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乾陵文化研究(三)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纪念武则天入葬乾陵1300周年座谈会专家发言纪要

赵文润等(刘向阳、张鑫根据录音整理)

                                                                        
  赵文润(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首先,我代表中国武则天研究会祝贺座谈会的圆满成功。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一生波澜壮阔,辉煌灿烂。从贞观十一年起,她14岁入宫,当了12年的才人,其后当了3年的感业寺尼姑,二次进宫以后,当了2年的昭仪,28年的皇后,6年的执政皇太后,又当了大周女皇15年。她参政执政的时间怎么算,要研究武则天的历史功绩,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两《唐书》明确记载,她是永徽六年(655)当上皇后的,唐高宗显庆五年(660)以后,唐高宗因病,委托武则天处理部分政务,从此参与执掌朝政,从公元660年到她公元705年去世,她参与执政和独掌政权45年,满打满算44年,她独掌政权21年是从公元684年以皇太后身份临朝执政开始到公元705年正月张柬之发动政变下台为止。她为中华民族、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武则天的历史功绩可以概括为:她执掌朝政的时候,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文化待振兴,国力很强盛,是为中国历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当女皇的15年是唐朝国力最强盛的时代(根据两《唐书》和《资治通鉴》),利用比较史学的方法,拿武则天时代和唐朝前期的几位皇帝相比较,标准是自从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之后到唐中期,中原王朝国力是否强盛,主要标准是看他能否牢固地控制西域,使丝绸之路得以畅通。以此标准进行分析,唐朝前期即唐高祖武德年间,618年建唐,624年平定周边叛乱和国内农民起义,626年六月爆发玄武门之变,八月李世民称帝,所以李渊时期不能作为唐朝国力强盛的时代。唐朝国力强盛开始于唐太宗。唐太宗贞观四年派李靖、李勣平定北方东突厥,贞观八年派李靖灭吐谷浑。派江夏王送文成公主入藏,采用和亲的办法使吐蕃臣属于唐朝,从此,唐藏和好几十年。贞观十四年派兵平定高昌。唐太宗在西域设置了安西四镇。贞观十九年派兵平定漠北突厥,开拓了北部疆域。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失败。太宗时期国力强盛,开创了中华民族在西域的大进军,畅通了丝绸之路。
  唐高宗统治年间,显庆二年(657),派兵平定西突厥,668年派兵征服高丽。高宗能平定高丽,武则天功不可没,唐高宗没有亲征,出自武则天的建议,历史证明这个建议是正确的。670年,高宗派兵攻打吐蕃兵败,从此之后,安西四镇陆续落入吐蕃之手,所以高宗虽在军事上有战绩可言,但不能称为国力最强盛的时代。
  武则天当女皇的15年,国力很强盛。692年派兵收复安西四镇,702年下令设置北庭都护府,从此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两路,把国土推展到波斯湾,所以说武则天时代是唐朝疆域最辽阔的时代,是国力最强盛的时代,武则天的军事政绩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于很大的贡献,是中国人民在世界上扬眉吐气的时代。杜文玉(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则天一生丰富多彩,在许多方面都有贡献,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这里只就她在文化方面的贡献谈几点意见。我个人认为,武则天在文化方面主要有以下贡献:
  一、对宗教发展的贡献。武则天统治时期是唐代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和唐朝初年相比,无论是佛寺的兴建,还是佛经的翻译,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佛经翻译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译经的规模较大,有许多大德高僧参与其中;第二,派了许多政府官员参与了译经事业,表明武则天对佛经翻译的重视程度;第三,派著名的高僧主持佛经翻译,如派义净、菩提流志等高僧主持,参与译经工作;第四,由政府提供了译经的场所和经费。因此,在武则天统治时期,佛教的发展比唐高祖和太宗统治时期步伐更快一些。在道教发展方面,过去一些学者认为,武则天出于创建武周政权的需要,对佛教比较重视,对道教一度采取了一些压抑措施,这种看法不十分全面。武则天夺取政权以后,放手发展道教,使道教在唐朝初年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术界已有专论发表。
  二、重视科举取士。第一,加强了科举取士的难度;第二,增加了制举的科目和次数,从公元680年到公元702年间,几乎每年都要举行制举考试,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第三,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内容。由于以上这些方面的原因,从而吸引了大量的知识分子云集科场,同时也促进了人们重视知识,热心学习,从而达到了促进文化发展的目的。
  三、重视对史书的修撰,也重视发展文学。在武则天时期修成了一些比较大的书,有《唐高宗实录》一百卷,《长安四年十道图》,《尚书考功簿》和《续簿》,编辑大型类书《三教珠英》。在文学方面提倡诗歌创作,从而使武则天统治时期的诗歌创作在唐初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在雕塑、书画、乐舞等方面有所发展。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在这几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敦煌千佛洞的洞窟开凿大大增加了,另外就是龙门奉先寺以及卢舍那佛的雕塑等;在书法艺术方面,由于她的大力提倡,对促进唐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绘画方面使得唐朝的绘画水平在唐初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画家和作品;在乐舞艺术方面,比唐朝初年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的变化在:一是对唐初形成的雅乐机构有所调整,唐代的雅乐大概在贞观时期已经基本完成,武则天建立了武周政权后对其作了调整。另外对燕乐的丰富作出了—定的贡献,从民间吸收一些营养成分,对前代的古乐有所发掘和整理。
  五、对改变社会习俗做出成就。主要表现在对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努力。武则天颁布诏令,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主张要关爱妇女。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风气更加开放。这一点,从当时妇女服饰的变化以及武则天统治时期妇女对政治的关注等方面可以看出,和以前相比明显有较大的变化。
  以上,我从五个方面比较简单地对武则天在文化方面的贡献作了一个简单的发言,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杨希义(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一个历史人物。影响最大,主要表现在对她的功过是非争议很大,这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够隐讳的。在1300年前的今天,对武则天能不能入葬乾陵这个问题,恐怕都有很大的争议。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同意武则天入葬乾陵,在朝廷里引起很大的反响。在武则天生前、死后,甚至到今天仍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
  武则天确实是中国古代一个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她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冲破了几千年来严重控制人们思想的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第一次打破了男性独占地位的一统天下,第一个以女性的身份登上皇帝宝座,以女皇的身份心系当时世界上强大的武周和大唐帝国安危长达半个世纪,真正做到了掌天下于股掌之上,绝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不是徒有虚名的临朝听政。武则天能够以女皇的身份登上帝位,就是她政治才能表现的结果。武则天以女皇身份登上帝位,政治才能是主要的,姿色是次要的。至于武则天是否有姿色,这个问题大家是毫无异议的。武则天是非常漂亮的,她如果没有姿色的话,绝对不会被唐太宗在贞观十一年纳入宫中立为才人。在一个重要朝代,对于皇妃子来说,姿色应该是第一位的。所以说,武则天确实有姿色,如果没有姿色,高宗不可能第二次把她纳入宫中。但是应该强调一点,武则天能够登上皇帝宝座,她不是依靠姿色,姿色只是条件之一。她当皇后时已经30多岁了,当皇帝时是68岁。当皇后期间已步入老年了,当皇帝时已经年近古稀了,已经没有什么姿色了,所以说武则天的登基称帝,她的才能是第一的,不是姿色,姿色只是在开始的时候有一定的关系。
  武则天的政治才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称帝前,一是称帝之后。以天授元年(690)武则天改唐建周为界线。称帝前政治才能主要表现在铁腕统治、铁腕手段,对政敌采取的是铁腕政治斗争手段。利用酷吏政治,告密。她能够善于掌握政治斗争的火候,能够稳稳地掌握政治局势的发展,这是她称帝前的主要政治表现,甚至于不惜矫枉过正,不惜把政治气氛搞得非常恐怖。这种手段对于她当皇帝来说确实是政治斗争的需要,没有这种手段,武则天绝对不会上台,绝对不能称帝。当时朝廷反对她当皇后、反对她当皇帝的势力太大,包括宰相在内都反对,她如果不树立这样一个政治地位,不用这样的政治手段的话,她不可能登基。这些手段就是武则天政治才能的表现。称帝后,政治才能的主要表现就是改变了过去的政治斗争手段,是以慈善之心,殚精竭虑地为国计民生操劳。例如武则天曾经组织人力编写了一本农业科技著作《兆人本业记》,一个皇帝能组织学者编写指导农业生产的科普读物,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是很少见的。武则天改变了过去严肃的政治面孔,变得非常慈善、和蔼,从谏如流。
  现在肯定武则天的学者越来越多,否定武则天的学者越来越少。虽然在研究武则天的一些问题上还存在争议,例如说武则天在政治上太残暴,太残酷,在那样一个恐怖的环境中怎么能把政治搞好。还有人说武则天生活作风不正,这些记载确实受到了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这个观点不容否定。武则天政治上的残酷暴虐、生活上的不检点在很多皇帝身上都能看到影子。例如唐太宗是一个明君,但他在政治上也杀了很多人,后宫嫔妃很多,但对唐太宗来讲,这些问题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明君。而到武则天的时候,这些问题就成了她的一个污点,成了一个可以否定她的材料,这种说法是不公正的。我们现在对武则天抛开她的性别不说,她所做的事情对我们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这是不容否定的。武则天的出现不但显示了我们东方女性迷人的魅力,更显示了我们东方女性杰出的政治才能。所以说,她是我们陕西人的骄傲,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武则天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她是一个世界名人。
  中国武则天研究会和乾陵博物馆在武则天研究和乾陵文化研究方面确实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是有目共睹的。武则天研究会每年召开年会,是一个国际性会议,在中国学术界影响很大。乾陵博物馆在馆领导的带领下,在武则天研究上取得很大成果,出版了许多科普性著作。在陕西博物馆界,乾陵的研究成果仅次于秦俑馆。对于乾陵文化和武则天研究,我提两点建议:
  一、将来对武则天和乾陵的研究能不能把学术研究和科普研究结合起来,在宣传乾陵和武则天的同时,能不能把大家所熟知的、老百姓所需要知道的一些史料变成通俗性的著作,能否再进行一些研究。例如武则天的故事、乾陵的故事等,把这些问题和学术著作做一个调整,花费一些时间去研究。
  二、能不能把武则天、乾陵的研究和文化旅游的开发结合起来。近几年,陕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西安来讲,几个著名的文物景点、旅游景点的开放,对提升陕西的文化知名度,对反映陕西的历史文化内涵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且带来了十分丰厚的经济效益。乾陵能否在将来的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方面投入一些人力物力,包括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旅游设施的建设等,在这些方面加大力度,克服现在旅游参观,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对将来的发展会有很大意义。
  张再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我今天就乾陵的研究谈两点体会。
  一、注重考古工作和考古资料的发掘
  乾陵在中国的墓葬史、古代帝王陵的建制史上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起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第一次把“因山为陵”的帝王陵墓制度健全起来。在它以前也有,像昭陵,但从乾陵开始把这个规制完善了。
  过去在乾陵的研究上,包括在武则天的研究上,有一个倾向,就是注重文献,注重历史资料,轻视考古资料。近一二十年来,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乾陵的研究,对唐十八陵的研究都更多地注重了考古资料,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因为从搞历史、搞考古的角度都发现了仅仅依靠文献做研究的局限性。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说:“中国古代史的研究,特别是三代到秦汉时的研究,如果经过把所有的考古发掘都挖掘清楚了,都发掘结束了,可能要把这段历史全部要改。”这是一位考古学家一生的工作体会。例如在历史上文献对秦始皇陵的记载只有短短的十几个字,过去一直依靠这十几个字在做研究,在考古工作出现以前,这个研究是非常多的。但是在考古工作做了以后,发现这些研究大多是不着边际的。就是近几年对秦陵不断地钻探和发掘,一再地把教科书改写。20多年前在考古课堂上讲的,用今天的考古资料看,都是错误百出,至少是局限性非常大的。秦俑馆的业务副馆长张仲立先生讲过,他在秦俑馆搞考古搞了20多年,他现在说:“我现在越搞我对秦始皇陵越不清楚。”假如再过200年,回过头来研究今天的历史,如果仅仅靠今天的官方报纸、官方档案,我们就会发现研究今天的历史会有多大的局限性和失误。如果仅仅靠文献来研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考古可能会重开一条道路,从考古资料里面很曲折地、很间接地能发现一些历史的真相。
  二、在考古工作中要注重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结合
  宏观研究,要把乾陵放在整个唐代帝王陵的大背景下去研究、去考察。把乾陵的研究和献陵、昭陵、桥陵等唐陵的研究进行比较。对它的陵园建制、陪葬墓的分布、石刻的演变都要放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进行对比研究,来了解它的规律。按文献记载,献陵和昭陵的陪葬墓都是非常多的,但目前发现的乾陵陪葬墓只有几十座,说明乾陵的考古工作远远滞后。在考古工作当中,也存在一个考古信息丢失的问题。例如挖一个古代墓葬,工作做得好,对古代保留下来的信息能得到20%,工作做得不好,只能得到10%,甚至5%。因为任何一种考古发拥都是一种破坏,它把很多古代留下来的信息,由于今天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由于考古工作者自身水平的原因,大部分信息都要丢失掉。尽管是这样一种情况,我觉得通过考古,通过考古调查、考古发掘钻探,它仍然是最能接近了解当时真实历史一个途径。
  另外在考古过程中,也要把微观的研究注意起来。通过对顺陵石刻的考古调查,我们有这样的体会,过去我们对唐陵石刻的研究都是很粗放的一种方式。例如一件石刻,我们的记录就是很简单的十几个字,如记录尺寸就是长、宽、高。但是在项目的实施中,就发现日本学者在这方面的工作就做得相当细,和我们这种粗放型的考古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座石刻,他们三个人能观察、测量、记录一天。后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对顺陵的石刻也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顺陵是武则天母亲的陵墓,其石狮是唐陵石狮的精华,对顺陵的石刻,我们做观察,做记录,做测量,它的尺寸不是只记录长、宽、高三个数字,还记录了头、身、腿等20多个数据。表面看起来这些工作很琐碎,但是我们经过这样一些细致的观察和研究,还是有了很多体会。例如顺陵南门石狮,经过这样的研究以后,发现两个狮子在雕刻工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雄狮整体表现出极富人性化的形态,又有动感的,表现出的神态是怒而不威。典雅从容的雌狮表现出的是凶而不威,表现得很不自然,从两只腿的距离,尤其是两只后腿的距离,它和雄狮及其他的唐陵石狮都有很明显的差异。形成这种差异是否是在武则天当皇帝以后,面临着整个朝廷,包括民间对她的一种反对,在这种石刻雕塑上区别地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能感受到石刻的雕塑者高超的技艺之外,同时还能感受到唐代风气相对比较宽松,至少在文化、艺术方面是宽松的。
  所以在考古调查、考古发掘中要把微观的方法引进,对整个乾陵的研究,扩大到唐十八陵的研究,都会使它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肖云儒(著名文艺评论家):
  我对历史很陌生,所以不敢发言。这么多历史学家和文物学者谈得都是一丝不苟的,文艺是大而化之的。比较难。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一下今天这个话题,就是关于武则天和乾陵文化的一些大众化声音问题。第一,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文化研究与文艺程式、文艺的展示相结合;第二,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文物事业适当地向文化产业转化。现在对乾陵物态还不能开发,我们能不能做动态的、文化的开发,唤醒武则天,复活武则天,让历史走进今天,走进未来。这不是光乾陵博物馆能够承担的,这是要文物旅游部门,以及社会各部门、当地政府共同来承担的。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问题。
  陕西旅游和文物归纳起来有四个失衡:一是地上与地下的失衡,地下资源很多,地上可展示的、可看的东西比较少;二是传统与现代,传统的研究方式同管理保护方式和它的现代化转型失衡,要用现代的方式来思考;三是参观的空间比较多,心灵的空间、联想的空间比较小;四是科技和人文也失衡,人文的东西比较多,用现代科技手段的展示比较少。根据这几个失衡,我认为乾陵在全国文物景点中不是一块生地。是一块熟地,是很有知名度,但还不是一块旺地。要把生地变成熟地,我们现在做到了,还要把熟地变成旺地,我们还需要努力。
  在现代社会,话语权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占有权。你占有了这个陵墓,如果拿不到话语权,别人就可能把这个话语权拿走,因此,虚拟的乾陵就跑了,虚拟资产就流失了。我们现在一方面应该加强细致的、科学的、文物的、历史的研究,另一方面我们要投入相当大的力量来占有话语权,当我们已经占有了话语权之后,我们要投资,要投智,用智力投资来搞这个话语权的问题。
  我们要制造故事。乾陵不缺故事,问题是故事如何再创造,和再推广的问题。现代的参观和旅游你必须要制造故事。现在我们对故事的讲述很可能常常还限于学者态的和比较正经的转叙,还没有把它转化为民众态的。故事资源很多,但是资源不等于故事本身。旅游要制造悬念。乾陵不缺悬念,它没有开发,无字碑和未开发本身就是悬念,问题是如何以悬念的思维、悬念性的结构形式来表达这个悬念,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乾陵有很多悬念,我们不要把乾陵的悬念贱卖了,折价转让了,我们要争取利益的最大化,不能轻易转让。
  旅游关注度的提高需求制造争论,制造热点。乾陵有很多可争论的历史问题,包括文物上的争论,我们要把这些争论的焦点和冲突的焦点转化为公众关注的眼球,不要把争论只局限在学术领域和文物界,而要把这种争论转化为公众话题。俄国的几大女皇、韩国的几大女皇,能不能做命名的工作,搞清武则天是世界几大女皇?给她定位合适,这既是历史的科学,也是一种广告词,这就给武则天的定位提高了一个量级,由中国唯一的女皇变成了世界十几大女皇之一,要给她命名,通过定位来命名,通过命名来吸引眼球,开掘唯一的女皇的内在的心态信息。武则天的很多物态信息我们通过考古、通过历史,已经有了历史研究,也研究心态信息,但文学艺术更应该打开心态信息。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她所承受的历史的、文化的各种冲突和压力,应该说是旷古未有的,她从一个底层社会最后把整个国家等级的秩序搞乱了,把嫡长子继承制搞乱了,最后成了皇帝。最后因为她的姓氏不能传递给儿子,所以她的悲剧是必然的,失败是必然的,她武家不能继承,最后又回到李家,整个是一个大的悲剧,这里面的信息量非常大,是生命的,是女性,是历史文化,是中国家国同构,整个一个中国文化的信息都在里边,我们能否把这些信息转化为我们的文学艺术作品。通过适当的有基础的想像,运用文学艺术,来开发历代祖先的心态,他们内心的冲突等这种软心态,需要书本、音像、影视作品来传递、表现。可以做解密的专题片和思考的话题,推出以武则天为聚焦的长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运用电脑软件开发虚拟的乾陵来吸引青少年。
  凝重的历史内容和悲剧性的人物,如何做到轻松的娱乐性展现,我们的研究要细节和宏观并重,在宣传和包装上要抓住重点,有用的多数不能放弃,关键的少数要抓住,不能让有用的多数把关键的少数给淹没了。
  冷梦(著名作家、陕西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1300年前武则天入葬乾陵,当时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时刻,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果能看见1300年以前武则天时代的妇女的细节,或者在武则天时代的妇女是如何生活的,我感觉到那是非常荣幸的,非常向往的一件事。因为那个时代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妇女最美好的时代。那个时代妇女的感情,妇女的才华,以及妇女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在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中和几百年以内都是不会出现的。武则天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在一个专制几千年的社会里,能成为一个统治者,一个女皇,完成她的政治理念,是很了不起的。对武则天个人生活不可厚非,对她的不能容忍的是杀子和首开告密之风,无需过多指责。之所以这样做,因为她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专制制度,她不残忍,不这样做,就无法去做一个女皇。
  先讲一下科学性问题,从历史的长河里看,古希腊的时候,西方开始了逻辑学,逻辑学始终在中国没有发达起来。到了欧洲中世纪到近世纪时期,实用主义哲学开始兴起。科学性的逻辑学、实用主义导致了西方的音乐美术全不同于中国的形式。西方的五线谱非常科学,油画要讲究透视,讲究解剖学。我们的国画、我们的音乐基本上都是经验型的、经验性的。这个问题导致我们今天在乾陵,在有形的文物遗产的发掘中,可能和我们这个民族没有实证主义和科学性、逻辑学发达的民族传统有关,也就是说我们很多的东西不在考证的基础上,不在实证的基础上,不在科学的、逻辑学的墓础上,而只是猜测。武则天真的杀过子吗?有没有实证,应该在历史中把实证主义、科学性的东西和我们现在的一些文化符号相结合,对乾陵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在文化符号的解读中,武则天这个文化符号很丰富,尤其是在女性这一方面。武则天的命运中可能有很多事情我们至今无法理解。关于无字碑,郭沫若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让后人来评说的。我认为是她的儿子没有办法写,按照封建传统,母亲把他自己的地位夺走了,而且还给武家大肆封王,还想把李家天下变成武家的,很多的历史争议他没法写,而且碑一般都是后人立的,不可能自己给自己立碑。我认为类似的事情,可以从考古学的角度各方面去考证它。
  另一个文化研究课题就是妇女与政治地位,唐代的妇女地位。因为人类历史上妇女解放的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标志。武则天能走上皇帝的地位,肯定和整个唐朝的风气、政治、历史、文化有关。不仅仅是个人的才能,肯定是有很多东西存在,包括这个民族的血脉问题,我甚至感到唐代的人肯定有外族血脉,可能有很多遗传学的、人类学的、文化学的、社会学的、政治学的很多东西才能造就武则天这么一个历史人物在那个时代的出现。她肯定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不仅是个人才能,个人是不可能战胜历史的,是不可能战胜环境的。我觉得唐朝的很多东西,历史学家在研究中可以开掘得更大一些,这样的话,不断地有新的科学考证的东西出现,不断地有新的文化符号出现,不断地有情感符号出现,可以真正地把武则天挖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些使命我们如果能做好的话,将是历史有幸。希望从科学、文化、情感、政治、妇女的地位等方面能给大家有一个启示。
  沙石(著名作家、原咸阳市作家协会主席):
  我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武则天具有平民意识。日本作家的书中记载有武则天微服私访中给百姓买牛的故事,我们现在讲以人为本,武则天已经做到了。
  明代诗人的诗中记有“唯有乾人怀旧德,年年麦饭祀昭仪”,说明老百姓怀念武则天,每年麦熟后用新麦去祭祀武则天,这种仪式在其他帝王是没有的,只是在乾州有。在大脑中形成这样一个想法,作为一个女人,在那样一个时代,人们为什么能对武则天这么怀念。所以她有她的经历,建议史学家、考古学家在这方面也进行一些研究,对大家有所启发。
  王双怀(中国武则天研究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围绕会议的主题,我简单地谈几点:
  一是关于武则天的评价问题。自从武则天死后,千百年来人们对武则天进行过长期的研究。很多人进行过评价,观点不一。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大家评价的标准不同,一些人侧重于性别,有些侧重于政绩,因为标准不同,所以观点很难统一。再就是用的史料不同,现在有一些学者否定武则天,主要是根据宋代以后某些史学家、政治家的评论,而不是根据原始资料。事实上武则天在宋代以后,经历了一个被丑化的过程。宋朝以后,随着理学的兴起,妇女的地位越来越下降,在正统的观点中,武则天改朝换代、当皇帝是不合法的、不合理的,所以对她的评价越来越低,而后来我们研究历史的人把这些评价作为自己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据,往往出现偏差。所以我们认为要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全面地考察他的一生,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细节上,而要看他的大局。武则天是一个政治人物,所以要看她在政治方面的表现,要看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看她的所作所为,对历史的贡献,而不应当把后人的评价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依据。别人的评价可以参考,但不能拿来作为根据,这一点在研究武则天时要注意。
  二是关于乾陵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问题。乾陵是关中唐陵之冠,在中国古代陵墓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乾陵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是大唐帝国的一个缩影,我们应当认识到乾陵和乾陵文化的重要性,要做好乾陵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我觉得现在从政府机关到民间在这方面的认识还不足,应当加大乾陵文化研究和乾陵文物保护的力度。我想,乾陵可以作为唐代文化研究、乾陵旅游开发的一个重点。现在乾陵博物馆做了很多的工作,学术界、文艺界、媒体都比较关注,作为一个武则天研究的学者,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以后要加大这方面的研究。我相信,再过若干年,大家对武则天的认识会趋于理智,对唐文化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晰。乾陵的价值,乾陵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在陕西旅游开发方面的地位会显示出来,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韩星海(《各界导报》记者):
  乾陵博物馆召开这个学术座谈会,我代表《各界导报》,同时也代表着两家新闻媒体。我认为活动是非常及时,内容是非常丰富,观点是非常的新颖,也对我国唐文化研究方面展示了一个最新的成果。上面各位专家都作了很好的发言,它将推动着我省文物旅游、学术研究,以及女皇武则天的研究向一个深度和广度又揭开新的一页。建议乾陵博物馆和武则天研究会开这样的会议、做这样的活动搞好三个结合:一、文物旅游和新闻媒体的自然结合。就是要做到经常化、不间断,以加大社会各界的关注力;二、武则天的美德与现代传统女性相结合。去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我们要以德治国。作为一个记者,我想,在武则天执政的时候,她也可能没有忽视“以德治国”。我们研究要抛开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来研究武则天。我想在武则天执政的时候,她可能遵循了以德治国、以才兴天下,才打开了唐代国力强盛的局面。她这一点做得特别完美,特别和谐。要弘扬女性的美德思想,要加大对武则天以德治国、女性美德的研究,不要把这些学术化,要通俗化;三、乾陵文化应拓展新思路,要不断创新。关于武则天与高宗期间的宫廷茶道文化的演绎过程,或者皇宫关于他们这一代的饮茶记载资料,要加大这一方面的研究。法门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而乾陵在这方面还是空白,要加大力度,唤起社会的力量,发掘里面可用的信息,进行佐证,为乾陵文化再添辉煌灿烂的一页。我深知,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责任重大,要共同打造一个美好的乾陵,我们心中的乾陵形象。
  马涛(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总工程师、研究员):
  我是今天参会的唯一的文物保护方面的代表,我想从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角度谈两点,一个是对参加本次会议的感想和建议,再就是介绍一下目前我们和乾陵博物馆正在进行的乾陵石刻保护和环境整治工程的进展情况,和大家交流。
  通过会议发言了解了很多武则天的历史功绩,唐代历史以及乾陵历史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收获很大。尽管我是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但是我觉得文物保护工作是为考古和历史研究服务的,这一点非常明确。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目的就是想给考古和历史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含有一些古代信息的文物,同时提供更好的历史样本、文物样本。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和会议的主题是有关的。特别是通过刚才各位专家的介绍,我们对唐代的历史,对陵园的规制,对文物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所以,通过这次会议大家的介绍,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乾陵文物的重要性、乾陵陵园的重要性,肯定会使我们今后更好地从事乾陵的保护,吸收历史研究、艺术史和考古方面的信息。再次对各位专家的发言表示感谢。
  另外,提一个建议。从刚才大家的介绍中,我看到乾陵的历史文化研究现在在陕西省内、在国内都受到很大重视,有很多相关的研究。从我的专业角度出发,以后在进行乾陵文化研究的同时,能不能也考虑一下乾陵文物保护和修复方面的工作,共同把乾陵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就像肖先生刚才说的,我们所有的开发、所有的展示都应该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我觉得这是非常对的。说到保护,近几年在乾陵博物馆领导的重视下,在省文物励的组织下,我们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和乾陵博物馆进行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从乾陵陵园地理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到乾陵陵园的整个规划,到我们最近承担的石刻保护和陵园整治工程,都能够说明现在省文物局、乾陵博物馆对我们文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视,这是非常可喜的。由于时间关系,我只介绍一下从今年开始进行的乾陵石刻和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些情况。在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下,在省文物局的组织下,我们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和陕西省考古所、乾陵博物馆、顺陵文管所、桥陵博物馆共同组织实施“陕西唐陵石刻保护项目”。这个项目是在我们和乾陵博物馆八年乾陵石刻化学保护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方案。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同时也得到了日本平山郁夫文化财团的资助。我们现在在顺陵在乾陵进行石刻保护工作,唐陵石刻保护工作不是简单地进行石刻的保护或者修复,而是一个综合性的保护工作,这也是我们最近几年对陵墓石刻,陵墓保护有代表性的一个项目。
  为什么说它是一个综合性的保护项目呢?因为我们的工作包括考古、环境整治和石刻保护修复的三大内容。以在乾陵的工作为例,我们在乾陵的工作首先是进行四门石刻的考古调查,先要搞清陵园四门的建筑、石刻分布的情况,石刻分布的形制,探查在现遗址保护范围内有无倒埋的石刻,或者是还在掩埋中的建筑遗址,对我们进行四门的环境整治和石刻的环境整治提供考古学的依据,像这样的工作在国内我们还是第一家。另外在考古调查的基础上就是在了解建筑遗迹、石刻保存位置的基础上,我们要对石刻的环境进行整治。南门在1993年整治完成,西门、东门、北门准备在今年整治完成。环境整治的内容就是进行遗址和石刻区的地貌整治,进行石刻保护区范围内的基础加固,进行石刻保护区隔离带的划定,进行石刻周边的排水和道路的建设,为我们的石刻提供一个安全的保存环境,消除隐患,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使乾陵四门的石刻基本上恢复唐代或者是一个比较好的陈列环境或者是存放环境。我们也在为此而努力。最后我们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对现在病害比较严重的一些唐陵石刻进行科学的保护和修复,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针对影响石刻安全的一些主要病害问题进行保护和修复,包括石刻地基的加固、石刻的扶正、石刻的补残、石刻裂隙的治理、表面风化物的清理,另外就是对以往不当修复的一些更正,例如用水泥的修复,作为一个艺术品,空间位置的不当、没有腿把它埋到地下等这些我们就定为不当的修复,对它进行更正。并且还要对石刻进行一个风化防护处理,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增强乾陵石刻抗风化的能力,能使它在现在的保存环境中更长久地安全地存放下去,这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一个目标。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对乾陵三个裂隙比较严重的翁仲进行了治理,对乾陵南门的石狮也进行了清理和
  防护处理,把六十一蕃臣像进行了缺失部位的补缺、补配、裂隙的加固,进行局部的清洗和表面封护处理。这个工作是目前我对国家文物局批准方案进行的一个标准区的实施工作。这个工作在四月底已经由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和日本平山郁夫基金会聘请的日方专家组成员现场考察和评估,对我们的工作比较满意,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这也就是到现在为止,我们在乾陵石刻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当然了,我们从事的这些保护和修复工作,是我们按照现在文物保护的原则和要求,或者是所谓的科学性的理念进行的。在座的有很多是从事唐史研究、艺术史研究,从事历史和考古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作为一个文物保护工作者,我们从事的工作是为考古和历史服务的,所以我们还希望在座的专家和学者能够关注我们的工作,能够去现场,从艺术、历史或者考古的角度,对我们的工作给予评估,进行交流,提出意见,使我们文物保护工作的效果能更好地反映原来的历史风貌,能够更好地反映与乾陵陵园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相协调的风貌。欢迎大家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石兴邦(著名考古学家、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唐帝王陵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首先,我对今天这个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武则天研究方面的会议,我今天是第一次参加,对武则天的各个方面,我是很少研究的。不过有一点,我倒是很关注乾陵的发掘的,因为上世纪50年代乾陵发掘的时候我就介入其中。因时间的关系,我在这里简单地补充几点:一个就是刚才冷梦同志讲武则天这个人,她一个妇女多大的本事,能成那么大的气候?是有社会基础的,我很同意她的观点。武则天在历史上是出类拔萃的,从皇后到皇帝,从改唐为周到反周为唐,她一生安安全全,最后与高宗李治走到一起去了,这是她最大的胜利,没有非常的能力是做不到的,中国历史上乃至外国历史上都是没有过的。所以说武则天这个人,从现在来看,她确实是出类拔萃的,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在人情上。
  当时能左右朝廷的有两大势力:一个是关陇派,一个是山东派,实际上武则天依靠的是关陇派。她去洛阳后修了龙门,这是精神控制的一个最高的东西。据说卢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样子修建的,这个佛既和善又美丽,一个外国人说这个佛真好看。
  关于乾陵研究方面。乾陵研究必然牵涉唐陵研究,乾陵是唐陵之中最典型的一个,必先研究武则天这个人,进行个案研究。武则天这个人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女皇帝之一。此外一个是吕后,虽未称帝,实为皇帝。考古中,五陵原上的汉陵一般后陵规模小于帝陵,但汉长陵帝陵和后陵相当,这说明当时修长陵时,她同皇帝是平起平坐的。阳陵、茂陵等陵的后陵都在偏北的位置上,而且小,一般小1/3的样子,吕后真正是第一个女皇帝。最近《武则天百谜》提到两个问题:1.为什么武则天晚年回长安?2.武则天晚年为什么对唐代后裔特别敬爱?我看这个方面,武则天吸取了吕后的教训,吕后晚年将儿子杀得只余一个。武则天要回到唐家的话,就不能像吕后一样,不合葬就不合法了,故必须合葬而称皇太后。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最近刚分析了吕后,分析得很好,研究武则天的学者及机构应从中吸取方法,将武则天来具体分析研究一下,我们在《百家讲坛》中专门分析讲解武则天,这是很有意义的。
  再一个就是研究社会,对这个人所在的社会必须研究,包括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将人物放在具体的社会阶层和社会集团之中来研究,社会往往由不同的社会集团所控制。中国历史上本来是不和谐的,但是我们研究历史的时候,要将人们引向和谐。要讲究扬弃,分清哪些需扬,哪些需弃,根据研究成果要树立起来人道主义和人权意识。人道、人性而非兽性,向光明方向走。
  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当年(60年代)要发掘乾陵,到1991年李瑞环视察陕西,直至现在,我们陕西对乾陵的遗产保护等方面重视都很不够,对于乾陵的发掘,我们也重视不够,像郭沫若、李瑞环、姚依林、张柏等,中央拉一下,我们陕西动一下,我们要将唐陵发掘、开发、保护利用结合起来,将唐陵这一文化资源作为一种产业,向世界推荐。现在我们要搞一个规划,要对乾陵有计划地发掘。对此有一个建议,现在乾陵赶快做规划,对现在十八陵可以分为五个区或四个区,每个区开上一个陵,唐陵在开了以后,修一条唐陵公路,把它整个联系起来。要改变“以藏为好”的传统观念,把乾陵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逐步地开发。
  

乾陵文化研究(三)/樊英峰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0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