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附录 > 中国陵墓制度简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历史的悲剧 豪华的殉葬

罗哲文,刘文渊,黄彬,韩桂艳


  由于我国几千年来盛行的“厚葬”制度,历代的统治阶级把大量搜刮来的财富埋进了坟墓之中。除了金银财宝之外,还有大量的日用器物、工艺美术品、文房四宝、图书绘画以及生产工具、科技成果等等,无所不有,无所不包,真算得上是一座座地下珍宝仓库。今天看来,却是一座座珍贵的地下文物库房。这些埋藏物品之所以珍贵,还在于它们都是当时盛行的东西,譬如衣冠服饰,丝麻织品、铜器、玉器、陶瓷、漆木器、金银器等等,都是特为制作的,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当时的生产能力、生活习俗、艺术风格和科学技术水平等等。作为历史的物证,出土文物比其他世上流传的文物更为可靠。埋葬在地下的文物由于与外界空气、阳光隔绝,不受侵蚀,恒温恒湿,虽数百年以至千年,仍然完整如新,光艳夺目,远胜世上流传的文物。它们是我国一笔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财富,其中尤以帝王陵墓中的殉葬品最丰富、最贵重,因为它们是集中了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大量财富和能工巧匠们的智慧造成的。
  帝王陵墓的殉葬和它的建造一样,也有它发展的过程,是奴隶和劳动人民的悲酸历史,是阶级社会发展历程的反映。
  一、原始的殉葬:在原始社会早期阶段,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对死者的埋葬并不注意,更不可能有什么东西为死者殉葬。殉葬应该是产生有意识的埋葬行为以后开始的。人们在埋葬先人或同伴的遗体时,往往会想到他们生前所使用过的和喜爱的物品,把它们同时埋起来。这种行为的出发点大约有两个。一是作为纪念性的,不一定纯系宗教迷信观念,而是出于一种感情上的对死者的怀念;二是灵魂观念所引起的,认为人死后到另一个世界里去,仍过着同人世间一样的生活,也需要生产工具和日用品,以及爱好的玩物,为了使他们过得更好,就用殉葬的方式把这些东西送给他们。
  从现在已经得知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殉葬大约是从原始氏族制度形成的时候开始的。如距今一万八千多年前的山顶洞山遗址的下洞里所埋葬的一个青年妇女、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个老年男子,已经有了生产工具和装饰品等殉葬物,其中有取火用的燧石,有石器的生产工具,还有作为装饰品的穿孔兽牙。随着氏族公社制度的发展,出现了母系大家族以至父系大家族之后,生产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殉葬的物品也相应增多了。在当时的墓葬中,殉葬品一般都有一套三五件用于炊煮、储盛、打水和饮食方面的陶器,少量的生产工具和少数骨簪、骨珠、玉坠、陶环之类的装饰品,还有一些作为防身武器的工具。这时还没有棺材之类的葬具。
  从这时期殉葬物品所反映的情形来看,这些东西为数仍有限,都是他们个人日常使用的物品,与各氏族成员之间所有的物品不相上下,数量与质量都差不多。由于—些生产工具制作不易,而且时需使用,如磨制刀斧石器等,所以殉葬较少。我们从这时期的殉葬品中,可以看出原始氏族公社的社会情况。
  随着父系氏族公社的发展,生产有了剩余,—些产品被少数人所占有,逐渐形成贫富之间的分化。从殉葬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分化的情况。生产工具的大量占有和精美装饰品之多,均显示着死者生前占有财富的能力。如南京北阴阳营青莲岗文化墓葬里的殉葬品,百分之七十有生产工具和其他很多贵重物品。有一座墓殉葬石器十二件,实用陶器四件,玉器、玛瑙等装饰品十一件,个别石器工具达二十多件。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氏族墓葬中,一般富有的殉葬品有三四十件,最多的达一百八十多件。其中有精美的彩陶、黑陶、白陶器,磨制精细的石制、骨制生产工具和精致的装饰品。有的墓葬中还发现了透雕刻花的骨梳和象牙筒。与此同时,在另一些地区的墓葬中殉葬品却极少,甚至全无。殉葬品的多少,反映了贫富的分化,奴隶社会制度正在萌芽之中。
  二、历史的悲剧:人类历史上,自从出现了阶级以来,被剥削被压迫的人民几千年来过着艰辛的生活,一幕幕的悲剧不断出现,而最为悲惨者莫过于奴隶社会。在奴隶社会里,奴隶和牛马完全一样,奴隶主对奴隶可以任意买卖,赠送,甚至任意宰杀。这一人类历史舞台上最为悲惨的一幕,具体地反映在奴隶主的“人殉”“人祭”之中。今天我们从殷、周墓葬中所看到的情形,真是惨绝人寰,目不忍睹。如安阳侯家庄西北冈的一座殷代大墓中,墓室中央底部埋有一名执戈的奴隶和一条狗,墓底四隅又分别埋了八名执戈奴隶和八条狗。奴隶埋好之后,奴隶主的棺椁才开始下葬。椁顶上排列着奴隶主的兵器和仪仗队,使用兵器和充任仪仗队的奴隶也同时殉葬。在墓室四周上下,墓道内,都埋满了奴隶,白骨累累。根据墓中殉葬的情况得知,是先把墓室中殉葬的奴隶埋好之后,填土夯平,留下南墓道作为出口。然后把十人一行或二十人一行的殉葬奴隶反绑着牵入墓道,强迫他们东西成排地面向墓室跪着,逐个把头砍下。先埋好无头的尸体,填土夯平了,然后把人头也一个个面向墓室东西成行的摆着,再填土夯平。在这一个墓中就发现被砍了头的躯体八排五十九个,头颅二十七组七十三个。还有—些破碎了的尸骨,无法加以统计。这些被杀殉葬的奴隶大多是不到二十岁的青少年,有的甚至是脑门未合的儿童。在安阳殷墟,处处都可发现王陵大墓中人殉的惨景。有的活埋,有的杀死,一般一个大墓中都要殉葬三四百名奴隶。如武官村的一个大墓中,在椁室两侧殉葬男女奴隶四十一人,墓室四周又排列着头颅五十二个,墓的南边还发现了四排殉葬坑,每坑埋着十具无头尸体,已经发现了一百五十二具。
  除了人殉之外,还有“人祭”。奴隶主对他们的祖宗和神灵进行祭祀的时候,也要杀掉许多奴隶。如一块甲骨文上记载一次祭祀先王的“多妣”,就用了“小臣(男奴隶)卅,小妾(女奴隶)卅”,共达六十人。在武官村殷墟王陵区内,1976年时已发现了一百八十一个祭祀坑,每坑八到十个人骨,将近两千人了。奴隶主平时还把成百上千个奴隶和牲口牛马一起关养在牢里,专供祭祀和殉葬之用,随时可从中抓出一批来活埋或杀掉,作为殉葬和祭祀之用。
  这幕历史的悲剧在我国曾经延续了一千多年,直至封建社会开始才逐渐停止了下来。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还深刻地记录了这一情况。如墨子的《节葬篇》中说道:“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士大大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已经对这种人殉进行了谴责。
  三、豪华绚丽的明器:明器是殉葬品的忌称,最早见于《周礼》的记载。主要的有两部分,一是模仿的“俑”,一是实际的用品。俑有各式各样的人物、禽兽、用具、房屋、武器等等,实用物品更无所不包。从奴隶社会后期到封建社会的两三千年中,形成了一套极为繁杂的埋葬礼仪,殉葬物品也极为庞杂,不能一一备述。其中关于“俑”的起源与变化,至关重要,在谈到殉葬明器时,不能不加以简要的介绍。
  俑和偶是相同的东西,最初也是用木头或其他质料仿制的人形,用以代替活人殉葬的,后来又扩展到牲畜动物禽兽和各种器物。这种用偶像“俑”来代替活人与牲畜殉葬和祭祀,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经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开始的时候,可能在奴隶社会的后期,一些奴隶主感到用大量的奴隶和牛马殉葬未免耗费了生产力,损失太大,很不合算,便想出了这一代替的办法。在安阳殷墟的墓葬中,曾经发现过用灰青泥质制作的带着桎梏的男女俑。这种办法并未很快地发展起来,直到孔子的时代还用活人、活兽来殉葬。孔子当时对人殉虽甚痛心,但对以俑代替人殉还不理解。他曾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又说:“为俑者不仕。”其实,始作俑者是一个大仁大智之士,他不知使多少人的生命免于惨死。在以后的封建社会中,某些地方也还存在着以活人祭祀的情况。《三国志》上记载,诸葛亮在渡泸水的时候,按照当地习惯要用活人祭河神,而诸葛亮则用了面人来代替,这也是俑的一种形式。
  制作俑的材料很多,有泥烧的、木刻的、石雕的,金、银、铜、铅等制成的。还有用草编、纸糊的等等。春秋战国时期的俑以木刻为最多,木俑身上还穿着丝绸衣服和戴着头饰,有的木俑身上还画有彩绘。洛阳金村曾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金属俑,但为数甚少。
  近年在陕西临潼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发现。其数量之多,体形之雄大,制作之精美,不仅是空前,而且可能是绝后的了。俑坑位于陵园外城东门外一公里半处,现已发现了三个,有陶俑、马和战车等近万件,有的还组成了作战阵式。陶俑的大小与现在的真人真马一样,有的还稍大一点儿。如此多的人马,如果用真人真马来殉葬,将是多大的悲剧。在山东临淄,曾经发现有二百多匹真马的殉葬坑,也算是少见的了。兵马俑虽是用陶俑、陶马来殉葬,如此的气派和规模,是除秦始皇以外的帝王们所难以做到的。
  汉代俑的尺度虽不如始皇陵俑这样大,但是种类更加丰富了。有各种骑射俑、舞蹈俑、杂技俑等等。除人俑之外,还有各种生产生活用的陶屋、陶楼、井、灶、圈及猪、牛、羊、狗、鸡、鸭等等。《汉书·百官表》中的“东园匠令丞,主作陵内器物”,说明当时制作殉葬俑和器物已经成了专门的行业。唐朝的三彩俑在造型艺术上达到了高峰,女俑多丰腴圆润,表现了当时国富民强的盛唐审美风尚。还有许多深目高鼻的“胡俑”(中亚、欧洲等外国人的形象),以及不少载运货物的骆驼俑,表现了唐代东西交通发达的情况。
  各个时代的俑的形态、风格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生活习俗,如白居易诗中“双眉画作八字低”的描写,在唐代女俑中确有八字眉的画法。南北朝时期艺术审美观点是清癯挺秀,出土的男女俑的形象也都是非常俊秀的。
  自唐代以后,墓葬明器又出现以纸扎焚烧代替的办法,神道上则出现了由文武大臣和各种珍兽所组成的石刻仪仗队,不再入葬了。墓葬内的殉葬品,又转向了珍宝和实用物品,这又是一种变化。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明代墓葬中也还发现过陶俑人马,但总的说来已是少见的了。
  用实物殉葬,是从原始社会有了埋葬行为之后就出现了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华丽、高贵。殷周时期的殉葬器物中,主要有酒器、炊食器、礼器、彝器(祭器)、兵器、工具和装饰品等等。在周代礼器是用来明贵贱、辨等级的标志物,主要以鼎、簋的数量作为贵族身份的标志。殷周是青铜器的高度发展时期,这时的殉葬器物大多是青铜器。这些青铜器造型优美,制作精致,装饰丰富,被称作灿烂的青铜文化。
  我国是一个丝织业发达的国家,从春秋战国以后,在殉葬品中出现了大量的丝织品。如像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许多丝织、丝绣和服饰,色彩鲜丽,制作精美。有一件素纱禅衣(长衫),还不到一两重,纺织水平之高可以想见。最近在湖北江陵又出土了一大批战国时期的丝绣织品,有各种形式的被服,花纹、形式、色彩都堪称精绝,反映了我国古代织绣工艺的高度水平。
  战国和西汉陵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漆器,是这时期殉葬物品的重要部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漆器工艺的高度成就。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墓和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漆器,体形巨大,数量众多,做工精巧。才出土的时候,完全和新的一样,除了这样的地下仓库,是无法保存到现在的。
  中国被称为瓷器的故乡,古代瓷器在世界上居于首位。陶瓷器物虽然不易受到空气阳光的腐蚀,但易于打碎,传世的陶瓷十分稀少。然而,在古代墓葬中却保存了大量珍贵的陶瓷器皿,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商代的大口尊原始瓷,汉代的彩绘陶,两晋南北朝的青瓷,唐三彩,直到宋元明清各代的精美瓷器,种类繁多,无所不有,尤其是早期的陶瓷器,几乎全是从陵墓中出土的。
  此外,在古代陵墓中所保存的殉葬品之多,真是难以胜计。其他还有金银、玉石、珍宝、文玩以及墓志、碑刻、简牍文书、绘画、书法等等。这些被统治阶级的“地下天堂”所占有的无数珍宝,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艺术家们的辛勤劳动所创造的祖国的财富,它们将会不断的重见天日,发挥积极作用。
  以上仅把我国古代陵墓发展的过程做一简介。陵墓建筑的形制,埋葬的制度,祭祀礼仪,殉葬器物内容,都十分庞杂,绝非简短的文字所能叙述的。遗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仅供粗略了解参考而已。
  

中国名陵/罗哲文,刘文渊,黄彬,韩桂艳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