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秦汉文化比较研究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汉景帝阳陵出土的骑兵俑

袁仲一


  我从有关文章中多次获知汉景帝阳陵出土了一批女骑兵俑,但一直没有见到实物。去年9月19日下午,我随司马迁及史记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代表一起到阳陵参观,在阳陵博物馆展厅内看到了—二十件所谓女骑兵俑。俑均为裸体,双腿分张作骑马姿态,上身笔直,双臂原为木质,因木腐朽臂已不存,仅在双肩的外侧有圆形小孔,用以插接双臂。通体涂枣红色,头发为黑色。脑后绾圆形髻,髻较低,形似覆盘。身体瘦削,胸肌不隆突,无女性突起的乳房,与男性陶俑的胸和乳房的处理方法无差异。在会阴处亦无女性的特征,臀部不硕大,腹部扁平,脐部有一小孔。
  此类俑被称为女俑的主要论据有二:一是发髻,二是面型像老妇人。经反复对比观察,汉阳陵出土的数千件陶俑,其发髻的形状有三种类型:一型是脑后绾结近似梯形的扁髻。绾结的方法,是将发分为左右两半,分别梳理后拢合于脑后;接着向内折叠成双层,再用余发环绕缠扎后反贴于脑后,其高度与头顶平齐;再将发尾在顶端盘结成扁环形小髻,贯一横笄,并用巾(陌额)束扎,以防髻的下坠滑脱。绾此型髻者基本上都是铠甲步兵俑。俑为裸体,男性的生殖器做得形象逼真,二型是脑后绾圆髻。绾结的方法,先将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分别梳理后拢于脑后,形状如圆丘,并贯一笄,髻位于后脑勺部偏下。此型俑亦为裸体,女性的生殖器官明确,乳房有小圆珠形奶头。这类俑不是兵俑,而是女侍俑。三型发髻近似二型髻,但低矮,形似覆盘,位置较二型髻略高,位于枕骨的上端。此型髻均为骑兵俑,其性别特征不明确。秦始皇陵园出土了十余件跽坐俑,都是脑后缩结圆形髻,双唇刻划胡须,明显为男性。由此可见脑后绾圆髻者,不是女性特有的发型,不能作为区分男女性别的标志。
  关于阳陵骑兵俑的脸型问题,其面为圆形,两个颧骨特别高大,颧部的肌肉隆起,好像半圆的球形。由于颧部特别高,嘴和眼部相应凹陷,看起来像个老年妇人。其实这是中国西部草原地区羌人的面型特征,经过艺人的艺术夸张。
  秦汉时期无女兵,只有男子才服兵役和徭役。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汉书·景帝纪》)。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颜师古注:“《汉仪注》云: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土,习射御骑驰战陈。又日年五十六衰老,乃得免为庶民,就田里。今老弱未尝傅者皆发之。未二十三为弱,过五十六为老(《汉书·高帝纪》)。”傅,即男子著名籍,以便政府征发兵役或徭役。在特殊情况下,有时征发女子从事外徭杂役,如惠帝三年(前192年)“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五年(前190年),复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汉书·惠帝纪》)。但汉代无征发妇
  女从军的记载。秦汉时不但没有女骑兵,亦无妇女骑乘的习俗。妇女骑乘的风气隋唐时比较盛行。
  汉的骑兵是从楚汉战争中组建成军的,但数量不多。因西汉初年马匹奇缺,以致“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伴随着养马业的恢复和发展,骑兵逐渐壮大起来。至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令“中尉周舍为卫将军,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军渭北,车千乘,骑卒十万人”(《汉书·文帝纪》),以防备匈奴进犯。由此可见这时汉骑兵已成为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在西汉王朝的骑兵中,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骑兵占有相当大的数量。《汉书·高帝纪》记载:十一年(前196年),“上乃发上郡、北地、陇西车骑,巴蜀材官及中尉卒三万人为皇太子卫,军霸上。”上郡、北地、陇西等地均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地骑兵的主要成份当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汉书·地理志下》记载:“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颜师古注:“师古曰:六郡谓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这些地区民族性格慓悍,“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汉书·地理志下》),精于车骑田猎之事。羽林、期门皆为宿卫官,“期门掌执兵送从,”人数多至千人。羽林亦掌送从,次期门,武帝太初年间“名日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宣帝令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汉书·百官公卿表》)。关于期门羽林名称的来源,颜师古注:“服虔日:与期门下以微行,后逐以名官”。师古曰:“羽林,亦宿卫之官,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也。一说羽所以为王者羽翼也。”关于期门的来源另有一说,《汉书·东方朔传》说:建元三年(前138年),“八九月中,与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期诸殿门,故有期门之号自此始。”羽林、期门军多由西北六郡良家子充任,如汉义成侯甘延寿就是北地郁郅人,“少以良家子善骑射为羽林”(《汉书·甘延寿传》。汉时还设有“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又有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颜师古注:“长水,胡名也。宣曲,观名,胡骑之屯宣曲者”;掌池阳胡骑,“胡骑之屯池阳者也”。
  综上言之,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在汉代骑兵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除利用西北六郡的地方骑兵以备匈奴、保卫京师外,还选用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者充当中央卫兵,担任京师的宿卫任务。汉景帝阳陵出土的骑兵俑群,有一部分的形象与咸阳杨家湾西汉墓陪葬坑出土的骑兵俑的形象不同。杨家湾出土的骑兵俑多为长方面庞,是关中地区汉人的典型形象。景帝阳陵出土的骑兵俑的形象前已言之,为圆面庞,五官粗犷,颧骨高隆形如丘,具有西北地区羌戎的特征,似为六郡良家子充任的中央卫兵,武帝初年以后名之曰羽林、期门。
  

秦汉文化比较研究:秦汉兵马俑比较暨两汉文化研究论文集/吴永琪,杨绪敏,邱永生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