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渭南>富平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阿宫腔





图一、阿宫腔《九江口》剧照;图二、1961年10月4日,国务院付总理陈毅(右一)在北京怀仁堂亲切接见富平阿宫腔剧团全体人员;图三、1961年10月4日,中宣部付部长周扬(右一)在北京怀仁堂接见富平阿宫剧团全体人员;图四、1961年10月,富平剧团进京汇报演出,受到国务院付总理习仲勋(左一)的亲切接见。

《富平县志》


  是富平县独有的剧种,也以板式变化为主要腔调。阿宫腔是由秦朝阿房宫中歌女所唱的曲调演变而来。从现有的资料看,清同治年间,本县有金盆子、金马驹、陈相公等阿官腔皮影班,距今有140多年。清光绪年间,乾县的任相公、临潼的赵相公;清末民初,三原的王仑、富平的乔娃子、有娃子(礼泉人)皮影班也演出阿官腔戏,民国18年年馑后,阿宫腔成为富平独有的剧种。
  阿宫腔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它的唱、做、念、打及音乐伴奏方面,以唱腔和音乐最富有特色。唱腔上讲究翻高遏低,并着重使用“噫”“耶”拖音,有“三放(指秦腔拖音)不及一遏”之说,不沉不噪,激越委婉。阿宫腔曲牌多达400支。主要乐器文场有二股弦(硬弦)、月琴、胡琴、唢呐、笛为伴奏乐器;武场节音为板,伴奏乐器有小锣鼓、铙钹、击子、牙子、梆子等,合奏起来幽雅清脆。
  建国后,中共富平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抢救和发展阿宫腔戏十分重视,1957年将段天焕的“群乐皮影社”改为县办大集体皮影剧团。1958年又通过改革把它般上大舞台演出,使之在保持原有的艺术特色上有了新的发展,改变了原阿宫腔剧本中说繁唱简的情况,根据剧情增设了大段唱段,音乐上增加了扬琴、二胡、中胡、大提琴、小提琴、长号、圆号,扩大了音响效果。作曲手法上丰富了色彩,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现在,阿宫皮影剧团全演阿宫戏;县阿宫剧团既演阿宫戏又演秦腔戏,民间业余剧团有时也演阿宫戏。

出处: 《富平县志》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