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渭南>韩城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抬芯背芯

任喜来 程宝山


  逢年过节,在喜庆的社火队列中,常常出现丈余高的芯子,光彩纷呈,奇巧惊验,格外引入注目。韩城南塬,以抬芯为主,而在北塬,人们更喜欢背芯。抬芯气魄宏大,称摆故事,而背芯表演灵活,叫耍芯子,更有韩城特色,更为韩城人所喜爱。
  抬芯历史悠久,虽兴起于何时难以稽考,但从南塬城北村民国15年,在故事箱中翻出明万历年摆芯子的捐款帐本来看,可见明代抬芯就活跃在韩城民间社火行列之中。在韩城境内,以城北、涧南、谢村城等村最为驰名。抬芯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革新。清代以前,以古典戏剧、成语掌故、传说故事为主。辛亥革命后,罢旧的戏文,兴起猜谜斗智的故事。1982年,城北村抬芯以“溥彼韩城”为总题,以韩城民间十大故事为内容,进城献艺,引起轰动。
  抬芯的构造和装制,以方形木框为底座,框内以石配重,四人抬,芯子为有叉的铁杆,高达丈余。杆上分叉处,束缚四、五岁扮演角色的小演员,可三、四人,可五、六人,组成一个故事或一折戏剧。过去,装制时不让外人看,以免奇巧奥妙之处为人所知。表演时,数堂、十数堂芯子一堂堂地款款移来,各堂小演员在蓝天白云之间舞动,既惊险、又飘逸,围观者赞口不绝。
  背芯和抬芯相比是后起之秀。清道光年间,北塬大梗村(今新农村)有一富户同圪蚤,对闹社火热心。他见抬芯几个抬一堂,移动不便,首创了背芯。背芯一人背一堂,行动自如,欢快飘洒,可走一般的舞步,又可交叉交换队列,比抬芯灵活,更吸引观众。背芯继梗村之后,北涧西村的背芯也享有盛名。
  背芯的制作,特别讲究奇巧。六、七尺高的铁杆下卡在背手的腰间,杆上有—块或两块幼童踩的木板,经过艺人的精心处理,就成为内容丰富,多彩多姿的表演节目。如:“孙悟空”独立在云头上,“七仙女”舞蹈于莲蓬中,“许仙”和“白娘子”相会于断桥边。制作贵在出奇和精巧。
  背芯的表演,更讲究自如洒落,背手均要功底好,身架活,扎脚稳,腰劲足。尤其是对背双角的背手要求更高,因为一场社火,摆街过巷,要小半天功夫,来回舞动变换队形,平衡端正地扎好坐马势,极不容易。只有功底厚实、技巧高超者,方可担当此任。背芯的好背手,步态潇洒、舞步健美,使芯子上的小演员也随之舞动,衣袖飘然,真让人为之叹服。
  背芯子的内容,还有不少名堂,因“社火”与“射虎”谐音,芯子常有斗智的讲究。民国9年,在狮山药王庙脚下的北涧西村,为了纪念药王孙思邈,在村子里大闹社火耍芯子,其中一堂芯子,背手胸前挂一纸牌,书“知母、贝母”两味中药名,芯子上却是一书生背一老妇人,观者争猜,难解其义。北涧西人亮了谜底为“穆连生救母”,满堂叫绝,传为佳话。这类背芯的文化色彩更浓,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引人入胜。
  

出处: 《韩城文史资料·韩城民俗》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