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乾陵文化研究(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唐乾陵陪葬墓区出土一合清代墓志

赵润华


  2008年7月28日,在乾陵东南隅乾陵陪葬墓区范围内的韩家堡东边,一村民在犁地时发现了一合清代光绪年间的墓志。志盖和志石均为青石质地,长60厘米,宽55厘米,厚9.5厘米。墓志铭篆书4行23字,志文楷书。刻字内填有朱砂,和唐代墓志格式有所不同,志盖铭和志文没有分别书写。该墓志现存懿德太子墓博物馆(图一、二)。兹将墓志录文如下,供识家研读。
  一 墓志录文
  皇清例授[1]修职郎,候铨学正,恩贡生祖俾张君墓志铭。
  例授修职郎[2],恩贡生[3]祖俾张老夫子墓志铭:
  先师张公(讳)炽昌,字祖俾,恩贡生。父(讳)瀛,生三子,公其长也。幼,家贫,性孝友,嗜读。早岁能文,受知于林小岩太守。弱冠,以冠童军补弟子员。入泮后,以贫故教授远方嗣,以菽水不供,辞馆归里。依依膝下教两弟,严而有法,就里门设皋皮焉。乡城从游者众,出其门者多所成就。中岁,太夫子易箦生事,苑葬罔(无)不尽礼。同治间,仲弟允昌,以事出外,久不返,时太师母章犹在堂也,公百计访觅,罔(无)所踪迹,遗二子。无何其季弟亦卒,遗一子,俱幼,公一一教养,并忘其为犹子也。太师母七旬犹健,后病,医药罔(无)效,公痛悼几绝,殡葬如礼。此时,家道亦小康矣。
  公年近周甲,而艰于子嗣。元配师,生一子三女,子夭殇,女至今存者一。继室殷,先公卒,生一子二女。子珍,青年入泮。女适儒素。侄三有名型者,善居积,家政一一禀公而后行。孙四,侄孙三,俱幼。读登公之堂。童喧于室,马腾于槽,仓储盈屋,居然素丰矣。
  公生而勤俭,夏不葛、冬不裘,人问其故,曰:吾非矫饬,衣此未免思双亲耳。
  公之学行一受业于敬五,张太夫子每逢佳节,书馆应行师生礼,公先朝拜敬五,而后受弟子贺,终身不衰。敬五捐馆,街坊之称张先生者,人或不知,至相谓曰老先生,虽妇孺亦知。其谓公也。其学行品望,有如此者距。
  生于嘉庆十九年腊月十六日未时,卒于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初三日子时。享寿八旬有二。丁酉十一月十七日葬公于北门外刘家邪新茔,亥山已向,卜有日。以状见示。分不敢辞,聊为之序铭曰:
  悠悠泮水,爰采其芹,薄言采之,以慰母心。黄黄者裘,不温一身,匪矫且吝,言思其亲。韡韡华萼,偏典反而,夫子处之,道不远而。馥馥桃李,树夫子门,春风虽杳,模范犹存。俭以自奉,宽以待人,任恤我戚,妍睦我邻。敬哉喆嗣,尚其恪遵,先志毋忘,德音垂裕。
  尔后昆:
  受业,岁贡生,宋保锋顿首拜撰
  受业,廪膳生[4],傅绎成顿首拜书丹
  受业,廪膳生[5],金锡龄顿首拜篆盖
  孤哀子,珍,泣血纳石
  二 墓主情况
  墓志主人张炽昌,字祖俾,清代人,生于公元1814年,卒于公元1895年,晚清恩贡生。早年家贫,以教书为业。本人性孝顺友善勤俭,学生多有成就。此墓志铭文就是他的学生所刻撰。
  三 墓志书法简析
  该墓志从整体上看,布局别于传统的墓志格式,其志铭与盖共用一石,没有单分,而且将属于志盖篆书部分的内容刻于文中快结尾时,如按古代传统的书写顺序安排,篆书部分文字应与铭文分开,或刻于铭文首部、或刻于铭文尾部,而这种排列方式在以前出土的墓志中很少见到。为了便于阅读,刻石者将志盖与铭文共划分为八个部分。
  从墓志的正文来看,采用楷书书写,800余字,每个字约2厘米见方。志盖为篆书,共刻23字,行4行,每字约4厘米见方,书写流利,用笔严谨。正文部分,笔力秀丽飘逸,结体疏密有致,左右波挑,势巧形密,自然古雅,婉约和谐,气韵流动,外柔内刚,章法严谨,似有二王遗风,秉承欧虞书体。从文中得知铭文为当时的廪膳生傅绎成书丹,在铭文的结尾部用隶书刻译篆书内容。该从墓志的篆额来看,由廪膳生金锡龄篆盖,用笔圆润,篆法古朴。
  总之,该墓志制作较为讲究,篆、隶、楷兼用。铭文书写工整,所刻文字全用朱砂勾填,书写者两人均为清受业廪膳生,虽名不见经传,但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清代墓葬礼仪和制作方法的多样性,为研究墓志者提供一个新的类型。
  注释
  [1]例授:循例授官。清制封典,朝廷按照定例授予官爵,授给本人者为例授,因推恩而授予本人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子之存者为例封,殁者为例赠。参阅《清会典·吏部·验封清吏司》。
  [2]修职郎:是正八品和从八品的散阶,散阶是授予官职时同时授予的虚衔,有点像今天军衔(将校尉)和职务(军师旅团营连长)的关系。如果是封赠先代,通常只封散阶。参阅《漫谈古代官制》。
  [3]恩贡生:每一年或两年由地方选举的年资长久的廪膳生入国子监的称“岁贡生”,岁贡出贡的年份若逢朝廷有重大庆典或喜事,此年的岁贡便成为“恩贡生”。恩贡生享有非重罪不能革去功名的特权。
  [4]廪生:县试已中的生员。
  [5]廪膳生:明清两代享受官府膳食津贴的生员。
  (赵润华,陕西乾陵管理处,文博馆员)



乾陵文化研究(六)/樊英峰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