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高宗乾陵 > 乾陵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唐高宗曾经要逊位于武后吗

惠焕章,吴俏


  如果说武后是中国封建社会女权运动的倡导者,那么高宗就是一个积极的支持者。仪凤元年(676年),在太子李弘死后,高宗提出了一个破天荒的提议,他要逊位给他的皇后,真如巨石坠海,掀起了轩然大波,震惊了朝野内外。
  这首先对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父子世袭制是一个极大的冲击,令正统思想的大臣们不可思议,不能接受,立即固谏反对;就连后世的史家也不能理解,不能宽恕,而大骂他的昏庸。其实,帝王的世袭制,是社会落后和发展缓慢的历史根源,世袭的帝王并不是经过推选而产生的德才兼备的圣贤。他们的名份是龙子龙孙,其才能也许只是犬子犬孙。造福天下或祸害世人,黎民百姓全靠自己的时运了。
  高宗此举,并不仅仅是“有私于后族”,更重要的是武后二十余年辅佐朝政所显露的治国才华,得到了高宗充分的信任和肯定,禅让帝位于贤者,是顺理成章之举。但敢逆时势而为,高宗可谓前无古人。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夫妻之间在执政方面的默契配合,几乎可以说没有什么政见的分歧。
  高宗因太子病亡,本来就虚弱的身体更每况愈下,风眩之疾加剧,禅位一事,中途受阻。中书令郝处俊奏道:“昔魏文帝著令,身崩后尚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何遂欲躬身传位于天后,况天下者,高祖、太宗二圣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陛下正合谨守宗庙,传之子孙,诚不可持国与人,有私于后族,伏乞特垂详纳。”中书侍郎李义府立即随声附和,高宗只好作罢。
  高宗的禅让虽未能如愿,但此举引起后世儒家的非难是难免的。从当时的历史事实来看,高宗并不是惧内的儒夫,而更具知人善任的特点,武后被其信任和重用,应该予以正确看待。
  高宗在位时,正如武后给他的述圣碑上撰文所描述的“谋臣如雨,猛将如云”。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十五日,唐高宗称天皇,武皇后称天后,改年号为上元,大赦天下罪人。
  关于武则天辅政时显示出的才干,我们这里试举一二:
  十二月二十七日,武后上表高宗,提出了著名的“建言十二事。”显示了她非凡的政治才能,这十二条的内容如下:
  一、劝农桑、薄赋徭。(发展农桑,减轻赋税徭役);二、给复三辅地(京师附近的百姓免除租税和徭役):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停止对外用兵,以道德教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天下一律禁止浮华淫巧);五、省工费力役(避免大兴土木,节省开支和劳动力);六、广言路(广开言路);七、杜谗口(杜绝谗言);八、王公以下皆习《老子》(王公以下都要学习老子李聃的《道德经》);九、父在为母齐衰三年(父在母亡,为母守孝三年);十、上元前勋官以经告身者无追核(上元元年以前,有功劳的人已发给委任状的,无须再进行考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京官八品以上增加俸录);十二、百官任事久,习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文武百官任职已久,才能高而职位低者,可以超级晋升)。
  高宗接到这个奏章,龙颜大悦。立即下诏予以表扬,命令付诸实施,这自然得到各级官员和庶族地主阶级的拥护。忠良之臣为“广言路”而尽职尽责;奸佞之辈因“杜谗口”而销声匿迹。老百姓感恩戴德奔走相告,京师附近更是欢声雷动。武后自己常著七破间裙以示节俭,此举在当时可以说是难能可贵。
  “建言十二事”为当时国家的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无疑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一个女政治家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虽然武后的兴趣更偏重于政治方面,应当指出的是,她和高宗在国事上并无分歧,她无疑只是他的贤内助而已。历史上没有当时分为天皇和天后两派政治势力的任何记载,时人称作“二圣”的他们是同为一体的,这是政局稳定的主要因素。她也不可能肯定多病的高宗会比她早逝,更不可能有取而代之的念头,事实恰恰相反,是高宗因她的政治才能而把她从帘后推到前台的,把武后的一切努力说成为自己,不如说为她和高宗更为确切。对她持有偏见的史家在一些事上采取回避的态度,造成她处心积虑想做皇帝的姿态以进行攻击。高宗的这一提议,可以说是目光远大,为唐政治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百谜/惠焕章,吴俏编著.—西安:西安出版社,2002.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