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数据库首页 文物古迹篇 文化科技篇 地理环境篇 道路交通篇 经贸文化篇 民族宗教篇 方言习俗篇 丝路人物篇 研究文献库
数据库介绍 丝路概说 一带一路 在线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概说>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第四节 中西道路交通的原始线路

作者: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







  中西道路交通,源远流长。根据史籍记载,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原地区与西域之间已有了道路交通往来。
  一、历史传说中的中西道路交通
  原始社会末期,中原①部落联盟首领轩辕战败炎帝、蚩尤以后,统一了今陕西、河南、山西、河北为中心的黄河流域,史称黄帝。当时有一个名叫茄丰的部落首领,被迁到玉门关以西二万五千里的扶伏地方[1]。黄帝还命伶伦作音律。“伶伦自大夏之西,及之昆仑之阳,取竹于嶰谷,以生窍厚薄均者,断两节间,其长九寸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日含少次制十二管,以昆仑之下,听凤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此黄钟之宫。”[2]相传,伶伦是音律的创始者,为了创作音律,他曾从昆仑山之北越过葱岭,访问当地的一些部落。再据《庄子·天地篇》载:“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史记》中也有黄帝“西至崆峒,登鸡头……”(见图4)之说。以上记载都说明:早在4500多年前,中原与西域之间已有了交通往来。
  帝尧,陶唐氏,名放勋,都于唐(今山西临汾),史称唐尧。据传:他曾设官掌管时令,制定历法。在位期间曾派“稷”②为使节,去“西见王母”,“拜请百福,赐我嘉禾,长乐富有”[3]。《竹书纪年》上说:“帝尧陶唐氏十六年,渠叟氏来宾”。他还曾“身涉流沙,地封独山,西见王母”[4]。“流沙”,泛指古代中国西北的沙漠地区,这里指今新疆白龙滩沙漠一带,曾是远古时代中西交通主要线路所经地域。“独山”,即葱岭以西的龟山。渠叟氏,亦称渠叟,中亚西亚古国,地当今费尔干纳盆地。
  “虞”,是中国远古时的部落,即有虞氏,居于蒲阪(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舜乃其领袖。尧死后,舜继任中原地区部落联盟首领。姚姓,名重华,史称虞舜。曾耕于历山(约在今河南范县),陶于河滨,渔于雷泽(历山附近),命禹治平洪水,以为继承人。曾放逐鲧、共工、灌兜、三苗,南巡死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是为零陵(今湖南宁远东南)。
  帝舜在位50年。他在位期间,“西王母来,献其白琯,粒食其民,昭然明视”[5]。《竹书纪年》中也说:“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来朝”。“西王母”应当是远古时代中国西部边陲的一个部落联盟的名字,称其首领亦为西王母。这个部落(或部落联盟)所在地域,《尔雅·释地》中说“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西王母在西,皆四方昏荒之国”。《穆天子传》也有“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王母之邦,三千里也”的记述。群玉之山,泛指今新疆南部的于阗一带。除西王母外,还有渠叟、氐、羌等当时西域之部族亦曾来朝。帝尧、帝舜在位期间,与西王母、渠叟等西域部族的密切来往,说明当时中原与西域之间已有畅通的道路。
  二、夏商时期的中西道路交通
  舜死后,禹继任中原部落联盟首领。禹姒姓,亦称大禹、夏禹、戎禹。一说名文命,鲧之子,系夏族部落首领。都城有安邑(今山西夏县东北)、平阳(今山西临汾南)、阳城(今河南登封东)、阳翟(今河南禹州市)等说。禹奉舜命治理洪水,他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在治水13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传说曾铸造九鼎,后东巡死于会稽。其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即夏朝。禹在位期间,曾“学于西王母”,并和西戎、析枝、渠叟、氐等西域部族(或方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和交通往来。
  公元前约16世纪,商族首领汤(亦称成汤、天乙、太乙、唐,主癸之子)用伊尹(传为奴隶出身)执政,灭葛(今河南睢县北)、韦(今河南滑县)、顾(今河南范县)、昆吾(今河南濮阳西南)等国。即位后17年率师西征,打败了夏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定都西亳。《史记·殷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亳邑故城在洛州偃师县西十里,本帝喾之墟,商汤之都也”。1983年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魏故城工作队,在洛阳市偃师县城西南尸乡沟、大槐树、塔庄一带,发现了商都西亳城(见图5),它南北长1700多米,东西宽1200多米,总面积为190万平方米;城内道路遗址纵横,宫殿遗址多座;城外尚有4.5米宽的环城路遗址。在发现的商代城址中,这是一座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城,曾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1983年世界17大发现之一。1988年1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竹书纪年》上记载:“汤有七名而九征……诸侯八译而来者千百国,奇肱氏以车至乃同尊天乙履为天子”。《述异记》上说:“奇肱其国,人机巧,能为飞车,以风远行。汤时,西风吹奇肱人乘车至豫州界;后十年,而风复至,使遣归国,去玉门四万里”。据意大利人艾儒略在其著的《职方外记》中认为,“奇肱”可能是今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说明商都西亳与欧洲之间已有往来。
  帝太戊(亦称大戊、天戊,雍已弟)时,用伊陟(伊尹子),巫咸(传为用筮占卜的创始者)治理国政、商代复兴。史称商中宗。据《竹书纪年·卷上》记载:“太戊二十六年,西戎宾。王使王孟聘西戎”、“太戊七十五年,太戊遇祥桑,侧身修行。三年之后,远方慕明德,重译而至者七十六国”。“西戎”,是中国古代戎族的总称。《禹贡》中的“西戎”,指织皮、昆仑、析枝、渠叟。它们分布于今青海、新疆,以及葱岭以西的中亚地区。商朝建立之初,葱岭以西的渠叟国,曾派遣使臣与之建立友好关系。
  三、成周之会与中西道路交通
  成王五年(约公元前1059年)洛邑建成后,成王将都城由镐京迁至洛邑。近年来,在陕西省宝鸡市出土的西周初期的《何尊铭文》上,记载有成王迁都洛邑的文诰:“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周成王把新都洛邑称为“成周”,把故都镐京(今陕西省长安县韦曲乡西北)叫做“宗周”。当年,成王“合诸侯于成周(洛邑)”。成王二十五年(约公元前1039年)“各诸侯率车马仪仗大会于东都洛邑”。成王在洛邑两次大会诸侯时,四周不少部族、国家都派遣使臣前来朝贺。这就是史籍上所说的“成周之会”。据古籍《逸周书·王会解》记述“成周之会”,西域诸国(或部族)对周朝的“贡献”时有:“渠叟以*,*犬者,露犬也,能飞食虎豹。……康氏以桴苡。桴苡者,其食如李,食之宾子。……大夏兹白牛,兹白牛,野兽也,牛形而象齿。……匈奴狡犬者,巨身四足,踝皆北向。……莎车……月氏……孅犁……以橐驼、白玉、野马、騊駼、駃騠、良马为献”等记载。这里的“康氏”可能是指“康国”(古国名,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汗一带),也可能是指“康居”(古西域国名。东界乌孙,西达奄蔡,南接大月氏,东南临大宛,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莎车”,为古西域国名,位于今新疆叶尔羌河流域的叶城附近,是丝绸之路南道的要冲,这里有铁山,出青玉。
  四、周穆王西巡的线路
  周穆王,姬姓,名满,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代帝王。继位时,年已50,在位54年(约公元前976~前922年在位),去世当在百岁以上。他在位时,曾西征犬戎,俘虏五王,并将部分犬戎迁到太原(今甘肃东部邻接陕西地界),他命楚伐徐,并在涂山(在今安徽怀远东南)大会诸侯。
  近年来,在今甘肃省酒泉市丁家闸魏晋墓和今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中,考古者发现有周穆王西巡会见西王母的壁画。《穆天子传》中,记述了中国西北地区及其以西的许多地方的历史、地理、物产、社会情况,反映了西周与西方各个民族已经有了交往。是今天研究古代中西道路交通状况的一部珍贵史料。
  对周穆王西巡的线路,学术界有多种说法,其中主要的有两说:一说是依《穆天子传》上记载:大体上是周穆王十三年(公元前964年)闰二月,穆王“驾八骏之乘,赤骥之驷,造父为御”,携带大批丝绸等物资,率六师之众,“自宗周瀍水西北”起始,渡黄河,进入今山西省。“饮天子于蠲山(今山西高平县境)之上”,“绝隃之关”(即雁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至于剻(令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猎于渗泽”(即山黛湖,原在今前夸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附近)。“鹜行至阳纡之山”(为今内蒙古包头到乌拉特前旗一带诸山的总称),“天子大朝于燕然之山”(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之乌拉山),“过温谷乐都”(即今青海乐都),至“积石之南河”(为黄河流经大积石山之南者)。“封膜昼于河水之阳”(即积石山之南河北岸,迤西北至柴达木河北岸一带),“宿于昆仑之阴,赤水之阳”(在今巴颜喀喇山之西部,那木齐图乌兰木伦河北岸),“升于昆仑之丘”(今昆仑山),合于珠泽(今玉龙哈什河,哈喇哈什河合流处),“观于舂山(指葱岭,即今帕米尔)之上”,“至于赤乌”(今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之西部),“济于洋水”(即喀什噶尔河),“入于曹奴”(即今喀什),“至于黑水(今泽普勒善河),西膜(指中亚地区的斯基泰或塞种人)之所谓鸿鹭”,“至于群玉之山”(指叶尔羌及其西南之密尔岱山)。“至于剞闾氏(今塔吉克斯坦达尔瓦兹山南麓一带),天子乃命剞闾氏供食六师之人于铁山(在今达尔瓦兹山东部喷赤河支流完治河边)之下”,“至于鄄韩氏(今撒马尔罕)、玄池(即登吉斯湖,又称哈喇库勒),苦山(今伊朗的马什哈德)”,“至于西王母之邦”(主要有三说:一说在今伊拉克两河流域,一说在伊朗德黑兰附近,一说在今黑海、咸海一带);另一说是由宗周(今西安一带)出发,先沿渭水西行,再沿泾水西北行,经焉居(今甘肃庆阳、宁县一带),过六盘山、渡黄河进入禺知之平(系指今甘肃武威、张掖间的平原而言),再经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河下游终端湖)西南行,过罗布泊(在今新疆境内)到西域诸地。这就是《穆天子传》中记载:“自宗周瀍水以北,至于河宗之邦、阳纡之山三千有四百里”和岑仲勉注释的线路。
  其东归的线路是:“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伊朗德黑兰北之厄布尔士山最高峰),“饮于温山”(今土耳其阿拉拉特山)。“饮于溽水(为流经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库拉河)之上”,“六师之人毕至于旷原”(今南俄大平原及欧洲大平原)。“勒七萃之士于羽岭(在今波兰华沙一带)之上”,“至于戊口之山”(今俄罗斯西北部瓦尔戴丘陵),“至于献水”(今俄罗斯之伏尔加河)。“至于瓜*(左纟右卢)之山”(当为今乌拉尔山),“天子渴于沙衍”(即今里海、咸海以北之干燥地),“至于积山”(当在今咸海中)。“至于滔水”(今楚河),苏谷(今伊色克湖),“天子升于长*(左氵,右上山,右下火)”(原中苏交界处之廊克沙尔泰山)。过“黑水之阿”(即敦煌疏勒河流域)。“天子升于采石之山”(今疏勒北山),“送天子至于长沙之山”(即疏勒南山)。“至于文山”(即今青海湖滨),“至于巨蒐氏”(即今青海湖滨),“觞天子于焚留之山”(今日月山),“觞天子于澡泽”(即渗泽)之上。“至于雷首”(今山西山阴县西北),“经绝翟道”(今山西平定至潞城之间),“升天太行”(今河南沁阳北之羊肠坂),“南济于河,驰驱千里,遂入于宗周”③。其总里程,如《穆天子传》中所说:“自宗周瀍水以西北,至于河宗之邦,阳纡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阳纡西至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自西夏(即古大夏,以甘肃大夏河为中心)至于珠余氏及河首,千又五百里;自河首襄山以西南,至于舂山、珠泽、昆仑之丘,七百里;自舂山以西,至于赤乌氏舂山,三百里;东北还至于群玉之山,截舂山以北;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王母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母之邦北至于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其羽,千有九百里;□宗周至于西北大旷原,一万四千里。乃还东南,复至于阳纡,七千里;还归于周,三千里;各行兼数,三万有五千里。”(示图1)
  周穆王西巡是一次和平友好之行,也是一次广泛的文化和物资交流之行,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因此,才能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他西行时,驾八骏之乘,率六师之众,所走过的道路不会全是羊肠小道,大部分路段是可通行车马的大道,与其所经过的部族(或方国)交换的商品主要是丝绸、铜器、贝类、朱丹等。如果周穆王西巡是可信的,应当说周穆王姬满是有文字可考的探索中西道路交通的第一人。
  附:周穆王西巡中的商贸活动
  在《穆天子传》中,最主要的叙述就是中国西部各部族(或方国)对“穆天子”的“赠”、“献”和“穆天子”对他们的“赏”、“赐”,这既反映了西周朝廷(或天子)和领属间的“赏”、“赐”和“进贡”关系,也反映了当时物质生产和文化发展水平。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一种特殊方式。在中国古籍中系统、集中地记述这方面的情况,《穆天子传》是第一次。
  在《穆天子传》一至四卷中,记述的各部族(或方国)对“穆天子”的“赠”、“献”和“穆天子”对他们的“赏”、“赐”情况,详见周穆王西巡互赐献物统计表(表1)。
  ①中原:中原一词定义较多,一是地名,中原即中土;中州称中原以别于边疆地区;二是狭义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三是先秦时期中原,以雒邑(今河南洛阳市)和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为天下之中,其后华夏族活动地域扩大,古豫州为九州之中,故此地为中原;四是广义中原,系指黄河中、下游,或指整个黄河流域。这里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稷”,即后稷。亦名弁,是帝喾的儿子。传为尧的农师,舜给他封地为邰(今陕西武功西南),姓姬,为周族始祖。
  ③对于《穆天子传》中所记述的穆天子四行的线路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有些相互雷同,有的差距很大,有的本身就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众说纷纭,难分正误。在众多研究者之中,顾实(为明末清初史地学家顾祖禹的后代)先后积二十年之功,撰成《穆天子西征讲疏》一书,从各个角度对《穆天子传》前四卷,即西巡部分作了精到的探讨,研究比较细密,论述比较充分,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本篇所释穆王西行路线,多依其说。
  参考文献
  [1]《太平御览》卷七九七,引《玄中记》
  [2]刘向《说苑》卷一九
  [3]《焦氏易林》卷三
  [4]《贾谊新书》卷九
  [5]《大戴礼记》卷一一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 编著.-北京: 中国公路交通出版社, 2000;