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太宗昭陵 > 昭陵百谜

[上一记录]  

昭陵是否被盗

惠焕章,杨婧


  关于唐十八陵被盗之谜,至今仍是一个悬念。但仅唐太宗昭陵被盗之说,仍是一个可待深究的命题,也是人们颇感兴趣的焦点。
  唐太宗之所以采取“因山为陵”的制度,其中一条理由便是:“殉葬之物不要金玉珠宝,以土木为之。”而陪葬物如木棺陶人等“不为世用”,因此可使“奸盗息心”。然而,太宗的苦心经营也许是要落空了。据《旧五代史·温韬传》记载,温韬为后梁耀州(今陕西耀县)节度使时,“唐诸陵在境者悉发。《资治通鉴》也载:“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嵯峨山,暴掠雍州诸县,唐帝诸陵发之殆遍。”既然如此,昭陵当然也在劫难逃。《旧五代史·温韬传》又载,“(温韬)取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悉藏前世图书,钟(繇)、王(羲之)纸墨,笔迹如新。”甚至《新五代史·温韬传》还绘声绘色地记述着温韬盗掘昭陵时发现这个地下宫殿时的情景:“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对照两书所载,虽事件描述大同小异,但详略悬殊,似有蹊跷之处。
  然而,经过专家多次实地勘查,在昭陵并没有发现被盗的痕迹,说钟、王真迹“遂传人间,那么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自会流传于世,但是,1000多年来,《兰亭集序》真迹却一直未露蛛丝马迹,亦不见其抛头露面。”
  如此说来,关于昭陵究竟被盗与否,至今仍是一个有待解开的千古之谜。 

唐太宗李世民百谜/惠焕章,杨婧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