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秦始皇陵 > 传说故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调修陵园工徒,去咸阳建阿房宫

秦始皇帝陵志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帝以为咸阳人多,先王宫廷小,命作阿房宫,东西500步,南北50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将作骊山陵园的工徒,分一半人去作阿房宫。阿房宫周为驰道,自殿下至南山,以南山的颠为阙,作复道,自阿房宫渡渭河,以象天极阁道,阿房宫,原来不叫阿房宫,因宫殿地处咸阳宫殿旁边,故名阿旁,后来才称阿房宫,由于原先筹建时没有取名,到秦始皇帝驾崩时还未建好,即以阿房宫为名。
  由于修造骊山陵园的工徒一半去作阿房宫,陵园工程减了人,留下许多半拉子工程,无人去作。要减砍伐木料的工徒,急需木料供应不上。要减烧制砖瓦的工徒,瓦和砖需要紧迫。主持陵园工程的丞相李斯想了一个办法,即是陵园工程缺料,那就不必减调砍伐木料的人和烧砖的人,就将陵园施工的工徒调整一半。况且陵周工程也是旷日持久的事,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这样就从陵园施工处调走了大批工徒,去修造阿房宫去了。 
  工程一调整,工徒大调动,工地上乱作一团,首先是陵墓内部的工徒,原来对作水银河等工程,不大愿意,这下调动,犹如雀跃,脱离了虎口。调走了许多工徒后,陵园工程,又出现了无人去作,却又从他处调集工徒。新来的人,对工作又不熟练,全是瞎碰,也不知在陵内工作的要五天换一班,又病倒了不少工徒。但监工的官员毫不在意,只是每日执鞭在手,督促工徒们赶工。如此人心涣散,工程怎么能进行得前去呢? 
  在此情况下,管理人员也无办法,在原来作这些项目人员中,选挑能工巧匠,仍叫他们回来作这项工程。当下派人到咸阳去找原来作陵园工程的一些人,经交涉好后原回陵园工程,他们一回来还是照旧轮班,这样以来,工作就顺当得多了。
  忽然传来消息,说是制作兵马俑的工地上,烧陶俑的窑塌了并砸伤了八九个人。在陵园工作的工徒们,你看我,我看你,心里十分悲痛,有的在想,在此工作,说不定哪一天,他们也遭同样下场。
  时已将近十月,北风呼啸,一片寒冷凄惨景象,工徒们还是照样操作,日夜工作不停,有的人身上单薄,有的人赤着脚还得照样干活,滴水成冰的天气,唯有在陵道下工作的工徒们,觉得好些。烧制陶俑、陶马的窑门口,情况好些。但和泥、造型的工徒们,只有与冰雪搏斗。手上起泡,脚上流血。身上只有薄衣,一遇风吹,确实是寒风刺骨,冷气逼人。而管理人员,他们在鱼池的原步高宫中,丰衣足食,围着木炭火炉,闲话炉边,哪管工徒们的死活。有时高兴起来,提着皮鞭,巡视工徒们的工作。两相对比,差别何其之大。 

秦始皇帝陵志/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