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太宗昭陵 > 昭陵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劝李渊父子晋阳起兵的两位关键人物是谁

惠焕章,杨婧


  晋阳起兵是李氏父子为建立政权而树写的序幕篇章,也是李唐王朝迈向成功的第一个步伐。李渊虽早有反隋之心,但因他思虑谨慎,所以一直不动声色,直至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随着当时形势的严峻和李渊处境的危机,李渊父子终于在沉默中爆发了。
  但到底是谁打破了李渊反隋的一贯沉默态度呢?史籍大量材料证明,引发晋阳起兵的导火线当推刘文静、裴寂莫属!
  早在隋末农民起义烽火连天时,民间却传诵着一首叫《桃李章》的歌谣,说是有姓李的人将取代杨氏坐天下,隋炀帝本来就被各地的农民起义搞得狼狈不堪,听到民谣后更是勃然大怒,猜疑“李氏有受命之符”,一怒之下杀死了右骁卫大将军李金才一门30余人。李金才被杀死后,《桃李章》仍然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隋炀帝又开始怀疑朝廷其他李姓官员。在当时的李姓官员中,除李金才外,就数李渊官职最高,而且手握兵权,颇有名望,自然难摆脱隋炀帝的猜疑。
  在这种背景之下,李渊的处境十分危险。李渊的好友夏侯端颇知“玄象”,对李渊说:“金玉床摇动,此帝座不安,……天下方乱,能安之者,其在明公,但圣上晓察,情为猜忌,切忌诸李,强者告诛,金才既死,明公岂非其次?若早为计,则应天福,不然者,则诛矣。”李渊对这一精辟的分析“深然其言”,却并没制定出周密的起兵方案,仍然没有付诸于行动的举动。反倒是刘文静和裴寂二人首先将此事提上议事日程,极力促成李渊在晋阳起兵。
  史载刘文静因亲家李密起义反隋而受到牵连,被隋炀帝投入狱中。李渊觉得刘文静颇有智谋,可为其所用,于是派李世民前往探视。李世民见了刘文静就立刻表示他探望“并非儿女之情相忧而已”,而是“来与君图举大计”,希望他能“善筹其事”。刘文静回答说:“天下大乱,非有汤、武、高、光这才,不能定也。”他又分析当时局势,建议李渊父子说:“今太原百姓避盗贼者,皆入此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朝啸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李渊)所领之兵复且数万,君言出口,谁敢不从?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盈半岁,帝此可成。”(《旧唐书·刘文静传》)。事实证明,不久李渊起兵时,就是以刘文静的策略作以部署的,并且取得圆满的成功。
  另一个极力促成李渊起兵的重要人物是裴寂。《旧唐书·裴寂传》记载:在李渊任太原留守时,裴寂便与李渊结为好友,而且也曾一直鼓动李渊起兵。在晋阳起兵前不久,他邀请李渊到自己家中饮酒,乘机密谋起义之事。他对李渊说:“二郎(李世民)密缵兵马,欲举义旗,正为寂以宫人奉公,恐事发及诛,急为此耳。今天下大乱,城门之外,皆是盗贼。若守小节,旦夕死亡;若举义兵,必得天位。众情已协,公意如何?”此时的李渊已是众望所归,不仅手握重兵,又有起兵的重要源地,而且周围又网罗了一批贤才谋将,感到条件比较成熟,于是顺水推舟对裴寂说:“我儿诚有此计,既已定矣,可从之。”裴寂见李渊决定起兵反隋,心里非常高兴,于是“进宫女五百人,并上米九万斛,杂彩五万段,甲四十万领,以供军用。”李渊自然是感激万分。裴寂所进的人和物,除了宫女外,全都是李渊起兵急需的军需物资。可见,裴寂不仅能为李渊起兵出谋划策,而且在实际行动上更是支持李渊反隋,给予李渊莫大的帮助。
  由此可见,刘文静和裴寂二人实是晋阳起兵的主要推动者,李渊父子虽然曾长期酝酿起兵反隋,但却并未把反隋的决心化为实际行动,直至与刘文静、裴寂密谈之后,才为起兵反隋制定了战略思想和行动指南。正是刘、裴二人的“煽风点火”才把李渊推上了历史舞台,从而演绎了一场有声有色的隋亡唐兴史。 

唐太宗李世民百谜/惠焕章,杨婧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