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宝鸡>眉县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汤峪温泉

《眉县志》


  汤峪温泉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的汤峪沟口,处龙凤山和凤凰山的夹峙之中,西傍汤峪河,温泉常年水温在60℃以上,为旅游、疗养、沐浴的佳境。汤峪温泉,历史上即负盛名,郦道元《水经注》中说:“距渭河南13里之汤峪温泉,沸涌如汤,可医百病。”隋开皇十五年(595),隋文帝在此建造了风泉宫,以昭示胜迹并备避暑、沐浴之用。唐时将风泉宫改为凤泉汤,高宗、玄宗等屡临凤泉汤沐浴游览。玄宗做诗称“阴谷含神爨,汤泉养圣功,益龄仙井合,愈疾醴源通”,对凤泉汤做了很高的评价。当时温泉的发展极为兴盛。于百年来,人民群众称汤峪温泉为“神泉”“塘子”。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眉县乡土志》载:“温泉,在汤峪口,有五泉凉热多异,旧传沐浴可疗病,即唐代所谓凤泉汤者也。”温泉内泉眼甚多,小如珠,大如拳,其中较大的泉眼有三处,相距5—15米左右,流量充沛,年出水量约20万立方米。经科学检测,水内有钾、钠、镁、铁、钙、碘、锰、砷、铵,氟等多种化学元素。沐浴后不仅可以消污去垢,促进入体新陈代谢,帮助消化,而见可以达到治疗疾痫、强身健体的功效。尤其对牛皮癣、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痒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对于胃溃疡、气管炎、肥胖病、糖尿病、心血管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清雍正《眉县志》中所列之八景之一。“凤泉神泽”即指汤峪温泉而言。在温泉南数里有另一处胜迹曰鱼洞,旧志载:“其源通蜀江,谷雨前后二三日之间,鱼必出洞,人往候取,但听八音齐奏,仙乐飘飘,声应山谷。其鱼之出,先小后大,难可记等,玉腮吹浪,银甲射日,唫喁游泳,顺流而下于渭,得而烹之,味极鲜美。不亚江南之鲜鲥”。这就是八景之一的“鱼洞仙音”。今鱼洞犹在,但因铺筑公路,此地环境大变,谷雨捕鱼已成旧日史话。傍依汤峪河之凤凰山巅,有一座今人称之为“塘子城”的城墙遗迹,据传即为隋文帝所建“凤泉宫”旧址。龙凤山有一老君洞,俗呼牛窑。相传龙子李聃当年骑青牛曾从汤峪经过,并在龙凤山上牧牛观景,于是后人便在窑洞内塑一卧状青牛,老君端坐牛背,栩栩如生,凡来此沐浴游览者大都要顶礼膜拜,尤以农村老年人至为虔诚。温泉院内餐厅之南有一巨石,孤傲独秀,形似帽盔,周围树木丛立,别具情致。沿温泉南行一公里,有一巨石屹立汤河东岸,巨石之上又有一石,俗曰磊磊石,又称“神功石”,此石哿异之处在于一夫撼则动,数夫撼则不动。
  汤峪温泉,处钟灵毓秀之地,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远近游客。民国35年(1936),“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返回南京,一次问到眉县汤峪,此话传至陕西,当时西安警备区司令徐某以为蒋介石在临潼华清池遇险,若再入陕,必不去华清池,眉县汤峪或可成停留之地。31年(1942)遂派陕西保安第10团和眉县政府募捐、集资,先后修了双人池5个、5人池一个、一座大池、一座群众池(各内设男女池一个)、三间免费池(内设男女大池各一个),并成立汤峪温泉管理处。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汤峪温泉以极大的关怀和支持,1966年至1979年,曾先后七次拨款修葺。特别是1974年后,先后修建了凤泉汤、汤凤泉、南凤池、北凤池、餐厅等五座楼房和热水库、凉水塔等,建筑面积4851平方米,共有浴池140个,设住宿床位166张,增设现代化浴池l9个,淋浴24个。浴室内宽敞舒适,用具精良。冬春旺季,温泉一次同时可容纳浴者300多人,一日之内洗浴者最多可达2000人。为了方便群众,温泉院内设有百货商店、餐厅、照相部、院中央建一菱形花园,园内百花叶艳,微风吹过,花摇锦移,煞是醉人。四周栏杆雕刻分别为龙、凤、鹿、鹤等图案,蔚为壮观。花间小道设有供沐浴、旅游者休息、赏景的连排座椅,花园中心修有一水池,分别塑有蛟龙飞凤像。龙吞水吐雾,怪展翅欲飞,龙腾凤舞,活灵活现。仰望青山滴翠、山花烂漫、枫红果青,山上亭台耸立,白云随风轻扬。侧耳倾听,林涛阵阵,河水潺潺,身临其间。如入仙境,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80年代初,汤峪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汤横、汤槐两条公路市连西宝公路南线,西安、宝鸡从毗邻各地每日有班车通往汤峪,往返不息,游客、沐浴者络绎不绝,温泉及汤峪口已成为一处兼具旅游、沐浴、疗养、避暑等功能的胜地,也成为眉县旅游的龙头。

出处: 《眉县志》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