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西安>西安市-神话故事传说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仓颉庙碑

赵 剑


  西安“碑林”里立着一通著名的汉碑——“仓颉庙碑”。这块十分珍贵的残碑,是从白水县武庄村的苍颉庙里移来的,它不但是金石学上最名贵最有价值的文物,还是苍颉造字的纪功碑。
  相传仓颉从小生得奇伟,四目重光,且又聪颖好学,博闻强记。长大后被黄帝选拔为史官,因此白水县仓颉南一里多地的一个村庄被称作史官村。开始,黄帝只让他管理全部落牲口和食物的数目,他依仗自己聪明,硬是用脑死记住了。后来牲口和食物不断增加、变化,单凭脑子记怎么也记不住了。怎么办呢?
  仓颉从自己的腰带结上得到启示,便在绳子上打结记数、记事,但时间一长久,就又记混,搞不清楚了。这时,黄帝正要与长期对立的炎帝“谈判”,命令仓颉把多年来炎帝部落犯境杀人的史实和抢掠牲口、食物的数字整理出来。仓颉面对着记事房里成堆的绳结,犯开了愁:这成千上万的大小绳结里,哪些是炎帝犯境杀人,掳掠牲口和食品的记录呢?!他绞尽脑汁也记不清,理不准了!这给黄帝的“谈判”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受到了黄帝严厉的斥责,仓颉心里象油煎似的难受,他不是怨黄帝责备了自己,而是惭愧由于自己无能致使本部落遭受到不应有的损失!他决心要创造出一些分门别类的符号,让大伙都能用它来传递信息、交流经验、记录 史实和各种东西的数目。但是怎么造出既简单又实用的符号呢?他把自己关在屋里,苦思冥想,人都思虑瘦了,也没想出一条路数来!
  正在他为难的当儿,一位白须老寿星找上门来开导他说:“你是史官,怎么连屋里大、还是宇宙博,都搞不清呢?你一个人思摸不清的事,为啥不能去问问大伙呢?”
  两句话点醒了仓颉,他告别老母、妻子,开始了长途漫游。不知他走南闯北地走了多少地方,只知道他穿烂了背着的七七四十九双草鞋,又赤足翻了八八六十四座大山,跨越了九九八十一条大河,拜访求教了数不清的深思博闻的人,头脑里才算稍稍开了一点窍儿。这天,他走到一个三岔路口看到一群身背竹弓、手持石矛的猎人正在那儿争执不休。一个猎人要往北,说前边不远一定有麋鹿;另一位猎人坚持去南,说有熊罴;再一个猎人定要向西,说有飞不快的野雉。仓颉问他们何以知道,他们都说是看着地上野兽留下的蹄印印儿认定的,决没有错儿。仓颉顿时大悟:一种动物的爪印能代表一种动物,我为何不能用一种象爪印那么简单明瞭的符号来表示一种动物或东西呢?对了,我何不画出能显示这种动物或东西特征的图形符号,来代表这种动物或东西呢?想到这里,他高兴极了,决定返回家乡去创造表示宇宙万物的图形符号。
  他回到家里,颐不得与老母、妻子欢叙天伦之乐,就把自己关在屋里,根据漫游各地收集来的丰富资料和印象,仓颉造起宇宙万物的各种形象符号来,但是他的工作不时受到老母、妻子和村里乡亲们的“干扰”,比如一日三餐、休息睡觉、儿女嬉闹等家常琐事,就使得他的造字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于是他悄悄地躲到村西的一道山沟里,潜心创造天地万物的符号,对妻子、乡亲们全保密,只让老母一人送饭。送饭时老母必须击掌为号,仓颉听到击掌声便出来接饭,从不让老母入内。
  岁月象流水一样逝去,一晃三年过去了!仓颉在沟里造字,从未回过家!连老母去世,他都没有回家送葬,只是爬在沟口朝东叩了三个响头便算尽孝了。老母谢世后,改由妻子给他送饭,妻子既担心丈夫的身子,又不理解丈夫的行为,一天妻子送饭时为好奇心所驱,没有按约定击掌为号,而是提着饭罐悄悄地走进沟里。这一进去,非同小可!她看见满沟的石猪、石羊在奔走驮石,高大的石人排成一溜在砌石盖楼,叮叮*(左口右当)*(左口右当),好不热闹!她仿佛看见石人。石猪和石羊都累得浑身冒汗,不由自主地喊了声:“快歇会儿!”话音未落,石人、石猪和石羊全僵卧在原地不动了!仓颉跑出山洞一看,又是吆喝他的石“匠人”,又是埋怨妻子,但都无济于事了。
  这些僵卧了不知多少年代的石人,石猪和石羊,为什么会帮仓颉盖砌石楼呢?原来仓颉在山沟里依照天地万物的形象造出来一些符号后,为了叫起来顺口,给它们起了个总名称:“字”。时间长了,他造的字越来越多,脑子里又盛不下了,怎么办呢?当时还远没有笔墨纸砚,他就用尖石、树枝把字“写”在山洞里的墙壁和地上。写满一个山洞,再打出第二个山洞来接着写。仓颉造字不止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便托梦给他说:“天下没有字,万古长混沌。你不要再打洞了,专心地多造些字吧!我命地仙们帮你盖一座高大的石楼,不但能存放你造的所有字,你登上楼顶还能远望长安,听到天宫的神语仙乐,可唤来百鸟欢歌起舞,使你能‘纵横布置成奇字,恍惚龟文鸟迹书’,好自为之吧!”第二天他便看到满山沟的石人、石羊和石猪都来帮他打基、驮石、砌石楼了,他心知这就是地仙们在给自己盖石楼了,心里很高兴。谁知当石楼已盖到一半时,被妻子闯进来一句话泄漏了天机,石楼 便半途而废了!——至令,虽然那半截石楼已毁坏殆尽,荡然无存,但人们仍把阳武村西的那道沟称做“楼子沟”哩。
  仓颉造出的无数字没地方保存了,只好从头到尾硬记在心中,走回到村里,要传授给乡亲们。但乡亲们习惯了不识字的生活,不愿意再费精力跟仓颉学什么字,仓颉心里既委屈又气愤,一气之下又出外云游,给天下好学的人教字去了。传说仓颉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所以陕西、江苏、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至今还流传着不少仓颉造字、教字的动人传说。据说,他曾在长安的张宫村设帐收徒,教出了数千能念字写字的弟子;这些弟子再各收弟子,于是仓颉造的字便得到了初步的普及,仓颉的名子便不翼而飞、誉满天下了。落叶归根,仓颉暮年时又回到家乡,这时乡亲们才了解到识字的好处,纷纷送子弟拜他为师,求他教写字认字。他高兴地答应了。终于为家乡培育出不少人才,仓颉百年之后,家乡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劳苦功高的造字人,称他为“仓圣”,并为他在家乡修建了仓颉庙和墓,还立了一块巨碑,碑上用他所造的字记叙和赞颂他一生造字的功绩。但是苦于无法精确地统计出他一生到底创造了多少万个字?只是说有三石六斗油菜籽那么多,除了仓圣,谁也没有学完,连后来的孔圣人也只学了两石,也就够用了,还教出了三千弟子,七十二位贤人,因而孔门弟子也在仓颉庙立了一块“孔子弟子题名碑”,来向他们先师的先师尽弟子的弟子之礼。还剩下一石六斗字没处用,仓颉沿着河西走廓撒播到外国异邦去了,这才使异邦外国开始有了文字。
  许多许多年过去了,家乡的乡亲们在初建庙时立的那块巨碑湮没了,碑文也无从考证了,但人们仍没有忘记造字的仓圣。他们在东汉年间重新扩建修葺了仓颉庙,又重新立了一块纪功碑——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西安碑林看到的那块“仓颉庙碑”。
  

出处: 《西安风物传说》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