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高宗乾陵 > 乾陵博物馆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乾陵博物馆的优美环境

刘向阳


  乾陵博物馆的馆舍建在312国道76公里处的东侧唐永泰公主墓的陵园遗址上,遗址范围很广,面积约为60500平方米,现存地面上的墓葬封土、石刻、阙楼、角楼等遗迹仍能透出当年的辉煌与壮观,其中残存15米高的封土是遗址内重要的主体建筑,覆斗形状,高大厚重,位居陵园最北,之南约20米处是墓道口所在,再南约400米是当年陵园南门的位置,左右两侧是阙楼的遗迹,门外是一条南北长近百米、宽约15米的神道,两侧树立着唐代华表、石人等,陵园平面布局为坐北朝南。
  博物馆馆舍建筑服从保护陵墓遗址的理念而设计,依照陵园遗址的格局,整体建筑群采用了传统的建筑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布局手法,由南往北依次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古朴、大方的博物馆大门位于陵园最南端的华表之后,大门上方悬挂着已故陕西文博界著名的书法家段绍嘉先生书写的“乾陵博物馆”横额,东侧是售票房和讲解咨询处。当你走进博物馆大门,远远望去,地势开阔,环境优美。盛开的鲜花,翠绿的松柏加上绿草如茵的草坪,把这处建在千年遗址上的现代化博物馆装点的格外引人注目。极目两傍,四位身高在2.4米的唐代石人伫立在神道的两侧,体态谦谦,神道尽头是两只蹲狮,造型与乾陵石狮相似,威严狰狞,似乎指点着这就是当年朱雀大门,他们在草木花卉和青松翠柏的映掩衬托下,令人肃然起敬。梯形花坛中央,用常青树制作的巨大球体造型分外醒目,跨过花坛,石狮的背后,昔日象征陵园标志、威严的阙楼遗址上,至今还残存着两座约三四米高、呈梯形的阙楼遗迹,原址上人工栽植的树木为它撑起了一顶天然的保护伞。
  两座陈列室和原始唐墓地宫坐落在院内中央,组成了馆舍的主体建筑群,平面成“品”字形状。正前方的墓道口原始位置上,由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设计的一栋仿唐建筑,典雅凝重,高大气派,它是进入墓道的大门,也是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门前是一处开阔、平整、面积颇大的空间院落,一条条用仿唐青砖铺就的游人便道把碧绿如茵的草坪分割成若干个小块,别具一格。东西对称,面阔 9间,古朴、庄重的陈列室分别坐落在墓道正前方东西两侧,东陈列室外正中上方悬挂着启功先生题写的“乾陵文物精华展”牌匾,西边悬挂着郭沫若先生题写的“乾陵壁画线刻画展”的牌匾,黑底金字,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门前两处巨大的花坛里栽植着常青树木和花卉,使色调单一的建筑随着季节的变化,在春花、夏绿、秋叶、冬雪中被赋予了变化的景致,给苍桑、沉重的古墓葬遗址带来了春意昂然的时光。
  外观庄重、大方,室内装饰豪华的贵宾接待室,位于墓道东侧。西边是行政管理、涉外餐厅和旅游服务部等机构。
  墓道口以北,在南北长20米现代样式的墓道保护房上,五处小巧精致、高出地面2米的仿古建筑点缀其间,风格独特,很有创意。沿着现代人修筑的台阶,登上高约15米的封土,极目四望,西北方向,巍巍乾陵在蓝天白云的陪衬下显得更加雄伟、气派,宽阔的 312国道从眼前穿过,章怀太子墓紧邻这处遗址的东北,在西南1公里处是永泰公主的亲哥哥、懿德太子李重润的墓冢。俯视整个陵园,雄伟壮观的建筑错落有致,花坛草坪点缀其间,既不失陵园的肃穆,又兼顾观赏价值。
  绿化即可以丰富馆区构图,也使馆区和景点产生时空变化和生气。建馆以来,乾陵博物馆以馆舍园林化、庭院式博物馆和绿色文明景区为建设目标,加强管理,精心规划,逐步实施,绿化美化工作初具规模。馆舍区和景点栽植大量花草树木,绿化面积达到 95%以上,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绿色文明景区”称号。不但为观众营造了舒心、优美的绿意怏然的参观环境,也给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增添了勃勃生机,使错落有致的建筑与馆区优美环境相适应,体现了民族性和地方性特色,而且还将雄伟的仿古建筑衬托得更加气势雄伟。壮观、大气、神秘的乾陵和现代化的博物馆相互依托,融文物古迹与自然风光为一体,共同组成了陵墓文化与唐代珍贵文物为特色的陕西西线旅游名胜区——乾陵旅游区。成为八百里秦川古老文化链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乾陵博物馆/王晓莉,张艳喜编著.—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