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乾陵文化研究(一)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学术界对永泰公主和永泰公主墓的研究

巴姗姗


  永泰公主是唐中宗的女儿。20世纪6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对永泰公主墓进行了发掘。永泰公主墓的发掘引起了世人的关注,1961年秋,永泰公主墓的发掘还在进行之中,新闻媒体就捷足先登,《陕西日报》和《人民是报》分别对永泰公主墓出土的壁画进行了报道。1962年春,考古工作结束后,《人民日报》系统地向海外披露了这一重大发掘消息,文中称永泰公主墓“是陕西解放后发掘的唐人古墓中最大的一个”,同时,还介绍了此墓的规模、形制、性质和出土的文物;5月18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同时刊登了大篇幅文章,专门介绍永泰公主墓出土文物情况,并配发了一组黑白照片。接着,《人民日报》(1962年5月20日),《陕西日报》(1962年7月4日)也分别向国内外公布了永泰公主墓具体的发掘情况。由于永泰公主墓出土的文物级别高、精品多,因而备受专业人员的注意,从而引发了一股研究热潮,出现了大量有关永泰公主本人及永泰公主墓研究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关于永泰公主及永泰公主墓的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公主的生平和死亡之谜、壁画和石刻线画、大量出土的精美随葬品以及“号墓为陵”问题,本文拟对40多年来的研究状况作一介绍。
  一 关于永泰公主的生平事迹
  1.公主的出生 关于公主的生平在出土的《唐永泰公主墓志铭》中有明确的记载:“高祖神尧皇帝之玄孙,太宗文武圣皇帝之曾孙,高宗天皇大帝之孙,皇上(唐中宗)之第七女也”,不明白的就是公主的生母为谁?究竟是后宫嫔妃还是韦后?曾立人在《关于永泰公主之死》[1]中认为永泰公主为韦后所生,但未作具体的论证;而拜根兴、樊英峰合著的《永泰公主与永泰公主墓》[2]一书作为研究永泰公主的第一部专著,则通过各种文献资料的记载,加以对照分析,详细论证了永泰公主确为韦后所生的事实。
  2.公主的活动 永泰公主降生于唐周轮替之时,虽身为皇室贵戚,但却由于大唐帝国内部的变故,使她在偏僻的均州、房州度过了平民式的童年生活。14岁时,永泰一家被女皇武则天召回。由于其父李哲所处的微妙地位,永泰兄弟姐妹尽管迎来了衣食无忧的贵族生活,但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他们面临的仍是一系列难以预料的未知数。随着年龄的增长,永泰已步入婚龄。出于政治的考虑,在久视元年九月,永泰与嗣魏王武延基(武承嗣之子)缔结良缘,成百年之好。于是,邵王李重润以及新婚的永泰夫妇就成为李、武家族新一代的代言人。后来,他们议论二张的恶行,触怒女皇,一场悲剧宣告开场。
  3.公主的死因。自1962年永泰墓清理发掘面世之后,学术界就论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观点有两种:一是根据出土的墓志铭,武伯纶经过考释得出了公主的死因是怀孕所致,即所谓的“怀孕难产而死说”[3]。后来,有专家根据出土的十一块女性骨盆碎片,排列复原了永泰公主的骨盆,并经医学权威人士鉴定,得出公主骨盆狭小,一般胎儿也难顺产的结论[4],进一步补充和阐发了“怀孕难产而死”的说法。二是根据《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史书的记载,论证永泰公主为武则天所害。尽管这些史书在记载公主的死法上有所出入(令自杀或缢杀或杖杀),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公主死于武则天之手则是毋庸置疑的。曾立人在《关于永泰公主之死》中对武伯纶文的一些看法提出商榷和质疑,并立足于文献资料,经过考证得出永泰等人“都是以赐自尽的方式而遭杀害的”。廖彩樑在其著作《乾陵稽古》[5]专列一目,评价了以往的观点,并对墓志铭的关键词语进行了诠释考察,得出公主是被武则天毒杀的。赵文润、王双怀合著的《武则天评传》[6]认为永泰夫妇与邵王李重润因谈论二张而起冲突,武则天闻而大怒,认为他们有伤李武和气,不成体统,令皇太子予以处罚。皇太子怕动摇自己的地位,遂“大义灭亲”,皆令自缢,将事情了解。还有《永泰公主与永泰公主墓》一书也评论了前人的观点,后利用出土的墓志铭,通过对志文作者徐彦伯和志文本身的分析,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认为是中宗迫于武则天的压力,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处决儿女的。现在第二种观点比较普遍。
  二 关于永泰公主墓的形制问题
  1.坟墓形制 在发掘之前,考古队根据实地勘查到的资料和百姓提供的线索,一致认为此墓内埋葬的是武则天次子章怀太子李贤。因为该墓的位置距离乾陵最近;且墓前石刻数量众多,保存相当完整,尤其是一对石蹲狮,其造型精美程度与乾陵御道前的石狮不相上下;另外墓的封土又高又大,群众称其为“方冢”。鉴于史册的明确记载,在乾陵陪葬的17位死者中,似乎也只有李贤才能拥有如此精美的石刻和广阔的陵园。直到此墓出土了永泰公主墓志铭之后,人们才彻底搞清了此墓的归属。有关“号墓为陵”的记载文献中极少,现实的范例更罕见难寻。真正按“号墓为陵”制度建造,又在文献上有明确记载的只有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两座。“号墓为陵”的墓葬无论是地面还是地下,其规模、随葬品数量、葬具规格等都比同时期同等地位身份的墓葬高得多。仅从墓葬形制来说,永泰公主墓可以作为研究唐代陵园的一个典范。
  2.号墓为陵的原因 除了对陵墓本身的研究,人们还在探讨,为什么毫无政绩可言的永泰公主能够在死后享有“号墓为陵”的殊荣?到底如何看待唐中宗不惜巨资,施加“特恩”,逾制为死去的女儿建造坟墓呢?第一种观点认为这与当时李、武斗争有关,表现了李家在政治上的复辟[7];第二种观点主张永泰公主“号墓为陵”可能出于韦后、安乐公主等人的意见,中宗无能,她们借此为自己制造先例(见武伯纶:《唐永泰公主墓志铭》);第三种观点则说中宗内心其实对母亲的残忍有所不满,故复位后,平反冤案,对其子女号墓为陵就是具体的措施之一;第四,拜根兴、樊英峰在《永泰公主与永泰公主墓》中评论了前人的观点,认为自武则天执政后,唐朝全社会妇女的地位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这样的社会背景为永泰公主“号墓为陵”提供了条件,又由于永泰公主是中宗和韦后的嫡生女儿,她是因为反对武则天的男宠二张专权含冤而死的,当时中宗迫于时势参与了对整个事件的处理,因而他重掌政权后为女儿平冤昭雪也是理所当然的。追封死去的女儿,使她享受生前没能得到的荣耀与恩惠,中宗夫妇也可以取得心理平衡和慰藉。
  三 关于永泰公主墓中的文物
  1.壁画 永泰公主墓这批精美绝伦的壁画和石刻线画出土以来立即引起了美术界专家学者的关注。著名漫画大师叶浅予先生不仅亲笔临摹壁画人物,还专门为壁画题诗[8]。关于出土壁画的具体情况请参见《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9]。《永泰公主与永泰公主墓》一书也对壁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和研究。永泰公主墓的这批壁画以墓主生前身处深宫大院的现实生活为题材,用绘画艺术手法,从一个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再现了一千多年前唐代封建社会的宫廷礼仪制度、社会风貌和生活习俗,折射出唐代真实的历史和唐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尽管目前保留下来的数量不多,但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布局合理,是初唐时期绘画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在艺术上取得相当大的成就,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对于壁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壁画的制作(包括制作的材料、程序、工艺等)、保护、艺术角度的鉴赏(包括对壁画的主题、题材、布局、色彩、线条、效果等方面的鉴赏)以及历史价值(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风貌提供资料和佐证)。
  2.石刻线画 永泰公主的石刻线画一经出土,也立即引起中外美术界人士的青睐和高度评价。(田禾的《唐代永泰公主墓石刻线画》)[10]。在墓中石刻线画是装饰石椁的,它镂刻精美,内容丰富(有人物、动物、花草等),是当时雕刻艺术的代表作,更是唐代石刻艺术的瑰宝,显示出初唐绘画艺术的杰出水平。
  3.随葬品 值得一提的是永泰公主墓的随葬品很多,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中详细列出了各种随葬品的种类、数量。其中出土最多的是俑,总计达878件,分为陶俑、三彩俑、木俑三种;还有金、铜、铁、玉、锡器;另外还有大量石刻,例如地面的狮、武侍、华表,墓内的门、椁、雕花座、墓志等。所有石刻都由青石所雕,体积庞大;此外还有一些陶瓷器,其中瓷器较少,三彩器104件,灰陶器81件,主要为生活用品。这些随葬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综观对永泰公主及永泰公主墓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自永泰公主墓发掘以来成果丰硕,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泛,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但由于和公主关联的记载极少,许多问题的争论仍在学术界继续进行,所以需要各方面继续努力收集更多的资料,使对公主的整体研究丰满。
  注释:
  [1]曾立人:《关于永泰公主之死》,《人文杂志》1980年第5期。
  [2]拜根兴、樊英峰:《永泰公主与永泰公主墓》,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
  [3]《唐永泰公主墓志铭》,《文物》1963年第1期。
  [4]阎文斗:《千古悬案——永泰公主死之谜》,《视野》1981年第5期。
  [5]廖彩樑:《乾陵稽古》,黄山书社,1986年。
  [6]赵文润、王双怀:《武则天评传》,三秦出版社2000年5月第2版。
  [7]王仁波:《懿德太子墓所表现的唐代皇室埋葬制度》,《中国考古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1979年。
  [8]叶浅予:《记永泰公主墓》,1962年8月7日《大公报》。
  [9]《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文物》1964年第1期。
  [10]田禾:《唐代永泰公主墓石刻线画》,《美术》1963年第6期。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乾陵文化研究(一)/樊英峰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0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