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汉代陵墓图考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丁、墓碑

王子云

 
  中国墓碑之制自三代时即有之,惟最初仅为葬时引棺下圹之用,及后臣子为追述君父之功德,记文于其上,遂渐形成为今日之墓碑。《礼·檀弓·丰碑》注:
  “丰碑斫大木为之,形如石碑,于椁前后四角竖之。穿中间为鹿庐,下棺以*(左纟右率)绕,天子六*(左纟右率)四碑,诸侯四*(左纟右率)二碑,大夫二*(左纟右率)二碑,士二*(左纟右率)无碑”。
  是知碑之为用,在周代仅为葬时下棺穿鹿庐以*(左纟右率)绕者,故碑之上中部有孔,其上端有晕,孔所以穿索,晕乃*(左纟右率)绕之索痕。因此汉魏墓碑之遗于今日者,碑冠多有螭龙之晕,碑身亦必穿有圆孔一处,此螭龙装饰当系由最初之晕蜕变而成,以增碑之美观者。自汉以后,碑上已渐失其孔,此乃因刻书文字之便利,而将孔废除,是碑之作用已变质矣。
  中国墓碑,今日得见者最早仅为东汉。近年在云南昭通出土之孟旋碑,虽可于碑文推断为前汉成帝河平四年,但尚未成定论,诚因西汉墓碑,在今日未曾前见。即东汉碑石,原为墓碑者亦少。因该时盛行颂德纪功之刻石,自来金石著录所引者,概以此类为多。其以墓碑见称者,仅山东境内有十数碑,且多已移存,其余陕西河南四川各地之汉墓碑,为数极少。兹将各地现存汉墓碑表列如下:
  以下为上列各碑拓本及碑文内容:
  以上为我国现有汉代墓碑之存在情形,至其碑刻艺术应分为碑冠碑座及书体三种,兹分述于下:
  一、碑冠
  碑冠一般亦称碑首,汉碑冠多为简单之螭龙纹,或仅为晕纹三条,回绕碑端,则犹为*(左纟右率)绕之迹。如河南近年出土之赵君碑碑冠,即为一最好之例证。而青海最近出土之赵宽碑,其冠更直接刻为绳索形(见前图18赵宽碑)。其已蜕变为螭龙纹者,在汉碑中以高颐墓碑为最精致(见下图),其螭首雕刻,遒美古朴,颇合汉家格局。
  二、碑座
  碑座即碑下之石座,其上亦饰有种种雕刻,且有整雕为龟形者。如昭通出土之孟旋碑,其座石即刻为玄武。此制在唐代最流行,且有定制,在汉则不多见。此或由汉碑尚用做下棺,致下部埋置土中而不需座石,惟高颐碑及陕西华岳庙汉碑,均刻有螭虎座(见附图),是又为汉碑座石中之别体。
  三、书体
  中国之六体书,创于汉代。即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等六种。降至东汉,则仅通行古文篆书隶书三体,而尤以隶书为最尚。故熹平石经之刻行及存流至今之一切汉碑,除极少数为篆书外,几均为隶书,即所谓八分书汉隶。八分书创自蔡邕,熹平石经即出自邕手,此驰名之石经曾毁于汉末董卓之乱,迄至最近始有石经残石陆续出土,得之者视为无价之宝(见下1-10图)。
  至其他碑刻,虽少有书者姓氏,但因同为八分书,不仅素为书家所珍重,亦均奉为中国书体百代之规范矣。又汉墓碑中,以最近青海出土之赵宽碑字体最美,字小行密,字体绝类蔡邕,颇为世人所重(见前图18赵宽碑)。
  























































汉代陵墓图考/王子云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