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延安>宜川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宜川胸鼓

兰学泳


  宜川胸鼓也称花鼓,是著名的陕北三鼓之一。如果说安塞腰鼓和洛川蹩鼓具有激烈粗犷,刚劲奔放,气势磅礴,形象矫健的特点,具有黄土地上男子汉的气概,具有阳刚之美的话。那么宜川胸鼓具有爽朗清脆,明快潇洒,气氛热烈,动律花哨的特点,它具有陕北女子的阴柔之美。表现了宜川劳动人民忠厚的感情和开朗的性格。已成为陕北群众十分喜爱的汉族民间鼓舞之一。
  关于宜川胸鼓的沿革与发展,经许多文艺工作者和专家的研究,确认它就是陕北武鼓之一。从宋代以后,在宜川黄河两岸盛行,逐年演变流传,每逢年过节,都要进行表演。像刘世华、武明盛等老艺人,很有声望,后起之秀层出不穷,鼓手遍及全县。后在延川、延长等地广为流传,并在陕北秧歌和鼓舞的影响下,别具一格,自成一家,已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重点民间鼓舞之一。
  胸鼓表演以它矫健刚劲,潇酒爽朗,节奏明快,清脆奔放的风格独树一帜。它既能登台表演,又宜街头广场演出,人数可多可少,男女皆有。舞者扮相别具一格,男女各穿不同服色,头扎英雄巾,佩戴武士樱,胸打英雄结,身背英雄花,腰系彩色绸,手腕紧袖口,下腿扎裹缠,脚穿登云鞋,形似鹤势螂形,玉貌丹唇,英俊威武。表演中花样繁多,最早由男女两个对舞,一个敲小锣,一个打小鼓;有的由一男击鼓,4~8个女鼓手执金钱棍,采绸花扇围绕男鼓边敲边歌舞,有的鼓手一人身背多鼓,运用跑圆场,套8字,十字交叉,双打、连环打、围腰打,在扁担上打叫朝天一柱香,倒挂金钟。主要动作者前弓后箭、软腰、合腿、踢腿、转身等,旁有酥铰戏助兴。
  到八十年代,经过加工提高,发展很快。队伍庞大,男女鼓手各半,旁设打击乐队,运用秧歌步、跑跳步进行队形图案变化。主要有:双龙摆尾、金蛇摆阵、雪花飘飘、葵花向阳、四柱撑角、荷花怒放、天桥、人山等,主要动作有左右弓箭步、上打下打和平打,充分体现出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表演时,男女鼓手左手握硬木槌,右手持牛皮软槌,打起来花而不乱。节奏对比强烈,鼓声轻脆有力。动态如神,情绪奔放。表演到高潮时,一人身挎数鼓,在两个舞者抬的扁担上,或用凳子叠起的造型上,以惊人的技艺,上下翻滚,击鼓作舞,既有舞蹈者的优美,又有武术杂技的刚健有力。众女子有的手持霸王鞭,或彩扇,用绕曲圆场的碎花小步,围着鼓手起伴舞作用,好象众星捧月,犹如百鸟朝凤,整个表演气势磅礴,绚丽多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步伐,胸鼓表演与服装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作为伴舞的众女子,在刚健的后生面前也不示弱,一反常态,抢槌击鼓。她们小巧玲珑的身段,色彩艳丽的服装,柔中带刚的击鼓,英俊细腻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使胸鼓的表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人美不胜 收,留连忘返。
  胸鼓动作也比较丰富,它吸收了大量戏曲中的动作,如“二起脚”、“前后弓箭”、“软腰”、“跨腿”、“对打”、“缠腰”。胸鼓的造型和场面变化也十分丰富,有“双龙摆尾”、“十字梅花”、“跑八字”、“大圆场”等,造型美观,风格新颖,充分体现了宜川人民憨厚朴实,剽悍威武,开朗乐观的性格。表现了他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理想和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生活情趣。群众对胸鼓的表演可总结为四句话:“击鼓有点狠劲,摆头有点能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叫人鼓劲。”
  1991年春节期间宜川县首次组织了250余人的大型胸鼓表演团赴延安地区表演比赛,一举获得特等奖,8月,参加了陕西省第九届运动会开幕式,随后参加了临潼市首届石榴节表演活动。9月,在陕西省文化厅组织的延安武鼓表演团中,参加了首届中国沈阳秧歌节优秀秧歌大赛,获得优胜大奖。张明雄获得个人表演奖。1992年参加了中央、上海、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和延安电视台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大型庆典活动,并向全国现场直播;9月,参加了在兰州市举办的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邀请赛,又获优胜大奖。1993年宜川县胸鼓队赴深圳市锦绣中华及中国民俗文化村进行了三个月的表演活动。1994年参加了国庆四十五周年大型庆典活动,在天安门主演台和人民大会堂为中央领导和全国人民表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1997年在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和1998年朱朝辉驾驶摩托车飞黄大型活动中,又进行了精彩表演。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又一次把宜川胸鼓推向了全国,推向了世界。
  盘古锣鼓是流传在宜川县集义镇境内的一种群众十分喜爱的武鼓。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在集义镇下川有个叫峪口沟的小村子,村子里有一位身强力壮的汉子名叫盘古。盘古身高丈二、肩宽八尺,力大如牛,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深受人们喜爱。当时天地合一、阴阳不分,地上洪水泛滥,人们挣扎在死亡线上。看到这一情景盘古人心里很着急,祈求神灵给自己力量,帮助人们逃离苦难。神灵为盘古的精神所感动,就赐给他一把神斧,作为战斗的武器。盘古得了神斧后,就与妖魔厮杀,浴血奋战,所向无敌。众百姓为了帮助盘古,就自动集结起来,摇旗呐喊、擂鼓助威。妖魔鬼怪看到盘古英勇善战又有群众百姓相助,就纷纷败下阵来,落荒而逃。接着,盘古用这把神斧开天辟地、疏导河流。从此,大地出现了高山平原,洪水入河,向东流去。众百姓从此安居乐业,繁衍生息,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太平日子。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开天辟地、普度众生的盘古、就在峪口村对面的小山下修了一座气势雄伟的盘古庙,重塑金身、朝夕礼拜。星移斗转,冬大春来,盘古庙虽然因年久失修,仅存遗址,但盘占锣鼓一直流传至今。
  盘古锣鼓,风味独特,自成一家。表演时,二人一组、一名鼓手身背扁圆形大鼓、一名拔镲者和一名敲锣者紧随其后、互相照应、配合默契。一般一队盘古锣鼓在30组百人左右。表演时,只见—群壮汉,下穿深黑色灯笼大裆裤,上穿无领袖的白色短褂,腰系红色绸带,足蹬圆口布鞋,鼓点铿锵有力,配器花而不乱,节奏明快雄浑,场面变化莫测,动作刚健威武,鼓声惊犬动地,似春雷流动,如万马奔腾。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催人奋进,令人叹为观止。
  近年来,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挖掘整理加工下,盘古锣鼓的服装、化装、鼓点、场面又有了新的发展。它已成为当地民众在更大节日中必不可少的、喜闻乐见的一种群众性的舞鼓之一。

出处: 《延安黄土风情文化研究集成》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