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高宗乾陵 > 乾陵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武则天在科举制度上有哪些改革

惠焕章,吴俏


  武则天要登上皇帝的宝座,进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光靠外戚和酷吏是根本不行的,必须拥有广大的支持者。早在二次进宫后,武则天就开始注意培养自己的心腹,参与朝政和当上皇帝之后,为了选拔一批智能之士,保存自己的实力,要铲除政敌建设新政权,就要对旧的科举制度进行许多重大改革。
  唐初的科举制还是沿袭隋朝的,包括制举和常举两种形式,是继九品中正制后的一种新的选官政度。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度在当时是一种比较进步的选官制度,它摆脱了士族门阀的垄断地位,给统治机构增添了一些新鲜血液。
  但是,这种比较进步的选官制度在隋朝刚刚诞生,唐初仍被局限在狭小的范围里。针对这种情况,武则天称制后,对科举制进行了一番改革:
  首先,使“常举”制度化,每年开科取士,严禁以任何理由停止贡举。其次,调整取士科目。以发展进士科为重点,适当发展其它众科,降低以背诵典帖经书为主的明经科。第三,缩短制举间隔,扩大制举。改数年一次为基本每年一次,扩大录取人数。增加制举科目,增一二科至七八科。
  通过这些改革,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为了更进一步搜集人才,武则天在改革、健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又创立了殿试。这是皇帝在殿廷上向贡士亲发策问的一种考试,是科举史上的一件大事。载初元年(690年)二月十四日,武则天在神都洛城殿举行了首次殿试,这在《唐会要》、《册府元龟》、《资治通鉴》中均有记载。此次前所未有的考试“数日方了”,规模是相当惊人的。此举既防止了考官徇私舞弊,又增加了考试的严格性,无疑是科举史上的一个壮举。
  其次,武则天晚年又创办了武举科,为国家选拔了一些武艺超群有将帅之才的人,增强国防力量,保卫国家。至此宋、元、明、清均沿袭了此科。
  最后,武则天在创立殿试之前,抽看科举考试考生的卷子时,发现有一些考官徇私舞弊,考生不符合要求,便下诏以后开科考试,必须糊上考生的姓名,这就是密封卷的雏形。 

武则天百谜/惠焕章,吴俏编著.—西安:西安出版社,2002.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