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兵马俑真相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始皇陵区的“墓压墓”现象

陈景元


  当年为秦俑“定性”提出的众多材料,不断地受到质疑,进而被否定之后,一种新的说法又被推到台面上来。现在几乎所有人都津津乐道,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陵墓。还有人说:在2000多年之前,它比埃及的胡夫金字塔还要宏伟、还要庞大,单以占地面积而言,就达到了“56.25平方公里”。如果“三百丈”的说法,实在框不进秦俑坑,那么位于“56.25平方公里”范围之内的西杨村,就难逃这一张“罗网”,秦俑坑就必然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了。勿庸置疑,谁要想否定“秦俑坑不属秦始皇陵”之说,就必须首先否定“56.25平方公里”陵园的存在。
  袁仲一先生,在2004年4月8日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复活的军团》节目中,非常肯定、自信地对外宣称:“秦始皇陵周围再没有其他人的墓葬了。”他似乎在告诉世人:临潼县骊山北麓的几十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只供秦始皇一个人“独家”使用,他的陵墓在建造过程中,既没有圈占别人的坟地,更没有压毁别人的墓葬;不管是前代人和后代人,谁都不可能在这个特设的“陵园禁区”之内“落脚”,因而这是一块绝对不掺“杂”的秦始皇陵园。言外之意,秦俑坑除了隶属于秦始皇陵之外,不可能是其他任何人的陪葬坑。
  然而,这是一种浅薄的见解。因为,中国在面积有限、“风水宝地”稀缺的情况下,经过几千万、几万万人,几千年来的入土丧葬,这块土地早就人满为患了。在墓葬用地“供不应求”之际,要让“数以亿计”的先人,去得到如愿的“阴宅”,产生相互争斗、挤占的现象,是绝对避免不了的。人们从秦汉时期墓葬出土的《买地券》券文可知:在冥间也有墓主、墓伯、墓臽、墓皇等墓官设置的主管神灵,也要对墓地的所有权进行登记管理。从这个角度上看,由于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冥世墓地的权属管理,也是相当混乱的,原因也是墓地争夺的不可调和性。
  中国史上的历代王朝,为了争夺一块“风水宝地”,相互之间的兼并、吞噬从来就未中断过。《陕西通志·陵墓》中明确记载:西安市南部近郊,历代的墓冢“东西延亘,高塬之上,垒垒皆是,但不知其名耳。”《临潼县志》记载,“临潼,本汉唐近畿地,贵族大家,多葬于此,荒丘断垒,所在皆是,而茫无可考者”。所谓“近畿之地”,就是历朝国都或京城的近郊地带,这些地方自然成为历代王族墓葬的首选。从以下《汉书·东方朔传》和刘向的《谏起上林苑疏》等史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历代帝王在建造苑囿陵墓时,都要肆无忌惮地去圈占他人墓地的。
  汉武帝当年在修建“上林苑”之时,曾经大量“坏人冢墓,发人室庐,……斥而营之,垣而囿之”。另外,在《汉书·刘向传》中,记载着“成帝,营起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发人之墓,其害多矣”,它揭露了汉成帝在骊山底下修建昌陵时,大量压占前人古墓的真实情况。《后汉书·五行》中,记载着“顺帝作陵,制度奢广,多坏吏民冢”,说的是汉代的顺帝,在营造自己的宪陵时,也有大量毁坏前人冢墓的事实。有位叫栾巴的大臣,上书进行苦谏,立即以苟肆狂瞽、违抗君命之罪,下了大狱。
  《后汉书·光武十王传》中,有“中山简王焉,永元二年薨,为修冢茔,开神道,平夷吏人冢墓以千数,作者万余人”的记载;《晋书·刘曜载记》中说,“曜葬其父及妻,下锢三泉、上崇百尺,积石为山、增土为阜,发掘古冢,以千百数。”刘曜是公元318年前赵时期在西安建都的一位皇帝,他在安葬两位亲人的过程中,压盖了数以千计的前人墓葬。不仅帝王陵墓如此,就连宫廷一些太监及官僚显贵,去世后也是横行乡间,去滥占、压毁他人的墓地。《后汉书·宦者列传》中,记载着“侯览者,丧母还家,大起茔冢,……石椁双阙,高庑百尺,破人居室,发掘坟墓”。
  唐代苏颋《垅上记》也说,“郗方回,葬妇于骊山治墓,多平夷古坟,后坏一冢,构制甚伟,器物殊盛”。郗方回是晋时的临海太守,他在骊山北麓为妻子择地建坟时,不知不觉就挖毁、吞噬了许多前代、前人的墓地,其中有一座竟然也是结构宏伟、器物奇特的大型墓葬。无数事实说明,历代封建帝王、后宫、大臣、宦官,乃至稍有一点权势的人,在建造陵墓过程中,都要去圈占他人土地、掘毁他人坟茔。只要当朝、当地有权有势,谁都能强行占据他想要的土地,而根本不去理会地下埋葬着什么人,考古学中所谓“叠压”和“打破”,这不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吗?
  可以对照一下,在汉成帝、汉顺帝、中山简王、刘曜、郗方回等人陵墓的范围内,已经圈占、压毁了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前朝、前人的墓葬;而对于秦始皇陵而言,即使在外城范围之内,包括地宫、封土及其他的地方,同样会去侵占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前朝、前人的墓葬,这根本就不值得人们大惊小怪。如果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当年的秦始皇陵,确实还圈占过“56.25平方公里”土地的话,那么要被它毁坏、吞噬的他人墓地,当然还要成十倍、百倍地增加。从这个角度去审视以往秦始皇陵的“考古新发现”,几乎没有一处真正是与秦始皇的陪葬有着直接关系的。
  从秦始皇陵封土边上出土的铜车马,是按二分之一比例制作的,放大后的原型车,车轮轮距为1.90米、2.04米,由于它严重违背秦王朝“车同轨”的制度,因而不可能是秦代之物;在内外城垣之间发现的石铠甲,没有任何材料证明,它与秦军装备有任何的关系,因而也不可能是秦代之物。同样,在西杨村发现的秦俑坑,从当年公布的所谓“现场清理、文献记载”的所有材料看,没有一件是能够真正作为“证据”使用的。完全可以断言:以所谓“秦始皇陵周围无大墓”的说法,就将地下的秦俑坑与地上的秦始皇陵生硬地拉扯在一起,也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

兵马俑真相/陈景元著.—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