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秦始皇陵 > 传说故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水灌大梁魏国灭亡,献俘虏修陵园

秦始皇帝陵志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王派王贲击魏。魏国的首都在大梁,虽则国家小弱,但还有数万军队,见到秦国的大军来到,即后撤到大梁城内固守,秦军一时也难于入内。王贲不得已,只好等待鏖战,从4月围城至7月。适值雨季,大雨下个不停,一时城壕水满,王贲心想,若能引水灌城,哪怕是金城汤池也是易破。于是命士兵在城墙下挖许多洞穴,不数日,大梁城坏,自然塌陷,秦兵得以入内,魏王假投降,秦军大奏凯歌,取得胜利,俘掳了不少士兵。
  骊山陵园工程,此时正在大修,需人恐急,即将俘掳的士兵及宫廷佣人,加上征集的数千名能工巧匠,共约2万多人,发征骊山修墓。 
  此时陵园工程已将外城墙修好,内城墙只剩北边,正在紧张进行。挖墓道,已50余丈深。陵内开始修筑上呈天文,下具地理,不只需要挖掘土方的人,而且需要粗细画工,并且灌水银河。需要那么多的水银,实在不易找到。于是便命人到全国去找寻,适魏国的一个山中,有天然的水银矿,令人前往开采,谁知这个有毒的东西,接触之后七八天人即死去。为开采水银矿,死了不少的人。为避免更多死亡。工徒们提出5天一轮换的办法,一批人上山工作5天即换下来,另换一批人,就这样循环轮流,一点一点地索取,把取来的水银造成水银河。近年考古工作者与地质部物探队,用科学方法,测定秦始皇帝陵内很深的地下,确实有水银河,且测定的图形与传说中的相似。与《史记·秦始皇本纪》颇合。
  另一部分工徒,参加了挖陵道及运石头的工程,陵道挖好的地方,还要用大量的石料来砌墙,除了从陵道挖的石料外,大量的石料取自外地。就在秦始皇帝陵园东边约二华里的地方,有一块大石,形状像龟,当时工程指挥者,本意将这石移至造陵工地,此石高一丈八尺,周围约18步,搬它不动,就组织工徒们用錾子、凿子打錾,后来看到还是不上算,就组织工徒们到渭河北边(今淳化县甘泉口)运石,这座大石后人称它为佷石。 
  在渭河北边运石头的人多,来来往往人流不断,工徒们口中还唱着:“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唱,万人讴,金陵余石大如*(左土右区),土屋其销,功力如此!”从这个唱词中,可以想到当时运石的情景。
  甘泉那个地方,虽有石头,但大部分都是采石。那时工具落后,生产水平也很低,使用火药的条件还不具备,只是在河滩上拣石头,那么多人运石头,河滩上能有多少石头呢?河滩石头拣完了,就在山上采石头,用凿子、錾子、鎯头敲打,有的人被飞来的石头打伤了,包扎一下,照样的继续打石头。除非眼睛被打伤,看不见东西,才准许休息。秦始皇帝陵,下面是石头砌铺的,上面是用黄土筑起的土堆,都是当年造陵者用血和汗堆积而成的! 

秦始皇帝陵志/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