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高宗乾陵 > 女皇武则天生平寻踪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杀上官仪——险些翻船被皇帝废黜的危机

胡戟

    麟德元年(664年),宰相上官仪在宫中掀起的一场风波,险些使武则天翻了船。
  十余年前,唐高宗李治果敢地迎娶了曾是父妾身份的武则天。“后城宇深,痛柔屈不耻,以就大事,帝谓能奉己,故扳公议立之”。①册立武则天为皇后,表现出他对感情生活执着的追求。以后他俩终身相伴,高宗皇帝更可说是依赖着自己选定的这位长姊似的皇后。只是在除掉长孙无忌之后,两人之间有一段龃龉摩擦,关系紧张到涉及到武后的去留问题。
  拔除长孙无忌势力,唐高宗如愿摆脱了遗老们的包围挟制,但“武后得志,遂牵制帝,专威福,帝不能堪”。②一反过去屈身忍辱、奉顺上意的谦恭姿态,使李治仍不能舒心地做皇帝。这对一个精力还充沛的年青君主来说,是不能容忍的。正好宦官王伏胜检举皇后引方士郭行真入禁中为蛊祝,祈求非分之福,“帝因大怒,将废为庶.人”,上官仪极口附和,撺掇说:“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③皇帝命他起草废皇后的诏书。
  武则天布置在皇帝身边的亲信,见势不好,飞奔告后。武则天慌忙赶来,废皇后的诏书正捏在皇帝手里。一番申诉,说得皇帝心软下来,“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还像被老婆抓住了什么亏理的事,重犯当时上层社会流行的惧内病,吱吱唔唔地推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④当面把上官仪出卖了。
  上官仪籍贯陕州(今河南三门峡),按在今河南新安县东的汉函谷关论,陕州与毗邻的弘农都在关陇圈内。其父上官弘为隋江都宫副监,隋末被杀,家道中落。上官仪善属文,贞观初举进士,遂由科举出身。李忠为陈王时,他曾任王府谘议参军,与王伏胜同在陈王府供事。此时他们合谋倾覆武则天,是有历史渊源的。特别是和废太子忠有缘,所以这次发难的实质,应视为多年来后宫争斗的继续。
  武则天说动皇帝回心转意,翻过手来,立即指使许敬宗诬构上官仪与李忠谋大逆。上官仪及其子上官庭芝下狱而死。家口籍没。上官庭芝之女、著名的上官婉儿这时初生不久,还在襁褓中,也随母一起没入掖庭为婢。上官婉儿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训练,后来文章出众,又有才识,圣历以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成为武则天的心腹笔杆。郭沫若院长十分赞赏她俩摆脱杀父之仇的私怨,在国事上密切合作的雅量,并把这一故事编进历史剧《武则天》中,其中有一段武则天向上官婉儿解释当年杀她祖父情由的精彩谈话:
  武则天:自从汉朝灭亡以来,天下就没有长治久安过。曹氏父子夺了刘家的天下,司马氏父子不久又夺了曹家的天下。司马氏得到了天下之后不两代便兄弟哄墙,大家抢做皇帝,因而有了八王之乱,相互斫杀,更因而引起了五胡乱华,天下分崩。你看南朝的宋、齐、梁、陈吧。那总共只有170年,换了四个朝代。而每次改朝换代都是大臣篡位,袭取了曹氏、司马氏的故智。这种风气也传到了隋朝。隋朝28年的江山是被大丞相宇文化及在一天晚上搞掉的。宇文化及虽然死了,但他的阴魂并没有死。
  上官婉儿:呵,我完全明白了。我的祖父就是宇文化及的借尸还魂。
  上官仪这次发难以后,那个一再给武则天惹麻烦的李忠自然不能再留了。李忠自显庆元年“岁时废为梁王,出为梁州都督,转房州刺史。成年后,精神恍惚不安,或私衣妇人之服以备刺客,或因妖梦自占吉凶。显庆五年被人告发,废为庶人,更徙黔州,囚于承乾故宅。上官事败,他也不免一死。这位高宗皇帝的庶出长子,只因生在帝王家,郁郁一生,年仅22岁便做了政治倾轧的可怜牺牲品。12年前他被推上太子位,至此被皇帝赐死,成为这场年逾一纪的后宫争夺的一头一尾。他本人大概至死仍莫名其妙怎样被历史捉弄的。
  此外,除了王伏胜被杀头,左肃机郑钦泰等一批朝士受诛连被贬流,右相刘祥道也坐与仪善,罢政事。
  武则天能在同上官仪的角逐中卫冕轻取全胜的原因,一方面是上官仪新进未久,在朝里势孤力单,没有根基;另一方面,武则天控制皇帝有术,她还不乏先见之明,早早诛除了王皇后、萧淑妃这两位冷宫阴魂,断了她俩东山再起的后患,这样武则天在后宫已经处于无人可以取代她的地位,就比较容易逃脱被废黜的厄运。
  关于王、萧二人的死状,史书上有令人毛骨耸然的描写:
  初囚,高宗念之,闲行至其所,见其室封闭极密,惟开一窍通食器出入。高宗恻然,呼曰:“皇后、淑妃安在?”庶人泣而对曰:“妾等得罪,废弃为宫婢,何得更有尊称,名为皇后?”言讫悲咽,又曰:“今至尊思及畴昔,使妾等再见日月,出入院中,望改此院名为‘回心院’,妾等再生之幸。”高宗曰:“朕即有处置。”
  武后知之,令人杖庶人及萧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于酒瓮中,曰:“令此二妪骨醉!”数日而卒⑤。这一节描述,史官显然用了渲染不实之笔。截去手足,投于酒瓮中,如何能得数日方卒?且王、萧二人年纪不过三十,如何以“二妪”一老妇相称?按情节,应是武则天私自处置,但新传和通鉴记为宣敕处分,王氏还有“昭仪承恩,死自吾分”等语,前后矛盾。所有史料又都不记何日执行。众多疑点,难称信史。颇似是对汉史上吕后杀戚夫人故事的拙劣抄袭。但王、萧二人受尽屈辱而死,是毋庸怀疑的。
  对此高宗皇帝或有风闻,不免心生侧隐而迁怒于武则天,他让上官仪草诏废武之举,应是这一类积怨的爆发。
  ①《新唐书》卷76《则天武皇后传》。
  ②《新唐书》卷105《上官仪传》。
  ③《新唐书》卷105《上官仪传》。
  ④《资治通鉴》卷201麟德元年十月条。
  ⑤《旧唐书》卷51《高宗废后王氏传》。
  

武则天本传/胡戟著.—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