大提篮,心花怒放,十六角花、门帘、孔雀开屏、五毒闹春、松鹤争春等,最具特色。大提篮从底到系48厘米高,下底椭圆,直径24厘米,上口圆,直径30厘米,系高19厘米,篮筐高29厘米。篮底高出3—5厘米,以三道黄黑相间的辫子缝制而成,代表海岸和海水,一棵斜逆而上的椰子树上长着八片绿色的叶子:,三颗红钯的椰果在棕色椰树杆的配衬下,显得鲜艳夺目,一片叶子挑着金黄色的月亮,底下是一只帆船。给人以静谧,田园海滩风光的美感享受,这是一件杰出作品,曾赢得海外友人的好评。
    “心花怒放”是用麦秸扎成的一个大草花,用27根麦秸在1/2的地方,用白线缠绕,缠2—3回,两头挨在一起,连续这样扎上6撮,每撮4根,但线与线之间不能剪断,最后一撮是3根一扎,中间是黄豆大的空心,我们叫空心花,约在 1.5厘米的地方用金线一结,结成直径为4厘米的圆心,再在离结的1.8厘米地方用金线6根一扎,扎9股。草花的直径为20厘米,6根分三等分。每股两边四根麦秸在半径为9.5厘米的地方用金线一扎,连续这样扎,中间两根不扎。扎完后,把扎的头剪成蛇刺状,中间的两对一剪,呈凹状,这样底板状就出来了,再用金线扎一个3.8厘米的小花,一结,再斜剪成花状,缝在中心。然后用染过红色的麦秸拧成麻花的样子,扎成桃形,缝在小花的旁边一圈,这个作品就成功了。其寓意是希望我们每个人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心花怒放”这种作品,带有现代工艺美术的观念,它是在突出立体感,空间感的基础上,在人与自然(主要依赖于风)的融合中,显示人酌智慧与灵感,它是在部分与部分的整合中,显示心灵的机智。心(是九颗心)在数之极(九),伴花在怒放。
    “十六角花”也属于空心花。是用32根麦秸在1/2的地方用金钱一绕,缠2—3回,两头挨在一起,连续这样扎上8撮,但线与线之间不能剪断;中间用金线结成直径为4厘米的圆圈,以圆圈为起点,大约在1.5厘米的地方用金线一扎,扎成一圈,共16股,再在3厘米的地方,把两边的两根用金线扎在一起,也为16股,中间的两根不扎。把原来4根扎的,约在4厘米的地方剪成蛇刺状,另外,用加工过的红色麦秸以金线在中间的地方一扎,结成直径为l厘米的圆圈,用剪刀斜剪一周,花大约2.5厘米,从中心6厘米的地方缝一周,这个礼品就成功了。直径为21厘米,花呈圆形,红白分明,站远看象向日葵的形状一样,漂亮,好看,是十六个角,故名十六角花。这类作品是在轻巧中显示力,在空间中突出美感的立体效果。创作者把自己在生活与劳动中对向日葵的感受,对太阳的感受融进了创作之中。太阳的道道金光,向日葵的层层花瓣,都使创作者获得了一定的启示。
    小提篮,由麦秸和玉米皮组合而成,用玉米皮把麦秸缠绕在里面。先由篮子的底部开始,一字形先缠约11厘米,像蛇救成一个盘一样,继续绕六回,宽度约8厘米,长度为18厘米,一边绕,—边慢慢的放大,高度约为12厘米为止,再用玉米皮辫成三股,扎在3厘米的地方,两接头连接缝合好,是双层,就变为提篮把,把子的长度离篮口约12厘米,篮子的形状就出来了,呈椭圆形,小提篮分为(口内径224厘米X110厘米X10厘米,还有140厘米X11厘米X8厘米),篮子的四面可以装饰一些花、鸟、山水等图案。规格各有不同,形状不一。可以作装饰品,也可实用。这种小提篮与前边说的提篮是一个类型,所不同的是前边的大,后边的小。大的强调实用性中的装饰性。小的强调工艺性中的审美性,是的,小的也可实用,但实用性是极其有限的。提篮的美学价值是审美性,工艺性寓于实用性、欣赏性之中的。
    门帘为出口产品,由木条和麦秸编成的小豆串起来组成。现在是由麦秸编成的板条缝成波浪式的样子,门帘品种繁多,有包的豆,有拧扎成葫芦状的,有编成海螺状的,有扎成灯笼状的等,用线串连起来缝在板子上组成,如灯笼门帘,用加工漂白过的麦秸,从中间把粗一点的二节麦秸(麦秸分为头节,二节和三节、头节细长,二节粗一些,比头节短,三节很短,一般都不用三节),剖开,叠成莲片,用手捏成五角星豆,第一节串10个豆,下来是用麦秸拧扎成的灯笼。灯笼中间是包成的红豆。间隔是叶十个豆。一个灯笼是这样用白线串起来,共串五节,最下面吊有用麦秸扎成约五厘米的须子。最后,缝在板条上,一个完整的门帘就成功了。门帘的品种多样,各色各式,宽度为90厘米,长度为1.2米,可以挂在房间的门上。它是一种装饰品,也是一种实用品(它可以卷起来,卷成一个盘),得到人们的喜爱。2001年2月,李建林把门帘产品推销到日本去,受到外国友人的好评。
    门帘,是在个体与个体的整合中显示出一种规模和气魄,是在小巧玲珑的组合之中显示出整体的博大,在博大中显示飘逸和灵动。门帘,由于用料的轻巧,在人掀帘或风吹帘时,那轻盈的动能和姿态,给人以不尽的审美享受。
    “孔雀开屏”,是一种飞禽作品,身长6厘米,尾巴18厘米,尾宽28厘米,孔雀的身体是由绿色和黄褐色混合而编成。它头上的羽翎用红色做成,正面展开约5厘米高,梢上闪闪发光,羽翎下部相接的地方左右两边用两个金线做成的小花缝上,红红的嘴从中间露出约2厘米,小花的中心用金粉点的眼睛,闪闪发光。尾巴是用麦秸扎成,约5厘米的地方用红线结成半圆,半圆约1.5厘米的地方两根一扎,扎成半圆,往上在约L 5厘米的地方另外两根一扎(两根一扎,各取一扎)扎出的形状呈棱形,共扎五段,每一段之间距离1.5厘米,最后一道,两个麦秸之间加四根麦秸一扎。扎出的尾巴呈半圆形,用剪刀把尾梢平向上斜剪出形状,用准备好的黄色麦秸拧成腿,缝合尾部与身体之间连接的地方。孔雀尾部9厘米的地方缝上约4厘米大的金线各色花一朵。最后,在、孔雀尾巴末梢贴上红、绿、黄三种颜色,红色的约3厘米,绿的比红色的小,一个比一个小,这样,一只美丽的孔雀就展现在眼前了,是一种壁挂式。贴在墙上,远看,孔雀低着头,像在寻找食物。尾巴五颜六色,漂亮极了,给人一种高贵、美丽感。孔雀在华夏民族的精神世界中,它是凤凰的化身。凤凰是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的神灵之鸟。孔雀开屏,正是在这样的审美情感的积淀中,获得了它的美学意义,孔雀开屏这件作品,在轻盈中显仙气,在光洁中显典雅。
    “五毒闹春”,是由六角板花、小花、青蛙、蜈蚣、蛇、壁虎、蝎子构成。青蛙蹲在中间像在寻找食物一样,蜈蚣靠下,爬在那里休息。蛇昂起头吐着红芯,在寻找着什么,壁虎爬在青蛙的前面,—动不动,准备出击。蝎子爬在青蛙的右边,一对夹子伸出,逞半圆形,尾巴卷起,一副准备博斗的样子。过去人们称五毒避邪、压惊,流传到今。大板花下吊有用麦秸做成的中国结,板花的直径为23厘米,呈多边形。五毒闹春,是建立在民俗学意义上的一种工艺品。中国民间有“以毒攻毒”之说。这样,这五种毒虫也就进入了人们的审美视野。草编的五毒闹春与布制品中的五毒马甲、裹肚及剪纸中的五毒主题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草编立体化,轻盈化,更加工艺化。
    “松鹤争春”,是用麦秸编成一个直径(内径)为9厘米的圆圈,圆圈呈螺旋形的样子编制而成。圈的粗细约是18厘米,圈上吊有麦秸编成的松树、鹤、小花。鹤的形态各异,有的抬起头朝上看,想飞入云层里面去看看,有的左右顾盼,站着准备起飞,真是千姿百态,松鹤争春,表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像春天的花儿一样红,像松树一样长命百岁。它是属悬挂式的,在图上找到相对称的三个点,缝上红线系,使圆平稳,便于悬挂。这种作品,更多的用于对老人的祝寿,生日礼品。松鹤是两种寿命最长的动植物,这里以其为象征。这种作品突出动感,悬挂起来,在微风的吹拂下,真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鸳鸯戏水”,上面是编成一个内直径为9厘米缝合而成的圆圈,下面用四根红线吊有鸳鸯,紧接着是荷花、钟铃组成。鸳鸯是用绿色和白色的麦秸拧扎而成,荷花迎风开放,绿叶露出,红绿相衬托,颜色鲜艳惹人喜爱。从古到今,人们用鸳鸯比喻美好的爱情,恩恩爱爱。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鸳鸯是其核心,它的传神程度,往往决定作品水平的高低。另外,色彩的搭配,也是很重要的。此作的颜色要鲜艳、典雅,又不能浮滑,轻飘。这是在轻巧之中求典雅,在鲜艳之中求纯洁的作品,
    “一帆风顺”和“六六大顺”是相近的一类作品,它们在社会功用和审美追求方面有相同之处。在生活和工作中,希望顺利,少困难,“一帆风顺”,用麦秸编成一个帆的样子,红、绿、蓝紫,各色齐全,好像海里到处都飘着五颜六色的帆一样,下面是用漂白的麦秸捏成的一个小五角星豆,跟着是海螺,紧接着是四朵花等零件。海螺就代表“船”,因而得名为“一帆风顺”。海螺人们又称蝈蝈笼。属儿童的玩具,也是一种装饰品,“六六大顺”,因为架子是用两个17厘米长的麦秸双层扎成,上紫下白,或是上紫下黄两种架子。各有特色。六个角上各吊两个麦秸捏成的五角星豆,和“一帆风顺”相似,下面是小花。每个角上用红线吊一层小豆,小豆紧接着“山”和漂白麦秸的海螺,紧接着吊红色五角星,下面是小花。六角架相交的点,用红线悬挂。因为有十二个小五角星豆,代表十二个月,“一帆风顺”代表事事顺利,一生平安。六六之和是十二,让我们每个人在每一天,每一日,每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里,事事顺利,一生平安。这类作品带有祝福、吉祥的性质,因而,欣赏和玩乐的性质强了一些。在现代社会中,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和幸福同在,这是一个拼搏的时代。然而,人们从心理上还是希望少一点风险,多一点顺利。这种社会思潮和心理,使这类作品很受社会各个阶层喜爱。
    中国目前的社会,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观念上的东西,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草编“全家欢”就是在此社会历史背影下应运而生的。“合家欢“,是一种壁挂式,由麦秸拧成三棱的长条,大约13厘米,坑坑凹凹的,但凸出来的都在一个水平面上,代表人生的道路是漫长而不平坦的,把两头连接在一起,直径约为4厘米的圆圈。六个小圈“人”字形排成,上面一个,下面一个,第三层三个,相接的地方用白线扎在一起,小圈里面各有一个小红豆,再最下面是小花和小人点缀而成,代表尊老爱幼,同心协力,和和气气,欢欢乐乐的生活在一起。在草编中,一旦人物入作品,此类作品在审美价值上就要高出一筹。这件作品,人物出现,所以,它是草编中的代表作。中国民间对“三”、“六”这两个数字是寄于美好祝愿的两个数。俗话说:“三、六、九,向上走”,就是此意,台家欢乐,三个层次,也是取其寓意,在中国,“三”是一个最具哲学意义和人生意义的数字。“天、地、人”三者构成世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父、母、子、”构成家族。这里的三个层次,都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四季平安”,是由一个9厘米的螺旋形的圆圈竖起来,大圈里面有一个小螺,大圈外面分别吊有3厘米的三个小圈,小圈下面分别再吊一个小螺,它们之间距离为6厘米。螺的颜色有红、蓝、绿、紫四种。四个圈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四个小螺代表平安,事事如意,才起名为四季平安。这件作品与“一帆风顺“、“六六大顺”是一类作品。不同的是“四季平安”是更带有时间、季节性的生存意义。民间把平安认为是一种福份,没灾、没病、平平安安就是福。正是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他们创作了这类作品。
    “五鸟戏花”,由直径为9厘米的圆圈下分别用麦秸拧扎成的鸟、菊花、铃铛组成。好像小鸟卧在菊花上玩,一会儿转过来,一会儿转过去,随风而动。鸟的颜色有绿色和白色,红色与白色等,菊花也由两种颜色,红与绿,紫与红组成,各色各样,各不相同。圈下吊有五只鸟,五朵花,起名为五鸟戏花。
    “和平天使”,由8厘米的小圆圈和鸟、铃铛组成。圈下面第一层平吊着四只小鸟,它们尾巴翘起,风一吹,左右转动,好像正在朝四面八方飞行。第二层,竖吊着四只小鸟,头朝上,好像直向天空飞去,下面吊有四个铃铛。小鸟代表和平鸽,(鸽、鸟名、有野鸽、家鸽等多种,常成群飞翔,有的家鸽能够传递书信。)人们常用作和平的象征。在2000年,外商与宝鸡进出口公司洽谈会上,李建林的此作品漂洋过海,行销国外。宝鸡地处黄土高原,这里缺水。因此,人们对水是非常珍惜和依恋的。这样,就在他们的作品中,自觉不自觉的把这种思想意识渗透在自己的作品创作之中。他们向往柳绿花红的春天,船游大海,他们向往鹰击长空,向往自由,是人的一种本能。“五鸟戏花”就属于此类作品。五鸟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五鸟戏花”是“动”“静”的结合,二者相得益彰。
    石榴,是民间美术中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典型的物象。它是人们生殖崇拜的观念对象化。它象征多子多福。“石榴开花”,由直径9厘米的圆圈与石榴花、石榴、铃铛组成。圈下分别吊有四个石榴花,石榴花是由麦秸拧扎成的四个小桃与小花组成。小桃的四个尖集中在一起,中心是用麦秸扎成约2,5厘米的小白花缝合组成。下面是用红麦秸拧扎成的石榴,石榴把上还扎有三根绿色麦秸做成的叶,看起来像真的石榴一样,正开着花,格外漂亮,好看,最下面是铃铛。至古到今,少女出嫁做的嫁妆、耳枕、鞋垫等物品上都绣有枣和石榴等,意思是让新婚夫妇早生贵子。石榴的生殖崇拜,可能还有更为久远的历史文化意义,只是由于时代的久远,人们已经忘记了它的故事由来,而知道它的结果。但这种观念滋生的时代,大概是人类从狩猎时代转入了农业时代。还有石榴的粒籽成熟以后,有皮裂粒霹的自然现象。这与女性怀孕十个月,分娩时的“爪熟蒂落”的现象如出一辙。这种自然物象与人类生命现象的“异质同构”,构成了石榴成为生殖崇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艺术形式。它已逐渐地从生殖崇拜走向艺术审美的境界。
    “北国风光”,是用两种颜色的麦秸掐成犬牙编辫,有绿色和白色,红色和白色两种构成。两头缝合在一起呈圆形,直径约为10厘米。中间是麦秸扎成的五角星,用10根麦秸,红线扎紧,再结成1.5厘米的圆圈,再以圆圈为起点,约10厘米的地方用红线又一扎,扎成五股,然后,在两股之间各取出两根麦秸约3厘米的地方一扎,依次这样扎完,出现5个角,把这个五角星夹在缝合好的圆圈中间、上下都是犬牙辫子,共三层,按比例一层比一层大,第一层是编成的三只小鸟,第二层是四个雪花,第三层是五个钟铃,然后,用红色的细绳串起,呈锥形,因上面有雪花,起名为“北国风光”。农家有“瑞雪兆丰年”之说,冬季的大雪,是自然现象之一,下大雪是一种好的征兆,不下大雪,反而说明自然气候反常。长期的历史演变。人们对“雪”有一种情感上的深深的依恋,放大雪花,凝定雪花,以雪花为主调,用雪的保护者,孕育者(冬季的雪是小麦丰收的保护者和孕育者)来编演成“北国风冬”,是这种生活观念和方式在审美意识中的表现形式。
    在民间人们有“吉星高照”之说,中国古典哲学中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星宿,伟大的人,星宿亮、大;弱小的人,星宿暗、小,吉星高照,说明的是吉祥的星宿常常帮助人化险为夷,逢凶化吉。这是一种企盼幸福、吉祥的艺术品。“星星点灯”,“吉星高照”等,就属于这种民间工艺美术品,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星星点灯”,由两个漂白约15厘米的三角形合在一起组成六角架,有个相交的地方用红线扎在一起,六个角分别用四根麦秸捏成的五角和一个灯笼。六个角架的中间是多边形,用红线相交点每隔一个点拴上红线,可以挂,中间吊有四个五角星和一个小人与系连在一起,五角星看起来和天上的星星一样闪闪发光,灯笼是红色的麦秸拧扎而成,中间也有一颗五角星,灯笼下面吊有约五厘米的须子,看起来像点着的灯笼一样,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它就摇摇晃晃的,红里透白,漂亮、美丽又好看。它是一种装饰品。“吉星高照”,是一种特殊的做法,它是用麦秸缠绕着做成的,像人们包粽子一样,由两个等边三角形组合而成,有六个角,一个角吊有一个漂白麦秸拧扎成约6厘米的小鸟,翅膀呈梯形,前长后短,夹在麦秸扎成鸟身的中间(这个鸟是扎成的,而不是编成的),一个角吊有一个长约7厘米,宽约8厘米,两色扎成的蝴蝶。两头各用一根漂白色的麦秸,中间是10一11根红色麦秸,然后从中间扎紧,剪成蝴蝶的样子,依次隔开吊,中间凸出的有一个用紫色麦秸编成约8厘米的鸟,站远看去,小鸟们正在飞翔,排成等边三角形的样子,蝴蝶在飞舞。六角星中间上下凸出的中心上有一根长约6厘米的吊线。它是一种装饰品。为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起名为吉星高照。 
   “十二生肖”,是中国古老哲学中记年的一种方式。以动物的属性,表现,记录人的生辰八字。这是这个民族在人类狩猎时期造成的“历史性的记忆”。这种“记忆”一直流传至今,这里的十二生肖是人们用麦秸杆编织起来的有鼠、马、龙等动物的工艺品。人各有自己的属相,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属相有一种“属已”的特殊感性。常以自己所属属相的性“量”己的性情。十二生肖就是在这种社会心理和思潮下创作的。
    “十二生肖”,它们的形态生动,姿势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点。就像鼠、尾巴翘起,两后腿蹬直,前爪悬空,东张西望,偷偷摸摸,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再如马,像传说中的神马一样,背上有翅膀,前腿弯曲,后腿一蹬,双腿腾空而起的样子,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二龙戏珠”,所用材料和“十二生肖”的材料相同,是用麦秸直编而成的约1厘米宽的样子,都是缝合而成的各种动物图案。龙,大的有47厘米长,小的约36厘米长。用四种颜色构成,它躲在云层里,露出头,云朵遮住身体的有些部位,真是神龙见头不见尾。珠子内径大约85厘米,由四层辫子构成,里圈是绿色,紧接着外围是黄色和红色三种颜色的辫子缝合而成的图形。最外面是红黄折叠而成,缝在上面,像火一样围绕在圆圈周围。中间由红黄双层两种颜色的辫子缝成的灯笼悬挂在中心。灯笼里面还悬挂着一个漂白麦秸编成的蜘蛛。色泽鲜艳,漂亮极了。珠子在中间,两边的两条龙张牙舞爪的向珠子飞扑而来。龙是传说中的一种有鳞、有角的动物,封建时代,成为皇帝的象征,表示至高无上,呼风唤雨,惟我独尊。 
    龙是中华民族,图腾崇拜的象征,它可以潜入海底,可以跃入九天。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就出于此。
    总之,这里的民间草编美术品,追求精致、冼炼、大方、简摊、空灵、美观。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材料来源,特殊的文化观念,特殊的历史积淀,使这里的草编正以蓬勃发展的态势而起。相信,它会以自己独有的美学风格,独立于中国当代草编艺术之林。
                                       第三节 制作方法
    目前,风翔一带草编作品的制作方法,是在广泛而深入地了解,学习,继承传统手法的基础上改进,上色,组合,采用的工艺手段除了主要以编、扎、缝、剪外,又运用现代工艺对麦秸进行煮、染、熏、漂等处理,主要是加入碱,化学成分是碳酸钠能在水中电离而生氮氧离子(OH)的物质,能使麦秸变黄,给上色做基础。熏,用硫磺上浅黄色,即把麦秸用水喷潮湿,放在箱子里,(或其它的东西里)点着硫磺,(燃烧时生浓烟)盖严,不要让烟冒出来,让烟熏,为处理麦秸底质。染,把以上两道工序处理完后,用一个盛水的器具,把水烧开,放入麦秸,根据所需要的要求。放人适当的颜色(在必要的时候,还要配颜色,两色为一),煮半小时左右,可根据深浅的需要捞出,用水冲洗,散开,晾干。漂,是一种科学技术操作,需用化学原料;双氧水、焦磷酸钠、保险粉,按比例配合而成;磷是一种非金属元素(P),常见有两种;黄磷(也叫白磷)和红磷。酸是一种化学上在水溶液中产生氢离子(H十)的物质。钠是一种金属元素(Na),质地软,能使水分解放出气。保险粉是一种白色或浅色的细末。需要适当的水温,浸泡的时间,原料质量,才能决定漂出之后的效果。漂出以后用清水先洗干净,晾晒,这是材料的处理,以上四点是产品做好的基础。
    编的式样分为直编、犬牙编、螺旋编。最常用的是直编,如“二龙戏珠”、“十二生肖”等。犬牙编如“步步高”、“北国风光”、“一帆风顺”、“钟铃”等是螺旋编,扎的式样分为两头扎、中扎、一头扎。如小鸟,先把头扎出来,旋转编成写的样子,后面一扎,用剪刀剪出鸟的尾巴。灯笼,属两头扎,中扎如“孔雀开屏”身上的花等,中间一扎、一结,剪出所需形状就行。一头扎如“钟铃”等,缝,如动物图案马。先缝出所需用的零件,然后拼装缝合在一起,成为精品的形状。剪,分为斜剪、侧剪和齐剪。就是样子基本出来,需要什么样子,用剪刀除去多余的部分,这四种环节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第四节 代表人物
    目前,宝鸡的草编制作以凤翔为最盛,凤翔以董家河乡董家河村二组李建林家的生产和销售最具规模。李建林家不仅创作、制作、设计,而且组织村民成批生产,向外推销。
    从1985年开始李新文(李建林的父亲)先生凭他多年参与集体经营的优势,率先办起以家庭为核心的个体经营作坊,打开了草制品在董家河村兴盛的局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创新,其工艺品种达100多种,创作了以“心花怒放”、“和平天使”等为代表的十多种产品,其产品冲出国门,打人国际贸易市场,如“孔雀开屏”、“奥运在北京”等8种品牌已为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所推崇和欣赏。一时之间,定购货物的商家人员蜂涌而至,变过去由其子李建林及妻子杨建红走出家门,四处营销为各方商家自愿前来购货,像西安火鸟美术礼品公司、县草制品公司等单位找上门来订货。为适应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需要,从2000年起,他们在营销管理上参加现代化的网络联系。从此,李建林家的草编工艺事业又揭开了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前程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