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西安>西安市-神话故事传说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桥梓口

赵 剑


  从西安西城门进城,沿着西大街向钟楼方向东行,遇到第一个大十字路口叫桥梓口。环顾四周,这里既无河,更没桥,为何称桥梓口呢?
  原来这桥梓口的得名,还和修建鼓楼和钟楼有着密切的关系呢!
  传说元末随着农民起义的朱元璋,在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并登上皇帝宝座后,曾把九朝古都长安作为军事重镇,派他的小儿子秦王朱*(左木右爽)驻扎长安。朱*(左木右爽)为了坚守长安,除了在城内驻 有重兵外,还扩建旧城,初步奠定今日西安城垣的规模,其守备防务真可称得上“固着金汤”了。就这样,皇帝老子朱元璋还是不放心,今日传敕明日降旨,催促儿子修建钟楼和鼓楼。
  朱*(左木右爽)对父皇的心思人惑不解:长安的城防早已固若金汤、万无一失了,为什么还要在城内修建钟、鼓楼?朱*(左木右爽)尚在迟疑,朱元璋又派人从南京千里迢迢地下圣旨来了!不出朱*(左木右爽)所料,又是催促修建钟、鼓楼的圣旨。这还不算,这回的传旨太监,还带来了皇帝爷亲自指点绘成的西安钟、鼓楼图纸。朱*(左木右爽)接过图纸一看,差点惊叫起来:为什么要造这么高大宏伟的钟、鼓楼?钟楼高百零八尺,鼓楼高百尺!
  传旨太监见小秦王不理解皇帝爷的心思,对修建长安钟、鼓楼不很热心;他怕多疑残忍的未元璋将来怪罪自己,便暗地里“点化”秦王朱*(左木右爽):“这长安九朝占都,龙气太盛,如果再冒出一个或几个‘真龙天子’,不是给皇帝爷添麻烦么?为了此事,皇帝爷忧愁得茶饭不思、睡不安枕,因此令你速造钟、鼓楼以镇龙气,臣想殿下不至于不为皇爷解忧吧?!”说毕,双目逼视着秦王朱*(左木右爽)。
  朱*(左木右爽)是个聪明人,连连表示遵旨修建,可是却吓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如果再不爽快地答应,父皇会以为自己起了篡位的野心,那就要遭大殃了!传旨太监又说:“选择楼址的阴阳先生我也带来了,明日就开始选择楼址吧!”
  朱*(左木右爽)连连点头答应。
  为了修建这两座宏伟建筑,朱*(左木右爽)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修筑钟、鼓楼基座的青石条来自遥远的北山,因为北山之石未遭风化、石质坚硬细腻,做钟、鼓楼通天柱的上百根五丈一尺长的巨木更来自太白深山,还有数不清的砖瓦等都要运到长安城中心的工地,当时运输全靠人力和畜力,有多少民工倒毙在崎岖的山道、绝壁上!为了消除民工和长安城市民的不满,朱*(左木右爽)等编造了一个“神话”,说是城中心有海眼通东海,海眼里有恶蛟,如不修建钟、鼓楼镇压住,长安城将陷入海底。激励人们心甘情愿地为修建钟、鼓楼尽心竭力。
  朱*(左木右爽)为了取悦父皇朱元璋,在修建钟、鼓楼上,十分卖力,经常亲自来到修筑工地监督,还装模作样地搬了一块砖,以示“与民同劳”。
  不久,工匠和民工们用“拥土筑城墙”的办法,筑起了钟、鼓楼的基座。众工匠和民工的建楼积极性更高,干劲更足,既不是为朱*(左木右爽)的“神话”所惑,也不是因为朱*(左木右爽)给了“重赏”,而是为一股重建长安城的热情所鼓舞。要知道,自唐末叛将朱温毁了唐长安以来,这座城市一直破败不堪啊!今日能为重建长安出力,能不卖劲么!
  但是,在数丈高的基座砌起来后,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难关——近万斤重的通天柱怎样才能搬上去呢?再往高里盖时,万斤重的通天柱、大量的木料、石料、砖瓦又怎么往上搬运呢?人们绞尽脑汁;秦王朱*(左木右爽)更是设起香案,求告鲁班显灵。但是去世千年多的鲁班爷并没有“显圣”独臂举上通天柱;也没有在饭馆里用筷子搭出模型骨架,帮人们解忧。怎怎办呢?
  正在这时,天公又下起雨来,使工程不得不暂时停了下来;人们急得抓耳挠腮,但是无法可想。这天,工匠们正在吃晌午饭,天突然放晴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木工突然把碗朝地上一摔,欢呼道:“有了,有了,有办法了!”顿时所有的工匠都放下饭碗,追问老工匠有何妙法?龙王匠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只是伸手指着那天上挂着的七色彩虹。
  众工匠一时没有解开这个哑谜,还以为老木匠愁得入魔发癫了,于是有人端来温酒、有人捧来热汤、还有人请来“兼职土朗中”,要为老木匠治病;老木匠一见就更急了,一跺脚,说出话来:“咱不会顺、顺着那彩虹把通天柱朝上推,朝上滚!”
  “你是说修一座半截拱桥,一头搭在楼基上,一头挨地?!”一位颖悟的工匠问。
  “对,对!就是这个办法,大量的砖瓦也可装在车上通过坡形桥运到钟楼、鼓楼上去!对,搭在楼基上的一头还可以做成活的,要搭多高就搭多高——这是我看到彩虹后的瞎想,不知能行不能行?”老木匠边说边发挥,办法也就越完善地巧妙了。
  “不愧是渭河上的老桥工,三句话不离本行!”
  “能行,我看这个办法行!咱说干就干!” 
  工匠们谁也顾不得吃饭了,跑到工地上边计议,边备料。这时,民工们听说有办法了,也都放下饭碗赶来了。于是一座坡形桥便象天上的彩虹似地出现了!
  人们用这座坡形桥加快了工程进度,先修建成了鼓楼,不久又修建好了钟楼;连钟楼上一万二千斤重的风磨铜大宝顶,也是顺着这座“彩虹桥”升上去的呢!
  “梓”指木头。因为修筑这坡形桥主要是运送木料等建筑材料的,因此后来就把修桥的起点处(即接地的那头),叫作“桥梓口”了。
  

出处: 《西安风物传说》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