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4.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及中西关系的发展

作者:《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


  汉军打败匈奴之后,张骞便向汉武帝建议派使者出使乌孙,与乌孙联合,以巩固反击匈奴的战果。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很快采纳了张骞的建议,并拜他为中郎将,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23年)再次西行。
  张骞此次出使与前次相比大不一样。首先,使团的组成远较前次庞大、壮观,它既是一个规格很高的外交使团,又是一支规模宏大的商队。这个使团中除张骞外还有许多持节副使,可以沿途分赴各地,扩大交往范围,其他随员也成倍增加,共有随从300人,每人各备两匹马,又携带着成千上万的金币丝绸等贵重物品及1万多头牛羊,可以与所到诸国进行物资交换。其次,使者们所面对的形势要比前次优越得多,此时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地河西走廊已处在西汉的统治之下,使者们不必再过多担心匈奴骑兵的袭击,可以跃马扬鞭,顺利前行了。因而这次张骞所率的使团很快就到达了乌孙。
  只是乌孙王已经年老体衰,国内又纷争不安,对汉武帝劝他们东迁故地,共击匈奴的事一直定不下来。于是张骞便把副使们分别派往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地,自己则携同乌孙的答谢使者一同返还。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到长安,被汉武帝拜为大行令(负责接待宾客和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高级官员,以后改为大鸿胪),第二年便去世了。
  张骞死后一年多,他当初在乌孙派往大夏等地的使者都在对方使者的陪同下陆续回到了汉朝。从这时起,西北各国便开始和汉朝正式交通往来,中西交往更为频繁,使者相望于道,外国使者多者一起数百人,少者百余人,中国使者一年中也有五六起或十余起。通过频繁的交往,中国的文化与物产,特别是丝绸源源不断地传向西方,西方的火浣布等也传入了中国。这些交往既加深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使位于丝路必经之地的敦煌变成了总绾东西的交通枢纽。此后,西汉王朝对敦煌地区实行进一步的开发经营,为敦煌以后的繁荣兴盛创造了条件。
  可以说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对于敦煌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因而敦煌人民从没有忘却张骞的功绩,今日莫高窟中还存有张骞出使西域的壁画。
  

敦煌史话/《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编著.-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