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汉帝陵概况 > 西汉帝陵形制

  [下一记录]

西汉帝陵形制-陵名考略

刘庆柱,李毓芳


  什么叫陵?《尔雅、释地》卷七记载:“大野曰平,广平曰原,高平曰陆,大陆曰阜,大阜曰陵。”①可见“陵”的原意为高阜之地,把一些坟墓称作“陵”,首先是因其高大。封建社会,能够营筑高大坟墓者都是统治阶级,而且一般地说来,地位越高,坟墓规模越大,自然国君坟墓最大,所以其坟墓称“陵”。据文献记载,国君坟墓称“陵”,始于战国中期赵肃侯十五年(公元前335年),因是赵王生前为自己营建的坟墓,所以称“寿陵”②。以后则相继有秦惠文王“公陵”和秦悼武王“永陵”等。但那时,“陵”名的使用并不严格,一些大贵族的坟墓也有称陵的。
  战国以来,由于国君的坟墓越修越大,外观犹如高山,因而其坟墓又称“山陵”。“山陵”泛指国君陵墓。因此“山陵”又成了国君的代名词。后来,又有称国君陵墓为“山”者,但“山”作为国君陵墓名称,必须具体。如秦始皇陵又叫“骊山”。西汉初年,继承了这种称谓,高祖长陵又称“长山”。高祖长陵以后,皇帝坟墓仍泛称为“山陵”或“山”。
  汉代以前,帝王陵墓一般没有专名,往往以帝王名称或陵墓所在地的山名为其陵名。如秦始皇的坟墓,文献称“始皇陵”;因秦始皇葬于“骊山”,所以其陵又称“骊山”。还有的国君陵墓,因生前预建,又称“寿陵”,赵肃侯和秦孝文王的陵墓名称即属这种情况。但战国时代晚期,已经有少数国君的陵墓有了专名,如秦惠文王公陵和秦悼武王永陵。
  从汉代开始,直到封建社会结束,皇帝陵墓都有专名。如高祖、惠帝和文帝的陵墓,专名分别为长陵、安陵和霸陵等,它们往往以地名为陵名。有的从预建陵时就已经有了,如阳陵、茂陵等;有的则始称“初陵”,后来才有了正式陵名,如渭陵、延陵等。
  西汉以后,帝陵陵名则大多取用吉祥词语,以地名为陵名者越来越少,这样以致历代帝王陵陵名雷同者甚多。需要指出,那些以吉祥词语命名的陵名,不少是沿用西汉帝陵名称,其原意是源于地名,但后世统治者则引申出其吉祥意义而用之,如西汉的高祖长陵、惠帝安陵和成帝昌陵等,多是后代皇帝作为帝陵名称袭用。象北魏孝文帝长陵和明成祖长陵,陵名显然袭用汉高祖长陵,但其含义并不一样,孝文帝和明成祖陵墓名称可能寓“长久”之意,但它们二者在各自陵区中所处的地位,颇似汉高祖长陵在咸阳原上西汉帝陵陵区中的地位。又如。北宋太祖的永昌陵(实则昌陵)和清代嘉庆的昌陵,均与汉成帝的废陵——昌陵的名称相同,取意却显然不同。至于后世帝陵常用的定陵、泰陵等陵名,其寓意更是一目瞭然。
  ①《十三经注疏》[下],第2616页。
  ②《史记·赵世家》卷四十三,第1802页。 

西汉十一陵/刘庆柱,李毓芳.—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