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茂陵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一章 汉武帝传略

陕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一
  汉武帝名彻,景帝刘启第九子。汉景帝前元元年(前156)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
  汉武帝生母王美人,是槐里(今陕西兴平县东南)王仲的女儿。她母亲名臧儿,是西汉初燕王臧荼的孙女。臧儿与王仲结婚,生一男两女,不久王仲病逝。后来臧儿再嫁长陵(今咸阳县韩家湾白庙村东)田氏,生两男,田蚡、田胜。
  臧儿长女原先嫁给金王孙为妻,已生一女,后反悔,执意脱离金家。臧儿后设法将女儿送进皇宫,凭姿色得到太子刘启幸爱。生一男三女,男即刘彻。刘彻降生之年,其父刘启即位为皇帝,但其母却非皇后,他要成为太子,实在不容易。当时薄皇后无子,栗姬子刘荣立为太子。刘彻四岁时,才被封为胶东王。
  景帝姊长公主,颇得其母窦太后疼爱,嫁给堂邑侯陈午,生一女名阿娇,欲使阿娇与太子刘荣结成鸾凤。遂差人去见刘荣母栗姬求亲,不意竟被回绝,因之长公主对栗姬怀恨在心。后想到王美人曾自矜说,其怀刘彻时,梦日入怀,斯为“贵兆”。今视刘彻俊俏,聪颖不凡。便将阿娇婚事移到刘彻身上。长公主伺隙向王美人提亲,即获满口答应。
  自此之后,长公主恃其与景帝是同胞,并且平时很信任她。乘薄皇后被废之机,经常在景帝前褒扬王美人,美誉刘彻。因厌恶栗姬,日谮其不是。景帝曾有病时嘱栗姬:“诸妃之子,吾百年后,善视之。”栗姬逆意不肯,且出言不逊,景帝讨厌之。从此益信长公主所言无误。这时王美人从中设计,欲擒先纵,阴使大行官向景帝奏请:“子以母贵,母以子荣。”促使景帝及早立太子母亲栗姬为皇后。景帝于盛怒之下,疑大行官受栗姬贿,替其说情,杀掉大行官。已而索性把太子刘荣废为临江王。栗姬犹恃宠任性,寻景帝理问,吃了个闭门羹,于前元七年(前150)忧虑而死。
  阅两月,景帝宣布立王美人为皇后,时逾20天,7岁的刘彻被策立为太子。刘荣被废后两年,因犯小错,竟被迫自尽。
  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景帝逝世,刘彻16岁,继承帝位,尊母为皇太后,祖母窦太后为太皇太后。已婚的陈阿娇,也顺理成章地当了皇后。
  这时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想扩大他们在朝廷的势力。窦太后的兄弟、侄子,已被封侯者3人,其堂侄魏其侯窦婴、曾经戡定七国之乱有功,在朝里有地位有势力。皇太后只有其兄王信被景帝封为侯。但王信是个酒囊饭袋,不晓得招揽人才,谋取权势。皇太后觉得自己势单力薄,乘武帝年幼之机,把她同母兄弟田蚡、田胜,破例封为列侯。如此,16岁的汉武帝,上有窦太后专横,干涉朝政,下有窦婴和田蚡的争权夺利,武帝如鲲鹏不能展翅,蛟龙不能腾跃。可是武帝胸怀大志,岂能长期作傀儡?
  当时丞相是卫绾,敦厚持重,善做官,无作为,汉武帝欲罢免他,无所借口。后来察知监狱里关着不少无辜的囚徒,无人审理,多被囚死狱中,才免了丞相卫绾之职,任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窦、王两家在朝廷平分秋色。
  汉初以“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作为统治的思想和政策。历经高帝、惠帝、文帝和景帝70多年的“休养生息”,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民康物阜,粮食积溢。平定诸侯七国之乱后,中央政权得到巩固。但北方边境,匈奴族仍在侵扰和掠夺;国内豪强势力日益坐大,官府争权夺利,鱼肉百姓,宽容忍让的黄老政治,一天比一天不得人心。至汉武帝即位,朝廷已有不少人追求儒学,窦婴、田蚡即其代表,武帝老师卫绾、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等都倾向儒学。惟独控制朝政的窦太后,醉心黄老之学。但是,以儒家代替“黄老之学”,成为众愿所归势所必然的趋势。御史大夫赵绾提出今后奏事毋呈窦太后,莫使参政,以便“独尊儒术”。窦太后知道此事,甚怒,将御史大夫赵绾及郎中令王臧下狱,二人自杀,丞相窦婴,太尉田蚡皆免职。
  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死,武帝才得以下诏“置五经博士”,建明堂,设辟雍,教授子弟,培养儒士。体现出武帝对儒家思想的重视。元光元年(前134),首先提出“贤良方正极谏之士”,令各地推荐英才和对儒家“经典文学”有素养的人,去中央经过皇帝面试,合乎要求者,授予官职。广川儒生董仲舒应诏被召见。其建议治国理政之法和统一的指导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上奏武帝,全被采纳。
  22岁以前,武帝因受祖母窦太后影响,不能亲政。这位少年天子,并不甘心寂寞,命太中大夫吾丘寿王,在长安西南修建了“上林苑”,周围300余里,辽阔富丽。苑内宫室豪华,奇花瑞草,珍禽异兽,无不俱备。武帝整日在其中骑马狩猎,任性驰骋,优游取乐、沉溺声色。《汉书·贡禹传》说,武帝生前好色,以年轻貌美的女子数千人充斥后宫。其宠幸姬妾之多,为西汉帝王之最。
  一次,三月上巳日,武帝依俗礼在霸水之滨,举行完除凶去垢的仪式后,返回时途经平阳公主家,于饮酒中见歌妓卫子夫,慕其姿色,酒意欲醉,起身在车轩中更衣,因子夫侍候更换衣服,得到临时幸爱,因此平阳公主奏请,将子夫纳入后宫。
  汉武帝喜爱文学中的诗赋,尊重诗人雅士。他常常召集许多知识分子,随侍左右,议论国事,其最亲近者有严助、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枚皋、东方朔等。曾披阅《子虚赋》,甚为赞赏地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适狗监杨得意在侧,趋前拜说,此赋作者是同乡司马相如。武帝闻之大喜,即命召见,授予官职。
  赋体创始于战国时的荀子和宋玉,司马相如将它的文学艺术,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汉武帝于元封三年(前108)在柏梁台上与一批文官武将饮酒赋诗,诏群臣有会七言诗者,乃得上座,人各一句,句皆用韵。彼此唱和,成为后世的“柏梁体”。武帝作的诗歌、赋有《瓠子歌》、《秋风辞》和《李夫人赋》等,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武帝从而饱受足智多谋之士与谙悉世情的贤良博学的宏儒的陶冶,造就了他求贤纳谏的作风,胸怀开阔的雄才大略。
  二
  汉初高帝让民“休养生息”,听取娄敬建议,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换得边境暂时的安定,使人民安居乐业。文帝、景帝沿袭之,犹能崇尚节俭。历时几十年,至汉武帝时,民殷国富,国库充实。加之武帝英烈,心怀壮志,励精图治,欲尽快地使汉朝繁荣富强起来,急需向外用兵,决不让屈辱的“和亲政策”延续下去,矢志反击匈奴贵族的掠夺和侵扰。
  建元六年(前135),专横揽权的窦太后病逝,汉武帝才得以亲政,施展宏图,首先以儒家思想,代替了黄老之学,其次是反击匈奴与集权中央,武帝自23岁至37岁的14年中,大权独揽,逐步实现他的宏伟规划。元光元年(前134)匈奴单于贪婪不已,又派使者来求“和亲’。武帝一直认为这种作法,是妥协、屈辱、苟安的行径,始终含恨在心。为此朝廷曾召开有他参与的讨论会,文武重臣齐集议事厅,气氛严肃激烈。王恢等拒绝“和亲”;韩安国等主张继续“和亲”,后者占着优势,结果武帝不得已而许之。觅一民女,嫁于匈奴单于。
  但至第二年,雁门郡马邑县土豪聂壹,通过大行官王恢上奏武帝,献计“马邑之谋”,伏兵击败匈奴,打动了汉武帝的心弦。武帝复召集群臣开会说:“匈奴不识好歹,我以美丽的姑娘嫁给单于,尤傲慢无礼,还屡次派兵侵扰边境,致使我军民不能安居乐业,生命亦无保障,朕心痛之。我已决心兴师反击匈奴,诸位大臣心意如何?”以韩安国发言主和,被主张反击的王恢驳得理屈词穷,韩安国在几天的争辩会上,终归失败。
  武帝趁势亲自部署,用聂壹借行商潜入匈奴境内,施诱兵之计,以杀马邑县令、县丞为钓饵。暗以死囚二人头悬挂马邑城门上,诱匈奴深入。单于亲率铁骑10万,侵入塞内,直奔取马邑。武帝预先派李广、王恢等四大将军,韩安国为统帅,以兵30万,伏于马邑城外山谷中等击之。匈奴兵至,牛羊处处,四野寂然。心疑,攻取边哨,雁门尉史巡防到此被捉获,机密泄露。单于军急遁出边境。汉军知情,欲追之已迟。功败垂成,一无所获。廷尉审讯王恢,以延误军机论处,下狱自杀。
  马邑之谋后,汉武帝毅然决然地揭开了对匈奴长期频繁的战争序幕。其中有三次具有决定性的战役。
  第一次是在元朔元年(前128),匈奴兵大肆侵略上谷郡。车骑将军卫青、公孙贺等,率大军自云中向西迂回,击败了匈奴白羊王、楼烦王,收复了河南地,建立朔方郡,招募贫民10万徙居朔方,作为边防重镇。
  第二次是在元狩二年(前121),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自陇西两次出击匈奴,一次越焉支山,一次逾祁连山,斩俘匈奴4万余人。当年秋天,匈奴浑邪王杀了休屠王,率数万人来降,武帝将其分散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设立五属国;分河西地为武威、酒泉两郡,后增设张掖、敦煌为河西四郡。河西四郡的建立,不但切断了匈奴与西羌的交通,还开辟了通往西域的走廊,给中国与欧洲的文化交流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第三次是在元狩四年(前119),武帝再次兴师动众,命令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随军战马4万匹,步兵和辎重兵,数十万人,浩浩荡荡,分道深入漠北,攻击匈奴主力。卫青从定襄出塞外千余里,与匈奴单于交战,单于大败,领数百骑突围远遁。汉兵一直追至漠北寘颜山、赵信城。霍去病由代郡出塞外2000里,大败匈奴东部兵,斩获7万余人。这次大战役,匈奴兵士死伤八九万,致使匈奴“漠南无王庭”。汉军人马也损伤不少。但汉军大胜,匈奴惨败的局面,已经形成了。
  汉武帝在打击匈奴的同时,还加强对北部边防的部署,曾经一次就向朔方移民70余万,在该地区设立田官,督戍卒屯田,由官方供给牛畜、农具和谷种子,促进草原牧场变成了牛耕农业区。
  汉武帝为确保河西地区的安全,筑新长城,东接秦长城自今宁夏银川市至甘肃嘉峪关,长约770公里,城高1丈5尺,宽1丈3尺,异常坚固。每隔5里、10里筑置一烽火台,设戍卒瞭望,遇有敌情,即燃火炬报警。并从内地征调农民,来此服役。
  自从击溃匈奴之后,消除了北方边患,汉武帝就预谋和西方各国建立联系,以使汉朝声威远播西域,当时居住在祁连、敦煌之间的月氏人,被匈奴欺侮,他们含恨忍辱地向西逃至阿姆河北,建立王国,后来征服大夏,由游牧生活发展为农耕生活。武帝决定联络月氏,以断匈奴右臂。招募能出使西域者,张骞应募。建元三年(前138)张骞奉命持节,率百余人出使西域,先后两次,时经13年,历尽艰险,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一条国际性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肇始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三
  汉武帝为了向外扩张势力和谋求全国的统一,即筹划向南、西南及东方用兵。
  建元三年(前138),闽越出兵攻打东瓯,东瓯派人来长安告急求援。19岁的汉武帝与大臣商榷,太尉田蚡认为都是越人,不需要援助。而中大夫庄助主张相助。武帝派庄助奔赴会稽调兵救东瓯。不意在途中,闽越闻之自行撤兵。东瓯得救,对汉王朝极为感激,并请求内徙,武帝迁其民众于江淮间与汉人杂居,促进了民族融合。
  建元四年(前137),出兵援助南越王赵胡打败闽越,但赵胡无心归服汉朝,仍然独立,只用太子婴齐作人质。婴齐在长安娶邯郸樛氏女为妻,生子兴,婴齐死,其子赵兴继位为王。南越内分两派,樛太后赵兴为亲汉派,丞相吕嘉是反汉派,不内属。元鼎四年(前113),汉使安国少季出使南越。令王及太后入朝,路博德率大军屯桂阳待命。瞭氏感到势急,欲设计杀掉吕嘉,未遂。反被吕嘉觉察杀死国王、樛太后和汉使,又一举击败汉军,杀了韩千秋。汉武帝知情大怒,命杨仆率水军10万,长驱直入,破石门,与路博德军会合,向番禺进攻,城内叛军尽降。吕嘉夜间逃入海,被追捕杀掉。割据93年的南越,终被汉朝统一。
  元鼎六年(前111)春,汉武帝东行到汲县新中乡地方,听到汉军杀死吕嘉,改新中乡为获嘉县。消灭南越后,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等9郡。汉伐南越时,西南夷的且兰君叛乱,杀死汉使及犍为郡太守。因此汉武帝灭南越后,即以乘胜之师转击西南夷、夜郎、滇池等国及许多部落,他们先后请属归附。于是武帝在此建立牂柯、越巂、沈黎、汶山、武都、犍为和益州等7郡。
  其次,在汉朝初年,燕人卫满立国于朝鲜半岛,汉武帝派涉何出使朝鲜,责令其王卫右渠入长安朝汉天子,卫右渠始终不肯接受。当涉何回到国界浿水,杀死朝鲜护送人俾王一名,然后渡水。武帝以功拜涉何为辽东东部都尉,后被朝鲜袭杀。元封二年(前109)武帝振荀彘率陆军出辽东,杨朴领水军渡渤海攻卫氏王朝获胜。在卫氏统治区设置玄菟、乐浪、真番和临屯郡。
  四
  汉武帝在政治方面,既重武又重文。对于选拔人才,倍加重视,采取不拘一格的办法,如卫青、霍去病和主父偃等都出身贫贱。主父偃早年曾学短长纵横之术,以后始学《易》、《春秋》、百家之言。曾上书为汉武帝论国事,颇得赞赏,被任为郎中。一年之内,四升其官。
  武帝欲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听取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各诸侯王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由中央按地名封侯。用此方法,诸侯王的领土由大化小,必然自行削弱。当时,各地方已出现了一批豪强,势力日益壮大,他们不仅占有大量土地,还凭藉权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称王称霸,破坏朝廷统治秩序。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应当迁徙他们到茂陵邑。内可以殷实京师,外可以消除地方上的隐患。
  汉制每年八月在祖庙祭祖,规定诸侯王和列侯献金助祭,叫做“酎金”。元鼎五年(前112),武帝藉口列侯贡献酎金成色不足,以对祖先不敬的罪名,一次就夺去侯爵106人,把他们废为平民。丞相赵周,明知诸侯贡献酎金,有的份量不足,故意隐瞒,武帝发觉后立即将其关进监狱,赵周畏罪自杀。
  武帝在打击豪强,削弱诸侯王的斗争取得胜利以后,为了从根本上加强中央集权,并完善封建统治机构,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广开选拔官吏的途径。武帝在其即位之初,曾下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召到董仲舒和公孙弘两位博学雄文的儒家。元光元年又下诏,“令郡国各举孝廉一人”,以“孝”和“廉”选拔人才,还算是首创。元朔元年(前128)武帝嫌各地举荐的“孝廉”太少,下令督催各地,要按时推荐,否则,黜免其职。并明确人选的准则分为四类:一是德行高洁,志节清白;二是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是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复问,文中御吏;四是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决断,才任三辅县令。
  二、建立封建法制,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为了制止违法作奸、行为越轨的人,重用张汤、赵禹、王温舒、尹齐、咸宣等一批“酷吏”。他们为官作吏,大都清廉直正,执法不阿。并令张汤、赵禹二人补充制定律令,成为西汉极其严厉的法纲,达到“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的程度。
  首先命张汤受理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的谋反问题,深究穷追,株连其“党羽”达数万人;又奉旨审讯陈皇后“巫蛊一案”,仍然彻底穷究,连拉带扯,搞出300余人,全部处以极刑。因此张汤得到武帝的器重,提拔为侍御史。
  武帝闻知王温舒之名,即将他从广平都尉提拔到豪强集中难以治理的河内地区任太守。王温舒早悉河内豪强家产丰富,人多势众。到任后,即下令捕捉为非作歹的豪强1000多人,重者处以族刑,轻者定谳处死,家财全部没收。流血千里,豪强遂畏法不敢再犯。封建制度得以巩固,社会秩序也随之而安定。
  五
  在反击匈奴烽火连天的年代里,汉武帝仍然重视对农业、水利的建设。先初步把铸钱、冶铁、煮盐三大权利收归官营。继之迁徙人民开垦荒地,并下令皇帝养马的苑囿,允许百姓放牧、采樵。无主的荒地,租给少地的农民耕种,以扩大耕地面积。推广铁制农具,发展农业。到他晚年,提倡赵过的新田器,用牛耕、耦犁、耧车。实行代田法,用力少而获谷多。采用董仲舒侧重麦禾的建议。过去关中民俗不好种小麦,有失农时地利。武帝诏命大司农,号召农民多种宿麦,从此关中盛行不懈。
  在水利方面,武帝更为关注。秦始皇元年(前246)在关中修有郑国渠,时经136年,至武帝元鼎六年(前111),采用倪宽的建议,在郑国渠旁南岸,开了六条小渠,叫六辅渠,灌溉这一带高地。到了太始二年(前95),赵中大夫白公复奏,在秦渠附近修渠,引泾水起于谷口,流至栎阳,注入渭河,长200余里,灌溉农田4500多顷,名叫白渠。白渠挟带的河泥,含有很好的肥料,肥田壮苗,增高产量。时人作歌,颂扬渠惠:“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灌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元光三年(前132)春天,黄河从下游顿丘决口,夏季又在濮阳瓠子决口,向东南泛溢,注入巨野泽,通于淮、泗、梁、楚等16个郡,成为一片汪泽,民众惶恐万分,呼天号地。后武帝巡狩封禅而出,才知关外有此水灾。到元封二年(前109年),泛滥成灾已经过24年。武帝使汲仁、郭昌率数万人塞瓠子口,并亲自到河上,令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与卒同负薪。20余年的黄河大决口,终于堵塞了。元光六年(前129),大司农郑当时建议:“引渭穿渠起长安,傍南山下,至黄河三百余里,……”汉武帝命水利家徐伯对地形进行勘察,竖标作记。派数万人,修凿了一条由关东运输粮食到关中的渠道,叫做漕渠。三年竣工,可灌溉农田万余顷。根据张汤的意见,汉武帝动用数万人,修通褒斜道。由沔水进入褒水上源止,舍水登陆,车运百里,再从斜水下渭水。成为长达500余里船漕转运的水路。
  以后武帝在修龙首渠时,采用凿井法,井井相通。也称“引路渠”。是当时一大发明,使高低不平之地也能得到灌溉。
  从此以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川、谷之水,以灌溉农田。在关中还开凿灵轵、成国、*(左氵右韦)渠等三渠,各灌溉农田万余顷。
  六
  汉武帝因连年向外用兵,以大批财物赏赐将士和归降的匈奴,又兴修水利、河堤,更恣意地建筑苑囿、宫殿,挥霍无度,不惜耗费大量的物资和难以数计的巨额金钱,每年入不敷出,用尽了自汉以来70年的积蓄,造成经济上的大危机,影响了其封建主义统治基础的稳固。在此情况下,为了克服经济危机,他毅然起用桑弘羊、孔仅和东郭咸阳等几位理财专家。元狩四年(前118)武帝在宫中召开御前会议,决定首先从币制改革做起,及时提出币制改革方案。
  一、“白鹿皮币制政策”,规定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须向朝廷缴纳白鹿皮,每张白鹿皮定值40万钱,从而使王侯宗室手中的金钱,流入国库,朝廷因之收回大量的金、银等货币。也是中国使用纸币的雏形。
  元鼎四年(前113),厘定币制改革规定:(一)、不准各郡国铸钱,统由朝廷的三官铸造,称为“三官钱”。“三官钱”重五铢,在币面上铸“五铢”字样,故又称“五铢钱”。(二)、以前各郡国所铸的钱皆销熔,将铜送交三官。并另外规定,凡盗铸各种钱币者一律处以死刑。
  二、元狩四年(前119)颁布“算缗令”。命令商人大贾自报财产,向国家缴纳财产税。规定商人财产每二千钱抽税一算(百二十钱);经营手工业者,每四千钱抽税一算;家有轺车,每辆抽税一算,商人的车,征收二算;船五丈长以上者,每艘抽税一算。元鼎三年(前114)颁布“告缗令”。凡偷税、漏税以及富商大贾对其资金财产有隐瞒少报或不报者,予以征罚。结果,由告缗令所得的钱财“以亿计”。没收奴婢“千万数”。充公的田宅,大县有数百顷,小县有百余顷。
  三、盐、铁官营。汉武帝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听取大农丞孔仅、东郭咸阳的奏议,将盐、铁业从豪强、大贾手中收归官营。由政府在产盐徒铁的地方,用大盐商、大铁商为官,参加生产劳动者,是卒、徒和隶属官府的手工工人等三种,总称为盐官徒、铁官徒。当时在全国设有盐官36处,铁官49处。命这些官把全国的盐、铁经营垄断起来,以严刑酷法禁止私人染指。并下令,敢有私自煮盐、铸铁者,“鈇左趾”。
  四、盐、铁实行专卖后,武帝又批准大农令桑弘羊提出的在全国实施“平准均输”政策,以制止大商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在各郡国设均输官,负责征收财物,调度运输。又于京师设平准官,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这些物资除供皇室使用外,余则调剂市场,贵则卖之,贱则买之,防止大贾豪富从中牟取暴利。时经9年,汉王朝经济得到恢复,度过经济危机的难关。
  七
  汉武帝虽然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但却迷信神仙。元光二年(前133),方士李少君对武帝说,祭灶神可以致物,致物而丹沙就可化为黄金,用黄金作饮食器具,能够延年益寿,延年益寿,就能见到蓬莱山上的仙人;见到仙人,然后去封禅,就可以长生不死。武帝一方面派方士入海寻找安期生,并使人调剂丹沙炼黄金。自己又亲自祭灶神,结果一无所成。受了少君迷惑和摆布,上了当。
  元狩四年(前119),又有一个荒诞的少翁乘机来到宫中,此时适值武帝最宠爱的王夫人死了,甚为思念。于是,少翁就玩了一套“招魂术”。夜间设置帐幕,招王夫人之魂,令武帝从帐外观看,恍惚见人影如王夫人之貌。自此武帝对少翁信之不疑。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不少。一年以后,少翁又设了个骗术,预先给白绢上写了一篇人们不懂的假“天书”,用草包卷起来,让牛从口中吃进肚里。当面欺骗,指说此牛肚里有一卷“天书”。武帝还听信方士之言,在建章宫修筑承露盘,高20丈,大10围,上铸有金铜仙人,手捧承露盘,接收云表之露,和玉屑而饮之。武帝饮后不久,即患重病,千疗百治,幸免一死。接着乐成侯推荐奕大方士,声称他能求到“不死药”,服之可成仙,长生不死。公孙卿等也是如此,千方百计装神弄鬼,推行骗术。
  武帝信惑神怪,命江充清除巫蛊,制止诅咒。征和二年(前91)夏,诸邑、阳石公主及卫伉,都因坐巫蛊而死掉。江充伪造太子宫内床下有巫蛊木头人,欲借此陷害太子据,太子据遂擅杀江充。苏文奔甘泉宫,晋谒汉武帝,佯言太子据谋反。武帝即命刘屈牦讨之,卫皇后、太子据,都被迫自杀。武帝求神仙,凡43年,没有求到,反而获得的是“巫蛊之祸”。
  八
  自元狩四年(前119),卫青、霍去病征匈奴大捷,匈奴骑兵主力损失惨重,不敢再来侵犯。至元封三年(前108),匈奴认为他们休养10多年,有了力量,因而旧病复发,屡次侵扰汉朝边境。武帝采取张骞建议联络乌孙“切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而乌孙国对外环境,正处于匈奴和汉朝之间,颇感尴尬,其国王欲以联婚投靠汉朝。武帝欣然许之,遂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为公主,嫁给乌孙王。并配备官属、宫女、车辆、服饰、金银等厚奁陪嫁。汉朝与乌孙和亲,匈奴便失去一个盟国。
  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连年出巡,不但随带文武百官、诸王列侯,而且还要邀请外国客人随行,使其开阔眼界,观览汉朝广阔疆域、丰富物产,以及帝王的雄伟气魄。并专设娱乐大会,大肆筵宴款待,外宾敬佩得五体投地。外国使者,每年交替来往,汉朝国威从而远播异国。
  惟独西域大宛,自恃相距较远,抱着不即不离的态度,认为对他们奈何不得。大宛独产汗血马,汉武帝便派使者持黄金千两和一匹金马等,到大宛交换汗血马,大宛王认为汗血马是他们的国宝,拒绝了汉使者的要求。汉使便责备之,大宛王气忿,下逐客令,又命郁成王于途中截杀汉使,劫去财物。
  汉武帝闻讯大怒,太初元年(前104),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征讨大宛,夺取贰师城的宝马。李广利领兵数万出玉门关,过了盐水,沿途诸小国坚守城池,不肯供应食物,军至郁成,汉兵饥饿疲惫,仅剩几千人,攻城不克,率兵返回敦煌时,士兵只剩十分之一二。李广利奏请武帝,增补军队。武帝大怒,使军队遮住玉门关,道“军有敢入,斩之。”李广利惧,驻军敦煌。
  此时,众大臣见对大宛用兵不顺利,要求面向匈奴,武帝认为小小的大宛攻之不下,有失大汉天威。决定增发正规军6万,从优配足粮草、武器装备,并物色相马专家随军前往。
  这次沿途诸小国争先供应食物。惟轮台例外。汉军攻克后,对城内百姓尽杀之。从此西进,无往而不胜。李广利军3万围攻大宛40天,大宛贵族审时度势,杀掉国王出降。汉军入城,选择上等汗血马34匹,中等牝牡马3000多匹,扶立昧蔡为大宛王。
  汉武帝为了几十匹汗血马,兴师动众,耗费大批人力、财物,终于征服大宛,对西域各国影响很大,诸国纷纷摆脱匈奴的控制与汉朝通好。因此,中国和西域的来往逐渐密切起来。大宛的葡萄、苜蓿,安息的石榴,以及各国的胡豆、胡瓜、胡桃、芝麻、大葱等得以移植中国内地。中国纺织、冶铁、凿井等技术也得以传播西域,东西经济文化得到广泛交流,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不小。
  汉武帝征服了大宛,国威远震西方,欲再用兵征服匈奴,其且鞮侯单于刚登位,慑于汉王朝的气势,便将扣留了六七年的汉使路充国放回,又以“儿辈”自称,派使者来长安请和。武帝也停止向匈奴用兵。天汉元年(前100)派中郎将苏武率使团,携礼品去匈奴议和,且鞮侯单于骄横起来,绝口不谈议和之事。汉使准备回国,适逢匈奴国内发生内乱,嫁祸汉使为策动者,将苏武等人扣留。单于对苏武威胁利诱,苏武宁死不屈。无奈,把苏武押送至荒无人烟的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在冰天雪地里牧羊。
  汉武帝得知单于无议和诚意,并无理扣留苏武,遂于天汉二年(前99),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大军,兵分四路出击匈奴。李广利率3万骑兵,由酒泉出击匈奴右贤王获胜,归途中被匈奴大军包围,幸而突围得还,但士卒死伤大半。公孙敖、路博德率军出西河,无功而归。李陵率5000步兵,被单于亲率3万铁骑包围,虽奋勇杀敌万人,终因寡不敌众,投降匈奴。政和三年(前90)三路军攻匈奴,广利兵败降匈奴。武帝这次用兵失败了。
  武帝晚年几次用兵,均遭挫败。他连年征战、巡游,生活豪奢无度,农民负担过重,生活困苦,致使河北、河南、山东及长江流域,相继爆发多次农民起义,虽说严令各级官兵,进行残酷的屠杀,把农民起义镇压下去,但农民内心的反抗怒火,却未扑灭。
  九
  征和四年(前89),欲求长生不老的汉武帝,竟然在群臣面前承认自己即位以来,做了许多狂悖之事,使天下之人愁困不堪,诚恳地表示后悔莫及。并明确宣布,从今以后,凡伤害百姓之举,浪费人才之事,一律停止。大鸿胪田千秋当即奏说方士们鼓吹神仙之事,毫无效验,请求废止他们一切活动。武帝当时就肯定田千秋所奏甚是,下令把靠迷信骗取爵禄、钱财的方士,一律罢免。还深有感触地对群臣说,自己过去太愚蠢,多次受方士的欺骗。并进一步申述人生只要注意卫生,少生疾病,即可长寿,这是不二法门。这种认识,较之至死不渝的秦始皇,确是有了进步。
  汉武帝统治后期,对治国方针政策,由穷兵黩武转为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富民政策。征和四年(前89),武帝颁布了“轮台诏”、“深陈既往之悔”,觉悟后表示,以前兴师动众,南征北战,损兵折将,千万民生凋敝,妻离子散,皆“朕之不明”所致,实感内疚!今后国策:“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乃为当务之急,这是“轮台诏”的基本内容,也是他以后的施政方针。任命田千秋为丞相,封富民侯,赵过为搜粟都尉。武帝的“富民政策”,至昭帝、宣帝时期,持续沿用。“用吏多选贤良,百姓安土,岁数丰穰”,形成西汉“昭、宣中兴”的盛世。
  后元二年(前87)二月,汉武帝年已古稀,巡游到周至五柞宫,一病不起。在此前四年时,太子据遭“巫蛊之祸”,死于非命。究竟立谁为太子?左右大臣都很担心。岂不知他曾命画师绘了一张周公抱幼主成王朝见诸侯的画,赐给霍光。示意立小儿刘弗陵为太子,但他口头上一直未曾向群臣透露过。
  汉武帝临终前,头脑清楚,对死后之事,深思熟虑,都作了安排。首先借故令太子母勾弋夫人自杀,以消除母后干涉朝政的隐患。其次,太子幼小,对于辅佐人选,作了慎重的安排,然后公开宣布:由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杰四大臣辅政。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上官杰为左将军。这四位大臣,谨慎、忠诚、精明能干,都是经过长期观察考验,足以寄托重任的心腹之人。历史证明,汉武帝临终的人选和安排是妥当的,有“知人善任之英明”。
  后元二年(前87)二月,汉武帝寿终于周至五柞宫,入殡未央宫前殿。逝后18日葬于茂陵。16岁当皇帝,在位54年,享年69岁。
  附:班固、司马光对汉武帝的评论:
  班固说:“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司马光说:“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偏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茂陵志/陕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