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太宗昭陵 > 昭陵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少年李世民的性格有何特点

惠焕章,杨婧


  据李世民后来的回忆录说:“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朕少尚威武,不精学业,先王之道,茫若涉海。”透过这些自我独白,可以知道,少年李世民并不是彬彬有礼的文弱书生,而是强悍骁勇的贵族子弟,读书甚少,善于骑马,好弄弓矢;性格豪放,意志倔强。正如陈叔达所评价:“秦王耳性刚烈”。
  李世民之所以能养成如此个性,这与其家族崇尚武功的理念不无关系。李氏祖祖辈辈均为武将,家庭的传统教育就是习读兵书,演习弓马、骑射、征战。李世民生长在这样一个尚武的时代,白幼又受到家庭尚武传统的熏陶,并且李世民的叔父、堂兄弟中尚武的人很多,所以,他“少尚威武,不精学业”就在所难免了。少年李世民尚武,不精学业,但这并不等于他不学儒家经典,只是尚未达到精通的程度而已。史载:李世民孩提时较多地受到母亲的教诲,而其母窦氏又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所教导之事必是儒学,李世民后来爱好书法可能与母教有关。因此,武德年间,“世民每传宴宫中,对诸妃嫔,思太穆皇后(窦氏)早终,不得见上(李渊)有天下,或嘘欷流涕”,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随着政治斗争形势的发展,李世民愈来愈重视对儒家经典的学习,以借鉴历史经验,来指导他的政治活动。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为太原留守时,便将当时的名儒张后胤“引居宾馆,太宗就受《春秋左氏传》”。当时天下的形势是: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炀帝逃往江都,“江都阻绝”。在这种形势下,李世民与晋阳令刘文静劝李渊举兵反隋,夺取天下政权。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李世民能静下心来拜读《春秋左氏传》,可见,他有着宽阔的政治胸怀。
  此外,李世民的个性特点还与他丰富的社会阅历有关。他幼年随父历经陇州、岐州、荥阳等地,迁居不定的漂流生活,使他了解到各地的民情风俗以及民间的疾苦,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使他的成长区别于一般安居深府的贵族少年,使他能见多识广,眼界开阔。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培养了他善于思索的良好习惯。史书称他少年时“玄鉴深远”,即所谓远见卓识,足智多谋。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李世民年少时还有一个特点,即“不拘小节”。这对于循规蹈矩的封建贵族子弟来说,本是不成体统的,但李世民却以此而自傲自得。做了皇帝后,李世民嫌太子李治年幼时过于仁弱,曾对长孙无忌大发牢骚说:“吾如治年时,颇不能循常度。”语气是大大的不甚满意。
  可以说,李氏家族良好的家庭教育,及其丰富的社会经历,培养了李世民非同一般的个性特点,尤其是他对社会现实的冷静思索,孕育了他成就伟业的独特潜质。 

唐太宗李世民百谜/惠焕章,杨婧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