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咸阳>泾阳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十六国大夏赫连台与大安寺

《泾阳史话》


  十六国时期,今陕西北部有个匈奴族建立的大夏国。建国者是南匈奴左贤王刘卫辰之子赫连勃勃。后秦姚兴部属,奉命镇守朔方。遂使大夏国逐渐强大起来。公元407年,赫连勃勃自以为是夏后氏(大禹、启即属夏后氏)的后代,自称“天王大单于”,设立百官,建大夏国。他采用骑兵游击战术,把后秦拖得疲于奔命。东晋刘裕灭后秦,急于争夺帝位,草草安排了关中防守,便回兵建业(即今南京),赫连勃勃乘机夺取杏城(今陕西黄陵以南),最后打败刘裕的长安留守刘义真,夺取了关中。当时,赫连勃勃命叱干阿利为监督,驱使其杀人是经常的事。在战争中大批掳掠伤杀,居民闻风而逃。他南侵后,“移民于桥底镇北垣坡口的北宁村”(即二郎沟)。
  十六国时代,大夏国鲜卑族及杂胡入侵关中各地,经常无故杀人,实行领产分封,大量土地均被鲜卑、杂胡所占领,民族战争中俘掳的人作为“驱口”,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物,强迫驱口为自己耕种土地,服劳役,交纳赋贡,违者便出卖。他们的身份世袭,民族歧视极为严重,造成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又加上不断的重差役,百姓往住家破人亡,社会动荡不安,形成混乱局面。因之,种族少繁衍,人口急剧下降。当时陕西叫“奉天路“人口不足五十万,平均每千方公里只有二人,最多也不过二十多人。赫连勃勃移民驻扎北宁村,大本营就住在桥底镇东的制高点——大安寺土丘上,戒备十分森严,为了便于和关中各地联络,在大安寺建了一座烽火台,命名为“赫连台”。台高约五丈,顶上修有烟火池,投入柴草等易燃物,旁修蔽房住有兵卒把守,以烟火为号,防范不懈。大安寺四周十五里处还筑有小烽火台(如今的墩底村)作为报惊、通讯的讯号。
  赫连台至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泾阳县桥底镇一带仍流传有修建赫连台的故事。
  大夏国的统治者,非常残暴;激起了人民的极大仇恨。赫连勃勃死后,大夏国被北魏击败。公元431年,余部十万人,在向西溃败途中,被吐谷浑所灭。大安寺上的赫连台,屡经战乱。荡然无存。(牛锡群)

出处: 《泾阳史话》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