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太宗昭陵 > 昭陵百谜

  [下一记录]

李唐家族先祖之谜

惠焕章,杨婧


  关于唐朝皇族李氏的先祖,是汉族还是胡族,历来说法并不一致:有人认为李氏是胡族血统,也有人认为李氏本是汉族,后来才逐渐与胡族通婚。这两种说法都不足为奇,因为从南北朝到隋朝,正是一个民族大融和的历史阶段,胡、汉两族相互杂居,相互通婚,很多历史人物的血统是很复杂的,并不单纯,李氏先世发迹于关陇贵族,就更难摆脱混血的嫌疑了。
  刘盼遂先生在《李唐为蕃姓考》一书中反复考证,认为李氏出自拓跋族,其论据甚多:
  法琳曾冒逆鳞丧生的危险,当面对李世民说:“琳闻拓跋达阇,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陇西之流也。”李世民自称自己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八世孙,法琳对此加以驳斥,认为其说法有误。但如若法琳没有确凿的可靠根据,是断不敢如此“出言不逊”的。
  刘*(左食右束)在《隋唐嘉话》中这样记载,单雄信曾呼李世民之弟元吉为“胡儿。”《旧唐书》也说滕王李涉“状貌类胡”,可见李氏血统中确有胡族因素。《新唐书》上记载:李渊的祖父李虎有兄名“起头”,有弟名“乞豆”,起头之子名“达摩”,而李氏在北魏的先祖叫李初古拔,这几个名字都非汉名,都带有胡族名字的味道,由此可证明李氏源于胡族。
  在李唐皇族中,乱伦之事也屡次发生,从儒家道德观念上讲,也绝非汉人所为。如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之后纳其弟元吉妃杨氏为己妃;李世民驾崩后,其子李治即唐高宗也以太宗才人武则天为皇后;高宗的孙子唐玄宗李隆基也有“夺子之妻”的淫乱行为,这几件事与吐谷浑的“父卒,妻其群母;兄亡,妻其诸嫂”,鸟桓、鲜卑的“妻后母,报寡嫂”,突厥的“父兄死,子弟妻其群母及嫂”的习俗如出一辙,故宋代学者朱熹针对唐初的乱伦行为解释说:“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另外,李氏一族往往与胡姓通婚,譬如唐太宗李世民皇后为长孙氏;唐高祖李渊的皇后是窦氏,而窦姓是魏孝文帝曾改胡姓纥豆陵而得来的;李渊的父亲李昞之妻为独孤氏。家族连续三代的母亲均为胡姓,由此可见证李氏先世绝非汉族。
  然而,对于此种说法,陈寅恪先生却持相反意见。他在《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中反复论证李氏前世为汉族。他认为“李唐先世本为汉族,或为赵郡李氏徙居栢仁(即柏人县,今湖北隆尧西南尧山镇,东魏改为柏仁县)之‘破落户’,或为邻邑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庶姓李氏之‘假冒牌’。既非华盛之宗门,故渐染胡俗,名不雅驯。于北朝太平真君(公元440年)、南朝元嘉(公元424—453年)之世,曾参与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之战,其后并无移镇及家于武川之事。迨李虎入关,东西分立之局既定,始改赵郡之姓望而为陇西……其初之血统亦未与外族混杂。总而言之,李唐氏族若仅就其男系论,固一纯粹之汉人也。”陈先生最重要的根据是《唐光业寺碑》中所载“维王桑梓,本际城池”这句话,它证明了李氏祖先李熙、李天赐父子共同葬于旧巨鹿郡(今河北巨鹿),与山东著姓赵郡李氏所在之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南)相邻接,这也正是李虎在西魏时被封为赵郡王的由来。后来五代人及北宋人所撰的唐代史籍,大多数都是依据李氏自撰的谱牒而写的,所以伪托陇西李氏。后来宇文泰入关中时,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隋书》里有一段是这样记载的:“诸姓子孙有功者,并令为其宗长,仍撰谱录,纪其所承。又以关内诸州,为其本望。”所以李氏正是承此风而改其郡望为陇西李。
  对于这个争议纷纭的问题,至今仍没有一个恰似圆满的答案。历史学者胡如雷先生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社会范畴,而不是一个种族生理的范畴,无论李氏一族是汉人还是胡人,其在长期的民族融和过程中已经表现为纯粹的汉人,更何况李氏自己也不愿承认出自胡人。其次,就血统而言,子女的体貌特征可以继承自父母双方,且有隔代遗传,既然李氏素与胡族通婚,“状貌类胡”也不足以说明李氏祖先必系胡族。再次,窦氏、长孙氏、独孤氏,本身早已汉化,到隋唐时更没有理由把她们看做少数民族了。最后,乱伦之事在唐朝皇族中毕竟只是少数特殊事例,在唐近三百年统治中仍以遵循正常的人伦为主,何况这种事更多的是来源于剥削阶级的腐朽本性,未必完全出于民族习惯。总而言之,不论李唐家族前世血统中是否有胡族因素,但李唐帝王始终是以汉族统治者的身份从事政治活动,胡族成分即使有,也并没有在任何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政治生活。 

唐太宗李世民百谜/惠焕章,杨婧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